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309-2015 额定电压 0.6/1 kV 卷筒用电缆

DB34/T 2309-2015 DB34/T 2309-2015 Ratified voltage 0.6/1 kV reel electric cable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309-2015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2-03
实施日期
2015-03-03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 0.6/1 kV 卷筒用电缆的使用特性、型号、规格和产品表示方法、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 0.6/1 kV 卷筒用电缆(以下简称电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负责起草单位: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明星电缆 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华通电缆集
起草人:
韩惠福、王岳嵩、王社兵、黄晓军、王海岭、张红艳、朱云春、吴中东、魏善恒、巫春生。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9.060.20

K13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309—2015

额定电压0.6/1kV卷筒用电缆

Reelingcablesofratedvoltage0.6/1kV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2-03发布2015-03-03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30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无为县电线电缆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明星电缆

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华通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国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渡江电缆集

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惠福、王岳嵩、王社兵、黄晓军、王海岭、张红艳、朱云春、吴中东、魏善

恒、巫春生。

I

DB34/T2309—2015

额定电压0.6/1kV卷筒用电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0.6/1kV卷筒用电缆的使用特性、型号、规格和产品表示方法、要求、试

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卷筒用电缆(以下简称电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51.1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

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12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

GB/T2951.14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B/T2951.2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GB/T2951.3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

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5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3048.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3048.9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3956电缆的导体

GB/T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501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6995.1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6995.3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6995.4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4部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12706.1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

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电缆

GB/T18380.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

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18380.35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

直蔓延试验C类

JB/T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10696.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抗撕试验

1

DB34/T2309—2015

3使用特性

3.1电缆额定电压U0/U为:0.6/1kV。

3.2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乙丙橡胶绝缘为90℃;硅橡胶绝缘为180℃。

3.3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6倍。

3.4电缆适应的最低环境温度,普通型:-25℃,耐寒型:-40℃。

4型号、规格和产品表示方法

4.1型号和名称

型号名称见表1。

表1型号名称

型号*名称

JTEH-25铜芯乙丙橡皮绝缘氯磺化聚乙烯橡皮护套耐寒-25℃卷筒用电缆

JTEH-40铜芯乙丙橡皮绝缘氯磺化聚乙烯橡皮护套耐寒-40℃卷筒用电缆

JTEF-25铜芯乙丙橡皮绝缘氯丁橡皮护套耐寒-25℃卷筒用电缆

JTEF-40铜芯乙丙橡皮绝缘氯丁橡皮护套耐寒-40℃卷筒用电缆

JTES-25铜芯乙丙橡皮绝缘热塑弹性体护套耐寒-25℃卷筒用电缆

JTES-40铜芯乙丙橡皮绝缘热塑弹性体护套耐寒-40℃卷筒用电缆

JTEU-40铜芯乙丙橡皮绝缘聚氨酯弹性体护套耐寒-40℃卷筒用电缆

JTEG-40铜芯乙丙橡皮绝缘硅橡胶护套耐寒-40℃卷筒用电缆

JTGG-40铜芯硅橡胶绝缘硅橡胶护套耐寒-40℃卷筒用电缆

JTGU-40铜芯硅橡胶绝缘聚氨酯护套耐寒-40℃卷筒用电缆

注:*阻燃C类电缆在型号前加“ZC-”。

4.2规格

见表2。

表2规格

额定电压芯数标称截面/mm2

31.5~150

3+14~150

41.5~150

0.6/1kV

51.5~25

6~181.5~4

24~361.5~2.5

4.3代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4.3.1代号

4.3.1.1系列代号

2

DB34/T2309—2015

卷筒用电缆………………JT

阻燃C类………………ZC

4.3.1.2导体代号

第5种软铜导体…………………………R

4.3.1.3绝缘代号

乙丙橡胶或其它相当的合成弹性体绝缘…………………E

硅橡胶混合物或其它相当的合成弹性体绝缘……………G

4.3.1.4护套代号

聚氨酯弹性体护套…………………………U

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混合物或其他相当的合成弹性体护套………………H

氯丁橡胶混合物或其他相当的合成弹性体护套…………F

硅橡胶混合物或其它相当的合成弹性体护套……………G

其它热塑性弹性体护套……………………S

4.3.1.5适应的最低环境温度

-40℃(耐寒型)………………………-40

-25℃……………………-25

4.3.2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

示例1:铜芯乙丙橡胶绝缘聚氨酯护套耐寒-40℃卷筒用电缆,额定电压为0.6/1kV,3芯,标称截面50mm2表

示为:

JTEU-400.6/1kV3×50DB34/T2309—2015

示例2:铜芯乙丙橡胶绝缘合成弹性体护套耐寒-25℃阻燃C类卷筒用电缆,额定电压为0.6/1kV,3芯,标称

截面70mm2表示为:

ZC-JTES-250.6/1kV3×70DB34/T2309—2015

5要求

5.1材料

5.1.1绝缘混合料

所涉及的绝缘混合料及其代号、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3。

表3绝缘混合料

导体最高温度/℃

绝缘混合料代号

正常运行时短路时(最长持续5s)

90℃乙丙橡胶或其他相当的合成弹性体绝缘材料EPR90250

硅橡胶混合物或其相当合成弹性体绝缘材料G180350

3

DB34/T2309—2015

5.1.2护套混合料

所涉及的护套混合物及其代号、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4中。

表4护套混合料

护套混合料代号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氯丁橡胶混合物或其他相当的合成弹性体SE470

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或其他相当的合成弹性体SH90

硅橡胶混合物或其相当的合成弹性体G90

聚氨酯弹性体TPU90

热塑弹性体TPV-9090

5.2导体

5.2.1导体应采用符合GB/T3956中的第5种柔软圆形绞合铜导体。导体材料应为退火铜线,单线

可以不镀锡或镀锡。导体中心允许增加加强芯,加强芯可以是多股软钢丝,也可以是多股芳纶纱,具体

根据使用环境、条件及要求来选用。

5.2.2导体20℃时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的规定。

5.2.3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损伤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丝。

5.2.4导体表面允许用非吸湿性带重叠绕包或纵包。

5.3绝缘

5.3.1绝缘材料应为表3所列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A中表A.1的规

定。

5.3.2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不小于标称值,绝缘最薄处厚度应不

小于标称值的90%减0.1mm。

表5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mm2绝缘标称厚度/mm导体标称截面/mm2绝缘标称厚度/mm

1.50.8351.4

2.50.9501.6

41.0701.6

61.0951.8

101.21201.8

161.21502.0

251.4//

5.3.3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断面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杂质,外观圆整且容易与导体剥离。

5.3.4绝缘线芯应按GB/T3048.9的规定经受表6中的工频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

表6工频火花试验电压

绝缘标称厚度/mm试验电压/kV

0.5<δ≤1.06

4

DB34/T2309—2015

表6(续)

绝缘标称厚度/mm试验电压/kV

1.0<δ≤1.510

1.5<δ≤2.015

2.0<δ≤2.520

2.5<δ25

5.3.53~5芯电缆绝缘线芯的识别

5.3.5.1一般要求

电缆绝缘线芯应采用颜色或其它适合的方法进行识别。

除绿/黄组合色外,电缆的每一线芯应只用一种颜色。

5.3.5.2颜色色谱

优先选用的色谱如下:

——三芯电缆:蓝色、黑色、棕色;

——四芯电缆:蓝色、黑色、棕色、灰色;

——五芯电缆:绿/黄色、蓝色、黑色、棕色、灰色;

——客户无特殊要求允许采用数字编码识别。

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的色序生产。关于绿/黄组合色的颜色分布应符合GB/T5013.1中的规定。

5.3.65芯以上电缆绝缘线芯的识别

除了绿/黄接地线芯外(若有接地线芯应放在外层),电缆中所有线芯应按GB/T6995.4中6.2

的规定印刷数字标志。数字颜色应相同,并与绝缘颜色有明显反差。

5.4绝缘线芯和填充(若有)绞合成缆

5.4.1绝缘线芯应绞合在一起。成缆最外层绞合节径比应不大于12。绝缘线芯采用数字识别时,有内

层到外层从1开始按自然数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5.4.2电缆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允许用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与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的合适材料填充

密实。

5.4.3若是大截面导体的绝缘线芯,则允许挤护套前在缆芯上绕包织物带或合适的材料。

5.5护套

5.5.1所有电缆都应具有护套;护套通常为黑色,若制造方和购买方达成协议,允许采用其它颜色,

以适应电缆使用的特定条件。

5.5.2护套材料应为表4中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中的一种;护套材料应与绝缘材料的工作温度等级相

适应,多芯电缆护套应与绝缘不粘连;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A中表A.2的规定。

5.5.3电缆护套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其最薄点厚度

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减0.1mm。

5.5.4护套应表面光滑、圆整、色泽基本一致,断面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杂质。

5.5.5电缆外径应符合表7的规定。

5

DB34/T2309—2015

表7电缆尺寸

芯数及导体护套厚度标称值mm平均外径mm

标称截面SE4、TPV、SH、G护套TPU护套

SE4、TPV、SH、GTPU

mm2下限上限下限上限

3×1.51.61.29.211.98.4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