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08/T 15-2020 谷子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DB6108/T 15-2020 DB6108/T 15-2020 Seed Breeding Techniques Regulations for Foxtail Millet High-quality Varieties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08/T 15-2020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7-28
实施日期
2020-08-01
发布单位/组织
榆林市
归口单位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谷子良种繁育的生产程序、播前准备、生产技术、田间管理、收获检验保存、生产档案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榆林市谷子良种繁育。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付治忠、王彩兰、强羽竹、李振姣、井苗、薛志和、杨文耀、王小英、郭炳艳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1

DB6108

榆林市地方标准

DB6108/T15—2020

谷子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2020-07-28发布2020-08-01实施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08/T15—2020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治忠、王彩兰、强羽竹、李振姣、井苗、薛志和、杨文耀、王小英、郭炳艳。

本标准由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李振姣

电话:0912-3351693

地址:榆林市上郡南路14号

I

DB6108/T15—2020

谷子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谷子良种繁育的生产程序、播前准备、生产技术、田间管理、收获检验保存、生产档

案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榆林市谷子良种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原种

又称育种家种子,是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品种的最初一批种子,其纯度为100%。

3.2

原种

用原原种繁殖1~3代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其纯度不低于99.5%,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大于

90%,水分小于13%。

3.3

良种

用原种繁殖所得的种子,其纯度、净度、发芽率分别不低于98.0%、97.0%和90%,水分不高于13.0%。

4良种的生产程序

4.1原原种生产

原原种生产在原原种鉴定圃中进行。

1

DB6108/T15—2020

4.1.1种子来源

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始种子或在原种培育圃中选取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优良单株。

4.1.2田间种植方式

育种单位提供的种子按种子量播种。优良单株的种子按穗分区种成株穗行。

4.1.3田间选择与淘汰

种植的育种单位原原种根据各生育时期观察鉴定,对不符合种子特征、特性的单株及时拔除,入选群

体混合收获;种植的优良单株根据田间观察鉴定,对品种典型性、丰产性、抗性综合考察,淘汰杂株、

病株和生长不一致的株穗行,当选株穗行混合收获。

4.2原种生产

原种生产在原种培育圃中进行。

4.2.1种子来源

由原原种鉴定圃生产所得的原原种的种子。

4.2.2播种与去杂

将原原种的种子种植于原种培育圃中,进行扩大繁殖,种植密度稍小于大田,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一

致。在苗期、拔节至抽穗期、成熟期分别进行纯度鉴定,严格拔除杂株。

4.3良种生产

将生产的原种依种子量和生产需要在良种繁殖田进行扩繁。

4.3.1种子来源

由原种培育圃生产所得的原种种子。

4.3.2播种与去杂

种植密度、管理措施与大田相同,在植株生长期和成熟期分别进行纯度鉴定,去除杂株,混合收获

供大田生产使用。

5播前准备

5.1选地、整地

5.1.1选地

选择50m以上不种植其他谷子品种的具有隔离条件的地块,地势要求平坦、灌溉条件良好、肥力中

上等、无严重土传病害、杂草较少、光照充足,与豆类、薯类、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倒

茬。

5.1.2整地

2

DB6108/T15—2020

进行秋翻,深度20cm~25cm,深浅一致、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翌年当土壤冻融交替之际进行

耙耱镇压保墒。

5.2肥料使用

5.2.1原则

应符合NY/T496的有关规定。

5.2.2数量

5.2.2.1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7.5~15m³/hm²、磷酸二铵135~195kg/hm²、尿素125~150

kg/hm²、硫酸钾30~45kg/hm²、硫酸锌7.5kg/hm²、硼肥7.5kg/hm²。根据不同地区土壤肥力的不

同,可作相应的调整。

5.2.2.2在拔节后孕穗前,结合中耕培土或降水,追尿素120~150kg/hm²。

6良种的生产技术

6.1种子处理

6.1.1晒种

播前在凉席上晾晒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