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128-2015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 回复反射器

GB/T 19128-2015 Tri-wheel vehicles and low-speed goods vehicles—Retro reflector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9128-201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5-15
实施日期
2015-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低速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4)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回复反射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判定、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统称低速汽车)使用的ⅠA 级后回复反射器。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械工业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起草人:
关朋、陈戈、吕树盛、郎志中、闽海涛、王亚飞、王侠民、林连华、靳文生、丁吉康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1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19128—2015

代替GB/T19128—2003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回复反射器

Tri-wheelvehiclesandlow-speedgoodsvehicles—Retroreflector

2015-05-15发布2015-10-01实施

GB/T19128—2015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128—2003«农用运输车回复反射器》。本标准与GB/T19128—2003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农用运输车回复反射器”修改为“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回复反射器”;

-“三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三轮汽车”,将“四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低速货车”;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调整和重新确认;

——增加了“在正常使用时,反射器的内表面不允许有接触外界的入口”要求;

——调整了反射器反射光的色度特性要求;

——调整了“反射器的环境试验”要求;

——修改了反射器型式检验分组试验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低速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械T业拖

拉机农用运输车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杭州杭挂机电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四川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朋、陈戈、吕树盛、郎志中、闽海涛、王亚飞、王侠民、林连华、靳文生、丁吉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128—2003o

T

GB/T19128—2015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回复反射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回复反射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判定、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统称低速汽车)使用的IA级后回复反射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78标准照明体和几何条件

GB/T19119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照明与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复反射retro-reflection

光线沿着与入射光方向的邻近方向反射,当照射角在很大范围内变动时,仍能保持这一特性。

3.2

回复反射光学单元retro-reflectingopticalunit

能产生“回复反射”的单元反射器。

3.3

回复反射器retro-reflector

通过外来光源照射后的反射光,向位于光源附近的观察者表明低速汽车存在的装置。

3.4

回复反射器发光区域illuminatingareaoftheretro-reflectingdevice

有制造商规定回复反射器光学系统的最外边缘围成的区域。

3.5

回复反射器的角直径angulardiameteroftheretro-reflectingdevice

由回复反射器最大发光区域和光源的中心或受光器中心所构成的立体角。

3.6

基准轴线axisofreference

NC

由制造者规定的,在光度测试和反射器安装时,作为角视场的基准方向(H=0°,V=0°)。

3.7

基准中心centerofreference

C

由制造者规定的基准轴线与发光区域的交点。

1

GB/T19128—2015

3.8

观察角angleofdivergence

a

基准中心到探测器中心(观察测量点)的连线与基准中心到光源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3.9

照射角illuminationangle

基准中心到光源中心的连线与基准轴线之间的夹角。

3.10

旋转角angleofrotation

£

反射器从一定位置开始,绕其基准轴旋转所经过的角度。

3.11

反射器照度illuminationoftheretro-reflectingdevice

E

在一与入射光线垂直的且通过恢复反射器基准中心的平面内所测得的照度。

3.12

发光强度系数coefficientofluminousintensity

CIL

反射器在一定的照射角、观察角和旋转角的条件下,在观察角方向上,反射光发光强度与反射器照

度的比值。

4技术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反射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任何影响其功能发挥的设计或制造方面的

缺陷。表面若有任何凸出物,应不妨碍清洁维护。

4.1.2反射器各零部件不用工具应难以拆卸,其光学单元不可更换。

4.1.3回复反射器在低速汽车上应保证安装连接牢固、可靠。

4.1.4在正常使用时,反射器的内表面不允许有接触外界的入口。

4.2形状、尺寸和结构的规定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