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523-2007 对火反应试验 建筑制品在辐射热源下的着火性试验方法

GB/T 14523-2007 Reaction to fire tests—Ignitability of building products using a radiant heat sourc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523-200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7-12-21
实施日期
2008-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7)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热辐射条件下,厚度不超过70 mm的材料、复合材料或组件水平放置时,其受火面的着火性的试验方法。 附录A给出了对正文的解释和操作的指导性说明,附录B给出了试验的局限性说明。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起草人:
曾绪斌、赵成刚、姚建军、赵丽、邓小兵、张麓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5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13.220.40

犆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代替/—1993

GBT14523

对火反应试验建筑制品在辐射热源下的

着火性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犚犲犪犮狋犻狅狀狋狅犳犻狉犲狋犲狊狋狊犐狀犻狋犪犫犻犾犻狋狅犳犫狌犻犾犱犻狀狉狅犱狌犮狋狊狌狊犻狀犪狉犪犱犻犪狀狋犺犲犪狋狊狅狌狉犮犲

犵狔犵狆犵

(:,)

ISO56571997IDT

20071221发布200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试验原理2

5制品的适合性2

6试样制备2

7试验装置4

8试验环境16

9装置安装程序和要求18

10校准18

11试验程序18

12结果的表述20

13试验报告20

附录(资料性附录)正文的注解及操作指南A22

附录(资料性附录)试验的应用及限制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B25

附录(资料性附录)更高的热辐射通量C26

附录(资料性附录)持续表面着火时间的比对

D27

参考文献28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56571997:《对火反应试验建筑制品在辐射热源下的着火性试验方法》(英

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目次和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45231993/—《建筑材料着火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GBT145231993

———将标准名称修订为“对火反应试验建筑制品在辐射热源下的着火性试验方法”;

———增加了基本平整表面、制品、试样的定义(本版的、、);

3.33.83.9

———对温度监控仪的分辨率设定为±2℃(本版的7.6),旧标准分辨率设定在±1℃1993(年版的

3.3.2);

———明确要求对每个不同的受火面在每个辐射照度等级下准备个试样(本版的56.1.1),而旧版

标准中要求若能确定其薄弱面或实际受火面,则对薄弱面或实际受火面进行试验(1993年版

的5.5.2);

———增加了对试验制品的基材及基板的热惯量的要求(本版的6.2);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对装置增加了电路连接及防止电子干扰的要求(本版的9.4);

———对辐射锥的辐射照度要求做了修订(1993年版的3.1.3,本版的7.2.2),同时,对辐射计的量

程要求也做了修订(本版的7.7);

———新标准增加了对有反光层制品的要求(本版的6.5);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正文的注释及操作指南”(见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试验的应用及限制”(见附录);B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更高的热辐射通量”(见附录);C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持续表面着火时间的比对”(见附录);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附录、附录和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

ABCD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引言

火灾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火灾行为及影响取决于很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建筑材料和制品的燃烧性能

是由火灾性质、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材料所在的环境决定的。“对火反应”试验原理在ISOTR3814/中作

了解释。

本标准规定了材料在点火源以及辐射热源条件下的潜在火灾危险特性的试验方法,它不能单独作

为评价火灾行为或火灾安全的直接指南。但是,这种试验可用于材料燃烧性能的比较,从而确定材料的

着火性。

术语“着火性”在ISO13943中被定义为在特定试验条件下由于外部热源的影响,试样被点燃的难

易性。在火灾危险性评估中,着火性是需要首要考虑的燃烧性能之一。但是,不能将着火性作为影响建

筑火灾发展的主要燃烧性能。

此试验并不取决于石棉基材的使用。

安全警告:注意燃烧试验中,试样可能产生有毒或有害气体,可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来保护身体健康,

并注意采用A.7给出的安全建议。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对火反应试验建筑制品在辐射热源下的

着火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热辐射条件下,厚度不超过70mm的材料、复合材料或组件水平放置时,其受

火面的着火性的试验方法。

附录给出了对正文的解释和操作的指导性说明,附录给出了试验的局限性说明。AB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2918GBT29181998idtISO2911997

ISO13943消防安全词汇

ISOTR14697/对火反应试验建筑制品基材选取指南

3术语和定义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ISO13943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组件犪狊狊犲犿犫犾

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的制成品(包括空气隙),如夹层板。

3.2

复合材料犮狅犿狅狊犻狋犲

在建筑结构中通常能识别出离散个体的材料的合成物,如涂层材料或层压材料。

3.3

基本平整表面犲狊狊犲狀狋犻犪犾犾犳犾犪狋狊狌狉犳犪犮犲

在一个平面上的不平整度不超过±1mm的表面。

3.4

受火面犲狓狅狊犲犱狊狌狉犳犪犮犲

承受试验加热条件的制品表面。

3.5

辐射照度(在表面的一个点上)犻狉狉犪犱犻犪狀犮犲犪狋犪狅犻狀狋狅犳犪狊狌狉犳犪犮犲()

照射在包含此点的无限小的面元上的辐射能通量与该面元面积的比值。

3.6

材料犿犪狋犲狉犻犪犾

单一物质或均匀分散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物棉、聚合体。

3.7

羽状着火犾狌犿犲犻狀犻狋犻狅狀

狆犵

在试样上方火羽流中出现的任何火焰,包括持续火焰或短暂火焰。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3.8

制品狉狅犱狌犮狋

要求提供相关信息的材料、复合材料或组件。

3.9

试样狊犲犮犻犿犲狀

经处理用于试验且具有制品代表性的样品(包括空气隙)。

3.10

持续表面着火狊狌狊狋犪犻狀犲犱狊狌狉犳犪犮犲犻狀犻狋犻狅狀

在试样表面开始出现并能维持到下一次点火的火焰(大于)。

4s

3.11

短暂表面着火狋狉犪狀狊犻狋狅狉狊狌狉犳犪犮犲犻狀犻狋犻狅狀

狔犵

在试样表面开始出现但不能维持到下一次点火的火焰(小于)。

4s

4试验原理

将试样水平安装,在10kWm/2~70kWm/2的范围内选择一个恒定的辐射照度作用于试样受火

面。按规定时间间隔,在距离每个试样中心上方10mm处用引燃焰点燃试样释放的挥发气体,记录试

样表面着火的持续时间(参见A.2)。

注:在高辐射照度下,测定材料着火性的装置的使用信息参见附录。1C

注:按211.5的规定记录其他类型的着火现象。

注:对流传热同样可能对试样中心的加热和校准程序的辐射计读数产生细微的影响,但本标准使用的术语“辐射3

照度”能最好地表示热传递的主要模式。

5制品的适合性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5.1表面特性

5.1.1具有下述特征的制品适用于本试验:

a)受火面基本平整;

b)受火面的不平整是均匀分布的,且满足:

———在一个有代表性的直径为150mm圆形区域内,至少50%的受火面与其最高点所在平面

间的深度在10mm以内;

———对有宽度不超过8mm、深度不超过10mm的槽缝或孔洞的表面,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直

径为150mm的圆形区域内,该槽缝或孔洞的总面积不超过30%。

当受火面不能满足)或)的要求时,应对制品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的要求,

5.1.25.1.1a5.1.1b5.1.1

试验报告应说明制品是经过处理进行试验的,并详细描述制品的处理方法。

5.2非对称制品

用于本试验的制品可以具有不同的面层,或者由不同的材料按不同顺序层压而成。如果在使用中,

制品的任何一面都可能暴露在外面,如使用在室内、洞穴或其他场所,那么应对制品的两面进行试验。

6试样制备

6.1试样

6.1.1在每个辐射照度等级下,对制品的每个受火面均应准备个试样。5

6.1.2试样应具有制品的代表性,正方形,边长为165mm。

-5

6.1.3厚度不大于70mm的材料或复合材料应按该材料的实际厚度进行试验。

6.1.4对于厚度大于70mm的材料或复合材料,制备试样时,应对非受火面进行切除,使其试样厚度

为。

70mm

-3

6.1.5当从表面不平整的制品上切取试样时,应使其表面的最高点处于试样的中心处。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6.1.6应按照6.1.3或6.1.4的规定对组件进行试验。但是,对于组件结构中的薄型材料或复合材

料,空气或空气间隙的存在或垫层的结构特征都可能对受火面的着火性有显著的影响。应了解垫层材

料对试验的影响,并确保任何组件的试验结果与它的实际应用相关。

当明确要求制品实际使用时要附在某种特定的基材上时,应按照规定的安装方法,将制品连同基材

一起进行试验,如采用适当的粘结剂粘结或机械安装。

当实际使用的基材是不燃性或有限可燃材料时,进行试验时也可采用比实际使用的基材密度更小

的参照基材(见ISOTR14697/对基材的建议)。

6.2基板

6.2.1每个试样都要求使用一块基板。基板可以重复使用,要根据试验的频率和被测制品的类型来确

定基板的总量。

基板应为正方形,边长,由干态密度为()/3、标称厚度为的不燃

6.2.2165mm825+125km6mm

-5g

绝热板制成。其板材的标称热惯量为9.0×10WsmK42/42。

6.3试样的状态调节

试验前,试样和基板应在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可以在其两面自由流动的条件

23±2℃50±5%

下状态调节至恒重(参见A.4.3)。

6.4试样准备

6.4.1将经状态调节后的试样置于按6.3要求进行处理过的基板上,再用一层标称厚度为0.02mm

的铝箔将试样和基板一齐包裹,铝箔上预留一个直径为140mm的圆孔(见图)。铝箔的圆孔应位于1

试样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将试样和基板构成的组件重新置于状态调节环境中,直到达到试验的要求。

单位为毫米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图试样的包裹

6.4.2如果实际使用时,制品背面为空气(见6.1.6),试验时试样背面应设空气间隙。应通过在试样

和基板间使用定位板来形成空气间隙。定位板的尺寸和密度同基板一样,且在其中部切了一个直径为

的圆孔。若已知空气间隙尺寸,定位板厚度应与空气间隙的厚度一致,但是定位板加试样的

140mm

-5

总厚度不能超过70mm;若不知道空气间隙的大小,或者空气间隙加试样的总厚度超过了70mm,那么

试样和定位板块的总厚度应制成。

70mm

-3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定位板和基板应在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可以在其两面自由流动的环境中放置

23±2℃50±5%

至少24h,然后将垫块置于基板和试样之间,再按照6.4.1的规定将此组合件用铝箔包裹起来。组合件

制备好后应重新放置于状态调节环境中,直到达到试验要求。

6.4.3如果基板和用于背衬试样的定位板没有损坏,则可重复使用,但是在重复使用前应将它们置于

6.3和6.4.2规定的状态调节环境中至少24h。如果对于基板和定位板的状态调节没有质疑,也可以

将其置于温度为250℃的鼓风烘箱中2h,去除任何可挥发的残余物质,如果对状态调节仍有质疑,则不

采用。

6.5反光涂层

在真实火灾中,易反光的金属涂层容易被黑色烟灰覆盖而失去光泽。当评价有反射金属外层的材

料的着火性时,应分别对制品在原始状态和在制品表面涂刷一层很薄的黑色水基乳液状态下进行评价。

使用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碳黑涂料,碳黑的使用覆盖率为5m/2。涂刷后的试样应分别按照6.4和

第11章的要求进行制备和试验。

6.6易变形的材料

对于在辐射热下受热尺寸变化显著的材料,不适合使用本试验方法,如受热膨胀或收缩变形很大的

材料。由于变形,材料表面的实际辐射照度与用温度控制器设定的辐射照度可能相差很大,从而导致本

试验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精密度比附录给出的精密度更低。

7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的尺寸除非规定了公差,均为标称值。

试验装置主要由一个支撑框架构成。它可将试样水平固定在压板和护板之间,使试样上表面的规

定区域暴露于辐射作用下。以一个固定和支撑在试样支撑架上的辐射锥来提供辐射热源。将自动引火

机构伸入辐射锥到达试样上方,并提供火焰。用插入安放盘将试样准确地固定在试样支撑架的压板上。

将试样插入装置时,应使用一块遮盖板来保护试样表面。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装置的整体图见图,部件图见图图。

23~6

图2着火性试验装置———总体图

/—/:

犌犅犜145232007犐犛犗56571997

7.1试样支撑架、护板和压板

7.1.1试样支撑架和固定装置的其他部件都应采用不锈钢制作,支撑架由壁厚1.5mm、尺寸25mm×

25mm的正方形钢管制成,总尺寸为275mm×230mm。水平护板的边长220mm、厚度4mm。通过

安装在护板角上的4根直径16mm的脚架,将水平护板固定在基架正上方260mm处。护板正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