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410-2008 包装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 塑料相容性试验
GB/T 22410-2008 Packaging—Transport packaging for dangerous goods—Plastics compatibility test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起草人:
- 王红松、徐炎、潘生林、陆文正、郑佳、高翔、李征伟
- 出版信息:
- 页数:68页 | 字数:1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00;55.020
C66
园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410--2008/IS0
包装危险货物运输包装
塑料相容性试验
for
Packaging--Transportpackaging
dangerousgoods--Plasticscompatibilitytesting
(IS016101:2004,IDT)
2009-06-0
2008—10-10发布1实施
宰瞀髁紫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履19
16101:2004
22410--2008/ISO
GB/T
刖置
本标准等同采用Is()1
文本格式上按GB/T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奉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舒驰容器(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红松、徐炎、潘生林、陆文正、郑佳、高翔、李征伟。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16101:2004
22410--2008/ISO
GB/T
包装危险货物运输包装
塑料相容性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盛装液体危险货物的聚乙烯塑料包装及具有塑料内胆的复合包装的相容性试验要求
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试验方法包括以拟装物或附录A定义的标准液体作为试验液体。附录B的小型实验室试
验,可用来评估拟装物与标准液体的相似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IDT)
2918—1
GB/T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s()291,IDT)
1133,IDT)
GB/T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SO
1548117025:l999。IDT)
GB/T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
ENISO11831塑料非多孔塑料的密度测定方法第1部分:浸没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tSO1183—1:2004)
1
ENISO6283塑料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稀溶液中聚合物的黏度第3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
1628
(1SO3:2001)
ENISO第2部分:试验样本制备和性能
1872—2塑料聚乙烯(PE)模制成型和挤压成型材料
2:1997)
测定(IS()1872
ISO2818:1994)
EN2818塑料机械制备试验样本(ISO
ENISO11403第3部分:环境对性能的影响
3塑料可比多点数据的采集和表示
ENISO115422:1998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制成型和挤压成型材料
11542
第2部分:试验样本制备和性能测定(]SO2;1998)
ENISO16104:2002)
16104:2003包装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试验方法(ISO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uthority
主管当局competent
与参考文献中相联系的任何国家级规章制定机构或指定、认可的当局。
3.2
塑料包装plasticpackaging
用特定类型的塑料制成的容器(桶、罐)或者具有塑料内胆的复合包装。
注:具体类型的聚乙烯包装见附录A3。
】
16101:2004
22410--2008/IS0
GB/T
3.3
substance(chemical
拟装物(化学产品)packagedproduct)
包装拟灌装运输的危险液体。
注:用于固体的包装,如果这种固体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下可变成液体.应符合液体包装的要求
3.4
标准液体standardliquid
对拟装物与塑料容器间特定的相互作用具有同样效应的特定液体。
注:标准液体的要求参见附录A.2。
4试验要求
4.1总则
4.1.1按第5章的要求挑选的塑料包装必须用拟装物或与其类似的标准液体状态调节。拟装物与标
准液体对应表参见附录c。
4.1.2未列入附录c的化学品,应通过小型实验室试验来证实其与标准液体的相似性。选择的标准
液体必须至少与待运输液体具有相似的侵害性。如果无法找到与拟装物性质相似的标准液体,可使用
拟装物来进行试验,并记录其规格。在拟装物比标准液体具有更大的侵害性的情况下.应如7.2规定进
行6个月状态调节试验;或者,如7.3规定进行加速试验,含量大于55%的硝酸例外。
注:标准液体是水时,不要求做化学品相容性试验。
4.2状态调节
塑料包装应按第7章要求进行状态调节。
4.3状态调节后检验
状态调节周期结束时应检验包装是否有泄漏。如果没有泄漏,则该应在状态调节周期结束后的
1SO
21天内,开始EN16104:2003第7章所规定的试验(参见7.4)。
4.4跌落试验
ISO
当按标准EN16]04:2003中的7.1要求进行跌落试验时,塑料包装应:
a)在撞击后且内外压力平衡后无任何液体渗漏(在撞击瞬间允许有少量排出物)。带塑料内胆的
复合包装例外,因其无压力平衡的要求;
b)不出现可能影响运输安全的任何损坏。
4.5堆码试验
1
ISO
当按标准EN6104:2003中的7.2要求进行堆码试验时,塑料包装应:
a)无任何泄漏;
b)不出现可能影响运输安全的任何损坏,或会降低其强度或造成包装堆码不稳定的变形。
4.6防漏试验
ISO
当按标准EN16104:2003中的7.3要求进行防漏试验时,塑料包装应无泄漏。
4.7液压试验
l
ISO
当按标准EN6104:2003中的7.4要求进行液压试验时,塑料包装应无泄漏。
4.8渗透性试验
除了外层为钢桶、内层为塑料容器的复合包装外,当按照本标准的第8章进行渗透性试验时,塑料
包装的可渗透性不能超过0.008g/(L·h)。
4.9等效试验
本标准所描述的试验方法应被视为参考试验方法。
注: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
16101:2004
GB/T22410--2008/ISO
——可以证明所用方法与参考方法等效。
——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所使用的方法。
——预先应征得主管当局的同意。
4.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主要包括本标准所描述的所有有关包装相容性的试验结果。试验报告的格式应与
ENIs()1
照片或者相关图画,以便将试验的包装样品与相应的试验报告对应起来。
5试验包装的选择和准备
5.1包装的选择
5.1.1对于每种化学品的每种设计类型的包装,试验至少需15个包装样品(如果进行第8章中的试
验,则至少需18个包装样品)。所有包装样品应从正常的生产中随机抽取。
注1:对于箱状的复合包装.试验可能需要1
4个或17个样品。
5.1.2包装应满足以下条件:
a)样品至少已经存放48h。
b)样品应该注明试验编号,并在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中注明。
c)分别称重每个样品,以确定包装的皮重或装满物质时的质量。
注2:这种形式的称重会随样品在试验时是否已经装满或倒空而不同。当已经记录了空包装的质量,则只需再记
录样品在通常情况下装满时的质量即可(反之亦然)。
d)检查样品是否有损坏,因为损坏会造成试验结果无效。
注3:以下的试验适用于聚合物类的每种型号的包装。
ISO
注4:选择性试验参见EN16104:2003中的附件F。
ISO
注5:包装数量较少时,试验可按照EN16104:2003中的4.1进行。
5.2包装所需提供的信息
1SO
5.2.1每种包装形式都应该附有该设计规格的说明书(说明书的格式参见EN
附件G)和以下额外的相关信息。
5.2.2包装的使用者(如有可能在包装生产商和检测实验室的帮助下)应确定所拟装的物质,了解有关
的塑料材料以及拟装物质与塑料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溶胀、环境应力开裂(ESC)和分子的降解。
注1:塑料包装的说明书应该注明所用材料的聚合物类型和等级。
注2:当采用拟装物进行试验,所得的试验报告也适用于其他化学作用相当或较小的物质。
5.3试验前包装的灌注.
5.3.1满口容量的测定
5.3.2拟装液体的包装必须灌装至不少于满13容量的98%。满口容量的测定可参见如下的例子:
5.3.3称量空包装质量(包括封盖),记为m,单位为千克(kg)。
5.3.4称量满载包装的质量(即盈满时的质量),记为Ⅳ.单位为千克(kg)。
5.3.5包装应装满水至水恰好溢出,装上封盖。不要采取其他任何措施.如倾斜或敲击包装,以使水渗
人中空的把手或其他在封盖上方的部分。包装的盈满容量b可按照式(1)计算:
b一丁W--m…--(1)
式中:
6——盈满容量,单位为升(L)。
w——包装装满水时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空的包装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kg/1,)n
d——水的密度(1.0
注:当已经依据ENlS()16104:2003,测定了盈满容量,则上述步骤不是必须的。
GB/T1610112004
22410--2008/IS0
5.3.6包装的灌注
包装的灌注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a)包装所装液体的量不可少于盈满容量的98%(参见5.3.1)。
b)当装填包装时,应保证至少一个包装已经达到饱和,其所装的体积可按照式(2)计算。同一类
型的其他包装在装填时,可以用量油计对第一个包装的体积做一个校正。如果所装填的液体
不是水(如抗冻溶液),则计算时应考虑到该液体的实际密度,以获得正确的结果。计算应包
括空包装(包括封盖)的总质量,以便计算堆码的负荷。
c)试验所需的体积c可按照式(2)计算:
,(W—m)×98
。一——而瓦『_一
式中:
c——试验所需的体积,单位为升(L);
w——包装装满水时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空的包装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d——水的密度(1.0kg/L)。
5.4密封包装
5.4.1旋钮类的封盖应旋紧至申请者所推荐的扭矩,并且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5.4.2在试验报告中,封盖的扭矩不应彼此不同。如果在试验失败后需要修改封盖的扭矩,则所有的
试验都应该在修改后的扭矩下完成。
注1:封盖的扭矩会随密封圈的不同而改变。
注2:如果在包装的调节期间使用与此相同的扭矩,会影响密封圈在堆码试验中的性能,则在包装的凋节期间没有
必要使用与此相同的扭矩。
5.4.3如果打算在包装上使用带有排气孔的密封盖,则在试验时应该装上该密封盖。对于配有排气孔
密封盖的包装,应在其盖紧密封盖之后,将其倒置并保持5min,观察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果发现泄漏
现象,则试验被认为是失败的。除采用倒置外,还可以按照图1中所示的方法来检查是否会产生泄漏
现象。
●z
可接受不可接受
1——液面高度;
2——密封盖。
图1类似倒置方法的示意图
22410--2008/ISO1610112004
GB/T
6试验仪器
6.1总的要求
15481--2000中的操作条款要求。
所有试验所用的设备都应该满足GB/T
注l:这并不意味者试验实验室必须已经获得第三方机构的授权或认可,但相关的授权可以从一个国家认可机掏
或主管当局获得。
注2:试验人员必须对危险物质有所了解,具体可以参见联合国建议书。
6.2试验仪器的精确度
仪器的精确度应该超过试验的精确度,否则应证得主管当局的同意。仪器的校正应依据
GB/T15481
2000中相关条款进行。
6.3试验的精确度
6.3.1所选择的试验仪器应保证每次测量结果(包括读数误差和校正)都应不超多所允许的范围(参见
表1)。
表1测量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测量项目允许的误差范围
质量,单位为千克(kg)士2%
压力,单位为千帕(kPa)士3%
长度/距离,单位为毫米(ram)土2%
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土1℃
湿度,单位为百分比(“)参见具体的试验方法
时间,单位为秒(s)士3%
扭矩,单位为牛顿米(N·m)±3N·rft或lO%(取其中较大一个)
注:在一些试验中,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会更低,以获得有意义的试验结果,如在测量空的包装质量或直径时。
6.3.2当标准中给出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则所允许的范围是单向的,如在7.3中调节温度可以超
过40℃,但不可以小于40℃。
6.4环境调节
ISO
应配备合适的环境调节设备,以满足EN16104:2003中表1的要求。
6.5冲击台面
跌落试验台面应该是水平平坦、足够厚重保证试验时不移动,足够的坚固,在试验状态下不变形。
要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保证试验样品完全落在冲击台面上。
7状态调节过程
7.1通则
7.1.1包装在装入液体后,需倒置24h(配有排气孔密封盖的包装除外).然后再恢复正常的放置状
态。在状态调节期间的最后24h(参见7.2和7.4),包装需再次被倒置过来。
7.1.2密封盖配有排气孔的包装应在装入液体后,需倒置5min,然后再恢复正常的放置状态。在储
存期的最后阶段,包装需再次被倒置,并保持5rain。
注:作为一种替代方法,电可以将包装的侧面平放.使所有的密封盖都低于包装内所装液体的液面(参见图1)。
7.2六个月的状态调节
7.2.1试验必须在室温下,进行6个月。
5℃。
7.2.2试验中应监测和记录室外温度,并保持室温不能低于1
注:主管当局可眦在温度低于15℃时,允许延长试验时间。
1610112004
GB/T22410--2008/IS0
7.3加速状态调节过程
7.3.1d。
包装应在装载了每种需要的标准液体后,在不低于40℃的条件下储存2l
他种类的聚乙烯,必须得到主管当局的批准同意才可以采用该步骤。
7.4状态调节结束后的步骤
7.4.1在状态调节过程结束时,所有的包装(除需做堆码试验的包装外)都应倒空液体,清洗,检查是否
ISO
有损破坏,同时按照拟装物的塑料包装,准备试验(EN16104)。试验必须在状态调节过程结束后
的21天内开始。如果液体已经倒空.该包装必须在试验开始前保持密封。
7.4.2如果包装在状态调节时已经使用了乙酸正丁酯作为标准液体,则应在液体倒空后,重新灌注
1%~10%的润湿剂水溶液和2%的乙酸正丁酯的混合溶液进行堆码试验。
注1:如果在状态调节过程结束后。需破坏密封盖才能将包装内的液体倒空,则应在包装上重新钻一个开n。这个
新的开口应该不影响其他试验的结果(gO落试验、液压试验和防漏试验)。
注2:该步骤不适用于复合包装.因其外层的非塑料包装承受着堆码的负荷。
注3:如果拟装物在40℃时会有危险,则在主管当局的同意后,需要使用其他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物质取代拟
装物。
7.4.3在状态调节过程中使用过的密封盖和垫圈,应在其他试验中继续使用,而不得被替换。
7.5标准液体的再次使用
7.5.1标准液体的效果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因此应按照表2的要求定期检查。
7.5.2应根据使用频率,定期采用合适的方法来监控标准液体的质量。
表2标准液体的再次使用
标准液体规格
润湿剂溶液每次试验使用新配制的溶液或检查其表面张力(参见附录A)
乙酸浓度为99%±1%
乙酸正丁酯≥98%。
烃类混合物芳香化合物的含量在16%~21%6
硝酸浓度≥55%
a推荐周期性使用具体类型和等级的聚乙烯样品来检查其吸收性。如果测得的吸收r主与原来的相比.偏差超过
5%,则该用过的标准液体已经不能再使用。
8渗透性试验
8.1应用范围
该项试验只适用于拟装苯、甲苯、二甲苯或其混合物以及含有这几种物质的配置品的包装。
8.2试验准备
准备三个包装样品,按照本标准中7.2的要求,用原拟装物进行状态调节试验,或按照本标准中7.3
的要求,用烃类混合物(石油溶剂油)进行预状态调节试验。
8.3试验步骤
试样应装满拟装物或烃类混合物(石油溶剂油),并在状态调节过程(23℃,50%相对湿度下存放
28天)的前后,测定其质量。
注:在40℃条件下的等效步骤:按照本标准中7.3加速状态调节试验的要求,用烃类混合物(石油溶剂油)进行
试验。
GB/T22410--2008/IS016101:200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标准液体及其对于聚乙烯材料类的适用性
A.1概要
标准液体是用来检测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的相容性,但也适用于中分子量的聚乙烯以及表面氟
化的聚乙烯类材料。
注:如果封闭器或封闭器部件不是采用A3中所规定的材料所生产,则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来检测其相
容性。
A.2标准液体的定义和其适用性
A.2.1润湿剂溶液
A.2.1.1润湿剂溶液适用于那些能引起聚乙烯材料发生严重应力开裂的物质,特别是所有含有润湿
剂的溶液和配置品。
A.2.1.2m·N/m~
润湿剂溶液是润湿剂1%~lo%的水溶液,其23℃时的表面张力应在31
35m·N/m范围内。
A.2.1.3实施堆码试验时,用于计算负荷的相对密度应不小于1.2。.
A.2.1.4如果用润湿剂溶液证明了很好的化学相容性,则无需再用乙酸来做相容性试验。
注:如果对于聚乙烯材料.拟装物质能引起比润湿荆溶液更为严重的应力开裂效果时,则可以预先灌注该拟装物,
在40℃下,储存21d,以确认其足够的化学相容性。
A.2.2乙酸
A.2.2.1乙酸适用于那些能引起聚乙烯材料发生应力开裂的物质和配置品,特别是一元羧酸和一元
醇。使用浓度为98%~100%的乙酸溶液,相对密度为1.05。
A.2.2.2实施堆码试验时.用于计算负荷的相对密度应不小于1.1。
A.2.3乙酸正丁酯
A.2.3.1乙酸正丁酯和其饱和的润湿剂溶液适用于能引起聚乙烯材料溶胀,使其质量增加4%以上,
同时能造成应力开裂的物质和配置品,特别如植物保护制剂、液体涂料和酯类。
A.2.3.2在根据7.3实施状态调节时,应使用浓度为98%~100%的乙酸正丁酯。
的乙酸正丁酯溶液的混合液作为试验液体。实施堆码试验时,用于计算负荷的相对密度应不小于1.0。
A.2.4烃类混合物(石油溶剂油)
A.2.4.1烃类混合物(石油溶剂油)适用于那些能引起聚乙烯材料发生溶胀的物质和配置品,特别是
烃类、酯类和酮类。
A.2.4.2应使用沸程在160℃~220℃之间,密度为0.78g/ml,~0.80g/mL之间,闪点大于50℃,
芳烃的含量16%~21%之间的烃类混合物。
A.2.4.3实施堆码试验时,用于计算负荷的相对密度应不小于1.0。
注:如果所装的物质能引起聚乙烯材料发生溶胀,使其质量增加7.5%以上,可以预先使用该物质按照7.3中的步
骤,在40℃下,储存2l天,以获得足够的化学相容性。
A.2.5硝酸
A.2.5.1硝酸适用于那些对聚乙烯材料有氧化作用,同时所引起的材料分子降解程度小于或等于
55%硝酸的效果的物质和配置品。该标准液体应为浓度大于或等于55%的硝酸溶液。
7
16101:2004
GB/T22410--2008/1SO
A.2.5.2进行堆码试验时,用于计算负荷的相对密度应不小于1.4。
如果拟装物的氧化作用高于55%的硝酸或导致材料分子量的降解,则应按照7.2实施相容性
试验。
A.2.6水
A.2.6.1水适用于那些在A.2.1至A.2.5所涉及的所有情况下,对聚乙烯材料无任何破坏作用的物
质,特别是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水溶液、多元醇和有机物的水溶液。
A.2.6.2实施堆码试验时,用于计算负荷的相对密度应不小于1.2。
A.2.6.3如果已经使用一种或多种标准液体的水溶液、润湿剂溶液或55%硝酸溶液取得了满意的试
验结果。则无需再用水做相同水平(包装类别、相对密度和液压试验压力)的试验。
A.3聚乙烯类型的定义
A.3.1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PElHmHMw)
A.3.1.1在100℃退火lh后,23℃时本色状态(没有染色)下的密度大于或等于0.940g/mL(按照
ENISO
1183—1)。
min(按照
A.3.1.2在190℃和21.6g/10
kg负荷下,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小于或等于12
GB/T3682--2000)。
A.3.2中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PE-HD-MMW)
A.3.2.1g/mL(按照
在100℃退火1h后,23℃时本色状态(没有染色)下的密度大于或等于0.94
ENISO1183
1)。
min,大于或等于
A.3.2.2在l90℃和2.16g/10
kg负荷下。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小于或等于0.5
3682
0.1rain(按照GB/T2000),或者在190℃和5kg负荷下,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小于或
g/10
min。
等于3.0g/10min,大于等于0.5g/10
A.3.3交联聚乙烯(PE—X)
交联聚乙烯(PE—x)是一种化学结构改变了的聚乙烯,分子中的大部分高分子链通过化学键相互连
接,形成一个三维的网状结构。
A.3.4线性中密度聚乙烯
A.3.4.1g/ml。,小于
在100℃退火1h后.23℃时本色状态(没有染色)下的密度大于或等于0.927
ISO11831)。
或等于0.937g/mI,(按照EN
min,小于或等于
A.3.4.2在190℃和2.16kg负荷下,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大于或等于6.0g/10
3682
10.0min,(按照GB/T2000)。
g/10
16101:2004
GB/T22410--2008/IS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基于标准液体评估拟装物质的小型试验
B.1导言
B.1.1对于特定等级的聚乙烯包装而言(如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中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交联聚
乙烯和线性中密度聚乙烯),下列小型试验可用来评价拟装物质是否可以比作标准液体。
B.1.2其中,对于交联聚乙烯和线性中密度聚乙烯,评估试验应事先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
B.1.3以下三种试验方法涵盖了拟装物质与塑料包装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a)方法A:吸收(一道程序);
b)方法B:环境应力开裂(三道程序);
c)方法c:分子降解(三道程序)。
注:如试验中存在可选择的多道程序,则每道程序应视为具有等同效果。
B.2要求
B.2.1抗吸收性(抗溶胀)
液体处理所得到的对应值。
&2.3抗环境应力开裂
或等于试样用标准液体处理时的情况。
断裂的间隔时间等于或长于试样用标准液体处理时所得的对应值。
B.2.6抗降解性
同一材料试样所得的对应值。
试样所得的对应值。
一材料试样所得的对应值。
B.2.10试验报告
B.2.11试验后应出具试验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对试验的拟装物质及塑料包装材料的详细描述。
B.3试样的选取和准备
B.3.1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完整包装(至少已陈化48h)应提供给实验室。试样应由该包装上截取下的
材料制备而得。
注:经主管部门认可.试样也可由特定等级的聚合物和特定厚度的材料加工成的模塑片材或挤出片材制备而得。
B.3.2每个试样均应有其鉴定方法。
B.3.3应检查每个试样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试验无效的损坏等情况,例如表面瑕疵或污染。
B.3.4对于交联聚乙烯而言,只能使用从包装容器上截取的试样。
()
GB/T16101:2004
22410--2008/IS0
B.4试验程序
B.4.1抗吸收性试验(方法A)
B.4.1.1原理
B.4.1.2该方法详细叙述了塑料包装在与拟装物质接触时的抗吸收性的测定方法(见图B.1)。
1——因溶胀引起的质量增量(%
2烃类混合物(石油溶剂油);
3乙酸正丁酯;
4——乙酸;
5储存期(单位:d)。
图B.140℃时浸于拟装物质中的试样的吸收性测定(质量的增量)
B.4.1.3至少准备三片试样,每片试样的面积不小于450mill2.并且保证试样均截取于容器侧壁中部
或模塑片材、挤出片材。
B.4.1.4记录每片试样的初始质量(”,.)。
B.4.1.5应选用一大小合适的容器.将试样完全浸于拟装物质中。
B.4.1.6所有试样应浸于拟装物质中,直至吸收达到饱和,即试样质量达到恒重。对于试样厚度小于
d。
或等于2.0mm、试验温度40℃的常规试验条件,试验周期通常为28
B.4.1.7试验周期结束时或在适当的试验时间间隔后.取出所有试样,除尽表面液体,称重并记录每
片试样的质量(W,)。
B.4.1.8所有试样应只限用一次。
B.4.1.9结果
应记录w.、W,这两个重要参数的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质量增量的百分比AW一—100(w-—wo)
M“
式中:
叫…-试样初始质量;
姒试验周期结束后的试样质量。
10
GB/T
22410--2008/IS0
B.4.1.10评估的标准
用拟装物质试验时,试样的质量增量百分比应低于或等于试样用适当的标准液体试验时所得的对
应值。
注:可以做如F理解:
对于水、润湿剂溶液、醋酸或硝酸而言,等于1%;
——对于乙酸正丁酯而言,约为4%;
——对于烃类混合物(石油溶剂油)而言,约为7.5%。
B.4.2抗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B)
B.4.2.1概述
以下三个试验程序中的任意一个均可用以测定环境应力开裂:
a)针压痕试验(见B.4.2.2);
b)变形片试验(见B.4.2.3);
c)全切口蠕变试验(见B.4.2.4)。
B.4.2.2针压痕试验(程序B1)
B.4.2.2.1试验所需的特殊仪器
a)抛光针.由对待测液体具有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玻璃,如图B.2所示。
b)制备特定尺寸的切口试样的加工工具,如图B.3所示,槽口半径应小于或等于0.05mFll。
单位为毫米
1——倾斜度大约为1:10;
2已抛光。
图B.2用于针压痕试验的抛光针
:B.4.2.2.2试样的准备
B.4.2.2.2.1mm.
从包装容器、模塑片材或挤出片材上截取至少70个试样。每个试样长度不小于50
宽度不小于30mm,厚度大于或等于2film。试样须按照图B.3的要求开槽并钻孔(直径为3mm)。
B.4.2.2.2
2槽口底部与圆孔边缘间的距离应为5mm±0.1mm或4mm±0.1mm,后者用于特定等
级聚乙烯材料的试验,以缩短试验时间。
B.4.2.2.3预状态调节程序
试样应分别置于拟装物质和标准液体中,在温度为40℃±l℃下或更高的指定温度(误差±1℃)
下浸泡21天。温度高于40℃的试验条件,用于某些特定等级的聚乙烯材料以缩短试验时间。
注:若已证明该预处理对待测液体和吸收产品没有影响,则该程序可省略。
GB/T
22410--2008/ISO16101:2004
单位为毫米
1——挤出方向;
m[n增至25mm。
2——适当时,上述的5mm尺寸也可减为4111113,此时,槽口深度尺寸应由1.5
图B.3针压痕试验的试样
B.4.2.2.4应力开裂试验
B.4.2.2.4.1
将相同数量的试样浸没于拟装物质和标准液体中,通常情况下标准液体是润湿剂溶液
或乙酸。
B.4.2.2.4.2若期望获得应力开裂和吸收性的综合效应,则标准液体可选用乙酸正丁酯,这取决于方
法A的结果(见B.4.1)。
B.4.2.2.4.3储存期结束后,取出所有样片,并将其中10个样片另存。在其余所有试样上的3mm圆
孔中分别插入抛光针(B.4.2.2.1)。该抛光针应穿透样片直至抛光针的平行截面被插入圆孔。
B
乙酸正丁酯例外,因为该应力开裂试验是在l%~10%的润湿剂溶液与2%乙酸正丁酯的混合液体中进
行的(见B.2.3)。
B.4.2.2.4.5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后,取出10个样片,冷却至室温。小心地抽出抛光针。平行于槽口
边缘,沿着3mm圆孔的中心线将试样切开(见图B.4)。拉伸试验在应取出试样后8h以内进行。
B.4.2.2.4.6按照GB/T
为20ram/rain。
B.4.‘2.2.4.7计算每组试样的平均拉伸强度。以剩余拉伸强度对预储存后另存的10片试样的拉伸
强度百分比为纵坐标作图。
B.4.2.2.5评估的标准
B4.2.2.5.1例如图B.5所示,通过比较各曲线间的差别,可判断拟装物质与标准液体对试样影响的
强弱程度。
B.4.2.2.5.2一种用来评估试样断裂时间的视觉观测方法也可以被选用。
B.4.2.2.5.3将B.4.2.2.2中的1
行应力开裂试验。通过观察.判断并记录每个插针试样的断裂时间(破裂通常由槽口尖端传递至抛光
针)。评估标准是以1
5个试样的其中8个由标准液体处理过后发生开裂的时间(丁)为依据的。对于拟
装物质而言,对应的龟裂时间不应小于丁。
B.4.2.2.5.4选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估需要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
GB/T
22410--2008/IS0
56
1——插有抛光针的试样;
2——储存于拟装物质中;
3——拉伸试验;
4——试样截面A;
5——40℃或50℃;
6——试验速率(口一20ram/rain)。
图B.4针压痕试验:试样准备、贮存和试验
弋《3
5~影
1——剩余拉伸强度d。。、%;
2——标准液体;
3——拟装物质2(腐蚀性弱于标准液体);
4——拟装物质l(腐蚀性强于标准液体);
5——剩余拉伸强度曲线;
6——试验开始至试样开裂的持续时间:
7——储存期(单位:d)。
图B.5针压痕试验
B.4.2.3变形片(弯曲条)试验一贝尔电话实验室试验(程序B2)
B.4.2.3.1原理
根据ASTMD]693:2000标准[8]的要求.该程序选用带有初始缺陷(槽口)的试样。
B.4.2.3.2特殊仪器
开槽工具、传送工具、弯制工具.具体参见图B.6、图B.7和图B.8。
3
16101
GB/T22410--2008/ISO12004
刀片
图B.6开槽工具
/N羽I
1二:ijl
=:=::==:=::=?丘_二一!
/!j’
o
图B.7传送工具
1——敞开时平置试样的夹具;
2——闭合时弯曲试样的夹具。
图B.8试样弯制工具
B.4..2.3.3试样的制备
B.4.2.3.3.1应从包装容器的侧壁、模塑片材或挤出片材上截取适当数量的试样。取自包装容器上
的试样应进行模压.按照EN
Is()1872—2的方法B,设定成型温度和冷却速率。
mm±0.125
B.4.2.3.3.2试样的最终厚度应为1.875mm。
的试样。避免冲压到模压片材边缘的10rnm以内。检查所有样片的厚度,确保在规定的要求之内。
I"11111
B.4.2.3.3.4使用锋利的刀片和夹具,在每个试样的中心位置开槽,并使得槽口长度为19.05
5
±O.1mm±0.05mm。
mnl.槽口深度为0.35
B.4.2.3.4预状态调节程序
试样应置于拟装物质中浸泡21天,控制温度为40℃或更高.误差在±l℃范围内。
注:若已证明该预调节对试验液体和吸收产品没有影响,则该程序可省略。
】4
22410--2008/ISO16101:2004
GB/T
B.4.2.3.5应力开裂试验
s。
B.4.2.3.5.1将试样放人弯曲夹具中,保持槽口向上,使用钳具夹紧,保持时间约为30
B.4.2.3.5.2利用传送工具,小心地将试样从夹具上移出,并将其放置于一个特定的试样槽内,该试
样槽长度为165mind_0.05mm。轻轻地向下压试样,确保其均
1311133,深度为10mm,内部宽度为11.75
能完全固定于凹槽中,如图B.9所示。
B.4.2.3.5.3将该凹槽置于一个适当大小的容器中.并向其中注满待测液体。储存温度设定为40℃
或更高,误差控制为±1℃。
B.4.2.3.5.4依照合适的试验时间间隔(一般每天一次),检查每一个试样的情况,并记录任何可见的
破坏,通常情况下开裂是自右角发生,延伸直至槽口。
000
h,该试验应终止。
B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T 561-2008 在役超高压人造水晶釜定期检验规程 2009-01-08
- DB14/T 166.3-2008 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3部分: 实施 2008-12-23
- DB14/T 506-2008 太原市绿色旅行社服务质量等级评定 2008-12-28
- DB14/T 511-2008 太原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与运行规范 2008-12-28
- DB14/T 502-2008 太原市公共机构办公区环境与节约要求 2008-12-28
- DB41/T 552-2008 冬瓜生产技术规程 2008-11-15
- DB14/T 509-2008 太原市绿色学校管理规范 2008-12-28
- DB14/T 504-2008 太原市绿色餐饮企业管理规范 2008-12-28
- DB14/T 166.4-2008 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4部分: 评价与改进 2008-12-23
- DB14/T 503-2008 太原市绿色商业零售企业管理规范 200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