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796-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金银花

DB37/T 2796-2016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796-201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7-05
实施日期
2016-08-05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B18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796—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金银花

Specificationforagro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Lonicerajaponicathunb

2016-07-05发布2016-08-05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796—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观测的基本要求....................................................................2

5地段和植株选择....................................................................2

6发育期观测........................................................................3

7生长状况测定......................................................................4

8产量分析与调查....................................................................5

9田间气象观测......................................................................5

10农业气象灾害观测.................................................................6

11主要病虫害观测...................................................................7

12田间工作记载.....................................................................7

13观测记录簿填写...................................................................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观测簿填写......................................................9

附录B(规范性附录)观测簿样式.....................................................11

参考文献............................................................................19

I

DB37/T279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临沂市气象局、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平邑县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学梅、王金东、孙宗义、付晓、张磊、陈兴波。

II

DB37/T2796—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金银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银花农业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观测地段和植株选择、发育期观测方法及指标、生

长状况测定、产量分析与调查、田间气候要素观测、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田间工作记载以及农

业气象观测记录的填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银花农业气象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6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银花种植方式,单株或丛生的几株合在一起称为一墩。

3.2

密度

单位面积上种植金银花的墩数,以墩每平方米表示。

3.3

头茬花

一年中采收的第一茬金银花。

3.4

新梢着花数

新抽出枝条着生花蕾和花朵的数量。

3.5

新梢叶节数

新抽出枝条基部到顶端着生叶片的节位数。

1

DB37/T2796—2016

3.6

单墩蕾重

一墩观测植株上花蕾的重量,分为单墩鲜蕾重和单墩干蕾重,以克表示。

3.7

千蕾重

一千个花蕾的重量,分为鲜千蕾重和干千蕾重,以克表示。

4观测的基本要求

金银花农业气象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平行观测:在进行金银花生育期、生长状况等观测的同时,进行气象条件观测。在不设小气候

观测的种植园区,以当地气象台站的基本气候观测为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

——点面结合:固定地段内对选定植株进行观测,同时应在金银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和自然灾害出

现时,对大面积园区进行重点调查;

——代表性:观测地段和观测植株应具有代表性。

5地段和植株选择

5.1地段选择

金银花观测地段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观测地段应设在地形、地势、坡向、栽培管理和生产水平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地上。一经选定宜

保持长期稳定;

——观测地段面积,一般为1hm²,不小于0.1hm²;

——将观测地段根据地段形状分成相等的4个区,按顺序编号,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各类观测的分

布示意图。

5.2植株选择

应选择当地代表性品种。在4个分区中各选择品种相同、定植期3年以上的10墩作为发育期和生长状

况观测植株。

5.3地段和植株说明

地段和植株选定后,应作出观测区、观测植株的固定标志;对有关项目作文字说明并记入观测簿,

说明内容包括:

——地段名称或编号;

——所属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地段所在位置,与气象观测站的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差;

——所在地的地形、地势和面积;

——环境条件,如距房屋、树林、水体、道路、铁路等的方位和距离;

——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和肥力情况等;

——灌溉条件,包括有无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程度、水源和灌溉设施;

——生产管理水平,按上、中、下等级记载;

2

DB37/T2796—2016

——观测植株的品种名称、栽培方式;

——观测植株的苗龄、长势。

6发育期观测

6.1观测内容

金银花发育期观测内容及指标见表1。

表1观测内容及指标

发育期观测指标

芽膨大枝条上冬芽开始膨大,外部鳞片分离,鳞片之间可见萌动的芽。

芽开放芽的上部现出新的芽尖端或新的苞片。

展叶期开放的芽展开第一片叶。

抽梢新梢出现约1.0cm的茎体。

新梢停止生长新稍生长停止,顶端叶片完全分开,形成顶芽。

现蕾期枝条叶腋间出现青色米粒大小花蕾,俗称米花期。

三青期花蕾棒状,色青,顶部略膨大,长达2cm以上。

二白期花蕾顶端明显膨大,并呈白色,蕾基较细而呈青色。

大白期花蕾前段明显膨大,整个花蕾几乎全变为白色,仅其基部色稍青,呈现含苞待放状。

银花期花蕾完全开放,花柱外露,花色银白。

金花期花色转为金黄色,随后枯萎凋落。

叶变色期秋季叶子由绿色渐变黄色。

落叶期秋冬季枝条上的叶片自然脱落。

6.2发育期确定

当观测枝条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枝条进入该发育期。地段金银花群体进入该发育

期的同时,以观测的总枝条数中进入发育期的枝条数所占百分率确定,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时为该发

育期的始期,大于或等于50%时为发育普遍期,发育期宜观测到普遍期为止。

6.3观测时间

应遵照下列要求:

——隔日进行观测,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

——三青-金花期应每日观测;

——规定观测的两个相邻发育期间隔时间较长,可逢5日和旬末进行观测,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

观测。

6.4特殊情况处理

发育期观测出现下列情况应按要求处理并记入备注栏:

——进入发育期枝条达不到10%或50%时,观测进行到该发育期的枝条数连续3次总增长量不超过

5%即停止观测;

——因品种或栽培措施等原因,发育期未出现或出现异常现象,应予记载;

——固定观测植株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重新固定枝条观测;

3

DB37/T2796—2016

——规定观测时间出现妨碍田间观测的天气或旱地灌溉时可推迟观测,过后应及时补测,如出现发

育期百分率超过10%或50%,则将本次观测日期作为进入始期或普遍期的时间;

——抽梢至金花期会有多轮次出现,只在首轮进行观测记载,其它轮次出现时间仅做备注。

7生长状况测定

7.1测定项目

金银花各发育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见表2。

表2各发育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

发育期测定项目

新梢停止生长普遍期新梢生长长度、新梢叶节数

现蕾普遍期新梢着花数

观测地段选定至头茬花收获前密度

7.2测定方法

各生长状况测定方法如下:

——新梢生长长度测定:测量观测枝条基部到顶端的长度;

——新梢叶节数测定:统计观测枝条的叶节数;

——新梢着花数测定:统计观测枝条着花数,包括着生花蕾的总数和第一次出现花蕾的叶节数;

——密度测定:分别量取10个墩距和10个行距,求出每平方米墩数,连续观测地段,植株无死亡

时,第二年可不再测定;

——生长状况测定项目只对首轮进行测定记录,其它轮次将结果进行备注。

7.3生长状况评定

每个发育普遍期,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金银花为对象,按下列指标目测评定,评定结果不一致时,

应注明原因:

a)一类:植株健壮,叶色正常,枝条发育良好,花蕾饱满且多;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病虫害和气象

灾害,对生长影响极小;预计可达到丰产年景的水平;

b)二类:植株正常,叶色正常,枝条发育尚可,花蕾稍少或稍小;植株遭受病虫害或气象灾害较

轻;预计可达到平均产量年景的水平;

c)三类:植株矮小,枝条发育一般;花蕾较少或较小;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作物有明显的抑制或

产生严重危害;预计产量很低,是减产年景。

7.4大田生育状况调查

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调查:

——选择高、中、低产量不同的地块进行调查,可包含观测地段;

——每个调查点可选取2个测点;

——各项目调查时间应在观测地段进入发育普遍期3天内进行,方法应符合7.2的要求;

——收获时调查收获日期及产量;

——各调查结果记入观测簿相应栏的备注栏。

4

DB37/T2796—2016

8产量分析与调查

8.1分析调查内容

产量分析与调查内容见表3。

表3产量分析调查内容

项目内容分析调查时间

单墩鲜蕾重、千蕾鲜重在头茬花适宜采摘期对观测株进行单独采收后进行测定

单墩干蕾重、千蕾干重、折干率鲜物质测定后将样本进行干燥处理(晾晒或烘干)至恒重后测定

地段产量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