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DB41/T 1934-2020 Social resource tourism access point setting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00
A1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2020-01-21发布2020-04-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934—2020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1
5设置条件及要求........................................................................2
6设置程序..............................................................................4
附录A(资料性附录)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申请表.......................................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评分表...........................................8
I
DB41/T193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宏桥、王伟、李建阳、范凡、赛萌萌、赵璐、王洁、李可可、呼小静、钟亚
辉、毕剑、张金花、鲁延召、王淑芳、许苗苗。
III
DB41/T1934—2020
引言
开发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建设旅游访问点,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社会生产生活过程及状况,较好凸显
地方人文特色,对游客具有巨大吸引力。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与旅游景区形成互补的一种全域旅游业
态创新,是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重要抓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对于旅游景区而言,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在旅游资源、主体功能等方面显著不同。旅游景区主要
以自然旅游资源和物质形态存在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主,对旅游资源的规模集中度要求较高,旅游接待服
务是其主体功能;而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主要侧重于能够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当代社会人文资源和以非
物质形态为主的历史人文资源,重在塑造地方人文体验,要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旅游接待
服务仅是其社会生产生活主体功能的外延。
本标准对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的分类、设置条件及要求、设置程序进行了规范,目的是为了指引社
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V
DB41/T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的分类、设置条件及要求、设置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的设置(以下简称访问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GB/T18973—2016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LB/T021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
整合利用地域特色突出但又未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的各类社会资源,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旅游接待能
力并经认定的旅游访问场所(单位)。
3.2
访问者接待中心
为访问者提供信息、咨询、预约、引导、讲解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
4分类
4.1访问点按资源类型分为工业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农业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服务
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公共服务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城市生活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乡村
生活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物质文化遗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
问点八种类型。
1
DB41/T1934—2020
4.2工业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物,
为访问者提供工业生产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等。
4.3农业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作物景观、农民劳动场景等为主要吸引
物,为访问者提供农业生产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农业生态园、农场果园等。
4.4服务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服务业业态风貌、服务方式、工作环境等为主要吸引物,
为访问者提供服务业生产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特色小吃街巷、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等。
4.5公共服务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依托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访
问者提供公共服务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行政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公园
等。
4.6城市生活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城市居民生活场所、生活场景、城市风貌等为主要吸引物,
为访问者提供城市生活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城市社区、特色街道等。
4.7乡村生活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乡村村民生活环境、生活设施、乡风民俗等为主要吸引物,
为访问者提供乡村生活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特色村落、特色小镇等。
4.8物质文化遗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
为主要吸引物,为访问者提供物质文化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古遗址、古建筑、古河渠等。
4.9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依托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礼仪节庆等非物质文
化遗产,为访问者提供非物质文化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特色医药馆、手工艺馆、武术馆等。
5设置条件及要求
5.1资源禀赋及开发状况
5.1.1访问点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具有较高的观赏游憩价值。
5.1.2地域特色鲜明,能够较好反映当地社会生产生活,并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
5.1.3应制定科学的规划,合理开发资源,注重整体协调。
5.1.4宜提供符合访问点主题的特色体验项目,注重参与性、趣味性与知识性。
5.2访问者接待中心
5.2.1在合理位置设置访问者接待中心,具有醒目的标识和名称。
5.2.2建筑外观(造型、色调、材质等)应与访问点整体环境相协调。
5.2.3应展示访问点基本信息、中外文游览手册等宣传资料,供访问者查询或取阅。
5.2.4有专职的接待人员,为访问者提供引导服务、咨询服务和团队预约服务。
5.2.5讲解人员数量能够满足接待需要,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规范,普通话达标。
讲解内容客观、准确,能够体现访问点的历史、产品和文化等特色。宜提供外文讲解服务。
5.2.6诚信经营,收费服务项目应明码标价。
5.3访问线路
5.3.1合理设计访问点游览线路,线路标识牌设置合理。
5.3.2访问线路应充分展现访问点特色资源。
5.3.3科学设置访问通道,减少访问游览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
5.4场所设施
2
DB41/T1934—2020
5.4.1访问点的场地面积、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能满足访问功能需要。
5.4.2有停车场地,容量能满足访问者接待量需求,引导标志醒目、规范。
5.4.3有公共厕所,标识醒目。公共厕所的设计及建设、环境保护、管理与服务应符合GB/T18973—
2016中6.1通用要求的规定。
5.4.4有访问者休息设施,与整体环境协调。
5.4.5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施,且安全可靠,功能设计应符合GB50763的规定。宜为老、弱、病、残
等特殊访问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5.5标识系统
5.5.1访问点的标志标识图案应醒目清晰、内容规范、指向明确,符合GB/T10001.1、GB/T10001.2的
要求。标志标识牌的制作应选用环保、安全、耐用的材料,在使用期间材料不变形、不褪色。
5.5.2在访问点周边主要道路交叉口应为车辆、行人设置导向标志,导向标志包括访问点名称、方向
及距离等信息。
5.5.3在访问点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访问点标牌,应包括“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字样、访问点名称与
编号等信息。
5.5.4设置全景图,要正确标识出主要资源点及服务设施的位置,具体包括各主要资源点、访问者接
待中心、厕所、出入口、停车场等,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等内容。
5.5.5科学设置介绍牌,包括访问者须知、访问点简介、资源点介绍等,图片要清晰,文字要简洁,
内容客观准确,宜有外文翻译。
5.5.6访问点内有危险隐患的位置应设置齐全、醒目、规范的安全警告标志,其设计应符合GB/T2893.1
的有关规定。警告标志应带有文字辅助标志,文字辅助标志为黄色背景色黑色文字,并位于图形标志的
下方或右侧。
5.5.7宜设置劝阻标志,如“请勿乱扔垃圾”。
5.5.8夜间开放的访问点应采取灯光照明等措施,保证标志标识的可视性。
5.6智慧旅游
5.6.1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服务应符合LB/T021要求。
5.6.2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发布、咨询、预约和投诉留言等功能。信息发布包含以下
内容:
a)访问点概况、访问点动态信息等;
b)访问点资源信息,图文并茂,有视频文件;
c)到达本访问点的交通信息;
d)访问点联系方式、投诉方式等信息,常见问题解答。
5.6.3宜利用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定期信息推送、公众互动等功能。
5.6.4利用地图导航信息平台,提供访问点精确地图定位信息。
5.6.5免费提供WIFI服务,单个无线访问接入点最大并发连接数不小于30人。
5.6.6提供电子导游服务,设置微信二维码,能够免费收听语音讲解。
5.6.7宜采用人工智能设备和技术,实现自助查询、自助购物等服务。
5.7安全要求
5.7.1应维护访问者的人身、财产及信息等安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人。
3
DB41/T1934—2020
5.7.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符合GB/T29639
的要求。访问点可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消防、治安、卫生、交通安全等,有所侧重地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5.7.3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定期实施安全检查,并有完整的安全检查记录。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a)电器、开关、插座和电路是否安全;
b)易燃易爆品存放和使用是否安全;
c)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
d)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灯是否完好;
e)建筑设施、机械设备和车辆等安全性能状态是否良好;
f)邻沟道路护栏以及危险地段安全防护网是否完好;
g)特种设备经过相关有资质的单位的安全检测且检测报告是否在有效期内;
h)各岗位员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情况,安全员是否按规程操作,安全生产记录是否齐全。
5.7.4对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或环节,应采取物理隔离、警示等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5.7.5设有视频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合理,保证监控设施24小时正常运行,监控录像有效期保存30天
以上。
5.8环境卫生
5.8.1有绿化措施,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整洁。
5.8.2禁止吸烟,注重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做到清新无异味和无害化,符合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
要求。
5.8.3保持良好卫生条件,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
5.8.4场地无乱堆、乱放、乱建现象,地面无污水、污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污垢、无剥落。
5.8.5垃圾箱分类设置、数量充足、外观整洁、布局合理。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6设置程序
6.1申请与受理
6.1.1访问点设置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由单位或个人根据社会资源特点选择相应访问点类别向所在
地县(市、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交申请。
6.1.2申请时需提交访问点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
a)《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申请表》(附录A);
b)《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评分表》(附录B);
c)必要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等证明材料。
6.1.3访问点应符合第5章的设置条件及要求,申请者应承诺提交的申请材料真实有效。
6.1.4县(市、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接到访问点申请后,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进行初审,
并于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受理的答复。
6.2审核评分
6.2.1地级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
责访问点的评审与复核工作。评委会成员由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代表、社会居民
代表和独立专家顾问等组成。
6.2.2县(市、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正式受理后,汇总申请材料,提交评委会审核。
4
DB41/T1934—2020
6.2.3评委会经过材料审阅、实地调研和会议评估等访问点评审环节,对照访问点评分表进行逐项审
核评分。每个评价项目评分均达到60分以上的,视为符合访问点设置条件。
6.3公告与批准
评委会对审核评分结果发出公告,公告期为10天。公告期满无异议,符合访问点设置条件的,批准
设置为访问点,并颁发访问点专用标牌和证书。专用标牌和证书由地级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设计、
制作、核发。
6.4复核与处理
6.4.1访问点复核工作按三年一次进行。由访问点对照评分表展开自查自纠自评,并将自评结果报评
委会复核。复核采取普核的方式进行,并与暗访相结合。
6.4.2对复核不达标的访问点,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取消访问点资格,并收回访问点
标牌和证书。
6.4.3访问点若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由评委会核实确认后,撤销其访问点称号,
收回访问点标牌和证书。
5
DB41/T1934—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申请表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申请表见表A.1。
表A.1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申请表
访问点名称:访问点类别:
地址:
通讯地址:邮编:
负责人:联系电话:
访问点占地面积(平方米):接待工作人员数(人):
上一年度接待访客数量(人次):预估全程访问时间:
收费情况:无任何收费;有收费,收费项目及标准(元/人)
访问点简介(含特色、展示内容和服务内容,可另附)
自评分数:报送时间:年月日
(以上由申请单位填写)(以下由受理机构和评审委员会填写)
6
DB41/T1934—2020
表A.1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申请表(续)
受理时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FZ/T 64105-2023 防雹网 2023-12-20
- FZ/T 64107-2023 针刺平面毡 2023-12-20
- FZ/T 92077-2023 棉精梳机 顶梳 2023-12-20
- FZ/T 64110-2023 吸色非织造布 2023-12-20
- FZ/T 64109-2023 挽索 2023-12-20
- FZ/T 64108-2023 针刺非织造复合材料增强用麻纤维 2023-12-20
- FZ/T 64106-2023 抑尘覆盖网 2023-12-20
- FZ/T 93002-2023 纺纱和捻线用钢丝圈 2023-12-20
- FZ/T 60050-2023 非织造布覆膜牢度的测试方法 2023-12-20
- FZ/T 90012-2023 材料在图样及设计文件中的标记方法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