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599-2020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 基础术语

GB/T 39599-2020 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Basic terminology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599-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4
实施日期
2020-12-14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适用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实践中的基本术语、设施术语和技术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规划、建设、维护与管理和评价。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福州乐亿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技术标准科学研究所、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许静、云振宇、李俊奇、盛田田、胡良兵、张伟、谭琪琦、王为群、乔银环、崔清慧、李梦婕、赵丹、韩哲、吴美强、周建斌、毕学军、赵飞、黄培钊、金晓石、游生华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1.040.01

A22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599-2020

低影晌开发雨水控制利用

基础术语

Lowimpactdevelopmentstormwatermanagementandharvest一

Basicterminology

2020-12-14发布2020-12-1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告士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W

GB/T39599-2020

目次

前育…··皿

1范围………··………….1

2基本术语”……………··…….1

3设施术语……··……“……………3

4技术术语…………“……7

参考文献………·………11

索引“…………”…………12

I

GB/T39599-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s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

(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福州乐亿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技术标准科学研究

所、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g许静、云振宇、李俊奇、盛回回、胡良兵、张伟、谭琪琦、玉为群、乔银环、崔清慧、

李梦捷、赵丹、韩哲、吴美强、周建斌、毕学军、赵飞、黄培钊、金晓石、游生华。

m

GB/T39599-2020

低影晌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基础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实践中的基本术语、设施术语和技术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规划、建设、维护与管理和评价。

2基本术语

2.1

低影晌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降低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

然相适应的排水工程,合理利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径流污染(2.助。

注s改写GB50014-2006(2016年版〉,定义2.1.四。

2.2

海绵城市sponge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

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

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4.2.1),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

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

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

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GB/T513452018,定义2.1.1]

2.3

海绵效应spongeeffect

海绵城市(2.2)建设实现的自然水文特征维系和修复效果。

[GB/T51345-2018,定义2.1.3]

2.4

城市水体町banwaterbody

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等自然或人工水体。

[GB/T51345-2018,定义2.1.9]

2.5

径流污染runoffpollution

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

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6

源头径流控制系统runoff皿urcecontrolsystem

雨水在排入市政排水管渠系统之前,为达到控制雨水径流产生、减排雨水径流污染(2.5)、收集利用

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目的而采取的控制系统。

1

GB/T39599-2020

2.7

雨水控制利用stonnwaterm四agementandharv副

城镇区域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2.5)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

注1'包括雨水渗滞、集蓄回用、调蓄、截污净化和转输等。

注2,改写GB504002016,定义2.1.1.

2.8

雨水渗滞stonnwaterinfiltrationa皿dretention

南水渗透(2.9)和雨水滞留(2.10)的统称。

2.9

雨水渗透stonnwaterinfiltration

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

2.10

雨水滞留stonnwaterretention

将雨水存储下来予以人渗、蒸发蒸腾的过程。

2.11

南水集蓄利用stonnwaterharvestingandutilization

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降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宜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后,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

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过程.

2.12

雨水调曹stonnwaterdetentionandstorage

雨水调节(2.13)和南水储蓄(2.14)的统称.

注g政写GB51174-2017,定义2.1.1.

2.13

雨水调节stonnwaterdetention

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实现削减峰

值流量的目的。

2.14

商水储蓄stonnwaterstorage

对径流雨水进行储存、滞留、沉淀、蓄渗或过滤以控制径流总量和峰值,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回收利

用的目的。

2.15

雨水截污净化stonnwaterinterception血dpurification

采用适宜的方式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汇流雨水中携带的污染物排人后续设施或环境的总量,

缓解径流污染(2.5)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16

商水转输stonnwatertransfer

转移和输送雨水的过程。

注z主要用以衔接各项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也可作为雨水收集利用各项技术与传统市政排水设施、防洪设施等的衔

接技术。

2.17

下垫面underlying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

注1'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

GB/T39599-2020

注2,改写GB/T504002016,定义2.1.4.

2.18

蓄滞洪区de胆ntion皿dretardingbasin

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或分泄洪峰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

[GB50773-2012,定义2.0.l]

2.19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町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

注E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20

绿色设施greeninfrastructure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4.2.1)的设施。

[GB/T513452018,定义2.1.6]

2.21

灰色设施grayinfrastructure

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施。

[GB/T51345-2018,定义2.1.7]

3设施术语

3.1

渗滞设施detentionandretentionfaciliti回

储存雨水径流量并进行渗透的设施。

3.1.1

避水铺装perm'国hiepave皿.ent

采用透水材料或透水结构铺设的具有一定下渗能力的地面。

3.1.1.1

量水砖铺装perm国hiebrickpavement

具有一定厚度、空隙率及分层结构的以透水砖为西层的路面。

3.1.1.2

避水水泥混疆土铺装permeableconcretepavement

由具有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结构层铺装而成、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

凝土路面。

3.1.1.3

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permeableasphaltpavement

由较太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铺装而成、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

土路面。

3.1.1.4

构造遭水铺装structuralperm国hiepavement

铺装砖体或构件本身不具有透水功能,利用铺装砖体或构件缝隙或自身结构实现透水功能的铺装

路面。

3.1.1.5

嵌草远水铺装g田splantingpermeablepavement

由能够绿化路面及地面工程的砖和空心砌块等铺设的路面或在块料与块料之间留有种草空隙的

3

GB/T39599-2020

路面。

3.1.2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system;bioretention四II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沸蓄、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GB50400-2016,定义2.1.23]

3.1.2.1

生物滞留带bioretentionarea

具有滞留和净化径流雨水功能,外表类似一般的绿化隔离带,主要用于处置路面径流的生物滞留设

施(3.1.2)。

注z可替代停车场、道路及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达到净化、输送道路径流和营造景观的多重目的。

3.1.2.2

雨水花园raingardens

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四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

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3.1.2.3

生态树池ecologic副treepool

在树池设置范围内采取一定的特殊滤料、结构等生态化的措施对降雨径流(4.2.1)和污染物进行控

制的设施。

3.1.2.4

高位花坛highlevelparterre

基于土壤渗滤系统改进,由人工建成的,出水口相对于集水面有一定垂直距离,雨水从高位进水口

进人,在势能差的作用下向下经过填充基质,通过基质的吸附截留和微生物作用实现水质净化,最终从

低位出水口流出,能净化和收集降雨径流(4.2.1)并兼具美化环境功能的花坛。

3.1.3

下沉式绿地subsidedgr田nspace

下回式绿地sunkenF回nbelt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且可用于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

注z改写GB512222017,定义2.1.18.

3.1.4

绿色屋顶伊enroof

种植屋面

在建筑物屋顶铺设种植土层并栽种植物,收集利用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源头减排设施。

注2改写GB51222-2017,定义2.1.16.

3.1.4.1

简单式绿色屋顶extensivegreenroof

仅种植地被植物、低矮灌术的屋面或地下建筑顶板。

注2改写JGJ155-2013,定义2.0.3.

3.1.4.2

花园式绿色屋顶intensivegreenroof

种植乔灌术和地被植物,设置园路、坐凳等休想设施的屋面或地下建筑顶板。

注2改写JGJ155-2013,定义2.0.4.

3.1.5

渗透搪infiltrationbasin

雨水通过侧壁或池底进行人渗的滞蓄水池(塘)。

4

GB/T39599-2020

3.1.6

渗井infiltrationwell

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人渗的设施。

注z改写GB50400-2016,定义2.1.13.

3.2

集蓄利用设施harvestingandutilizationfaciliti阳

对降水进行收集、存储和调节利用的设施。

3.2.1

蓄水池reservoir

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和削减峰值流量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3.2).

3.2.2

雨水罐rainwaterharvestingtanks

雨水帽

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南水集蓄利用(2.11)设施。

3.3

调蓄设施detentionandstoragefacilities

储存一定时间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洪峰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的设施。

3.3.1

调节塘regulatingpond

干塘

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具有削减峰值流量功能的雨水调节(2.13)设施。

3.3.2

湿塘wetpond

具有商水调蓄(2.12)、雨水净化和景观功能的水体,有稳定水源保障,维持一定运行水位,且以雨水

作为主要补水水源。

注=改写GB50400-2016,定义2.1.21.

3.3.3

调节池regulatingpool

调蓄雨水管渠峰值流量的调节设施。

3.3.4

合流制溢流调蓄池combinedsewerov町flowdetentionandstoragetank

用于收集降雨期间部分合流制溢流雨污水,提高合流制系统的截留倍数的一种调节设施。

3.3.5

多功能调蓄设施multi-purp幽ede阳ntionandstoragefaciliti四

具有对雨水调节(2.13)、储蓄的功能,与绿地、广场等空间结合,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休闲娱乐功

能,暴雨产生积水时发挥调蓄功能的设施。

注2改写GB51174-2017,定义2.1.3.

3.4

戴污净化设施inter℃eptionandpurificationfacilities

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汇流雨水中污染物的设施。

3.4.1

人工土壤渗滤artificialsoilinfiltration

人工构建具有一定渗透性与密度,并可达到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持水能力的土壤

GB/T39599-2020

渗透能力的系统或设施。

3.4.2

植被缓冲带vegetativefilterstrips

坡度较缓的植被区,能利用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等作用促进雨水F渗,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

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3.4.3

生态驳岸ecologic副revetment

通过多种措施,重建或恢复水陆生态结构,使其恢复成自然河岸或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气具备截

污净化功能的人工驳岸。

3.4.3.1

自然土坡驳岸natnralsloperevetment

采用原生态方式的驳岸处理手段构建的处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界限不明显、适合水生生物生长的生

态驳岸(3.4.3)。

3.4.3.2

木桩骏岸pilerevetment

取伐倒术的树干或适用的粗枝,横向截断成规定长度的木桩打成的生态驳岸(3.4.3)。

3.4.3.3

石笼驳岸crockrevetment

用石笼网箱对河岸进行堆砌防护而建成的生态驳岸(3.4.3)0

3.4.3.4

连锁植草砖驳擦chaingrass-plantingbrickrevetment

使用连锁型块体设计的植草砖作为凋岸护坡材料而建成的生态驳岸(3.4.衍。

3.4.3.5

块石驳岸ston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