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96-2020 智慧社区评价指南

DB13/T 5196-2020 Smart Community Evaluation Guideline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196-2020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6-28
实施日期
2020-07-28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040.01

A12

备案号: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196—2020

智慧社区评价指南

2020-06-28发布2020-07-28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19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HB/TC26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河北省电子政务学会、河北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

心、河北元同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乐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城投智慧

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先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爱微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嘉朗科技有限公司、河

北华一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艾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华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心之

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世涛、李虓峰、李丽敏、于潇、李会、董振国、白振武、邢轩业、杨俊、

魏永勇、袁铮、李召、霍明征、郭潍嘉、高卫国、丁江涛、耿会良、周阳、张晓晓、陈月、曲剑。

I

DB13/T5196—2020

引言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社区的智慧化建设成为必

然发展趋势。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智慧社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建设标准滞后于技术和产业发展。为规范和引导智慧

社区规划、建设和运维,打造智慧社区试点示范,夯实智慧城市建设根基,特制定本标准。

II

DB13/T5196—2020

智慧社区评价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慧社区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概述、评分计算与等级划分、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智慧社区的评价和认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社区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本区域内自然、社会、信息等各类资

源,为居民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型社区。

3.2

通信基础设施

可满足智慧社区对语音、数字、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通信需求的基础设施。

3.3

多媒体信息箱

在社区住户户内接入有线电视线、网络数据线等,实现住户布线统一管理并单独使用的弱电线路

集中箱。

3.4

移动终端

可采用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传输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的移动设备。

注: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3.5

公共区域

居民在社区内共有共享的主要活动场所。

注:如社区出入口、广场、停车场等区域。

3.6

视频警戒区域

借助视频设备及相应系统设置的监控周界警戒线与防护区。

3.7

社区综合管理平台

1

DB13/T5196—2020

整合社区软硬件资源,满足社区运行与居民的生活需求,实现对社区人、地、事、物、情的全方

位、立体化、多维度管理目标的综合性平台。

4评价指标概述

智慧社区评价指标由6个一级指标和48个二级指标组成,评价指标框架图详见附录A。

评价指标包括基础项、评分项、加分项三种指标类型。

基础项指标是智慧社区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作为评定智慧社区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结果以“达

成”或“未达成”形式呈现,任何一条基础项评价结果为“未达成”,则视为不具备评定智慧社区的

基本条件。

评分项指标是智慧社区可选达到的技术要求,以及对基础项指标提出更高要求的技术指标与应用,

结果以相应分值形式呈现,是评价智慧社区星级的关键依据。

加分项指标是为鼓励智慧社区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创新,列入的更高要求的技术指标以及创

新性的技术应用,结果以相应分值形式呈现,其得分加入总分。

5评分计算与等级划分

5.1分值与权重

智慧社区评价指标总分值为评分项得分与加分项得分之和,其中,评分项满分为100分,加分项上

限为10分。评价指标总分值按公式(1)计算:

P=w1Q1+w2Q2+w3Q3+w4Q4+w5Q5+B„„„„„„„„„„„„„„„„„„„„„„(1)

式中:

Q1、Q2、Q3、Q4、Q5——为一级指标通信基础设施、公共应用、智慧家庭应用、智能环保、党建与

政务服务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

w1、w2、w3、w4、w5——为各一级指标权重,按表1取值;

B——为加分项的实际得分值,当加分项总分大于10分时取10分。

一级指标保障体系仅设定基础项和加分项,未设定评分项,所以不设置权重。

表1智慧社区评价指标权重表

一级指标权重wn(%)

w1:通信基础设施20%

w2:公共应用50%

w3:智慧家庭应用10%

w4:智能环保10%

w5:党建与政务服务10%

5.2等级划分

评价指标总分值≧60分即为智慧社区,智慧社区等级划分为五个档次,对应五个星级,由星号展

现,等级评价结果由总分值P确定。

总分值P与星级对照如表2所示。

2

DB13/T5196—2020

表2智慧社区评价总分值与星级对照表

评价总分值(P)智慧社区星级展现形式

95分及以上(含95分)五星级★★★★★

95~85分(含85分)四星级★★★★

85~75分(含75分)三星级★★★

75~65分(含65分)二星级★★

65~60分(含60分)一星级★

6评价指标

6.1通信基础设施

6.1.1总则

本条款用于评价智慧社区光纤到户、移动通信信号、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的情况,

包括基础项指标和评分项指标两方面评价要求。

6.1.2基础项指标

通信基础设施基础项评价指标详见表3。

表3通信基础设施基础项评价指标

序号二级指标评价内容判定结果

1.家庭用户全部实现光纤到户。达成/未达成

2.室外预埋地下通信管道,设置通信设备间,楼内公共区域预留线路交接间,达成/未达成

至住户多媒体信息箱预敷配线管网。

6.1.2.1光纤到户

3.多媒体信息箱预留足够空间安装有源设备(如路由器等),并配备电源接口。达成/未达成

4.支持入户带宽不低于100Mbps。达成/未达成

5.不少于2家运营商信号覆盖。达成/未达成

移动通信1.实现公共区域及户内的通信信号覆盖,保障社区住户与外界通话的质量。达成/未达成

6.1.2.2

信号2.不少于3家运营商信号覆盖。达成/未达成

6.1.3评分项指标

通信基础设施评分项评价指标详见表4。

3

DB13/T5196—2020

表4通信基础设施评分项评价指标

序号二级指标评价内容分值

1.4G及以上信号网络全面覆盖住户家庭。10

移动通信

6.1.3.12.4G及以上信号网络全面覆盖电梯和楼梯间。10

信号

3.4G及以上信号网络全面覆盖停车场。10

1.实现公共应用系统网络综合布线敷设,能进行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多

10

6.1.3.2综合布线媒体信息传输。

2.适应多家运营商提供通信服务的需求,保证电信业务的接入、开通和使用。15

1.釆用两级交换形式,中心控制室设置一级交换机,在楼宇设置二级交换机,

10

实现公共应用系统间的互联。

6.1.3.3计算机网络

2.釆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存在网络单点故障,并提供一级二级

15

网络交换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相关的硬件冗余。

1.覆盖社区出入口、广场、停车场等主要公共活动区域。10

6.1.3.4无线网络

2.覆盖楼宇单元入口门厅公共区域。10

6.2公共应用

6.2.1总则

本条款用于评价智慧社区人行出入口管理、周界防范、视频监控、给排水监控、停车场管理、公

共广播、物业管理、电子巡更、智能访客、人口管理、供配电监控、公共照明监控、电梯状态监控、

公共资产管理、能耗监测、送排风监控、电动车管理、信息发布、智慧商业、社区健康系统、社区养

老系统、自动灌溉监控、沼气浓度监测、积水监测、消防管理的情况,包括基础项指标、评分项指标、

加分项指标三方面评价要求。

6.2.2基础项指标

公共应用基础项评价指标详见表5。

表5公共应用基础项评价指标

序号二级指标评价内容判定结果

1.社区、单元、车库等主要人行出入口具备两种及以上智能开门方式。达成/未达成

人行出入口

6.2.2.12.能与消防联动,当发生紧急事件时,社区和单元出入口门禁门锁能自动打

管理达成/未达成

开。

在社区边界或社区管制区域边界形成“防护墙”,能及时发现入侵人员,向

6.2.2.2周界防范达成/未达成

社区监控中心报警并发出警报。

1.能对公共区域、重要周界和社区出入口进行监控。达成/未达成

2.能切换系统图像、镜头进行视频监控,显示、记录和回放监控内容,目标

达成/未达成

6.2.2.3视频监控显示清晰、可识别。

3.应确保记录图像的完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