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26585-2011 甜豌豆生产技术规范

GB/Z 26585-2011 Production technical practice for sweet pea with pod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Z 26585-201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6-16
实施日期
2011-11-15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适用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甜豌豆生产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生产投入品管理、栽培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劳动保护、批次管理、档案记录等方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甜豌豆的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浙江标准化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起草人:
杨俊旭、宿忠民、李建军、孟冬、章强华、林从得、彭昆伟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5

a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11

26585--20

GB/Z

甜豌豆生产技术规范

Productiontechnicalforsweetwith

practicepeapod

2011-06-16发布

宰瞀髅紫瓣訾糌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11

11

26585--20

GB/Z

刖暑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及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浙江标准化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俊旭、宿忠民、李建军、孟冬、章强华、林从得、彭昆伟。

26585--2011

GB/Z

甜豌豆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甜豌豆生产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生产投入品管

理、栽培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劳动保护、批次管理、档案记录等方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甜豌豆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

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8407.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3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

3.1生产基地选择

3.1.1生产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的要求,并填写《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见

表A.1)和《生产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录表》(见表A.2)。种植地选择水源方便、地下水位低、排灌

良好、土层深厚、土质比较疏松、前2年~3年未种植豆科作物的壤土或中壤土。

3.1.2生产基地应远离污染源。

3.1.3连片面积宜在3hm2以上。

3.2生产基地管理

3.2.1工作室

生产基地应建有工作室。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生产技术规

范、有害生物防治安全用药标准一览表、基地管理、投人品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3.2.2基地仓库

生产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单独存放种子、农药、化肥和施药器械等。仓库应安全、卫生、通风、避

光,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并填写《生产基地主要农用设备(工具)登记

表》(见表A.3)。

3.2.3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并保持盥洗室的清洁卫生。

3.2.4废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

生产基地应分别设有收集粪便、垃圾和农药空包装等废物与污染物的设施。

3.2.5灌溉系统

3.2.5.1生产基地应建立排灌分开的管理系统,如储水池、供水渠道、灌溉设备维护等。

3.2.5.2井灌区水井井口应高出地面30cm以上,并配有防护设施,防止雨水倒灌和弃人污染物等。

3.2.6植保员

3.2.6.1生产基地应配备植保员,负责病虫害的防治、农药使用管理与记录等。植保员配备数量应能

满足每个基地生产的需要,并填写《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见表A.1)和《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见

表A.4)。

7l

26585—20

cB/z

3.2.6.2植保员应获得国家农作物植保员职业资格证书,并经过病虫害综合治理(IPM)培训。

3.2.7肥料员

有条件的生产基地宜配备肥料技术人员,负责肥料的施用管理与记录等。填写《生产基地人员登记

表》(见表A.4)。

3.2.8环境条件监测

新建生产基地应进行环境条件监测。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

全时,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及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以确定是否继续使用该生产基地。保留检测报

告,并填写《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见表A.1)。

3.2.9标志标示

生产基地有关的位置、场所,应设置醒目的平面图、标志、标示。

3.2.10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或者有天然隔离等有效隔离措施,防止外源污染。

4生产投入品管理

4.1农药的采购、贮藏及废弃物处理

4.1.1农药的采购

4.1.1.1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的农药,并索取购药凭证或发票。不应采购下列农药:非法销售点销

售的农药、无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完整的农药、超过保质期的农药以及国家禁止

使用的农药。

4.1.1.2采购的农药应索取农药质量证明,必要时进行检验,并填写《生产基地投入品出/入库记录表》

(见表A.5)和《生产基地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记录表》(见表A.6)。

4.1.2农药的贮藏

农药应贮藏于厂区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避光、通风等安全条

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人口处贴有警示标志。

4.1.3未施用完药液(粉)

在该农药标签许可的情况,可再将剩余药液用完。对于少量的剩余药液,应妥善处理,并填写《剩余

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记录表》(见表A.7)。

4.1.4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应重复使用、乱扔。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3次以上,将其压坏或刺破,防止重复使用,

必要时应贴上标签,以便回收处理。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处置前应安全存放。

4.2肥料的采购与贮藏‘。

4.2.1肥料的采购

4.2.1.1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并索取购肥凭证或发票。不得采购下列肥料:非法销售点销售

的肥料、超过保质期的肥料。

4.2.1.2采购的肥料应填写《生产基地投入品出/人库记录表》(见表A.5)。

4.2.2肥料的贮藏

肥料应妥善保存,单独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厂区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种子、农产品存

放在一起。

5栽培管理

5.1整地施肥

5.1.1清洁田园

清除上茬作物残留枝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降低病(虫)源基数。

2

11

26585--20

GB/Z

5.1.2土壤耕翻

cm~25

土壤应深翻至20cm,整平,精细整地,疏松土壤,宜根据土壤性质适当加厚土层。

5.1.3整畦

5.1.3.1一般采用深沟高畦,南北畦向。分单行植或双行植。

5.1.3.2单行植栽培:畦宽1.0m,埂宽30cm,畦高20(:Ill。

5.1.3.3双行植栽培:畦宽1.7m,埂宽30crl'l,畦高20cm。

5.1.4基肥

5.1.4.1结合整地,施人基肥,施用基肥宜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无机肥。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

垃圾和污泥。不宜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无害化指标或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料。基肥用量应占总用

000

肥量的70%以上。一般每667m2基肥用量为有机肥1kg左右、尿素8kg、过磷酸钙20kg、氯化钾

15

kg。

5.1.4.2基肥施用填写《生产基地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见表A.8)。

5.2播种

5.2.1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符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品种。

5.2.2种子要求

植物检疫合格。经处理后,填写《生产基地种子/种苗处理记录表》(见表A.9)。

5.2.3播种时间

秋豌豆区一般在8月~10月播种。春豌豆区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在幼苗不受霜冻

的前提下,推荐适时早播。

5.2.4播种方法

cm~3

5.2.4.1主要有点播或条播。播种深度2cm。播前浇足水,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早春播种应

覆盖地膜。

5.2.4.2填写《生产基地田问农事活动记录表》(见表A.8)。

5.2.5播种量

m2~4m2。

根据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发芽率高低确定,一般播种量3kg/667kg/667

5.3田间管理

5.3.1补苗问苗

5.3.1.1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促进苗全。补苗的方法分为补种和补苗,其中补种以浸种催芽

播种为宜。如苗子过多或过密,宜及早间苗,促进苗壮。

5.3.1.2填写《生产基地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见表A.8)。

5.3.2中耕除草

5.3.2.1甜豌豆幼苗易受草害,需中耕除草2次~3次。一般在苗高5节~7节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苗

高12节~15节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并进行培土;第三次中耕宜根据甜豌豆生长和杂草情况灵活掌握。

5.3.2.2填写《生产基地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见表A.8)。

5.3.3搭架

5.3.3.1在蔓生甜豌豆株高30cm始用小竹竿或其他枝桠进行搭架引蔓。

5.3.3.2填写《生产基地田问农事活动记录表》(见表A.8)。

5.3.4追肥灌溉

5.3.4.1在土质瘦薄、底肥不足,幼苗生长细弱,叶色淡黄的情况下,宜进行追肥。追肥宜在苗高

000

6节~8节时进行,一般施肥量以腐熟的人畜粪尿对水2kg/667m2为宜。一般不宜追施氮素肥料。

播种后如遇干旱宜及时灌水或放跑马水湿润土壤,在生长期间,宜保持土壤湿润。在多雨季节应注意排

水防渍。

3

26585--2011

GB/Z

5.3.4.2填写《生产基地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见表A.8)。

5.4收获及收获后处理

5.4.1收获

d~60

5.4.1.1应根据品种特点及合同要求适时采摘。南方一般种植50d后开始采摘,北方一般种植

60d~70

d后开始采摘。

5.4.1.2采摘前,应对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符合目标市场质

量安全要求,并填写《产品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检测结果记录表》(见表A.10);采摘后,填写《产品采收

及流向记录表》(见表A.11)。’

5.4.2包装物

包装物应洁净无污染并妥善存放,存放包装物的场所应干净卫生。重复使用的包装物应清洗干净

并消毒,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5.4.3甜豌豆残体处理

甜豌豆残体应带出田外集中处理,降低病(虫)源基数。

6有害生物防治

6.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

治,辅之以化学防治。

6.2主要防治对象

6.2.1主要防治虫害:豆杆蝇、美洲斑潜蝇、花蓟马、斜纹夜蛾、豆荚螟。

6.2.2主要防治病害:根腐病、白粉病、褐斑病、枯萎病。

6.3防治措施

6.3.1农业防治

6.3.1.1轮作

种植地宜与非豆科作物轮作2年~3年。

6.3.1.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6.3.1.3清除病株及其残体

发现个别病株时,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并深翻土壤。

6.3.2生物防治

6.3.2.1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

保护和利用瓢虫、小花蝽、赤眼蜂、草蛉、潜蝇姬小蜂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

6.3.2.2性诱剂诱杀

推广、应用性诱剂诱杀害虫。对斜纹夜蛾、小菜蛾等有性诱剂的害虫,可选择专用的性诱剂及诱捕

器诱杀特定品种的害虫。

6.3.3物理防治

6.3.3.1喷高脂膜乳剂

d~7

防治白粉病,可用27%高脂膜乳剂lOO倍液,隔6d喷一次,连喷2次~3次。

6.3.3.2防虫网

阻止美洲斑潜蝇、豆荚螟、斜纹夜蛾、豆杆蝇等害虫进入棚室危害,宜选用22目~30目、孔径

0.18

cm的银灰色防虫网,直接罩在大棚骨架上,或搭水平棚架覆盖。

6.3.3.3黄板

cm×40

悬挂涂有粘着剂的黄板诱杀蚜虫和美洲斑潜蝇等害虫。黄板规格以30cm为宜,悬挂于植

4

1

26585--201

GB/Z

cm~15

株上方10cm处,每667m2悬挂30块~40块。

6.3.3.4白板和蓝板

40

crux

悬挂涂有粘着剂的白板或蓝板诱杀花蓟马等害虫。白板或蓝板规格以30cm为宜,悬挂在

cm~15

植株顶部10cm处,每667m2悬挂30块~40块。

6.3.3.5电子杀虫灯

hm2~3m~

诱杀斜纹夜蛾、豆荚螟等害虫。每2hm2悬挂1盏频振式杀虫灯,离地高度1.2

1.5m。

6.3.4化学防治

6.3.4.1一般要求

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6.8.4.2防治方案

具体方案见附录B。防治后填写《生产基地有害生物防治记录表》(见表A.12)。

6.3.4.3施药器械

·施药前应确保施药器械洁净并校准。施药器械使用后应清洗干净并妥善放置。

6.3.4.4轮换用药

为避免或减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宜轮换使用化学农药。

7劳动保护

7.1培训

凡使用、处理农药、化肥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填写《生产

基地人员登记表》(见表A.4)。

7.2施药保护

施药时,操作者应穿着防护服,不得吸烟、吃东西,施药后应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裸露部位,换洗

衣服。

7.3警示

施药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