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152-1995 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

DZ/T 0152-1995 Rock gold mining geological detailed 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s

行业标准-地质 中文简体 被代替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Z/T 0152-199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地质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5-09-14
实施日期
1996-03-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归口单位
地质矿产部地质勘查计划管理司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张鸿禧、徐庆国、雷武明、甘幼呜、杨炯滨、曹瑞农、万振歧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1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u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152一95

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

1995一09一14发布1996一03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152一95

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岩金矿详查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等基本内容

,.2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岩金矿详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岩金矿详查工作质量监督和详查报告验收的依据。

弓I用标准

GB/T13688固体矿产详查总则

DZ/T009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DZ/T002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Z/T003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

目的任务及工程程序

3.1目的任务

对普查阶段工作证实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岩金矿区(床),做出是否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交详查

报告,为能否进行勘探、矿山总体规划和小而复杂的中、小型床作为小型矿山设计建设的依据。

3.2工作程序

详查工作应按照GB/丁13668规定的立项论证、设计审查、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四个程序进行。

4工作程度要求

4.1矿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4.1.1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及与成矿有关的沉积岩石岩性、组合特征、厚度、产状、分布范围、变化规

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的控制作用。沉积金矿床还须收集调查岩相古地理特征。

4.1.2基本查明矿区主要构造的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及其对矿床(体)的控制作用和对矿床(体)的破

坏程度。

4.1.3基本查明矿区内岩浆岩类型、岩性、岩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空间分布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

征,研究其对矿床(体)的控制影响和破坏程度。

4.1.4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变质岩的岩类、岩性、时代、相代、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对矿床

(体)的控制作用和影响程度。

4.1.5基本查明近矿围岩蚀变的类型、强度、分布范围、分带特征,蚀变与矿化富集的关系等。

4.2矿床(体)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4.2.1通过地表工作和深部工程探查,基本查明矿床工作范围内含金地质体的种类、数量、规模、产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5一09一14批准1996一03-01实施

I

nZ/'r0152一95

分布、矿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基本查明主要矿体(层)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及其变化特征扣赋存规律

以及矿石的品位变化。

42.2基本查明矿体顶、底板与夹石的岩性以及分布范围和力学性质

4.2.3基本查明矿床(体)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分布范围以及金的次生官姚程度

4.3矿石物质组分研究程度

4.11基本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元素组合,有益、有害组分含堡,分布规律,金矿物粒度、形态、嵌布关

系、赋存状态及成色。

4.3.2基本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4.4矿床的综合利用评价

基本查明矿床(体)中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分布特点与规

模做出综合回收利用评价。

4.5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

基本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加工选冶性能,并指出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回收利用途径

4.5.1在矿山附近,有类比条件的易加工选冶矿石,可以类比评价,不做选冶试验,否则,应做可选(冶)

ft试验

4.5.2一般矿石应做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新类型.难选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

)';;

4.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程度

4.6门水文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4.6.1.1基本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和平、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深、水质、水量、历

年最高洪水位及其淹没范围

4.6门.2基本查明矿区含(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

律。

4.6.1.3基本查明地下水补给、通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及水

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必要时预测矿坑涌水量;评价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

4.6.1.4调查研究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方向。

4.6门.5调查老窿及采空区的分布及积水情况。

4.6.2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4.6.2门根据矿体(层)围岩类型和矿石特征、初步划分矿区(床)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石的力

学性质

4.6-2.2基本查明矿区内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岩溶等的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评价其矿体(层)及

顶、底板岩层的稳固性的影响,对适合露天开采的矿床(体),还应对采场的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初步评价

.意见。

4.6.2.3基本查明围岩风化、蚀变程度及软岩、软弱夹层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开采条件的影响。

4.6.3环境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4.6.3.1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等的成分、含量

4.6.3.2调查并搜集矿区及邻区的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及有关资料,提出对矿山开采的

可能影响。

4.6.3.3提出矿山开采对本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4.了勘探类型与工程间距及储量比例。

4.7.1矿床勘探类型与工程间距

根据普查工作成果和详查阶段工作所获资料,与已知矿床类比,初步确定勘探类型,探求各级储量

DZ/T0152一95

工程间距,勘探工程间距按下表并结合矿床(体)的实际情况确定。

勘探工程间距表

c级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