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190.2-2018 机械通风冷却塔 第2部分:大型开式冷却塔
GB/T 7190.2-2018 Mechanical draft cooling towers—Part 2:Large open cooling towers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单塔冷却水量不小于1 000 m3/h,装有淋水填料的逆流、横流机械通风开式冷却塔。
发布历史
-
1997年05月
-
2008年06月
-
201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尹证、赵顺安、冯鹏、刘力生、张立晨、吴浪洲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5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83.120
Q23
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190.2-2018
代替GB/T7190.2-2008
机械通风冷却塔
第2部分:大型开式冷却塔
Mechanicaldraftcoolingtowers-Part2:Largeopencoolingtowers
2019-11-01实施
2018-12-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峪非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0(..'I(J
GB/T7190.2-2018
目U昌
GB/T7190《机械通风冷却塔》分为3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
一一第2部分:大型开式冷却塔;
第3部分:闭式冷却塔。
本部分为GB/T719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7190.2-200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
却塔》。
本部分与GB/T7190.2-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向《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修改为《机
械通风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开式冷却塔》;
修改了适用范围,将“机力通风下业型冷却塔”修改为“装有淋水填料的逆流、横流机械通风开
式冷却塔”(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一一修改和删除了部分引用标准,增加了结构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噪声测量值修正技术
要求的引用标准(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
一一修改和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规定引用GB/T7190.1中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8年版
的第3章);
修改了产品标记的规定(见4.2,2008年版的4.2);
将“热力性能”修改为“冷却性能”“标准设计丁-况”修改为“标准下况”(见5.1,2008年版的
5.1);
一一增加能效等级的规定,并按耗电比划分为1级、2级、3级、4级和5级(见5.3,2008年版的
5.3);
一一增加了塔体材料外观、金属件浸悻层厚度及模压、拉挤型材制品等复合材料件的性能要求,删
除巴柯尔硬度、树脂含量、固护结构和风筒外观的要求(见5.5,2008年版的5.5);
一一修改淋水填料的要求(见5.6,2008年版的5.6);
一一修改填料的试验方法(见6.6,2008年版的6.6);
一一修改刷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和判定规则(见7.2.1和7.2.3,2008年版的7.3.2);
一一修改型式检验判定规则(见7.3.4),2008年版的7.3.4.3);
一一增加了冷却塔产品的使用环境条件(见9.8);
-一试验报告在相应的附录中给州(见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2008年版的9.9);
删除了附录A中的主要符号及单位、进培空气湿球泪度实测值的修正、热平衡计算等内容,修
改了冷却数的符号及计算公式(见附录A,2008年版的附录A);
一一修改了花电比计算公式(见附录D,2008年版的附录。。
本部分由中同建筑材料联合会提肘。
本部分向全同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
石化了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化了程沧州冷却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览讯
GB/T7190.2-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冷却能力试验方法
A.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不小于1000旷/h机械通风开式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试验。
A.2原理
冷却塔的冷却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实测冷却能力与设计冷却能力有可比性,前提是应将非设
计T况下的实测冷却能力换算戚相当于设计T况条件下的冷却能力。
A.3条件
A.3.1应在使用半个月之后一年之内进行。
A.3.2空气湿球1日度应在10.0℃~31.0℃范围内,最好在夏季进行。
A.3.3应在环境风速小于4m/日,阵风小于7m/旦,无雨条件下进行。
A.3.4进塔水流量应在设计水流量的90%~110%范围内,不排放也不补充水。
A.3.5进塔水瓶应在33.0℃~53.0℃范围内,当进塔水瓶与设计水泪涌差大于土2℃时,应按公
式(A.20)进行修正。
A.3.6进塔水质总溶固体不超过5000mg/L,含油(包括焦油)量不超过10mg/L,不含有直径大于
5mm的机械性杂质。
A.3.7风机轴功率应在设计值的90%~110%范围内。
A.4仪表
A.4.1通风干湿球泪度计,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2℃,精度不低于0.5级。
A.4.2气压计。
A.4.3毕托管和压差计或电磁流量计,越声波流量计。压差计精度不低于1.5级,电磁流量计,越声波
流量计精度不低于1.5%。
A.4.4棒式水银祖度计,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精度不低于0.2级,或热电偶、铅电阻漏度汁,最小
分度值和精度,不低于棒式水银泪度计。
A.4.5三相功率表和互感器,精度不低于1.5%。
A.4.6功率因数表,精度不低于1.5%。
A.4.7旋桨式风速仪或热球式风速仪,精度不低于1.5%。
A.5步骤
A.5.1仪表安装布置
仪表安装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8
GB/T7190.2-2018
a)测量进塔干、温球泪度的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应布置在塔的进风口外距塔2m之内,距水池顶
1.5m高处,每侧l~2个点,温度计应避开阳光直射,所在空间通风良好;
b)测量大气压的气压计,测点布置同A.5.1a),但只设一个;
c)测进塔水流量的仪表,应安装在进塔水管上,测点前直管段长应大于lOD(D为管直径),视rj点
后直管段长应大于5D,其|可不应有接入、接出管道或有闸阀、法兰。如用毕托管,应另外满足
以下要求:
在测点所在管道横断面上划分等面积环,其上的:i§JrJ点距管中心的距离托,按式(A.l)计算:
了白
··(A.l)
式中:
R,,一一测点距管中心的距离,单位为米(m);
R管道半径,单位为米(m);
11从管中心计起,测点位置的顺序数;
(/-一等面积环数;(/不应小于表A.l的规定数。
表A.1管道等面积环个数α
管道丘径
<300300~900l000~l500
口1盯】
等面积环数α357
d)测进塔水温的iliil度计布置在进塔水管内,或放空水嘴处,或配水竖井内,横流塔也可布置在国己
水槽内;
c)测出塔水澜的泪度计,最好布置在出水管内或向水渠内。必要时布置在集水池上所设置的集
水槽或集水盘内。集水槽宽宜取200mm,不少于4条。集水盘直径宜取200mm,不少于
12个。集水槽和集水盘均布,可串联。
A.5.2测试数据允差
系统稳定运行,每组测试数据间的允差范围应符合如下要求:
a)空气湿球祖度:土1.0℃;
b)进塔水调:土1.0℃;
c)进塔水流量:土5%;
d)进出水温差:土5%;
c)大气压:土8kPa。
A.5.3数据采集
在A.5.2允差范围内采集数据,数据采集时长不小于60min,记录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少于表A.2规
定,由塔水瓶应比进塔水瓶滞后2min~5min采集。
9
GB/T7190.2-2018
表A.2主要试验参数及相应读数频率
数据i'Aj隔
序号参数记录数
口un
l进塔空气干湿J求温度及大气压610
2进塔空气流呈;230
3610
i芷格、II\塔J]<混
4610
冷却水流量;
5230
风机配用电功机的输入功率
6II\f备空气干、湿球温度230
A.5.4进塔空气流量测试
A.5.4.1间接测试
先测量风机轴功率,然后按式(A.2)-汁算:
G,=Gd(安)(是)τ(合)i..(A.2)
式中:
札一一实测进塔干空气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向一一设计进塔干空气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yd一一设计干空气比容,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3/kg);
Y,一一实视1]干空气比容,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旷/kg);
入id一一设计风机轴功率,单位为千瓦(kW);
Nt一一实测风机轴功率,单位为千瓦(kW);
们设计进塔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旷);
队一一实测的进塔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比g/m3)。
A.5.4.2直接测试
A.5.4.2.1如在风机吸入侧测量,宜在风机以下0.2m处的水平断面,将用毕托管布置在互相垂直的
两个半径上。各点距塔中心距离,按式(A.1)求出,总测点数14个~30个,每个等面积环的面积不宜大
于3m2。计算气流通过的面积时应将风机基础所占面积扣除。
A.5.4.2.2如在冷却塔进风口或风简出口坝1]量,可用旋桨式风速仪或热球式风速仪。进风口的测点,每
点负担面积不宜大于2m2;出风口的iWIJ点位置、个数可按A.5.4.2.1布置。
A.5.4.2.3逆流塔不淋水时,可在塔内|综水器以上0.5m处的水平断面上测量,布点按A.5.4.2.2布置。
A.6结果及计算
A.6.1测试数据的处理
取每组,丁况各参数有效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t况的有效数据。
10
GB/T7190.2-2018
A.6.2冷却能力的计算
冷却能力按式(A.3)计算:
G,QCO
可=-一二=-」×100%··(A.3)
QdλCQd
式中:
?一一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几
G,一一实~lj进塔干空气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也一一设计冷却水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儿一一修正到设计了况下的气水比;
QC一一修正到设计了况下进培冷却水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A.6.3人的求解
A.6.3.1当设计或制造单位提供设计了况参数及该塔的热力性能向线或公式时,,1.c的计算步骤如下:
a)根据实~lj进塔水流量Q,和进塔空气量G,求实测气水比九;
b)根据实现t气水比AI和实测丁-况参数计算实测了况的冷却数N.;
c)将气水比儿和冷却数Nt点绘在修正气水比计算罔土得b点,如罔A.l所示,罔中l为该塔设
计热力性能曲线,H为冷却塔的了作特性曲线;
d)过b点引设计热力性能曲线1的平行线山,与工作特性曲线H相交于c点,其相应的气水比,1.c
即为所求。
飞
2.玉
Ill
z..o
I.••
lI)
II•‘1.11,.I饲
图A.1修正气水比计算图
A.6.3.2当设计或制造单位仅提供设计下,况参数,没有提供该塔的热力性能曲线或公式时,,1.c的计算步
骤如下:
a)取两组不同T况参数分别求出气水比儿和冷却数冷却数N.;
b)将求得的两组气水比儿和冷却数N,分别点绘在修正气水比计算罔上,得b1和b2两点,如罔
A.2所示p
c)连接队和b2两点得直线m,直线皿与了作特性曲线H相交与c点,c点对应的气水比即为所求
的儿。
11
GB/T7190.2-2018
:.!.O
1.u~L-L一牛j______!_
II,”lIIλ.l:i.{
图A.2修正气水比计算图
A.6.4所需参数的计算
A.6.4.1进塔空气相对湿度按式CA.4)计算:
σn
A、
P
J
hy
、
吨tτE
n
、/
、
v
伊
-
-…(A.4)
ρ飞
式中:
ψ一一一进塔空气相对湿度,%;
川一一进塔空气在湿球泪度τ时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单位为千|怕也Pa);
川进塔空气在干球泪度。时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单位为千|怕(kPa);
八不同干湿球泪度计的系数。犀-式阿弗古斯特干温球温度计为八二0.0007974;通风式阿斯
曼干温球泪度计为A=0.000662;
ρ。大气压力,单位为千1µ自CkPa);
。干球泪度,单位为摄氏度(℃h
r湿球泪度,单位为摄氏度(℃)。
A.6.4.2饱和1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在0℃~100℃时按式(A.5)汁~::
I103103\
lg//'=2.0057173-3.142305(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飞273.15十t373.15/
373.15
8.2lg-一-0.0024804(100-t)…………(A.5)
273.15+t
式中:
f一一饱和空气的蒸汽分压,单位为千111自(kPa);
f一一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A.6.4.3空气含湿量按式(A.6)计算:
ψp';
X=0622一一一一--;;..(A.6)
l'o一♀?Yo
式中:
X一一空气含湿量,单位千克每千克Ckg/kgL
A.6.4.4空气比容按式CA.7)计算:
0.4615T
ν=~(0.622+X)···(A.7)
12
GB/T7190.2-2018
式中:
ν一一空气比容,单位立方米每千克(旷/kg);
T一一空气绝对调度,单位为开尔文(K)。
A.6.4.5进塔干空气密度按式(A.8)计算:
(Po伊ρ:)×10·
ρ1=白内同吨4、,,nnn吨F'n,………………(A.8)
式中:
ρ1一一进培干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比g/旷)。
A.6.4.6气水比按式(A.9)计算:
Aρ1G··(A.9)
-Q
式中:
人一一气水比;
G一一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旷/h);
Q-一冷却水流量(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也g/h)。
A.6.4.7进塔空气焰按式(A.10)汁算:
ψρ';
Ii1=1.0056十0.622×(2500十1.8426)一一一一;'i………………(A.10)
ρ。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WS 308-2009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2009-03-12
- SJ 20395-1994 塔康地面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1994-09-30
- DL/T 5047-19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锅炉机组篇 1996-01-04
- DL/T 5221-2016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2016-08-16
- YD 5076-2014 固定电话交换网工程设计规范 2014-05-06
- GB 50231-1998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1998-08-27
- YD/T 1264-2003 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2003-06-04
- DL/T 5083-2010 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 2011-01-09
- HJ/T 433-200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2008-04-29
- 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