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63-2022 鼓槌石斛石床栽培技术规程

DB5308/T 63-2022 The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duenshan acrophellum (Orchidaceae) cultivation using rock beds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8/T 63-2022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20
实施日期
2023-01-20
发布单位/组织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普洱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生命元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起草人:
王凌云、石凤兴、谢明娟、李晓花、王春梅、邓斌、刘天勇、李艳芳、朱杰、袁亚华、武广红。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38

5308

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63—2022

鼓槌石斛石床栽培技术规程

2022-12-20发布2023-01-20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8/T6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普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生命元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凌云、石凤兴、谢明娟、李晓花、王春梅、邓斌、刘天勇、李艳芳、朱杰、

袁亚华、武广红。

I

DB5308/T63—2022

鼓槌石斛石床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鼓槌石斛石床栽培的产地环境、移栽前准备、移栽、田间管理、收获、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普洱市鼓槌石斛石床栽培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鼓槌石斛dendrobiumchrysotoxumLindl.

鼓槌石斛,茎直立,肉质,纺锤形,2~5节间,多圆钝条棱,近顶2~5叶。叶革质,长圆形。花总

状花序,茎顶端斜长或稍下垂,长达20cm;花质地厚,金黄色,稍带香气;花瓣倒卵形,等长于中萼

片,宽约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圆形,具约10条脉;唇瓣颜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肾状圆形。花期3~5

月。

3.2

石床stonebed

石床是用于培育和栽培植物的由石头作为基础的栽培床。

4产地环境

4.1产地选择

最适宜栽培海拔900m~1100m,年降雨量1000mm~1500mm,湿度75%以上,年平均气温15℃~

25℃,极端气温不超40℃,无霜期280d以上,光照充足,水源充足,道路通畅,坡度小于25°阳坡、

半阳坡或不积水平地。种植地宜选择距离交通主干道100m以内。

4.2环境空气

应符合GB3095二级的规定。

4.3土壤质量

1

DB5308/T63—2022

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4.4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5移栽前准备

5.1种苗选择

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植株。

5.2种苗处理

剔除烂叶、老根,每丛保留3~5个主茎。

5.3整地

压实土层,40cm排水沟兼步道。厢面宽1.2m、铺35cm~40cm石头,缝隙内铺设10cm~20cm

瓦粒、红砖、石粒。

5.4石床石材选择

适合石头种类有:花岗岩、红砖、玄武岩等硬度相对较高、不容易风化和泥化的石料。

5.5遮阳网覆盖

每3m立遮阴网桩柱,入土50cm,柱高2m~2.2m处拉8号或10号铁线,铺遮光率50%~70%遮阳

网,幅面交错30cm~50cm,留15cm~20cm通、防风口。植株采用遮阴网遮阴,降低光照,鼓槌石斛

忌阳光直接暴晒或者长期阴暗。

6移栽与施基肥

6.1移栽时间

当年12月~次年1月。

6.2栽培规格

株行距20cm×20cm,每667m2种植1.4万丛。

6.3施基肥

移栽时用碎石固定根部,边固定边施用腐熟羊粪30g/丛。

7田间管理

7.1除草

人工除草,也可覆盖地布或黑色地膜防草。

7.2追肥

2

DB5308/T63—2022

根据植株不同生长周期的生理特点进行施肥,采用薄肥勤施原则,幼苗高氮肥,花苞形成时期增加

磷钾肥,进入休眠期前养分供应增加磷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7.3水分管理

遵循“冬春少、夏秋多”的给水原则。当空气湿度低于75%时补水增湿,保持栽培基质冬春持水量

40%~50%、夏秋持水量50%~60%。花朵采收期早晨叶面无露水时滴灌根部补水,时间以30min为宜;茎

杆采收期、采收前后7d不浇水。

7.4翻蔸

移栽(栽种)后5~6年早春或冬末,剔除老根、死根、枯死枝叶及不带病斑枝条后视枝条长势3枝~

5枝纵切栽种。

7.5病虫鼠害防治

7.5.1总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防治措施见附

录A和B。

7.5.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选择无病虫害、健康种苗;及时清除田间病株、苗。

7.5.3生物防治

采用嫩白菜诱杀进行防治。

7.5.4化学防治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药剂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严格控制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8收获

8.1花朵收获

当10%花开放后选择晴天开始收获,剪收整枝完全开放枝,基部留2cm左右花梗。

8.2茎杆收获

8.2.1采收时间

12月~次年1月。

8.2.2采收方法

选无叶,无花芽分化能力的,距根部1cm~2cm剪收。

9档案管理

生产管理全过程详细记录,档案保留6年以上,见附录C。

3

DB5308/T63—2022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