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T 403-2023 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方法

T/CET 403-2023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Remaining Energy of Discharged Battery Modules (Package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ET 403-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6-30
实施日期
2023-06-30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标准所描述的退役电池默认为动力电池退役。 本标准规定了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的总体要求、检测流程、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镍氢电池等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推荐退役电池主要适用于用户侧储能或其他适用的场景; 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所描述的退役电池默认为动力电池退役。本标准规定了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的总体要求、检测流程、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镍氢电池等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推荐退役电池主要适用于用户侧储能或其他适用的场景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深圳天邦达科技有限公司、国能合纵(北京)能源电力技术中心、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中商锂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东营市瑞洲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环宇惠能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先进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电能易招咨询有限公司、江苏为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胡龙文、邵磊、郭云高、刘永良、王冰涛、周英贤、娄勇刚、陈仲华、史巨波、陈聪、田相军、王健雁、王文静、杨伟、秦会同、杨坤鹏、黄炳强、冀燕云、滕坤、徐江涛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80

F19

T/CET403-2023

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方法

EvaluationmethodofresidualenergyforretiredBatterymodule

2023-6-30发布2023-6-30实施

发布

T/CET403-2023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2

5总体要求............................................................................2

6检测流程............................................................................3

7检测方法............................................................................7

T/CET40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中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根据

行业需求制订。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天邦达科技有限公司、国能合纵(北京)能源电力技术中心、深圳市比

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中商锂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东营市瑞洲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环宇

惠能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先进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电能易招咨询有限公司、江苏为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龙文、邵磊、郭云高、刘永良、王冰涛、周英贤、娄勇刚、陈仲华、史巨波、

陈聪、田相军、王健雁、王文静、杨伟、秦会同、杨坤鹏、黄炳强、冀燕云、滕坤、徐江涛。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大厦A座806,邮编:100055)

I

T/CET403-2023

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所描述的退役电池默认为动力电池退役。

本标准规定了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的总体要求、检测流程、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镍氢电池等退役电池模组(包)余能评价。推荐退役电池主要适用于

用户侧储能或其他适用的场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31467.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GB/T31467.2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

GB/T31486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33598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

GB/T34015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

GB/T3866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38031、GB/T34015和DL/T25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用户侧userside

以电量交易计量为监测点,年度输入电量大于输出电量,利用电能生产生活的考核单元。

3.2

单体电芯cell

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壳体和端子等组成,实现化学能和电能转化的基本单元。

3.3

电池模组batterymodule

由单体电芯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以及外壳、管理与保护装置等

部件的电池组合体。

3.4

电池包batterypack

具有从外部获得电能并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包括电池模组、电池管理模块(不含电池控制单元

1

T/CET403-2023

BCU)、电池箱以及冷却部件、连接线缆等附件。

3.5

余能residualenergy

容量、充放电能力、自放电率、电池一致性、内阻评价等退役电池剩余的综合能力。

3.6

放电容量dischargecapacityat

退役电池在室温下,以(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放出的容量(A·h)。

注:可从电流-时间曲线覆盖面积积分求得,至少50个等值时间间隔点,或用积分仪求得。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标称容量,单位为安时(A·h)

——退役电池包首次充放电流,单位为安培(A)

——退役电池模块首次充放电流,单位为安培(A)

——标称电压,单位为伏特(V)

——标称能量,单位为瓦时(W·h)

5总体要求

5.1安全要求

5.1.1检测过程应配备具有蓄电池检测知识的专业人员全程值守监控。

5.1.2检测场所应配备有消防专用的消防桶、消防揪、盛水桶(池)、消防砂箱等器材设施。

5.1.3检测过程应采取绝缘手套、绝缘鞋(靴)、绝缘工具等绝缘措施。

5.1.4测量仪器仪表,应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2环境要求

5.2.1测试温度宜为25℃±2℃,相对湿度宜为10%~90%,大气压力宜为86kPa~106kPa。

5.2.2测试环境温度改变时,测试前试验对象应完成环境适应过程,单体电池温度与目标环境温度差值

不应超过2℃,且单体电池温度变化率应小于1℃/h且至少存储16h。试验对象包括电池控制单元时,环

境适应过程应关闭电池控制单元。

5.3测量仪器、仪表

5.3.1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压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为±0.1%FS;

——电流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为±0.1%FS;

——温度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为±0.5℃;

——时间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为±0.1s;

2

T/CET403-2023

——尺寸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为±0.1%FS;

——质量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为±0.1%FS。

——内阻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为±1%FS。

5.3.2测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