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2/T 0066-2022 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

DB2102/T 0066-2022 Roadside tree maintenance technical regulations

辽宁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102/T 0066-2022
标准类型
辽宁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15
实施日期
2023-01-15
发布单位/组织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15

DB2102DB2102/TXXXXX—XXXX

大连市地方标准

DB2102/T0066—2022

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ConservationTechnologyofUrbanStreetTrees

2022-12-15发布2023-01-15实施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I发布

DB2102/T0066—2022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5修剪.................................................................................2

5.1基本要求.........................................................................2

5.2修剪时间.........................................................................2

5.3修剪方法.........................................................................3

6灌溉和排水...........................................................................3

6.1基本要求.........................................................................3

6.2灌溉.............................................................................4

6.3排水.............................................................................4

7施肥.................................................................................4

7.1基本要求.........................................................................4

7.2施肥时间与方法...................................................................4

8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5

8.1基本要求.........................................................................5

8.2监测方法.........................................................................5

8.3防治措施.........................................................................6

9复壮和更新...........................................................................6

9.1基本要求.........................................................................6

9.2复壮措施.........................................................................6

9.3更新方法.........................................................................6

10补植................................................................................6

10.1基本要求........................................................................6

10.2补植时间........................................................................7

10.3补植方法........................................................................7

11竖桩和绑扎..........................................................................7

11.1基本要求........................................................................7

11.2竖桩和绑扎方法..................................................................8

11.3竖桩和绑扎物的维护..............................................................8

12扶正................................................................................8

13树穴处理............................................................................8

13.1树穴处理方法....................................................................8

13.2树穴维护........................................................................9

14树洞修补和创面保护..................................................................9

14.1基本要求........................................................................9

14.2树洞修补........................................................................9

14.3创面保护........................................................................9

15防台防汛............................................................................9

I

DB2102/T0066—2022

16防寒...............................................................................10

17亮化...............................................................................10

18安全作业...........................................................................10

19档案...............................................................................11

19.1档案内容.......................................................................10

19.2档案管理.......................................................................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行道树养护常用工具、材料和机械表..................................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行道树重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防治方法表..............................13

II

DB2102/T006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大连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连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大连市园林

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家陟、程义晶、陈迪、王家玉、刘维国、崔世昌、王新如、于玉、吕元东、

闫立杰、崔建龙、丁峰、王秋丽、蔡蕾、汪峥蕾、廉宏、相海娣、梅媖丹、王宏、季芳、申琳、李晓禺、

金晓、董克宇。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大连市城市管理局

通讯地址:大连市西岗区高尔基路16号

联系电话:0411-83627569

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通讯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太原街140号

联系人:董克宇

联系电话:0411-66865299

III

DB2102/T0066—2022

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行道树养护技术相关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修剪、灌溉和排水、施肥、有害生物监

测与防控、复壮和更新、补植、竖桩和绑扎、扶正、树穴处理、树洞修补和创面保护、防台防汛、防寒、

亮化、安全作业及档案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行道树的养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2102/T0029-2021园林植物修剪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行道树streettree

种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为车辆和行人遮阴并构成城市景观的乔木。

3.2

修剪pruning

对植物的器官(茎、枝、叶、花、果等)进行截短或疏删的技术措施。

3.3

剥芽budpicking

剥除尚未木质化的多余嫩芽。

3.4

短截cuttingback

在树木一年生枝条上剪截去一部分枝条的修剪方法。

3.5

1

DB2102/T0066—2022

回缩retractingpruning

在树木二年生及以上枝条上剪截去一部分枝条的修剪方法。

3.6

树篦子treeperforatedstrainer

覆盖于树穴范围内的硬质铺装。

4总体要求

4.1行道树养护管理工作开始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4.2应根据行道树养护要求、作业环境制定相应的行道树养护计划,针对行道树修剪、有害生物监测

与防控、防台防汛等专项工作制定详细的养护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4.3行道树养护巡查工作包括日常巡查和专项巡查。日常巡查内容包括行道树长势、树冠、树干、树

穴、有害生物、树体受外因侵害等情况;专项巡查内容包括冬修、剥芽、除蘖、防台防汛等情况。

4.4应及时清除作业垃圾,做到工完场清,修剪下来的枝条宜资源化利用。

4.5行道树养护常用工具、材料和机械见附录A。

5修剪

5.1基本要求

5.1.1修剪程序应符合DB2102/T0029-2021中的相关要求。

5.1.2应通过修剪保持同一路段、同一树种的树形、树姿态、分枝点高度、树高基本一致。

5.1.3应及时剪除枯死枝、病虫枝等,保持树冠形态完整、树形美观、骨架匀称、通风透光。

5.1.4修剪切口应平整光滑,无撕皮、撕裂现象,不留短桩和烂头。

5.1.5短截的剪口应平滑,剪口与芽应成约45°的斜切面,切面与芽的方向相反,上端略高于芽端上

方0.5cm~1cm,下端与芽腰部相齐。

5.1.6修剪上方有线路的行道树时应控制树冠,采用短截、回缩等方法或修剪成杯状型。

5.1.7道路路口的行道树修剪应注意视距范围内无遮挡信号指示灯的枝条。

5.1.8修剪时行道树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行道树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单位:m

最小距离

检验状况线路电压

3kV以下3kV~10kV35kV~66kV

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最小垂直距离1.01.53.0

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最小水平距离1.02.03.5

5.2修剪时间

2

DB2102/T0066—2022

5.2.1落叶行道树修剪宜在休眠期内进行,不耐寒行道树在早春修剪,常绿行道树在越冬后早春萌芽

前修剪。

5.2.2剥芽应在芽条新萌发,尚未木质化时进行(5月~6月)。

5.2.3易伤流的行道树修剪应在其生长势相对缓慢时进行。

5.3修剪方法

5.3.1自然型修剪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有中央领导干的行道树,主要剪除病枝、枯死枝、残枝、交叉枝、重叠枝、根部萌蘖枝及分枝

角度过小的枝;疏去密生枝、细弱枝、直立枝,以促发侧生枝;对过高、过长部分的枝干进行

回缩修剪;生长季节应尽早抹去树干上萌生的枝条,树枝稀疏或缺枝处适当保留新枝;抹芽时

不得拉伤树皮,不保留残枝;选择剪口枝时,使其保持合适的生长方向;对于衰弱老龄行道树

应采用壮枝重剪短留,弱枝轻剪长留方法;

b)无中央领导干的行道树,分枝点附近留4个~5个主枝,保持各层主枝间较小间距,使其形成

卵圆形或扁圆形的树冠。每年修剪主要对象是密生枝、枯死枝、病虫枝和伤残枝等。修剪方法

应符合5.3.1中a)的要求;

c)修剪时应保持行道树原有自然形态,剪除枯死枝、严重病虫枝、下垂枝、矛盾枝。

5.3.2杯状型修剪应符合下列要求:

a)修剪方法应符合5.3.1中a)的要求;

b)中型树(胸径在16cm~25cm之间的行道树)修剪时应扩大树冠,树冠上部的枝条适当抽稀,

保留中下部枝条,合理留好营养枝,整体高度保持一致;

c)大型树(胸径在26cm以上的行道树)修剪以保持树冠形态为重点,树冠顶部的枝条应进行抽

稀、短截,并控制高度;中部枝条适当保留,修剪后呈“上疏中密下空”的形态。

5.3.3开心型修剪应符合5.3.1中a)的要求。

5.3.4控高型修剪应重点修去顶端直立生长的枝条,在不影响树冠形态完整的条件下疏去过密枝条,

短截徒长枝,剪除交叉枝、重叠枝。

5.3.5非常规修剪应符合下列要求:

a)防台风修剪,应以疏枝为主,不修剪骨架枝,不改变行道树基本形态;

b)抢险作业修剪,应至少保留二级以上骨架;

c)复壮更新修剪,应在保留骨架枝的基础上实施,适当采取强修剪的方法,培养更新枝条;

d)骨架形成期的行道树修剪,应遵循留强去弱、兼顾方向的原则。

5.3.6剥芽应符合下列要求:

a)芽条去留应与修剪手法相匹配,并与冬季修剪程度相衔接;

b)应根据行道树萌芽情况分批剥除萌芽;

c)剥芽时应重点剥去内向及直立芽条,适当保留外向芽条,稀疏处多留芽条;

d)主干分枝点以下的芽条应全部剥除。

6灌溉和排水

6.1基本要求

6.1.1应根据行道树树种习性、生长发育阶段、生长状况、立地环境、土质等条件适树、适时、适量、

适地实施灌溉和排水。

3

DB2102/T0066—2022

6.1.2应与施肥、土壤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实施灌溉和排水。

6.1.3应保持灌溉和排水设施完好,杜绝发生跑冒滴漏现象。

6.2灌溉

6.2.1提倡节能减排,推广使用不对行道树有害的雨水、河水及中水等。

6.2.2灌溉方法:

a)根灌法:浇水软管贴着行道树主干下部缓流浇灌;

b)树体喷灌法:使用高射程水枪或高压喷雾器等对树冠、树干实施喷水或喷雾。

6.2.3灌溉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浇灌行道树时,应缓流浇灌,浇足浇透,保证土壤渗透深度大于等于60cm;

b)春季浇灌返青水前及时清理树池内的杂物,不应将含有融雪剂的积雪堆放于树池内;

c)春季行道树生长旺盛期应及时补充水分;

d)夏季高温干旱期间,灌溉应早、晚进行;增加行道树树体喷灌或根部灌溉的量和频率;

e)遇极端干旱天气,根据实际情况对行道树进行开坑灌水。

6.3排水

6.3.1树池内积水不应超过24小时。

6.3.2采取明沟、打孔、强排等措施进行排水。

6.3.3因缺土造成积水的树穴应及时加土后恢复原状。

7施肥

7.1基本要求

7.1.1行道树应根据树种、树龄、生长期、土壤理化性状等情况每年施肥1次~2次。

7.1.2施肥区域应在树冠投影半径的1/3处至滴水线附近,施肥深度在地面以下40cm~60cm。

7.1.3封闭的树池应预留专用施肥口。

7.1.4施用的肥料应有利行道树的生长,不污染环境、不破坏土壤结构。

7.1.5宜使用生物肥料,改善土质。

7.2施肥时间与方法

7.2.1基肥应在早春或秋季施用,追肥根据行道树物候特点在早春萌芽前或生长期进行叶面喷施。

7.2.2行道树正常生长期宜以土壤施肥为主,叶面施肥为辅,不宜树干注射施肥。

7.2.3休眠期可穴施或打孔施肥,生长期应在雨季施肥或结合灌溉施肥。

7.2.4叶面施肥应避开雨天、高热天气。

7.2.5行道树定植后,在根系尚未恢复、生长势衰弱、急需抢救时,可采用树干注射法进行施肥。

7.2.6施肥方法:

a)穴施:在施肥区域内根据行道树生长状况和现场场地情况,挖若干穴,穴深30cm~60cm,直

径30cm~50cm,将肥料放入、盖土、踩实;

b)打孔施肥:由穴状施肥衍变而来,在施肥区域内每隔60cm~80cm打一个30cm~60cm深的孔,

将肥料均匀地施入孔中,达孔深的2/3。然后用泥炭或表土堵塞孔洞、踩实;

4

DB2102/T0066—2022

c)液肥灌施:将肥料按规定的比例稀释成肥液,结合灌溉进行施肥;

d)叶面施肥:将肥料按规定的比例稀释成肥液,用喷雾设施雾化后喷洒于行道树的叶片上;

e)树干注射:树干上打孔,孔径小于等于1cm,把配制好的营养液通过塑料管插入孔洞,施液后

用环保材料堵住洞口。

f)环状沟施:在施肥区域内挖2条~3条宽20cm~30cm,深30cm左右的以树干为中心的同心

环沟。环沟间距50cm~80cm,将肥料施入环沟、覆土填平、踩实;

g)辐射沟施:以树干为中心,从树冠投影半径的1/3处,向树冠外缘挖4条~8条、宽30cm~60

cm、深20cm~50cm,内浅外深、内窄外宽的辐射沟,将肥料施入环沟、覆土填平、踩实;

注:f)、g)所述方法在行道树的施肥中较少应用。

8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

8.1基本要求

8.1.1有害生物防控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a)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

b)喷药前应在作业区域提前张贴公告,喷药后应设警示牌;

c)作业过程中应注意交通安全。

8.1.2科学防控有害生物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应使用国家(地区)已禁止的农药,宜选用微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制剂、矿物源制

剂及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等;

b)药剂配比、使用次数、间隔期、施药方法等应参照药剂使用说明;

c)操作人员应针对不同有害生物的习性,确定正确的施药部位和方法;

d)应在叶片正反面全面仔细喷药,防止遗漏,不应逆风作业。

8.1.3有害生物防控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基本原则,确保人、生态环境、目标植物三方面的安

全,尽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次数,更好的保护天敌、降低对环境污染、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

8.1.4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中的相关要求。

8.2监测方法

8.2.1宜采用物候监测法监测有害生物动态发生情况。

8.2.2宜在道路周边绿地内设置昆虫测报灯,对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监测时间宜在行道树

生长期季节内。

8.2.3应定期、定点观察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调查其分布情况、发生类别、发生期、危害程度、危

害率等。

8.2.4有害生物监测应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物候观察、人工调查等方式开

展,以掌握其具体的发生期,依此制定防控方案。

8.3防治措施

8.3.1宜推广使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制剂和仿生类制剂。

8.3.2人工灭除虫茧、虫巢、虫卵,剪除有虫枝、病枝、病叶;人工勾除天牛幼虫;人工捕捉天牛成

虫。

8.3.3科学防治美国白蛾,做好每年6月、8月两代防治工作。

5

DB2102/T0066—2022

8.3.4行道树的重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药剂防治,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9复壮和更新

9.1基本要求

应根据行道树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指标以及根系生长状况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复壮、

更新。

9.2复壮措施

9.2.1光照不足引起长势不良,应除去过密枝条或去除遮挡物以增加光照。

9.2.2应对严重盐碱化、pH值严重超标、土壤中石砾含量超过20%的土壤进行换土,土壤贫瘠或营养

不足时及时施肥。

9.2.3针对行道树根系透气不佳的状况,树穴内宜埋设通气管或填充陶粒等材料。

9.3更新方法

9.3.1对于树冠形态差、长势不良、衰老的行道树,可在保留骨架枝的基础上适当采取强修剪的方式,

培养更新枝条。

9.3.2可根据情况移除自然枯死、景观面貌差、病虫害严重、机械损伤严重造成偏冠、树洞过大或对

人身安全及其他设施构成威胁的行道树,并及时补植。

10补植

10.1基本要求

10.1.1补植行道树时,尽量补植规格相近、品种相同的树木。相邻行道树已达郁闭状态的不再补植。

10.1.2落叶行道树分支点高度应不低于3m。

10.1.3树穴规格同一道路上的树穴规格应基本保持一致。

10.1.4补植时行道树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

6

DB2102/T0066—2022

表2行道树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最小距离

单位:m

管线名称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

电力电缆1.01.0

电信电缆(直埋)1.01.0

电信电缆(管道)1.51.0

给水管道1.51.0

雨水管道1.51.0

污水管道1.51.0

燃气管道1.21.2

热力管道1.51.5

排水盲沟1.0—

通信管道1.51.0

低于2m的围墙1.00.75

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2.00.5

10.2补植时间

10.2.1落叶行道树树补植宜在3月中旬~5月上旬、10月下旬~11月下旬。

10.2.2常绿行道树树补植宜在3月上旬~4月下旬。

10.3补植方法

补植行道树应符合下列要求:

a)补植前,应对行道树进行适当修剪,剪除病虫枝、受损枝、受损根,保持树形均衡;

b)新植行道树的原地下部分应高于地表面5cm左右(沉降后应于地表面平齐);

c)补植裸根苗时,应先将树根舒展在树穴内,均匀加入细土至根系完全被覆盖,扶正后再边培土

边分层夯实;

d)补植带土球树苗时,应先将土球放入树穴内,剪除并取出包扎物,然后从补植树穴边缘向土球

四周培土,分层夯实;

e)补植行道树后规范支架、绑扎、浇水,隔天复水,补植常绿树还应向树冠补充喷水;

f)种植土或行道树下沉时应及时复位。

11竖桩和绑扎

11.1基本要求

11.1.1新植树、处于风口的行道树应使用支架加固。

11.1.2支架主体上应贴反光警示带。

11.1.3同一条道路上的行道树支架形式、高度、材质应统一。

11.1.4支架与树体接触处应垫衬软性材料,绑扎要整齐牢固紧实(视情况逐渐松绑),铁丝端头不应

外露,绑扎后树干保持直立。

7

DB2102/T0066—2022

11.2竖桩和绑扎方法

11.2.1四角支撑法:四根支撑杆固定在行道树主干高度三分之二的部位,每侧的两根支撑杆底部加一

根横杆,为增加稳定性,可在各支撑杆基部打入短木桩进行绑扎固定。分车带、宽度较宽的人行道上大

型行道树的支撑宜采用此方法。

11.2.2三角支撑法:三根支撑杆固定在行道树主干高度三分之二的部位,一根支撑杆应在主风向方位,

另外两根均匀分布,为增加稳定性,可在各支撑杆基部打入短木桩进行绑扎固定。在不影响行人和车辆

通行的前提下宜采用此方法。

11.2.3扁担支撑法:在土球外侧10cm处相向各垂直打入一根支撑杆,支撑杆长度2m~2.5m,打入土

层部分为1m以上,在离地面1m高处架设一根水平横杆,并将其与树干和支撑杆绑扎牢固。树穴宽度或

人行道宽度不足的道路宜采用此法。

11.3竖桩和绑扎物的维护

11.3.1应选择强度大、韧性足、不易老化的绑扎材料,应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支架和绑扎材料。

11.3.2移除支架时需要考虑行道树规格,还应综合分析行道树所处位置、种植时间、生长情况等因素。

11.3.3应定时检查维护,发现吊桩、绑扎材料松散或嵌入树体等现象应及时调整,重新绑扎。

12扶正

12.1在扶正行道树前应根据周边环境及树冠生长情况对可能影响工作的枝条进行修剪。

12.2扶正前应对树穴土壤松土、灌溉,之后进行扶正作业。

12.3可通过人力推拉、绳索牵引等办法扶正,推拉、牵引时注意保护树皮,避免损伤。

12.4扶正行道树到位后应采取打地桩、支架绑扎、拉铁丝、加土夯实、浇水等措施加固处理。

13树穴处理

13.1树穴处理方法

13.1.1新植行道树树穴应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13.1.2临时覆盖树穴时间不宜过长,树穴土壤沉降到位后应实施常规覆盖。

13.1.3树穴内土壤不宜裸露,树穴覆盖物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不应影响行道树正常生长、妨碍行人

通行。

13.1.4树穴覆盖物宜选用便于维护、不易散失、无安全隐患的材料,如树皮、石粒(块)等,边缘与道

路齐平。

13.1.5树篦子应选用抗压、不易变形开裂的材质铺设平整。

13.1.6树篦子的材质及制作规格,应按照行道树树种的不同习性、立地条件及行道树胸径等方面,尽

量满足行道树的生长需求,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3.2树穴维护

13.2.1应及时更换破损的树篦子,内圈大小随树干增粗及时调整。

13.2.2应及时补充、耙平树皮、石粒等覆盖物。

13.2.3应及时去除树穴内的杂草、垃圾及浮土等杂物。

8

DB2102/T0066—2022

14树洞修补和创面保护

14.1基本要求

14.1.1应修补或保护直径大于10cm的树洞或创面。

14.1.2树洞填充物应对人体和树体无害,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利于行道树生长,不影响景观。

14.1.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