DB33/T 2540-2022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规范

DB33/T 2540-2022 Biological Safe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540-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9-30
实施日期
2022-10-30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100

CCSC04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540—2022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fortheevaluationofbiosafetylaboratorymanagement

2022-09-30发布2022-10-3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540—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方法...........................................................................2

5评价内容...........................................................................2

6评价程序...........................................................................2

7结果判定...........................................................................2

8评价结果的应用.....................................................................3

附录A(规范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表.............................................4

附录B(规范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结果登记表....................................46

I

DB33/T2540—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浙江省产品与工程标准化协会、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衢州市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杭州科华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省

卫康检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华、翁景清、魏强、胡薇薇、李婵、邓铭庭、岑斌、张琪峰、林梅芬、陈卫

国、裘丹红、杨振莉、蒋征刚、高颜超、章日春、杨再峰、朱青、包华清、王恩民。

II

DB33/T2540—2022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的方法、内容、程序、结果判定和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人感染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实验活动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bio-safetylevel2,以下简称BSL-2)管理的内部或外部评价。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evel1,以下简称BSL-1)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文件。

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27421移动式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GB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WS2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589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216号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卫科教发〔2006〕15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3术语和定义

GB1948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biosafety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

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来源:GB19489—2008,2.13]

3.2

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laboratory

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来源:WS233—2017,2.8]

3.3

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enhancedbiosafetylevel2laboratory

1

DB33/T2540—2022

在普通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机械通风系统等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的

实验室,以下简称“加强型BSL-2”。

[来源:WS233—2017,2.12]

3.4

实验废物experimentalwaste

在实验室内产生具有潜在风险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类废弃物。

4评价方法

主要评价方法包括查阅资料、现场观察、询问、操作演示。

5评价内容

5.1评价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a)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架构及职责、管理体系文件、备案管理、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实验活动

管理、应急处置、安全检查、个体防护;

b)实验室设施设备:包括实验室选址和布局、设施设备、防护装备、其他相关设备;

c)人员管理:包括管理程序、人员准入、培训管理和健康管理;

d)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包括建立相关管理程序、采集及包装、样本运输包装及交接、菌

(毒)种和生物样本运输管理、菌(毒)种和生物样本使用、保存、销毁管理;

e)实验废物管理:包括建立管理程序、人员要求、实验废物管理;

f)实验室内务及实验材料、标识管理:包括内务管理程序、管理要求、消毒和灭菌管理、实验材

料管理、标识管理;

g)消防安保管理:包括建立管理程序、消防管理、安全保卫、保密管理;

h)其他日常管理:包括安全计划、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纠正措施、预

防措施、持续改进。

5.2具体评价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评价程序

评价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a)组建评价小组,至少由3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设组长1名,并确定评价

计划;

b)召开首次会议;

c)按照本标准要求开展现场评价;

d)确定不符合项并提出改进建议;

e)召开末次会议,反馈评价结果。

7结果判定

评价结果分为符合、一般不符合、严重不符合及不适用:

a)符合是指与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的规定相一致;

2

DB33/T2540—2022

b)一般不符合是指属于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失效现象,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生物安全事件;

c)严重不符合是指违反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定,管理体系存在系统缺陷,会引发严重生物

安全事件。

8评价结果的应用

8.1评价小组应将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反馈给被评价机构,并经被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经授权的

生物安全负责人签字确认。评价结果表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8.2评价结果用于被评价机构生物安全管理的改进和风险控制。

8.3被评价机构应组织做好不符合项整改工作,针对评价结果,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

DB33/T2540—2022

附录A

(规范性)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表

A.1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表(组织管理)应符合表A.1的要求。

表A.1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表(组织管理)

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一)法人资格: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实验室设立单位或实验室母体组织应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从事1.查看法人证书。不符不符用

相关实验活动的资格。2.查看非独立法人机构是否有母体组织授权的证明材料。合合

(二)法定代表人职责: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1.对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负总责。1.查看生物安全委员会文件是否由法人签发。不符不符用

2.批准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2.查看单位层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由法人签合合

3.负责指定单位层面的生物安全负责人及其他关键职位代理人。发。

4.负责组织建立单位层面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3.查看体系文件是否包含单位层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5.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实验室负责人、安全监督员等关键岗位代理人。

6.每年至少召开1次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4.查看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文件。

关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5.查看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和活动记录。

7.批准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体系文件。询问

1.询问法定代表人是否熟悉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询问法定代表人是否熟悉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总体

要求。

3.询问法定代表人是否了解自身应承担的管理职责。

4

DB33/T2540—2022

表A.1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表(组织管理)(续)

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三)生物安全委员会: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1.实验室设立单位应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包含单位法1.查看实验室设立单位成立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有效文件,不符不符用

定代表人、生物安全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负人员是否调整更新,职责是否明确。合合

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领域技术专家。2.查看生物安全委员会是否按照职责要求履行相关责任。

2.生物安全委员会工作职责:3.查看相关活动记录是否完整、规范,信息是否齐全、真实。

(1)负责组织管理和技术专家对实验室设立和运行进行咨询、指

导、监督、评估(如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2)对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并督促落实;

(3)对新开展的实验活动项目、技术、方法安全性进行评估;

(4)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设计、设施设备、个体防护、消毒灭

菌进行评估与指导;

(5)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调查、评估、认定、处置进行指导;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6)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评价,并

提出改进意见。

3.应记录相关活动内容并保存归档。

(四)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职责: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1.负责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维持和改进,并对其运行1.查看是否每年至少组织1次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是不符不符用

情况进行监督。否有开展体系运行监督检查。合合

2.制定或修订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每年至少组织1次体系文件2.查看是否开展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项目的安全性审

的评审。查。

3.对实验项目进行审查或风险评估。3.查看开展实验活动、设施设备、实验材料、个体防护、菌(毒)

4.对实验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种和生物样本、实验废物、信息安全及消防安全监管记录。

5.组织生物安全培训与考核。4.查看相关管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和记录是否齐全完整。

6.负责单位实验室备案。5.查看体系文件宣贯活动的通知、签到表、课件、记录。

5

DB33/T2540—2022

表A.1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表(组织管理)(续)

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7.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系统性监督检查。询问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8.开展体系文件宣贯。1.询问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单不符不符用

位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熟悉。合合

2.询问是否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并按照要求开展相关管理活

动。

(五)实验室负责人职责: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1.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实验室1.查看实验室负责人的任命文件。不符不符用

生物安全工作,做好日常管理。2.查看实验项目计划、方案、操作规程、人员登记有无实验室合合

2.负责实验项目计划、方案和操作规程的审查并监督落实。负责人签字。

3.决定并授权人员进入实验室,并做好相关人员培训。3.查看实验室培训记录是否齐全。

4.落实实验室备案,负责实验室活动的管理、风险评估及意外事件4.查看实验室备案信息是否与管理信息网信息一致。

的处置。5.查看负责人是否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对实验人员和辅助人员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5.指定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内务管理监督员,赋进行能力评估及培训、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感染控制、个体防

予其监督相关活动的职责和权力。护及监督管理活动的情况。

6.负责实验室相关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全过程安全监管。6.查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出库审批是否由实验室负责人签

7.督促落实建立实验活动记录档案,按规定保存。字。

8.负责组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人员健康监测和免7.查看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计划、健康监护和实施情况是否由

疫接种。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及记录。

9.组织开展实验室内部安全检查,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做出停止实8.查看实验室对外合作项目审查,外来人员(包括横向合作、

验的决定。参观、实习进修人员)、辅助人员准入审查记录。

9.查看实验室内部安全检查记录。

询问

1.询问实验室负责人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单位管理体系文件

是否熟悉,是否了解自身职责。

6

DB33/T2540—2022

表A.1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表(组织管理)(续)

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2.询问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内务管理员、项目负责人是否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由实验室负责人指定并按照要求开展工作。不符不符用

合合

(六)实验人员职责:操作演示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1.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所从事工作的风险。抽查部分实验人员现场操作生物安全柜、个体防护装备、消毒不符不符用

2.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和要求。设备。合合

3.在身体状态许可的情况下,应接受实验室的免疫计划和其他的健现场观察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康管理规定。查看实验人员是否遵守相关规定,如个体防护、感染控制。

4.应按规定正确使用实验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询问

5.应主动报告可能不适于从事特定任务的个人状态。1.询问实验人员是否清楚个人责任和岗位职责。

6.不应因人事、经济任何压力而违反管理规定。2.询问实验人员是否清楚和了解自己从事实验活动的风险。

7.有责任和义务避免因个人原因造成生物安全事件或事故。

8.应主动识别任何危险和不符合工作,若怀疑个人受到感染,立即

报告。

(七)体系文件编制: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1.实验室设立单位编制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生物安全管理1.查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完整齐全,是否现行有效。不符不符用

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手册、记录表格。2.查看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是否包括实验室的工作范围,合合

2.明确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对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制定的安全指标是否明确、可考核。

3.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包括生物安全委员会、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实3.查看体系文件中各部门职责是否明确。

二、管理体系文件

验室的职责。4.查看关键岗位人员职责是否明确。

4.明确关键岗位人员的职责,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中应包括生物安全5.查看体系文件是否按规定批准、发布。

负责人、生物安全技术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关键6.管理体系日常运行是否和体系文件规定相一致。

职位的代理人。询问

询问相关人员是否熟悉体系文件具体内容和规定。

7

DB33/T2540—2022

表A.1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表(组织管理)(续)

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5.体系文件应经批准后发布实施,其中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应经法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定代表人批准,其它技术文件应由指定人员批准。不符不符用

合合

(八)体系文件控制: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二、管理体系文件1.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1.查看体系文件格式是否完整,包括(标题、文件编号、版本不符不符用

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废止、回收、销毁及存档环节进行号、修订号、页数、生效日期、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参合合

有效控制。考文献、编制依据)。

2.相关场所应能够随时获得现行有效的体系文件。2.查看是否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并按照程序要求运行和记录。

3.查看相关现场能否随时获得体系文件。

(九)备案要求: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1.新建、改建、扩建的BSL-1、BSL-2(包括固定,以及车载、方舱、查验实验室备案信息与管理信息网是否一致,是否在规定时间不符不符用

气膜移动实验室)应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内更新。合合

2.实验室应以独立的物理区域单元进行备案。现场观察

三、备案管理

3.应保证备案信息完整、真实并与实际相符,实验室场所、关键设1.观察是否将不同楼层或物理分隔相对独立的实验室备案成

施设备、主要实验人员和实验活动项目发生变更时,应在变更始1同一个实验室。

个月内向原备案机构提交实验室备案变更报告,重新进行备案登2.观察是否存在应备未备的实验室。

记。

(十)风险评估:查阅资料符合一般严重不适

1.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1.查看是否制定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不符不符用

2.由单位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识别的范围应包2.查看风险识别的范围是否覆盖齐全。合合

四、风险评估和风险

括: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已知或未知特性、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3.查看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是否规范完整。

控制

验活动、涉及遗传修饰生物体时应考虑重组体引起的危害、感染性4.查看是否每年至少进行1次风险评估报告评审。

废物处置过程中的风险、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实验活动的相关人

员、实验室设施设备(包括:电气、门禁、水、监控报警等)、已

8

DB33/T2540—202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