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366-2002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和验收

DB63/T 366-2002 The comprehensive cabling system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needs to undergo testing and acceptance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366-2002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2-01-23
实施日期
2002-03-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11976-2002DB63DB63

准标方地省海青

DB63/T366—2000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的测试和验收

2001-04-20发布2001-05-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366—200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6

5设计要求..............................................................................6

6标志、文档、接地及接口要求............................................................7

7测试项目和指标........................................................................7

8测试探测.............................................................................16

9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验收...........................................................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报告...................................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验收报告...................................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单项测试报告...............................22

I

DB63/T366—2000

前言

在我省智能建筑的建设中,综合布线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制定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

测试和验收标准,满足工程建设十分重要。

本标准力求使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和验收测试达到全面、合理和可操作。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IEC11801、TIA/EIA-568A/B及国内相关的标准、规范。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有青海省电子产品检验所提出。

本标准有青海省电子产品检验所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高万奎刘立勇徐小艳

II

DB63/T366—2000

III

DB63/T366—2000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的测试和验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设计要

求,标志,文档,接地及接口要求,测试项目和指标,测试规则,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和建筑群内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和100Ω4对非屏蔽(UTP)和屏蔽(STP)

双绞电缆大楼垂直(主干)布线,以及50μm/120μm。62.5μm/125μm和8μm/125μm光缆水平布线,

大楼垂直主干布线,大楼垂直主干布线和建筑群主干线布线,120Ω,150Ω双绞电缆布线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972.1-1998光纤总规范第一部分:总则

GB/T8401-1987光纤的传输性和光学性试验方法

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用户大楼综合布线

ANSI/TIA/EIA-568A/B-1995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

NSI/TIA/EIATSB-67-1995非屏蔽双绞电缆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性能规范

3术语和定义

除本标准规定的术语外,其它术语应符合相应标准。

3.1

建筑物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由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楼宇自动化系统(BA)(空调控制、给排水

控制、照明控制等),消防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等构成的弱电系统称

3.2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能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

备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

话局线路上的连接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3.2.1

由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硬件等构成的,用以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通信的布线系统。

3.2.2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电缆、同轴电缆、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STP、网孔屏蔽双绞线ScTP)、光缆],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

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3.2.3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它们是: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垂

直)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1

DB63/T366—2000

3.3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

线,并在终端设备与I/O之间搭桥,工作区子系统中所使用的连接器必须具备有国际ISDN(综合业务数

字网)标准的8位接口,这种接口能接受大厦自动化系统所有低压信号以及高速数据网络信息。

3.4

水平布线子系统

从用户工作区连接至垂直主干线子系统的便是水平布线子系统,子由楼层配线架,信息端口以及连

接楼层、配线架和信息端口和电缆、光缆等组成的布线系统。

3.5

干线(垂直)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又称垂直主干线子系统,它是供建筑物干线电缆的路由。干线子系统通常是在两个单元

之间,特别是在位于中央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处提供多个线路设施,该系统由所有的布线电缆组成,或有

导线和光纤连到其它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组合而成,传输介质可能包括一幢多层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垂直

布线的电缆或从主要单元如计算机房或设备间和其它干线接线间来的电缆。

为了与建筑群的其它建筑物进行通信,干线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点和网络接口(由电话局提供的网

络设施的一部分)连接起来。网络接口通常放在设备相邻近的房间,网络接口为这些设施和建筑物计算

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之间划定界限。

3.6

管理子系统

3.6.1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以及I/O组成,它介于水平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之间,管理点为连接其它

子系统提供连接的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在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

地管理通信线路。

3.6.2

在使用跨接线或插入线时,交叉连接允许将端接在单元一端的电缆上的通信线路连接到端接在单元

另一端的电缆上的线路。

3.6.3

互连完成交叉连接的相同目的,但不使用跨接线或插入线,只使用带插头的导线,插座和适配器。

3.7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有关的支撑硬件组成。它的作用是把公共系统设备的不

同设备互连起来。该子系统还包括设备间和邻近单元如建筑物的入口区中的导线。

3.8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支持

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其中包括导线电缆,光缆以及防止电缆上的脉冲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

保护装置。

3.9

配线间(箱)

属布线系统的管理子系统,其中旋转配线架。

3.10

配线架

配线间中多种配线器件的总称。电缆、光缆进行端接或交接的装置。

3.11

2

DB63/T366—2000

端子板

配线间中的专用器件,上面可卡接电缆端子然后卡上连接块,再卡接交连线。

3.12

模块插孔板

配线间中的专用器件。背面可卡接电缆端子,正面有RJ-45插孔,可直接用两端作好RJ-45插头的成

品连接连出到HUB和交换机。

3.13

适配器

这种设备:(1)使不同大小或不同类型的插头同信息插座相匹配;(2)提供引线的重新排列;

(3)允许多芯大电缆分成较小的几段;(4)使电缆同时互连。

3.14

互连

除跨接和信息插座之外的管理点,具有布线或重新布线的功能,它不需要软件或跳线。通常它是插

头—插座设备,用在较小的布线系统中,或者用在多电缆线路连到较少电缆线路的场合。

3.15

管理点

处理管理通信电路的地位,即完成各种交叉连接、直接连接或信息插座的重新排列或重新布线。

3.16

跳线

用于跨接二个端接点的一段电缆或光纤。

3.17

线对

扭在一起(通常为了绞合)且标有相同色码的二根线。

3.18

网络接口

建筑物内通信线和外部通信线的连接点。

3.19

衰减attenuation

指信号强度的减弱程度,衰减用分贝表示。(dB)

3.20

衰减串扰比ACR

衰减串扰比是衰减与串扰的比值。是近端串扰和衰减的差值。

3.21

串扰crosstalk

串扰是相邻的电缆对间不需要的传输信号。当电子信号通过相邻的电缆对进行信号传输时,产生了

电磁场,从而引起串扰。

3.22

等效远端串扰EqualLevelFarEndCrosstalk或ELFEXT

受干扰绕对的FEXT和衰减的差,用分贝表示。

3.23

远端串扰Far—EndCrosstalk或FEXT

在一对电缆绕对的一端所产生的信号,被另一电缆在另一端以串扰接收时的耦合损耗量,用分贝表

示。

3.24

3

DB63/T366—2000

近端串扰Near—EndCrosstalk或NEXT

当向一对电缆发送的信号被另一对电缆作为串扰接收时,就产生了耦合,近端串扰是耦合减少的大

小,用分贝表示。

3.25

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ELFEXT

综合FEXT减去被干扰电缆的衰减。

3.26

综合近端串扰PSNEXT

它表示了一对电缆从其它电缆对吸收到的综合串扰。

3.27

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

综合衰减串扰比值显示绕对的衰减和其他绕对综合NEXTR的比率。

3.28

回波损耗ReturnLoss或RL

在电缆中,回波损耗是由于信号反射而引起的信号强度损耗,电缆的回波损耗值表明,在一定频率

范围内,电缆的特性阻抗与标称的阻抗相匹配的程度。

3.29

传输延迟propagationdelay

传输延是电子信号通过电缆所需要时间。

3.30

延迟偏移delayskew

延迟偏移是绕对间的延迟差异。

3.31

带宽

是通过传输线或网络的最高和最低频率之差,或是最大比特速率。它在模似的网络中以Hz为单位,

在数字网络中则以b/s单位。

3.32

宽带

是一种通信信号,其媒介用于承载表示信息的多个信号。

3.33

基本链路

基本链路在TIA/EIATSB-67中定义。是水平布线系统的一种测试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测试仪表的始

端线接在工作区的信息端口,而未端接在楼层配线架上,被测对象为信息端口到配线架的水平连接。基

本链路形式见图1.

工作区工作区

配线设备

GFE

测试

测试

仪表

仪表

2M

2m

未端

始端4

DB63/T366—2000

F—水平布线缆≤90m,

G、H—测试仪表连接缆=2m

图1基本链路形式

3.34

通道

通道在TIA/EIATSB-67中定义。是水平布线子系统的一种测试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测试仪表直接

连接到工作区布线的设备电缆上。通道形式见图2.

配线设备

工作区

工作区

过渡点

ABCE

测试

测试

仪表

仪表

2m

D未端

始端

A一工作区设备缆

B一转接缆

C一水平布线

D一跳接缆

E一通信间设备缆

B+C≤90M

A+D+E≤10M

图2通道形式

3.35

非屏蔽双绞电缆UTP(unshieldedTwistedpair)

非屏蔽双绞电缆是由一对或多对未经屏蔽的双绞线组成的平衡电缆。

3.36

屏蔽双绞电缆STP

屏蔽双绞电缆是由一对或多对经屏蔽的双绞线组成的平衡电缆。

3.37

电缆链路种类定义如下:

三类:该类电缆用于包含适合于三类电缆需求的元件的链路,这些元件是根据TIA/EIA-568的安装

要求安装的,该类电缆的传输带宽规定最大为16MHz.

四类:该类电缆用于包含适合于四类电缆需求的元件的链路,这些元件是根据TIA/EIA-568的安装

要求安装的,该类电缆的传输带宽规定最大为20MHz。

5

DB63/T366—2000

五类:该类电缆用于包括适合于五类电缆的元件的链路,这些元件是根据TIA/EIA-568的安装要求

安装的,该类电缆的传输带宽规定最大为100MHz。

超五类:该类电缆用于包含适合于超五类电缆需求的元件的链路,这些元件是根据TIA/EIA-568-A-5

的安装要求安装的,该类电缆的传输带宽规定最大为100MHz。

4一般要求

4.1综合布线主要用于智能建筑。通信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集成管理等系统的

信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传输。

4.2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的设计,所采用的线缆和连接硬件等,应符合ISO/IEC

11801,1995(E)的规定。

4.3工作区的五类信息端口所对应的垂直布线,至少应采用大对数五类双绞电缆,也可同时配置光缆,

或只采用光缆。工作区另一个信息端口所对应的垂直布线,可采用大对数五类或三类电缆。每个工作区

对应的垂直布线线双绞电缆线对数或光缆纤芯数,宜根据设计要求,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及网络组网要求

而定。

4.4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应在各配线区实行交叉连接(跳线),除1/0设备外,不应采用直接连

接方式,一般采用单点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也可采用双点管理,以使用设备而确定。

4.5某些规模较小布线系统,不设楼层配线区可仅在楼层配线区进行垂直布线与水平布线的接转,在

这种情况下,应将大楼配线区至信息端口之间的布线看作水平布线子系统,满足水平布线的传输性能要

求。

4.6建筑群主干线可采用于50μm/125μm、,62.5μm/125μm多模光缆或8μm/125μm单模光缆,也

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大对数五类或三类双绞电缆。双绞电缆当用于5MHZ以上的数据传输时,布线

长度不应超过9m;多模光缆主干线长度不应超过900m,单模光纤主干线最长3000m。最终以光衰减的

指标确定。

5设计要求

5.1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类型

计算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按以下形式要求,实际情况以设计的合理性考核。

5.1.1基本型

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采用铜芯双绞电缆组网,其系统配置如下:

——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

——每个工作区有配线电缆为1条4对比绞电缆

——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比绞线。

5.1.2墙强型

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采用铜芯双绞线缆组网,其系统配置如下:

——每个工作区有两个或以上信息插座

——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2条或两条以上的4对双绞电缆

——采用夹接式或插接交接硬件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3对比绞线。

5.1.3综合型

适用于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或铜芯双绞电缆混合组网。综合型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配

置应在基本型和增强型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5.2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作站(区)信息终端点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各个建筑物内不同的使用要

求进行布置。

6

DB63/T366—2000

5.3在强磁场区域,建议使用屏蔽双绞电缆。

6标志、文档、接地及接口要求

6.1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标签、标志

6.1.1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端口,各配线区双绞电缆与配线连接硬件交接处,应注有清晰、

永久性的编号。信息端口与它在相应楼层配线区内交接处的编号应一致,上一级配线区与下一级配线区

内相应交接的编号也应一致。

6.1.2双绞电缆各配线区不同区域,应根据用途的不同,标注不同的色标,色标应清晰,永久,便于

区分,整个系统的色标应一致。

6.1.3双绞电缆布线各配线区内各端口也应编号,上一级与下一级配线区内各相应端口的编号应一致。

6.2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

6.2.1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图,即所有配线架和电缆路的全部通讯空间的立面详图。计算机网络

综合布线系统图应包括工作区子系统图,配线(水平)子系统图,干线(垂直)子系统图,设备间子系

统图,管理子系统图建筑群子系统图。

工作区子系统图,应反映每楼层信息端口数量及在房间中的位置、类别、进出线位置,编号及色标,

若采用光纤,则应反映光纤布线各配线区内光端口的编号,光纤数量、类别。若已做跳线,还要反映跳

线的走向。

干线(垂直)子系统图,本分布图应反映从主跳线边接配线架到各水平跳线连接配线架的干线电缆

(铜缆和光纤)的数量、型号、条数、进出线位置,编号及色标,如是光纤,则应反映光纤布线各配线

区内光端口的编号,光纤的数量,类别等。

设备间子系统图,应标明设备间的位置、所有进线等。

管理子系统图,主跳线连接配线架和水平跳线连接配线架所在楼层、型号、数量。

建筑群子系统图,应标明建筑群之间的电缆种类、数量、路径等。

6.2.2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传输性能自测报告,自测报告应反映每个信息端口是否通过测试的情

况,未通过测试的,应在自测报告中注明。测试项目及指标按第7章要求。

6.2.3操作及维护手册,手册中应有配线架与房间内信息插座对应关系表、总体布线情况说明、操作

维护工作的实施及要求、操作及维护及维护应注意事项等。有特殊情况的应加以说明。

6.2.4布线材料清单,应详细列出所使用的布线材料的种类、数量、使用位置等。

6.2.5厂商资料,应具备布线材料生产商和(或)供应商的全称、法人、联系方法以及其生产或供应

情况介绍等。

6.3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楼层配线间和建筑物间采用屏蔽接地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每

个配线区的接地都应通过接地干线与接地体连接。单独设置接地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采用联

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对屏蔽双绞电缆布线,应保证整个布线系统的屏蔽层全程连续,

任意两点的连接电位差应不大于1Vr.m.s(电压有效值)。如果不能满足1Vr.m.s。则应考虑使用光纤。

6.4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的接口不属于系统本身。但接口的位置、必要的装置和所

接的通信终端设备,应符合国家或地方通信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7测试项目和指标

7.1双绞电缆水平布线

7.1.1双绞线水平布线

根据布线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基本链路形式或通道形式进行测试,应尽量选择基本前链路形式。

7.1.2接线图

7

DB63/T366—2000

双绞线对必须按图3所示正确接线端接于信息模块,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错接。可以采用TIA/EIA-

568A/B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压接头(见图4),但是两端必须采用同样的标准。接头末双绞部分长度不得

超过1.3cm。

7.1.3长度

基本链路的物理长度不超过94m(包括测试仪表的测试电缆)。通道的物理长度不超过100m.

正确接线图

1--------------------------------------1

2--------------------------------------2

3--------------------------------------3

6--------------------------------------6

5--------------------------------------5

4--------------------------------------4

7--------------------------------------7

8--------------------------------------2

图3正确接线图

568A

芯1芯2芯3芯4芯5芯6芯7芯8

白/绿色绿色白/桔黄色蓝色白/蓝色桔黄色白/褐色褐色

第3对第1对

第4对

第2对

568A

芯1芯2芯3芯4芯5芯6芯7芯8

白/绿色绿色白/桔黄色蓝色白/蓝色桔黄色白/褐色褐色

第2对第1对

第4对

第3对

图4TIA/EIA568A和568B的接线方法

7.1.4衰减(Attn)

7.1.4.1基本链路衰减值应符合表1要求。

表1基本链路衰减(20℃)

频率三类五类超五类六类

8

DB63/T366—2000

(MHZ)(dB)(dB)(dB)(dB)

1.03.33.03.03.0

4.06.14.04.03.7

8.08.85.75.75.2

10.010.06.46.45.8

16.013.28.18.17.3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