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339-2013 繁殖培育园林乔灌木技术规程
DB37/T 2339-2013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arden tree and shrubber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园林绿化工程分站、济南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起草,青岛太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济南百合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 起草人:
- 罗杰、桂天丽、董春晖、苗在善、徐小慧、方磊、邴启涛、陆世民、田松、王爽、赵国怀、杜欣、寒梅珍、王宝国。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339—2013
园林乔灌木繁殖培育技术规程
2013-06-13发布2013-07-10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339—201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苗圃地............................................................................2
4.1苗圃地选择....................................................................2
4.2苗圃区划......................................................................2
5整地、施肥、轮作和休闲............................................................3
5.1整地..........................................................................3
5.2施肥..........................................................................3
5.3轮作和休闲....................................................................3
6苗木繁殖..........................................................................3
6.1繁殖准备......................................................................3
6.2播种繁殖......................................................................4
6.3营养繁殖......................................................................4
7幼苗抚育..........................................................................5
8大苗培育..........................................................................6
8.1移植..........................................................................6
8.2修剪..........................................................................6
8.3其它栽培技术措施..............................................................6
9病虫害防治........................................................................6
10苗木出圃.........................................................................7
10.1出圃准备.....................................................................7
10.2掘苗.........................................................................7
11园林苗木档案管理.................................................................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园林树木物候观测记录卡..........................................1
附录B(资料性附录)部分园林树木播种量与产苗量......................................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园林植物采种统计表..............................................2
附录D(资料性附录)苗圃基础档案统计表..............................................3
附录E(资料性附录)施肥量(药量)统计表............................................4
I
DB37/T2339—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归口。
本标准由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园林绿化工程分站、济南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起
草,青岛太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济南百合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杰、桂天丽、董春晖、苗在善、徐小慧、方磊、邴启涛、陆世民、田松、王
爽、赵国怀、杜欣、寒梅珍、王宝国。
II
DB37/T2339—2013
引言
为了提高园林植物繁殖培育技术水平,使城市园林植物繁殖培育技术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推动城市园林苗木产业发展,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苗木保障,特制定本规程。
III
DB37/T2339—2013
园林乔灌木繁殖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植物繁殖培育技术规程的定义、苗圃选择、整地、施肥、轮作和休闲、苗木繁殖、
幼苗抚育、大苗培育、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园林植物繁育技术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园林植物苗圃中用于城市园林绿化需要的乔木、灌木和部分花木的繁殖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植物保护条例》
《国家植物检疫条例》
《山东省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播种繁殖(有性繁殖)
一般由种子繁殖出来的实生苗,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同时繁殖系数大,种子是一个处在休眠期的有
生命的活体。
3.2
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高等植物的一部分器官脱离母体后能重新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的特性,叫做植物的“再生作
用”。营养繁殖就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这种再生能力来繁殖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营养繁殖包括:
压条繁殖、扦插繁殖等。
3.3
压条繁殖
将母株的枝条或茎蔓埋压土中,或在树枝上用泥土、青苔等包扎,使之生根后,再与母株割离,成
为独立植株。压条法有普通压条法、偃枝压条法、空中压条法等。
3.4
扦插繁殖
1
DB37/T2339—2013
割取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根、茎、叶等,在适宜条件下插入基质中,利用其分生机能或再生
能力,使其生根或发芽,成为新的植株。通常用木本植物枝条(未木质化的除外)扦插叫硬枝扦插,用
未木质化的木本植物枝条和草本植物扦插叫柔枝扦插或绿体扦插。
3.5
干藏
适于含水量低(低于或等于气干含水量)的种子的贮藏。一般秋收、冬藏,翌春播种的种子可用普
通干藏法(又叫做隔年干藏法)。将适当干燥后的种子置于干燥而温度较低的室内的容器中即可,如需
要长期贮藏或普通干藏易丧失发芽力的种子,可采用密封干藏法,即将种子充分干燥后置于密闭容器中,
有时在容器中还需要放置一些吸湿剂,如氯化钙或生石灰之类。如贮藏室内的温度维持在5℃左右,叫
做低温密封干藏。
3.6
湿藏
适于含水量较高的种子或休眠期长需进行催芽的种子的贮藏。此法一般是将种子与相当于种子容量
1倍~3倍的湿沙或其他类似物混拌,然后埋藏于排水良好的地下。将种子和沙分层堆积,上盖禾草或落
叶,就叫做层积贮藏,这种贮藏如在低温环境下(5℃左右)进行并兼有催芽目的时,就叫做低温层积
处理或低温层积催芽。
4苗圃地
4.1苗圃地选择
4.1.1应选择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圃地。
4.1.2苗圃宜建于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之处,生产区的坡度一般不大于2‰;如建于丘陵地,应开垦
梯田。
4.1.3水源条件:圃地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宜为2m左右,并无严重的大气和水源污染。
4.1.4苗圃土壤理化指标要求:土层深度在50cm以上,pH值宜为6.0~7.5,含盐量宜低于2‰,
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5%,氮、磷、钾的含量与比例应适宜。
4.2苗圃区划
4.2.1根据育苗生产需要,苗圃应划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
4.2.2生产区用地不得少于苗圃总面积的80%,一般可具体分为五个区:
a)幼苗繁殖区。宜设在土质好、水源近、并靠近管理区的平坦地段;
b)小苗培育区。宜靠近幼苗繁殖区;
c)大苗栽培区。宜安排在土质一般的平地或缓坡地;
d)母本区。应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处建立;也可在圃外建立采种基地;
e)科学试验区。根据不同试验的需要,分别在上述小区内选定,一般宜设在管理区附近:
•有条件的苗圃应成立科学实验小组。研究掌握苗木生长发育规律及苗木与生育环境间的关
系,寻求培育优质苗木的新途径;
•试验以单因子田间小型试验为主,应做好设计方案,根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定期观测
记录,对采集数字统计分析,取得成果指导生产(应符合本部分附录B的规定)。
2
DB37/T2339—2013
4.2.3辅助区包括管理区、机具库房、仓库、积肥场等。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道路、水、暖、电等
系统;苗圃周围宜营造防护林。
5整地、施肥、轮作和休闲
5.1整地
种植前应先整地,并达到以下标准:
a)深翻土壤。翻耕深度繁殖区宜为25cm~30cm,栽培区为30cm以上;
b)修筑排灌沟。沟渠应按区设计,结合畦床的设置进行修筑;
c)作畦。根据生产和操作需要,设置方形或长方形畦床,整平畦面;
d)土壤消毒。应定期进行土壤药物消毒。消毒方法执行现行《山东省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5.2施肥
5.2.1苗圃应常年积肥,以积有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要逐步推广使用复合肥料。
5.2.2基肥应以翻地前施入,撒布均匀。基肥主要是长效、缓效,且具改土功能的有机肥,及在土壤
中移动性差的化学肥料,以磷肥为主,钾肥、氮肥为辅的复合肥,具体配比和用量需结合当地土壤肥力
状况确定。在一定限度内,有机肥施用量是多多益善。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4%
左右为度。对于中、上等土地,建议的具体施用量为每公顷30m3~50m3。
5.2.3种肥应以磷为主的颗粒肥料和种子均匀混拌在一起,或用微量元素的稀薄溶液,方法如下:
——拌种是用少量的清水,将肥料溶解或稀释,喷洒在种子表面,边喷边拌,使肥料溶液均匀的沾
在种子表面,阴干后播种的一种方法;浸种是把肥料溶液溶解或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按液
种1:10的比例,把种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h~24h,使肥料液随水渗入种皮,阴干后随即
播种;
——开沟或挖穴后将肥料施入耕层3cm~5cm的沟、穴中,再在肥带附近拌种,种肥距保持在3cm
以上。
5.2.4追肥用速效肥料,一般在苗行间开沟,将肥料施于沟内,然后盖土;也可用水将肥料稀释后,
全面喷于苗床上(喷洒后用水冲洗苗株)或灌于苗行间。追肥时间和用肥种类、用量,应根据树种、育
苗方法和土壤肥力确定,一般在苗木生长侧根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在苗木封顶前一个月左右,停止追肥,
最后一次追肥不得迟于苗木生长停止前半个月。追肥于苗木生长期施用,一般在生长初期以氮、磷为主,
中期以氮为主,后期以磷、钾为主。应注意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的应用。
5.2.5施肥要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相结合。带土球苗木出圃后应及时补回栽培土和有机肥。
5.3轮作和休闲
5.3.1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育苗地应实行轮作和休闲制。
5.3.2除互为病虫害寄主的种类外,其余苗木品种均可轮作。
5.3.3土地瘠薄或有严重病虫害时,应深翻休闲。休闲地应种植绿肥;休闲期不得超过一年。
6苗木繁殖
6.1繁殖准备
6.1.1作好繁殖床。选择保水、排水和通气性能良好的材料为基质,搞好繁殖场地的消毒。
6.1.2常年进行繁殖要建造温室,推广容器育苗。尽量采用技术先进的温室和配套装置,逐步实现产
业化育苗。
3
DB37/T2339—2013
6.1.3做好种源调查,适时采种。
6.1.4种子采集的亲本应选择生长健壮、适应性强和无病虫害的壮龄母树,并根据育苗目的和要求,
分别选用不同性状和功能的优良品系。采集时严禁混杂,并详细记载采集地点、时间和种名(应符合本
部分附录C的规定)。
6.2播种繁殖
6.2.1为了获得数量多、抗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J1097-2020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汽车制造 2020-01-17
- HJ 1112-202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 2020-02-27
- HJ1096-2020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陶瓷制品制造 2020-01-17
- HJ 1120-2020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水处理通用工序 2020-03-13
- HJ 1100-2020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和PM2.5)β射线法自动监测技术指南 2020-02-12
- HJ471-2020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2020-01-14
- HJ 1113-2020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2020-02-27
- HJ1095-2020 芬顿氧化法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20-01-14
- HJ 1098-2020 水华遥感与地面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2020-02-12
- HJ 1126-2020 水中氚的分析方法 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