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7/T 088.1-2023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DB3707/T 088.1-2023 Forestry major harmful organism integrated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潍坊市林业发展中心、潍坊市坊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寿光市林业发展中心、山东青华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王绍文、王中林、朱九军、韩世德、张玉玲、王爱丽、王江涛、王萍萍、刘 娜、郭 斐、王勇、王天升、吴玉新、李 明、考持聪、信善林、邱燕、杨晨、张殿福、宋仲钰
- 出版信息:
- 页数:3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SSB65
DB3707
潍坊市地方标准
DB3707/T088.1—2023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mainforestpests
——Part1:General
2023-07-14发布2023-08-13实施
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I
DB3707/T088.1—2023
目 次
前言.............................................................................II
引 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调查...........................................................................3
4.1踏查...........................................................................3
4.2标准地调查.....................................................................3
4.3诱捕调查.......................................................................3
4.4越冬基数调查...................................................................3
4.5主要种类识别...................................................................3
4.6发生(危害)程度...............................................................3
5预测...............................................................................4
5.1发生期预测.....................................................................4
5.2发生量预测.....................................................................4
5.3危害程度预测...................................................................5
6预报...............................................................................5
6.1全年趋势预报...................................................................5
6.2中短期预报.....................................................................5
6.3预报响应.......................................................................5
7技术流程图.........................................................................5
8综合治理...........................................................................6
8.1治理思路、原则、指标和要求.....................................................6
8.2基本方法.......................................................................7
8.3综合措施.......................................................................9
9防效检查..........................................................................10
10档案管理.........................................................................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发生记录表、汇总表............................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器械及监测对象..................................1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与防治..................................20
附录D(资料性附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防治适期..............................23
附录E(资料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天敌种类及防治对象表........................26
附录F(资料性附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药剂与使用方法表............................27
附录G(资料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器械及防治对象表................................30
附录H(资料性附录)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档案表格式..............................31
参 考 文 献.......................................................................32
I
DB3707/T088.1—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DB3707/T088.1-2023是《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潍坊市林业发展中心、潍坊市坊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寿光市林业发展
中心、山东青华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王绍文、王中林、朱九军、韩世德、张玉玲、王爱丽、王江涛、王萍萍、刘娜、
郭斐、王勇、王天升、吴玉新、李明、考持聪、王法伦、信善林、邱燕、杨晨、张殿福、宋仲钰。
II
DB3707/T088.1—2023
引 言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由总则和各分则组成。总则是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
预测预报、综合治理和档案管理的通用要求,可单独使用;分则是根据“分类治理,一类一策,精准治
理”的原则,结合各类别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部位、习性的不同特点,所采取的针对性监测
调查、预测预报和因虫制宜的综合治理技术,与总则配套使用。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吸汁类害虫
——第3部分:食叶类害虫
——第4部分:钻蛀类害虫
本次发布的《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为第1部分:总则,以后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防
控工作需要再视情况增补。
III
DB3707/T088.1—2023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术语和定义、监测调查、预测、预报、综合治理和档案管理方面的技
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潍坊地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其它参照执行。城市园林植物物候期早,有
害生物防治可适当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23617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GB/T24689.1植物保护机械第1部分:虫情测报灯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第2部分:频振式杀虫灯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2516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518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LY/T2024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业有害生物pestofforestplant
是指能够对林木等植物造成危害的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线虫、杂草、害鼠、软体动物等生物。
3.2
调查investigation
1
DB3707/T088.1—2023
在规定时期为确定某一个地区某种有害生物的种群特性或存在种类情况而采取的官方程序。
3.3
踏查samplinglineinvestigation
按照调查设计的预定线路调查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寄主植物种类。
3.4
标准地调查samplingplotinvestigation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地(地段)详细调查某种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
3.5
标准枝samplingbranch
又称样枝。指林业有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时,在标准树上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抽取的一定长度的调查
枝条。
3.6
监测调查monitoring
采用地面(人工、物理、化学)和空中(航空、航天遥感)的方式,按有关技术规定获取指定区域
林间靶向有害生物有无、分布、种群数量和寄主植物的危害程度等信息的行为。
3.7
发生程度occurencedegree
林业有害生物在自然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统计单位有:头/10cm2、头/株、头/50cm
标准枝、活虫/株、头/百叶、虫情级、受害株率、感病指数、盖度等)。
3.8
预测forecast
林业主管部门基于对林业有害生物往年历史观测记录及近期调查信息,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判其未来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和成灾可能的行为。分为短期预测、中长
期预测。
3.9
预报release
县级以上自然资源(林业)主管部门将林业有害生物预测信息及防治建议,通过通告、简报、电视、
网络等媒体形式进行面向社会、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森林经营者发布的行为。
3.10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
以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目数量控制在
允许的经济损害水平之下,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措施。
3.11
期距periodicdistance
2
DB3707/T088.1—2023
各虫态出现的时间距离,简称“期距”。即昆虫由前一个虫态发育到后一个虫态,或前一个世代发
育到后一个世代经历的时间天数。
4监测调查
4.1踏查
12月上旬至翌年2月越冬期,或3~11月发生期,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根据林木资源分布图,选
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踏查路线,查看有无越冬态或危害期林业有害生物。通过踏查初步确定主要发生种
类、寄主植物、危害部位、发生范围、发生面积。重点区域每3周踏查1次。确认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后,
行道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0株作为标准株进行详查;成片林发生程度轻度以上的林地按4.2
设定标准地后进行详查。踏查情况填入附录A.1,踏查记录的内容按照LY/T2011的8.1.3执行。同时,
现场采集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和影像资料。
4.2标准地调查
根据踏查中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林分,设标准地进行详查。样地、样株、样枝的选择方法、调
查内容及设置面积标准按照LY/T2011的8.1.4和GB/T23617执行。主要是查清发生种类、发生期、发
生量、发生程度、危害程度、寄主植物等。重点区域虫害发生期间,每周调查1次。调查记录内容调查
情况分虫害、病害、草害填入附录A.2、A.3、A.4。发生期、发生量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9、A.11,汇总
数据填入附录A.10和A.12。标本采集及照片拍摄按照LY/T2011的9执行。调查准备按照LY/T2011的7
执行。航天遥感监测按照LY/T2516附录D执行。
4.3诱捕调查
2~11月,利用诱虫灯、引诱剂(配合诱捕器)等监测器械,进行定点调查。调查方法按照LY/T2011
的8.2执行。诱虫灯使用GB/T24689.1虫情测报灯和GB/T24689.2频振式杀虫灯。性信息素使用按照LY/T
2516执行。诱捕监测按照附录B.1执行。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6。
4.4越冬基数调查
越冬前后,在上年(代)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较重、面积0.3hm2以上的区域设标准地,选30株样
木调查受害株率。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选1株样木,根据林业有害生物越冬特点,采用标准枝法等
调查虫口密度等情况。越冬前、越冬后各调查一次,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7。采集越冬蛹进行实验室培
养,观测生活史,统计各虫态死亡率。
4.5主要种类识别
潍坊市现有林业有害生物577种,其中主要有害生物38种,包括食叶类害虫8种、吸汁类害虫5种、
钻蛀类害虫12种(蛀干类害虫11种、种实害虫1种)、地下害虫2种、病害6种、有害植物5种,详见附录
C。种类识别方法按照LY/T2011附录A执行。
4.6发生(危害)程度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以虫口密度、失叶率和受害株率等
为统计指标,具体划分标准按照LY/T1681和LY/T2011的8.1.5.3执行。成灾标准,按照国家林业局印
发的林造发[2012]26号确定。
4.7发生面积统计
3
DB3707/T088.1—2023
根据标准地调查的代表面积,以所在小班面积统计。林业有害生物种的密度(虫口密度、感病指数,
发生率、盖度)达到能造成轻级以上危害或已造成轻级以上危害的面积,发生情况填入附录A.8。
5预测
5.1发生期预测
根据近期踏查、标准地调查和诱捕调查记录(附录A),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附
录D)、环境因素及历史观测记录综合分析,对发生时期(害虫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在适宜空
气湿度条件下,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草害的萌生期、速生期等)进行预测,预判其未
来发生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和成灾可能。
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方法如下。
5.1.1生物学法
期距法:昆虫虫态前、后期变化生长发育的天数称为“期距”;根据前一状态的发生期加上期距预
测后一状态的发生期。预测虫态出现时间按公式(1)计算::
T=S+Q1±Q2………………(1)
式中:
T—预测虫态出现时间;
S—起始虫态调查日期;
Q1—理论期距值;
Q2—理论期距值标准差。
有效积温法:根据当地近期平均气温预测值,按照昆虫某一虫态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预测下
一虫态发生期按公式(2)计算:
N=K/(T-C)………………(2)
式中:
N—发育天数;
K—有效积温;
T—日均温度;
C—发育起点温度。
形态结构预示法:利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的变化与病虫发育期的关系,预测下一状态的发生
期。
发育进度预测法:根据林间调查,或室内饲养观察,测定某一形态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
末期、终止期,并绘制分布曲线,再根据后期某形态的发育历期,推测其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
末期、终止期。
5.1.2物候学法
选用常见植物的物候期作为指示物,通过观察其与林业有害生物发育阶段的相关性进行预测。
5.1.3其他预测方法
按照LY/T2516的5、附录E执行。
5.2发生量预测
4
DB3707/T088.1—2023
根据近期调查结果及发生量调查记录(附录A.10)、汇总数据(附录A.12)情况,结合实验室培养
观察数据,采用有效虫口基数法、生物气候图测报法、经验指数测报法、昆虫形态指标测报法等对林业
有害生物单位面积(长度)或林木单株的发生数量进行预测。
5.3危害程度预测
按照LY/T2516的5、附录F执行。
6预报
6.1全年趋势预报
年初,依据上一年度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和越冬基数调查结果,经数据分析、研判、会商,
结合当地气候、天敌、地形地貌和前期防治等影响因素,做出预测,并发布全年趋势预报。内容包括发
生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等信息。
6.2中短期预报
依据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监测数据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定期发布中短期虫情预报,并提出防
治建议。内容包括发生种类、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和防治建议措施等信息。
6.3预报响应
县级自然资源(林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监测发现的检疫性、危险性和有严重蔓延危害的有
害生物,及时报本级林业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乡镇(街道)政府下
发《限期防治通知书》。
7技术流程图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流程图见图1。
5
DB3707/T088.1—2023
监测调查(见4)
踏查越冬基数调查诱捕调查
(见4.1)(见4.4)(见4.3)
标准地调查实验室培养观察
(见4.2)(见4.4)生物学方法
物候学方法
其他方法
虫口密度受害率越冬各虫态雌虫
(见附录A5)(见附录A5)死亡率死亡率产卵量
确定发生危害程度发生量预测发生期预测
(见4.6)(见5.2)(见5.1)
轻度以下轻度以上预报(见6)
综合治理
不合格
源头治理生态调控早防防小药剂防治
(见8.3.1)(见8.3.2)(见8.3.3)(见8.3.4)
防效检查
合格
(见9)
图1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流程图
8综合治理
8.1治理思路、原则、指标和要求
8.1.1治理思路
6
DB3707/T088.1—2023
遏增量,严格源头防控,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清存量,加强重大林
业有害生物防控和集中治理,把危害控制在较低水平;联防联控,加强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
调,形成治理合力,协同推进防控工作;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氛围;科技支撑,推进
防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
8.1.2治理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森防方针,整合传统防治措施,采取“源头
治理,生态调控,早防防小,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推进“一类一策”精准治理,实现林业
有害生物有效控制。
8.1.3治理指标
符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标要求。防治指标见表2。
表2防治指标
危害虫害病害
部位(叶片损失率、受害率、头/m2、头/50cm标准枝)病叶(株)率、病斑占干周长比感病指数
叶部≥2头/50cm标准枝病叶率:10%10
苗木枝梢受害率:5%病株率:5%5
枝梢
1年~3年幼树主梢受害率:10%;侧枝受害率:50%
主干虫株率:1%病斑横向长度占主干周长比:10%8
苗圃地下害虫,大型蛴螬类(如大黑鳃金龟等):1头/m2
根部苗圃地下害虫,中、小型蛴螬类(如黑绒鳃金龟等):
10头/m2
8.1.4治理要求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8.2基本方法
8.2.1检疫御灾
严格履行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复检、补检职责。
8.2.2营造林措施
8.2.2.1造林措施
造林措施防治,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和GB/T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执行。
8.2.2.2水肥管理
生长季,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干旱情况,适时施肥、灌水,促进森林健康。
8.2.2.3林下生草
林下种植豆科植物,增强林地固氮能力,减少地表裸露,改善林地土壤理化性状。
8.2.2.4抚育管理
开展森林抚育,清除病虫木、枯死木,修剪病虫枝、过密枝,保持良好的林分结构、林地生境,提
高林木抗病虫能力。
8.2.2.5刮除翘皮
树木休眠期,清除翘皮,刮除树干上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7
DB3707/T088.1—2023
8.2.2.6林下清理
落叶后,及时清除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与翘皮、刮除的病虫残体一并深埋50cm地下。
8.2.2.7灌封冻水
树木落叶后封冻前,灌冻水,保护树木安全越冬。
8.2.2.8选育抗病虫林木品种
应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选育抗病虫林木品种,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8.2.3人工物理防治
8.2.3.1灯光诱杀
树木萌芽后至落叶前,每2hm2林地设置1台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成虫。安装及使用
按照GB/T24689.2和LY/T1915执行。
8.2.3.2性信息素诱杀
羽化期,利用性信息素诱芯,配合诱捕器诱杀特定种类的成虫。
8.2.3.3糖醋液诱杀
羽化期,将白糖或红糖、食醋、白酒、清水,按重量1:3:0.5:10的比例配制成糖醋液,每1.0hm2
林地设置75个~100个,容器高度距地面1.5m,每月更换2~3次。
8.2.3.4诱虫板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利用黄板、蓝板等诱虫板黏杀白粉虱、蓟马等小型害虫。
8.2.3.5黏虫胶带黏杀
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在树干距地面1m左右位置绑黏虫胶带(裙装,上紧下松)或涂胶环(宽度
15cm左右)黏杀。
8.2.3.6诱虫带诱杀
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在树干基部距地面1m左右位置绑草把或每隔50cm~60cm绑1~2圈无纺布
条,诱捕下树越冬的若虫、幼虫,冬季解下后集中销毁。
8.2.3.7人工捕杀
成虫期,利用昆虫的假死性,震树人工捕杀成虫;卵期,摘除卵叶(松针)、卵块;网幕期,摘除
网幕;休眠期,土中挖虫蛹(茧),枝干上、枯落层中搜寻虫茧、虫枝,集中销毁。
8.2.3.8喷水冷冻
寒冬季节,往树枝上喷清水,待枝条结成薄冰后用木棒振落,可防治介壳虫等枝条上的越冬虫。
8.2.3.9树干涂白
休眠期刮除翘皮后,将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清水,按重量6:1:1:10的比例配制成涂白剂,全
面密封涂1.2m以下的树干。
8.2.4生物防治
8.2.4.1以鸟治虫
林中设置鸟巢,吸引啄木鸟等益鸟栖居,捕食害虫。
8.2.4.2以虫治虫
林下种植蜜源植物,吸引天敌益虫捕食或寄生害虫。适期释放异色瓢虫等捕食性天敌以及周氏啮小
蜂、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寄生性天敌,释放数量按照产品标签说明,其他按照附录E.1执行。
8.2.4.3以菌(病毒)治虫
地面喷施白僵菌、绿僵菌、多角体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防治从土中越冬出蛰的害虫;树体喷施可防
多种害虫。使用方法按照产品标签说明。
8
DB3707/T088.1—2023
8.2.5药剂防治
8.2.5.1药剂选择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实际情况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药剂,按照附录F.1执行。
8.2.5.2使用方法
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常规喷雾法、低容量喷雾法、超低容量喷雾法等)、喷烟法、注干法、涂抹法、
埋施法等。药剂稀释采用二次稀释法。农药使用按照GB/T8321和NY/T1276执行。
8.2.5.3施药器械
根据防控需要,选用人工地面药械、植保无人机、轻型直升机等施药机械。按照附录G.1执行。
8.3综合措施
8.3.1源头治理
生长前期,根据虫情、病原微生物初侵染情况,严控源头,压减发生量;对恶性杂草等草害应早除
除小,防止杂草结籽繁殖蔓延。休眠期,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越冬习性,地下挖蛹,地面清园,地上捕
杀虫茧、卵囊、成虫,剪除病虫枝,树干涂白,清除越冬病虫,压减有害生物越冬基数。
8.3.2生态调控
将林业有害生物预防理念贯穿整个造林、营林过程,促进森林健康。选栽优良乡土树种、抗病虫树
种,合理设计苗木规格和造林密度;营造混交林、复合林,合理配置树种,避免主栽树种与转主寄主树
种混栽或近距离栽培,设置有害生物隔离带、缓冲带和诱捕带。加强森林抚育,控制虫源、病源,减少
森林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发生数量。林下种植蜜源植物和益鸟食饵植物,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加寄生性、
捕食性昆虫以及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种群数量,增强森林生态平衡能力。
8.3.3早防防小
8.3.3.1出蛰期防治
利用诱虫灯、引诱剂、黏虫胶、糖醋液、毒饵、饵木或诱集植物等,全方位诱杀越冬代羽化(出蛰)
害虫,压减越冬代发生基数。
8.3.3.2关键期防治
食叶类害虫低龄期、吸汁类害虫若(幼)虫期、病害初侵染期、草害萌芽期,早防防小,精准防控。
防治适期按照附录D。
8.3.4药剂防治
8.3.4.1科学选药
根据防治对象,选用单一药剂或复配药剂。药剂选用按照8.2.5.1执行。
8.3.4.2适时用药
选择在害虫低龄幼(若)虫(蝽、螨、蚜)期,病害在初侵染期,草害在萌芽期施药。喷雾作业避
开中午高温时段(飞防作业时要求气温在30℃以下,避免雾滴蒸发)。
8.3.4.3精准施药
根据有害生物和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天气条件,科学选择药剂、确定合适剂量、掌握正确的使
用方法,进行适度药剂防治。采用超低量喷雾法、喷烟法、喷粉法、埋施法、注干法等用药方法。推广
超低容量喷雾,推进农药减量施用,降低防治成本。钻孔注干,应根据树干粗细确定用药量;人为钻孔
粗度以不造成树木二次伤害为宜。喷雾防治符合LY/T2518的有关规定。直升机飞防条件、作业参数按
照LY/T2024执行,植保无人机参照执行。
9
DB3707/T088.1—2023
9防效检查
防治后7~10天,视防治对象检查虫口密度,病菌、有害植物减退情况,受害株率。防治效果达到
90%以上,危害程度达到轻度以下的为合格;轻度及以上的需补防。喷雾防治效果调查按照LY/T2518
附录C.2执行。
10档案管理
防治档案是防治追溯的重要材料,应及时分类归档。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档案,内容包括林业有
害生物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发生与防控、药剂使用、气象、管理和标本等。表格式样按照附录H。
档案应设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和保管。在确保齐全完整的基础上,将林业有害生物的各种档
案进行分离整理与装订,按年度立卷、归档,存入档案专柜。
10
DB3707/T088.1—2023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发生记录表、汇总表
林业有害生物踏查、发生记录、汇总表见表A.1、表A.2、表A.3、表A.4、表A.5、表A.6、表A.7、
表A.8、表A.9、表A.10、表A.11、表A.12。
A.1踏查记录表
县(市区)乡镇,踏查线路编号,调查面积(hm2)
地理坐标有害所在小是否临时
踏查点海拔林分寄主危害
生物班面积设标标准地
名称经度E纬度N(m)组成植物部位
种类(hm2)准地编号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此表为每个调查线路一张。
2.“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据实填写,若无发生则填“无”。
3.“危害部位”填:叶部、枝梢部、干部、根部、种实(花)等。
4.调查面积=各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的踏查点所在小班面积之和。
5.需设标准地的,同时填写标准地编号。
11
DB3707/T088.1—2023
A.2林业有害生物(虫害)标准地调查表
地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小地名,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面积(hm2)代表面积(hm2)经度E°′″纬度N°′″海拔m
虫害名称寄主植物林龄(a)危害部位对应照片编号
上一年(代)是否发生:□是/□否,危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是否外来:□是/□否
调有虫态和虫数其调有虫态和虫数
样中其中
查虫样木查虫
木幼成活幼成活虫
株株卵蛹虫号株株卵蛹
号虫虫虫虫数
数数数数数
117
218
319
420
521
622
723
824
925
1026
1127
1228
1329
1430
15合计
16平均虫口密度虫株率%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此表为标准地调查所发现的虫害记录表;标准地编号与踏查时编号一致。
2.标准地:面积为0.2hm2、随机选样木30株、代表面积为标准地所在小班面积,每乡镇(街道)标
准地数量不少于2块,同一类型的标准地应有3次以上的重复。
3.每种虫害,单独一表。
4.寄主植物填中文名称。
5.危害部位填:叶部、枝梢部、干部、根部、种实(花)等。
6.发生(危害)程度勾选□:轻度、中度或重度其中一项;该虫害上一年度(代)是否发生、是否为
外来有害生物,根据调查结果勾选□:是或否其中一项。
7.虫口密度:一般为活虫数/有虫株数,具体以虫类而定:如介壳虫类按10cm~20cm长枝条剥皮面
积统计固定若虫数量(头/10cm2),叶甲、网蝽类按标准枝百叶虫数统计。
8.虫株率%=100×有虫株数/调查株数。
12
DB3707/T088.1—2023
A.3林业有害生物(病害)标准地调查表
地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小地名,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面积(hm2)代表面积(hm2)经度E°′″纬度N°′″海拔m
病害名称寄主植物林龄(a)危害部位对应照片编号
上一年(代)是否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8214.3-1999 QDZ气动单元组合仪表 定值器 1999-08-06
- HB 3330-1980 镶硬质合金刀片的浮动镗刀 D=60~65mm 1980-10-01
- QB/T 3633-1999 硬聚氯乙烯楼梯扶手 1999-04-21
- HB 7400-1996 民机增压舱模拟件密封剂自然老化试验方法 1996-09-13
- HG/T 3241-2007 电脑内孔膜层测厚仪 2007-09-22
- HB/Z 209-1991 金属材料气体分析用试样的取样规范 1992-04-15
- HG/T 2470-1993 圆盘式气流粉碎机 1993-06-30
- JB/T 9957.2-1999 四柱液压机 型式与基本参数 1999-05-14
- JT/T 613-2004 路面车辙自动测定仪 2004-11-02
- JB/T 9005.1-1999 起重机用铸造滑轮 绳槽断面 199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