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707-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
GB/T 38707-2020 Regulation for operation technology of urban rail transi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
- 起草人:
- 邵伟中、刘加华、殷峻、杨远舟、陈春娇、张知青、冯旭杰、王伟雯、董鑫会、张文强、牟振英、吴新安、朱小娟、蔡昌俊、李义岭、许斌彬、曹双胜、陈琪、吴君尚、艾文伟、伍敏、徐瑞华、缐凯、陈光华、陈菁菁、梁强升、史聪灵、李云、陆静、陈文艳、刘书浩、吴强、赵源、邓霄云、吴云英、陆昊、赵丽敏、王华声、刘艳荣、樊佳瑛、徐浩、蒋顺章、张丽、董国宪、王炯、许维敏、贾文峥、黄小平、洪海珠、张立东、郭华军、郭蹦、杨大成、陈朝、彭琼芳、戴翌清、史文钊、姚湘静、李松峰、王生华、朱莉、任洁、张志倜、朱毅、朱士友、杨晓伟、马暐等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4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3.220.20
R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GBT38707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
Reulationforoerationtechnoloofurbanrailtransit
gpgy
2020-03-31发布2020-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387072020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
5线路路基与轨道3
6建筑………………………5
7结构………………………7
8供电系统…………………8
9通信系统…………………9
10信号系统………………11
11综合监控系统…………………………12
12车站机电设备…………………………13
13车辆及车辆基地………………………17
14运营管理要求…………………………20
/—
GBT3870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Ⅰ
/—
GBT38707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运营技术需求和运营管理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地铁轻轨规划建设阶段的需求管理和运营阶段的技术管理单轨现代有轨电车
、、。
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轨道交通照明
GBT16275
/、、
GBT21562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轨道交通电磁兼容
GBT24338
/、
GBT28808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
/、
GBT28809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50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57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636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1151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
注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1
:/—,。
注改写定义
2GBT3001220133.1
3.2
运营单位oerationcoman
ppy
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的企业。
[/—,]
GBT300122013定义3.2
3.3
行车组织trainoeration
p
,。
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根据列车运行图组织列车运行的活动
1
/—
GBT387072020
[/—,]
GBT300122013定义3.4
3.4
运营管理oerationmanaement
pg
、、、、
运营单位实施的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与服务设施设备运行与维护车站与车辆基地管理土建设施
、。
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等工作
[/—,]
GBT300122013定义3.3
3.5
列车运行计划trainoerationlan
pp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设施设备运用等与行车组织工作任务有关的综合计划
3.6
降级deradedmode
g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部分功能使用受限或发生故障时降低或减小系统功能的运行模式
3.7
应急管理emerencmanaement
gyg
、。
应急机制应急预案体系及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的统称
4总则
4.1一般要求
,、
4.1.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科学确定线网布局线网
,、、、
规模并明确各线路的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发展模式不同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设施
规划用地控制要求。
、、、、、
4.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有关的线路服务水平系统运能线路走向线路配线起终点线间换乘
,、、,、。
节点以及车辆基地主变电所控制中心等选址布局和资源共享应满足运营管理和养护维修需要
,、。
4.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模应预留发展空间特大或大城市宜选择大编组大型车同期线网的换
,。
乘站宜同步建设建设时应预留后期线路接入的条件换乘形式和换乘能力应与远期换乘客流需求相
,。
匹配并留有一定抗客流风险的余量
、、。
4.1.4城市轨道交通应做好与铁路民航公路等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附近配
,、,,
套建设的衔接设施应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统一规划同期建设暂时难以实施的应为后续建设预留接
口条件。
,,,
4.1.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和安全评估验收合格并通过安全评估的方可投
。,。
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个月初期运营时间应不少于年
31
、,、,
4.1.6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扩建线路投入运营前相关技术档案和资料应完整准确并移交运营
单位。
、,
4.1.7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能设施设备系统能力及人员等应满足客流需求和服务水平要求网络
化运营条件下还应考虑运营线路之间的能力匹配。
,;、
4.1.8城市轨道交通应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推广节能技术和措施采用的设施设备应安全可靠节能
、。
环保经济适用
、()、
4.1.9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设备包括改造后的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具有完整的操作规程竣工图纸
,,。
等技术文件经技术测试合格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后方可使用运营阶段中不符合有关安全运行要
,。
求的设施设备应有计划地逐步改造或更换
、、、、、,
4.1.10轨道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等关键设施设备的主要部件批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或新产品的
、、,,
在更新改造前应评估其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并小范围试用不少于个月确认满足设施设备功能
3
2
/—
GBT387072020
要求后方可逐步推广应用。
、、、;、
4.1.11通信信号车辆自动售检票系统等关键设备应满足规定的运营技术条件设施设备的性能
、、、、、,
功能运营巡查检测监测养护维修更新改造等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157GB50490等规范要求并
满足设施设备运行维修及更新改造等规定。
4.2安全要求
、、、
4.2.1城市轨道交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确保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的要
,,。
求能承受规定的负荷不同运行工况下不应对人身安全和健康构成危害和威胁
、。
4.2.2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布局空间使用的材料和各部件应满足防火规定
、、、、
4.2.3城市轨道交通应具有针对火灾水淹风灾地震冰雪和雷击等灾害的安全设施设备或安全措
,,。
施并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能耐受住设定条件下的恶劣环境和灾害
/,
4.2.4城市轨道交通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应符合GBT24338等要求并在电磁环境下安全可靠
运行。
,。
4.2.5城市轨道交通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定相关系统具有安全防护机制
()、,。
4.2.6建构筑物设备均不应侵入城市轨道交通建筑限界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直接相互作用
,。、、、,
的设备在使用中不应超过规定的设备限界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内燃机车冲洗车轨检车等车辆
,。、,()
在运行中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应超出车辆限界线路平面纵断面的调整以及线路两侧与建构筑物
的安全距离应满足、等规定。
GB50157GB50490
4.3网络化要求
、、、、,,,
4.3.1车辆基地联络线控制中心主变电所抢险救援设施等应合理布局统筹建设资源共享确保
网络化运营实施条件。
、、、、,,
4.3.2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等设备的选型调度指挥和应急保障系统的建设应安全可
,,。
靠兼容共享满足网络化运营需要
,,
4.3.3城市轨道交通宜实现全线网统一应急处置换乘线路间应实现信息互通集中管理的换乘站应
具备联动功能。
,、
4.3.4城市轨道交通全线网应建立统一的设施设备运营标准和作业标准实现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化
作业规范化。
、、、
4.3.5城市轨道交通全线网应统一线路及车站命名规则导向标志标识乘客信息服务标准票务及清
、。
分规则应急设施配置
,
4.3.6城市轨道交通全线网应具有统一的资产编码宜建立网络资产管理系统或具备网络资产管理的
。。
功能资产编码应符合设施设备分类与代码有关规定
、。
4.3.7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和能耗应逐步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在线监测分析评估和协同调控
、、、、、
4.3.8轨道检测钢轨探伤接触网检测隧道清洗高架桥梁维修变电所检测和试验等大型检测维护
,;。
装备应全线网统筹配置实行统一调度共享大型检测维护装备的线路间宜设置联络通道
、
5线路路基与轨道
5.1线路
()、。、、
5.1.1线路按运营功能分为正线干线与支线配线和车场线配线包括车辆基地出入线联络线折
、、、。
返线停车线渡线安全线
、、,,
5.1.2线路平面纵断面配线条件应与列车运行速度相适应与列车的性能参数相匹配保证列车运
,。
行安全和乘客舒适度并满足故障及救援时运营调整的要求
3
/—
GBT387072020
、,:
5.1.3配线应充分考虑运营安全效率和灵活性并满足以下要求
),;
a折返线应独立设置折返能力在满足设计行车能力的基础上应留有10%的余量
)终点站宜具有站前站后混合折返的功能;
b
)、,、;
c采用地下与地面高架相结合的线路临近地面高架车站的地下车站宜具有临时折返功能
)停车线宜具有与上下行正线双向连通的功能;
d
)、,
e在体育馆大型游乐设施等附近存在突发大客流风险的中间站或前一站或在断面客流量剧增
,;
的车站或前一站宜设计具备乘降功能的停车线
)当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安全线;
f
)应根据网络运营要求和线路建设时序设置不同线路间的联络线。
g
5.1.4支线宜具备独立运营及与干线贯通运营的条件。
,。
5.1.5线路分段开通时临时终点站的配线设置应满足全线运营和分段运营的折返及救援需求先开
,。
通区段应为后开通区段预留足够的施工长度确保先开通区段的安全运行
、,。
5.1.6中间站终点站的停车线或折返线宜设置供工作人员上下列车的设施
,
5.1.7其他设施上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其他设施共建于同一平面且相邻可能
,、。
影响运营时应在线路两侧设置防护网和封闭隔离安全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
、、、,、、
5.1.8线路基标百米标坡度标曲线要素标等线路标志限速标停车标警冲标等信号标志应配置
、。
齐全安装牢固
,。
5.1.9应按规定开展轨道的常规检查和状态评定并符合有关轨道监测和养护规定
、、,
5.1.10拨道调坡更换钢轨或道床等作业造成线路几何状态变化的在完成作业后应根据GB50157
、。
和设计文件对线路平纵断面进行校核
5.2路基
。,
5.2.1路基宽度应满足运营维护及机械化作业的需要路肩宽度应不小于0.6m不设接触轨的路堑
应不小于0.4m。曲线地段的路基外侧应加宽。
、。,,
5.2.2路基和支挡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应填筑坚实基床应强化处理保持干
、,。
燥稳定和完好状态必要时设防护和加固设备
,。、、
5.2.3在路基范围内埋设电缆及各种管道时应保证路基及排水设施的稳定和坚固挖沟引水种
、。
植取土和开采砂石不应影响路基稳定
、。、,
5.2.4路基的排水设施应满足防洪防涝的要求高边坡挡土墙应设置相应截水沟排水沟和集水井
每50m宜设置检修步梯。
,,。
5.2.5当敞开段地势较低时道床路基外侧应设置挡水墙钢筋混凝土挡水墙高度应不低于0.5m
,,。
5.2.6正线及车辆基地路基的排水系统设置应与市政排水设施相结合布置应合理排水应畅通
、、。、
5.2.7路基本体路基排水及防护设施路基沉降等状态应定期检查与维护路基本体排水设施及防
/。
护加固设施的检查和巡查频率不应低于次年
1
、、,,
5.2.8路基的冻胀翻浆边坡冲刷挤出变形等病害应及时加固整治短期内无法彻底整治的病害应
,。
按规定加强路基的监测和检查并分期整治
5.3轨道
、、、、。,。
5.3.1轨道包括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和轨道附属设备等轨道应标准统一便于维护
、、、、
5.3.2轨道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绝缘性弹性等应满足GB50157和列车运行技术
,。
要求邻近环境敏感点区段的轨道应满足振动噪声控制要求
,
5.3.3轨距是钢轨头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应满足
+6
,,。
1435mm的要求允许误差变化率不大于0.1%曲线轨距加宽应符合GB50157的规定
-2
4
/—
GBT387072020
,。,
5.3.4轨道系统应减少钢轨接头数量宜设置无缝线路不应在钢轨接头处用气焊扩孔不应在轨头
两侧焊接轨道连接线。
,。
5.3.5轨道尽端的安全距离应满足列车运行工况要求并按规定设置车挡和警示标志车挡应与车钩
,。
相匹配结构强度应符合GB50157的规定
、、。
5.3.6高架桥线路跨越铁路河流重要路口或小半径曲线地段应按规定设置防脱护轨
,,
5.3.7道床轨下设置的弹性垫层应满足轨道的电气绝缘要求并设有可靠的杂散电流防护措施同时
、。
满足减震吸音和曲线地段超高的需求
、、、、。
5.3.8隧道和地面区段的钢轨不应与金属结构设备管道电缆外壳混凝土道床等有连结
,、。
5.3.9道岔区段应具备工作人员的通行条件及作业空间并保证排水通畅照明良好有岔车站应配
、,、。
备转辙机手摇设备钩锁器等道岔作业设备道岔零部件应配置齐全有效
,,:
5.3.10道岔应根据运行工况和道岔状态进行保养和维护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道岔两尖轨互相脱离时;
a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下不密贴时;
b
),;
c尖轨被轧伤轮缘有爬上尖轨的危险时
)在尖轨顶面有宽及其以上的断面处;
d50mm
)尖轨或基本轨损坏时;
e
)(、);
f辙叉辙叉心辙叉翼损坏的
)护轮轨螺栓危及行车安全时。
g
。、
5.3.11应按规定定期对轨道开展巡查和监测轨道动态几何尺寸车体垂直振动加速度和横向振动加速
。、、、/。
度等应进行定期监测轨距水平高低三角坑等轨道静态几何尺寸的监测频率不应低于次月
13
6建筑
6.1车站建筑
,、、。
6.1.1车站规模及通行能力应与客流相匹配并兼顾正常非正常紧急运营状态的运营需求
、、、、、。
6.1.2车站的地面和高架部分应设置遮阳保温隔热防雨雪防风防滑等设施
,。
6.1.3地面及高架车站与相邻建筑物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的要求并保持消防车道畅通地下
、、,。、、
车站内连通站台站厅地面的消防专用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m并保持畅通车站公共区通道台
;、、、;
阶地面的材料应满足防滑要求车站公共区墙地面的材料构造应满足防渗防漏要求室外垂直电梯
、;
建筑的结构构造应满足防水要求列车站台停靠时的列车驾驶员上下车立岗处地面应做防滑和防静电
处理。
、、、、、;。
6.1.4车站出入口通道站厅站台楼梯等地面应完好平整楼梯及有坡度的区域应设扶手
、、。
6.1.5车站出入口至站厅站厅至站台应至少各有一台电梯和一组上下行扶梯投入使用
、;
车站每个站厅公共区应至少有个独立直通地面的出入口投入使用地下一层侧式站台车站
6.1.62
;,
的每侧站台应有不少于个直通地面的出入口投入使用共用站厅公共区的换乘车站站厅公共区投入
2
使用的出入口数量应确保每条线至少有个。
2
,
6.1.7车站出入口台阶或坡道末端与邻近的道路车行道距离小于3m时应设置护栏或其他安全防护
;,()
措施车站出入口与相邻地块内机动车出入口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的距
;、。
离应不小于30m主要出入口前等重点部位应具有设置缓冲引导客流设施的空间
。,
6.1.8车站出入口的口部应设置防护安保门兼做城市过街通道且夜间必须开放的出入口其站厅应
设置客流控制设施和夜间停运时的隔离设施。
,;
6.1.9地下车站应满足当地防淹要求入口地面平台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300mm~450mm必要时
、。,
站外应设置防洪防涝设施车站非付费区的空间应满足自动售检票机等服务设施的布置条件并根据
5
/—
GBT387072020
。,
客流流线预留设置安检设施的空间及安检时的蓄客空间自动售票机前应有不小于2m的排队空间
出站检票机内侧应有4m~5m的滞留聚集空间。
。
6.1.10车站公共区可透视栅栏门的位置应与乘客疏散途径相匹配且便于管理便民服务设施的设置
不应影响乘客的正常通行和应急疏散。
、。
6.1.11换乘通道和换乘楼扶梯的开口部位应设置防火分隔设施
,、。
6.1.12配置折返线的车站应设置列车驾驶员折返休息室并设置厕所更衣等设施
,。,、
6.1.13车站应设置公共厕所管理人员厕所宜单独设置车站应明示禁入区域并设有阻挡外界人
。、,、、、、
物进入的防范设施车站的站台站厅公共区以及区间隧道自动扶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转角
。、,、;
等处所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导向标识标志应符合安全性及耐久性的要求构造应简洁易维护导向
、。
标识商业广告应与各类设施设备统筹布置
6.1.14车站用地范围内应有满足设备运输条件的通道。
,。
6.1.15车站外立面装饰构件应牢固可靠易清洁维护地面及高架车站的屋盖应设置检修口及检修
,;
爬梯外立面应设置检修通道钢屋盖顶面应设置供检修人员挂安全带的设施或防止人员高空坠落的设
;。
施出入口玻璃顶棚应设置方便清洗维护的设施
6.2控制中心
,。
6.2.1控制中心各功能分区的布局应满足工艺要求和运营需要入口处应设置安保设施控制中心与
,,。
其他建筑合建时控制中心应具有独立的进出通道相关用房应具备独立性和安全性
、、,;
6.2.2中央控制室的显示屏幕应清晰准确完整室内装修及照明综合效果不应在屏幕上产生眩光
,,;。
照明应柔和均匀室内照明均匀度不宜低于0.7并应采取分区调光操作台面不应有阴影
,,
中央控制室应设不少于个出入口与外部相连至少一个出入口的宽度不小于高度不小
6.2.321.2m
于2.3m。
6.3设备机房
、、,
6.3.1设备机房的各个管路墙洞竖井等与外部相连通的孔隙应采用防火材料封堵并统一设置线
,;,,
槽电源线与数据线应分槽布线设备机房的地面应做防水处理室外设备安装位置应做地面硬化处理
、。
并具有防入侵防雷和排水功能
、、、、、、
6.3.2给排水管不应穿过变电所通信机房信号机房控制室配电室电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网络
,、。
中心等设备房间以及档案室音像库房等重要资料房间
、,
6.3.3设备房内的空气调节送风口阀门及室内机不应布置在电气设备上方且与电梯设备的水平距
。,。
离应大于0.25m风管不宜布置在电梯设备上方无法避免时应具有防护措施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38472-2019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 2019-12-31
- JJF 1245.3-201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无功电能表 2019-12-31
- GB/Z 38434-2019 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试验用试样制备指南 2019-12-31
- GB/T 7739.2-2019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银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9-12-31
- GB/T 8427-2019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2019-12-31
- GB/T 7739.3-2019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 2019-12-31
- GB/T 8200-2019 杀虫双可溶液剂 2019-12-31
- GB/T 8647.11-2019 镍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镁、铝、锰、钴、铜、锌、镉、锡、锑、铅、铋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19-12-31
- GB/T 7739.1-2019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2019-12-31
- JJF 1245.2-201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软件要求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