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DB22/T 2816-2017 Iris bulbous perennial seedling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2816-2017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2-11
实施日期
2018-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2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seedlingsproductionofcultivarsofIrisperennial

flowers

2017-12-11发布2018-04-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81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科技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然、王克凤、才燕、桑瀚旭、刘晓嘉、齐园、谭瑞、李春鹏、孙晓丹。

I

DB22/T2816—2017

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鸢尾属宿根花卉种类、种苗生产的选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分株繁殖、出

圃要求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鸢尾属宿根花卉种苗生产与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鸢尾属宿根花卉Irisperennialflowers

鸢尾科(Iri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包括溪荪(I.sanguinea)、玉蝉花(I.ensata)、燕子花

(I.laevigata)、马蔺(I.lacteavar.chinensis)及黄昌蒲(I.pseudacorus)。详见附录A。

2.2

种子繁殖seedreproduction

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种子繁育成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式,亦称实生繁殖或有性繁殖。

2.3

分株繁殖divisionreproduction

将母株分割为若干株,每一分株至少应有一个完整的芽(苗)和良好根系的无性繁殖法。

2.4

无性系良种cloneimprovedvarieties

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培育的优良品种。

3种子繁殖

3.1土地准备

3.1.1选地

应选向阳、通风的环境,透气、保水的土壤,pH值为5.5~7.0。

3.1.2整地

播种前7天~10天整地,每公顷需施入有机复合肥(有机质含量约20%;N、P、K总养分22%以上)

约500公斤,或硫酸钾型复合肥(N、P、K比例为1:1:1,总养分≥45%)约250公斤,翻耕深度25厘

米~30厘米整平耙细,作垄,垄距约60厘米或作低床,床面宽1.2米、埂高12厘米~15厘米、埂宽

约30厘米;灌透水。

3.2播种前处理

1

DB22/T2816—2017

3.2.1播种量

每公顷:溪荪(鲜)和玉蝉花(鲜)70公斤~80公斤;燕子花(鲜)130公斤~150公斤;黄菖

蒲(干)120公斤~140公斤;马蔺(干)9公斤~10公斤。

3.2.2种子处理

8月中下旬采收,立即去果皮、净种后清水浸泡12小时~24小时,换水1次~2次,取出用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2小时~3小时后沥干表水,将种子与湿润的河沙(水洗并经0.1%高锰酸

钾消毒)按1:3混匀放尼龙种子袋中,选室外阴凉干爽处挖坑:坑深约35厘米,长和宽视处理的种子量

而定,种子袋平放坑内,上覆土、厚约20厘米,自然越冬。

3.3播种

3.3.1时间与方法

3.3.1.1春播

3.3.1.1.1翌年土壤解冻后取出种子袋,4月上中旬播种。

3.3.1.1.2作业方式按下列要求进行:

a)垄作:垄上开沟,深3厘米为宜,每1000平方米撒入3%辛硫磷颗粒2公斤~3公斤,踩格

子后均匀条播,覆土1厘米~2厘米为宜,镇压;

b)床作:床上开沟,深3厘米为宜,行距25厘米,其他同a)。播后用稻草或松针覆盖,覆

盖度70%。燕子花和黄菖蒲以床作为宜。

3.3.1.2秋播

采种当年8月中下旬将混沙种子直接播种,方法同春播。

3.3.2土壤消毒

播种后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噁霉灵按说明进行土壤消毒。

3.4田间管理

3.4.1水分

出苗前喷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时浇灌水;入冬前灌封冻水,翌年春灌解冻

水。

3.4.2施肥

苗高5厘米~8厘米,用0.1%尿素加有机叶面肥并用,叶面喷施3次~4次,间隔10天~15天。

3.4.3除草与松土

3.4.3.1垄作出苗前、当苗根扎地约2.5厘米,用耙子耙1遍垄台松土。

3.4.3.2幼苗期结合松土,人工除草3次~4次;苗高超5厘米时,禾本科杂草用精禾草克或精稳杀

得连续处理2次~3次,其它杂草人工及时清除。

3.4.4病虫害防治

2

DB22/T2816—2017

重在早春预防。出苗前用噁霉1200倍处理土壤,或幼苗期结合叶面施肥,连续用10%苯醚甲环唑可

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有机叶面肥喷施3次~4次、间隔7天~10天;如遇蚜虫,用阿维·啶虫脒1000

倍液防治。详见附录B。

3.4.5越冬管理

入冬前或翌年春季,剪除地上部残叶,集中销毁。

3.5移栽与出圃

3.5.1营养土

田土:腐殖土(或草炭):河沙:珍珠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