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051-2021 宁波白茶生产技术规程

DB3302/T 051-2021 DB3302/T 051-2021 Ningbo white tea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2/T 051-2021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9-22
实施日期
2021-10-22
发布单位/组织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波市白化茶叶专业合作社
起草人:
王开荣、韩震、李明、吴颖、肖灵亚、赵绮、王礼中、姜燕华、李达震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CCSX55

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051—2021

代替DB3302/T051.1-2012、DB3302/T051.2-2012、DB3302/T051.3-2012、DB3302/T051.4-2012

宁波白茶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ofNingbowhite-leaftea

2021-09-22发布2021-10-22实施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2/T05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302/TO51-2012(所有部分)《宁波白茶》,与DB3302/TO51-2012(所有部分)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种苗(见2012年版的第1部分:种苗);

b)删除了质量等级(见2012年版的第4部分:质量等级);

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1,3.1);

d)更改了园地建设(见第4章,2012年版第2部分的第4章);

e)更改了土壤管理(见5.2,2012年版第2部分的第7章);

f)增加了白化管理(见5.3);

g)更改了其他管理(见5.4,2012年版第2部分的第8章);

h)更改了加工技术(见第6章、第7章、第8章,2012年版第3部分:采制技术);

i)更改了环境与设备条件,更改为生产加工卫生要求(见第6章,2012年版第3部分的第4章);

j)增加了鲜叶处理(见7.3)

k)更改了条形茶杀青工艺和技术参数(见表2,2012年版第3部分的表2)。

本文件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波市白化茶叶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开荣、韩震、李明、吴颖、肖灵亚、赵绮、王礼中、姜燕华、李达震。

本文件所代替的版本发布情况为:

a)DB3302/T051.1-2005、、DB3302/T051.2-2005、DB3302/T051.3-2005、DB3302/T051.4

-2005;

b)DB3302/T051.1-2012、DB3302/T051.2-2012、DB3302/T051.3-2012、DB3302/T051.4

-2012。

1

DB3302/T051—2021

宁波白茶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宁波白茶的术语和定义、园地建设、茶园管理、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鲜叶要求与

加工工艺。

本文件适用于宁波白茶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1767茶树种苗

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DB3302/T001名优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日光灼伤sunburn

日灼

因强烈的日光持续照射导致植物局部生理障碍和组织损伤的现象。

3.2

催色coloracceleration

将杀青叶进一步采用高温处理,促使芽叶内水分继续散失,减少后续工艺中茶汁外渗导致的茶色变

暗,达到芽叶绿翠镶金黄色块效果的工艺。

4园地建设

4.1园地环境

4.1.1茶园选址

应选择坡度25°以下、土层深80cm以上、地下水位100cm以下、pH值不大于6.5、有机质含量

大于1.5%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段。

2

DB3302/T051—2021

4.1.2茶园生态安全

应符合NY/T5010规定的技术要求。

4.2园地垦建

4.2.1园地规划

应符合DB3302/T001规定的要求。

4.2.2园地开垦

新垦园地分初垦和复垦二次进行,初垦深40cm,清除树根、草根、石块等杂物,复垦深30cm,筑

出茶行;熟地在清除前作物后深垦一次即可。

4.2.3种植沟开垦

种植前一个月,按茶行开种植沟,深30cm,宽60cm,沟内施足底肥,每667m2施饼肥250kg、磷

肥50kg,施入后覆土10cm。

4.3茶苗要求

4.3.1茶树品种

根据当地年活动积温等生态条件,选择‘白叶1号’、‘瑞雪1号’、‘瑞雪2号’等适栽的白

色白化茶品种。

4.3.2茶苗质量

应符合GB11767规定的要求。

4.4茶苗种植

4.4.1定植时间

‘瑞雪1号’等高度白化种宜在春季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其他品种可在春季2月中旬至3

月上旬和秋季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定植。

4.4.2种植规格

推行大行距120cm~150cm、小行距30cm、穴距30cm、每穴2株的双条种植或行距120cm~150

cm、穴距25cm、每穴2株的单条种植。

4.4.3种植方法

推行深沟浅栽,沟深15cm~20cm,茶苗入土覆盖至少10cm。现挖现栽,栽植时确保茶苗根系自

然舒展,逐层填土后,用脚逐株踏实根周土壤,浇足“定根水”。

4.4.4植后防护

种植后,沿茶行铺盖稻草或覆盖地膜、无纺布保苗,搭置好遮阳棚架或做好遮阳植物套种准备。

5茶园管理

3

DB3302/T051—2021

5.1树冠培育

5.1.1树冠模式

推行立体采摘茶园模式。

5.1.2定型修剪

新种植茶园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在栽后第二年春茶采摘结束后

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在定植后,第二年7月上中旬进行。修剪高度分别为离地15cm、25cm~30cm、

35cm~40cm。

5.1.3年度修剪

第三年起,投产茶园春茶采摘结束后,每年进行一次树冠更新修剪,在上年剪口上5cm左右处剪去

枝梢。当剪口高度超过80cm时,回剪到第二次定剪口。

5.1.4控梢剪

除白叶1号外,其它树势旺盛品种在第三年起的每年7、8月间,可视新梢生育状况进行一、二次修

剪,高度在春后剪口上10cm~15cm处或剪去突生枝。

5.1.5蓄梢养冠

除春茶留鱼叶采外,其余各季均蓄而不采。

5.2土壤管理

5.2.1土壤耕作

在春茶前、夏茶前和7月上旬至9月上旬进行中耕除草,深度5cm~10cm;每年茶树秋梢生长休止至

寒冬来临前进行茶园行间土壤深翻,翻耕深度为15cm~20cm。

5.2.2园间覆盖

高温干旱和寒冷季节到来前,在茶树行间铺盖嫩草、稻草或秸杆等;幼龄或改造茶园宜种植绿肥,

以草抑草。

5.2.3茶园施肥

5.2.3.1适用肥料:菜籽饼肥、商品有机肥、茶树专用有机肥、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等有机肥和白

化茶专用肥、尿素、复合肥。

5.2.3.2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慎施催芽肥。

5.2.3.3幼龄茶园宜速效肥为主,每年“三追一基”:新茶园种植当年5月底、7月初、9月初分别每

667m2追施白化茶专用肥或尿素或复合肥5kg~7.5kg,秋后每667m2施饼肥50kg;第二年3月初、

6月初、9月初分别每667m2追施7.5kg~10kg白化茶专用肥或尿素或复合肥,秋后每667m2施饼肥

75kg。所有肥料施后覆土。

5.2.3.4成龄茶园宜有机肥为主、每年“一基二追”,氮(N)﹕磷(P2O5)﹕钾(K2O)比为(3~4)∶

1∶1。基肥每667m2施饼肥200kg~250kg;春后追肥每667m2分别施尿素15kg~20kg,秋前追肥每

667m2分别施15kg~20kg复合肥或白化茶专用肥。所有肥料施后覆土。

5.2.4水分管理

4

DB3302/T051—2021

幼龄未封行茶园应采取灌溉、铺草、浅锄、培土、遮阳、种植绿肥等措施满足水分供给;成龄封行

茶园应通过灌溉、浅耕、铺草、遮阳等办法增加土壤水分供应。及时修建完善排水系统,疏浚排灌沟渠

和低洼积水。

5.3白化管理

5.3.1白化控制

5.3.1.1适用于春梢高度白化的未投产幼龄茶园或其他不采春茶的茶园。

5.3.1.2幼龄茶园根据5.2.3.3要求,确保在春茶萌发前沟施一次尿素;蓄养春梢作穗源等不采春茶

的成龄茶园,根据5.2.3.4要求,秋前追肥提前到春茶前施入尿素。

5.3.1.3春梢萌发前或白化期采用薄膜+遮光率50%的遮荫网或遮光率50%的遮荫网覆盖。气温过高

时先揭去薄膜,白化新梢完全返绿后揭去遮荫物。

5.3.2白化优化

5.3.2.1适用于春梢白化不显的生产茶园。

5.3.2.2适度减少茶园肥量供应,严禁在春茶前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禁止在春茶萌展期使用薄膜覆

盖等增温早促技术。

5.3.2.3适度增加控梢修剪和减少茶园遮荫度,进行茶园补光,降低树体发育态势。

5.3.2.4改植成白化表达良好的品种。

5.3.3日灼救护

5.3.3.1高度白化新梢因高温强光持续照射出现叶片枯焦的日灼伤害时,立即进行遮阳措施,增加土

壤水肥供给。

5.3.3.2高度白化新梢出现叶片脱落、芽梢枯萎死亡时,及时剪去叶片已脱落的芽梢层,立即进行遮

阳措施,增加土壤水肥供给。

5.4其他管理

5.4.1冬季冻害防护

冬季易冻区域应每年增施有机肥,提高茶树抗冻能力;冬季严冻来临之前,做好园地培土、铺草、

风障设置或薄膜覆盖;冻害造成采摘层枯死后,应及时剪除受冻枝梢,进行追肥复壮。

5.4.2春季霜冻防护

春梢萌动后,春寒侵袭前夕,提前做好铺草、覆盖薄膜黑网、配置防风扇,及时抢采;寒潮侵袭期

间,采取风扇、熏烟、覆盖等增温措施;-2℃以上时,在清晨冰霜融化前,采取大量喷水洗去冰霜。

5.4.3热害防治

高温、干旱季节到来前,进行幼龄茶园的行间铺草、遮阳覆盖等,或采取间作套种等措施。

5.4.4病虫害绿色防控

5.4.4.1防控对象:小贯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蓟马、茶丽纹象甲、茶毛虫、

茶炭疽病、茶赤星病等。

5.4.4.2防控策略:采取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

少化学农药使用。

5

DB3302/T051—2021

5.4.4.3化学防治:按照农业农村部和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规定的化学农药许可范围合理选用,按照

GB/T8321(所有部分)、NY/T5018的要求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

6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应符合GB14881规定的要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