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29/T 50-2022 紫花苜蓿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DB5329/T 50-2022 DB5329/T 50-2022 Ecological pla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lfalfa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29/T 50-2022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4-24
实施日期
2022-05-23
发布单位/组织
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洱源县草山饲料工作站
起草人:
李会民、熊跃、高景舜、杨旭艳、周应良、李茂松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5329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标准

DB5329/T50—2022

代替DB5329/T50-2019

紫花苜蓿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2022-04-24发布2022-05-23实施

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29/T5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329/T50—2019《紫花苜蓿控氮减磷种植技术规范》。与DB5329/T50—2019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情况如下:

——修改了地方标准名称,修改为“紫花苜蓿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重新定义“紫花苜蓿”、新增术语“生态种植”;

——修改了生产环境条件,引用NY/T391标准产地环境质量规定;

——修改了农药使用原则,引用NY/T393标准药使用规定;

——修改了肥料使用原则,引用NY/T394标准肥使用规定;

——删除原标准条款,6.1土壤监测、6.2农田尾水检测、7控氮减磷与养殖废弃物利用;

——删除原标准附录,新增:附录A生态种植可使用肥料种类,附录B生态种植可使用农药清单。

本文件由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提出。

本文件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洱源县草山饲料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会民、熊跃、高景舜、杨旭艳、周应良、李茂松、黄艺林、童灿辉、黑银川、

张晓燕、杨静、宋重境、李成、张晓娟、杜克龙。

I

DB5329/T50—2022

紫花苜蓿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生态种植的生产环境条件、土壤要求、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理州。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uaL.),豆科苜蓿属多年生植物,家养牲畜的常用饲料,具有适应性强、

产量高、品质好、适口性好等优点,其粗蛋白质含量(干物质基础)可达15%~25%,粗蛋白消化率可

达70%以上,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类黄酮素、类胡萝卜素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

3.2生态种植

通过选用良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施用有机肥,突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

控技术,控制化学投入品使用,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一种种植模式。

3.3秋眠级(休眠级)

源于美国的苜蓿越冬能力分级标准。该体系依据苜蓿在秋末冬初的生长情况,将苜蓿品种划分为

1~11个秋眠级类群。

3.4发芽率

进行发芽测定时,每百粒供测种子中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

3.5净度

1

DB5329/T50—2022

经清选、去除杂质后的种子量占未经除杂种子量的百分比。

3.6播种量

单位面积土地上牧草种子的播种数量,通常以每公顷土地播种多少千克种子(kg/hm2)表示,也可

按照每亩土地播种多少千克种子表示。

4生产环境条件

4.1气候条件

4.1.1温度

适宜气温:年平均气温15℃,植株生长最适温度15℃~21℃,开花最适温度22℃~27℃,极端最

低温度-5℃,最高温度30℃。

4.1.2水分

耐旱能力强,年降水量300mm~1000mm。

4.2土壤条件

符合NY/T391的规定。土壤pH值6.5~8.0之间,可溶性盐分0.3%以下;土层深厚,土壤松散,

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土地平整稍有坡度,排灌方便。

4.3环境质量

种植地环境条件、灌溉水质,符合NY/T391要求。

5品种要求

5.1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国家审定登记的紫花苜蓿品种,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性好、抗倒伏的品种;根据气温、

海拔、降雨量等选择秋眠级为3~8级的品种;外引品种至少要在当地经过3年以上的适应性试验才可

大面积种植。

5.2种子质量

符合GB6141要求。

5.3播种量

土壤肥力高,灌溉条件好,紫花苜蓿收草田的播种量为15kg/hm2~22.5kg/hm2,即每亩1kg~

1.5kg;山地播种量为每亩1.5kg~2.5kg。播种量按公式(1)计算:

实际播种量(kg/hm2)=种子用价为100%的播量/种子用价........................................(1)

式中:

2

DB5329/T50—2022

种子用价=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

6种植技术

6.1种子预处理

未种过紫花苜蓿的田地,采用未经处理的苜蓿种子播种时,应接种根瘤菌。方法为:先晒种2天,

将5g~8g根瘤菌制成菌液,撒在1kg种子上,充分搅拌,接种后的种子须马上播种。经根瘤菌拌种

的种子应避免阳光直射。无根瘤菌菌剂时,可取苜蓿地的土壤,按照土壤与种子1:1比例混合拌匀,即

拌即播。经过工厂化预处理(包衣、接种)的种子,可直接播种。

6.2整地

6.2.1翻耕耙平

地块深耕,深度25cm~30cm,清除杂草;二至三遍耙碎土块,精细平整并镇压地块,使土壤颗

粒细匀,孔隙度适宜。

6.2.2开沟起垅

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块,间隔3m~5m开沟;地势平坦的地块,间隔2m~3m开沟。地势低

洼易水淹的地块,不宜种植紫花苜蓿。

6.2.3施用底肥

肥料符合NY/T394要求,选择附录表A中生态种植可使用的肥料种类,按照肥料产品说明施用,

农家肥推荐每亩施用1.5t~2t。

6.3播种

6.3.1播种期

春、夏、秋均可播种,较适宜秋播。春播4月中旬~5月末播种;夏播6月~7月播种;秋播8月~

9月播种,在前茬作物如玉米、水稻收获后播种,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有利,出苗齐,保苗

率高,杂草危害轻,幼苗可安全越冬。播前先除灭杂草,然后播种,注意避开播后暴雨和暴晒。

6.3.2播种方式

6.3.2.1条播:

产草田行距为35cm~40cm,播幅宽10cm;山地30cm~35cm,播幅宽10cm。

6.3.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