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202-2018 Fire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202-2018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5-17
实施日期
2018-06-17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00

P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ofsafetyproductionriskgradingcontrolsystemforenterprises

inpowergenerationindustry

2018-05-17发布2018-06-17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20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瑞贞、张现清、杨祥良、王小杰、郝宗鹏、李从国、迟春旭、张城阳、张磊、

黄铭、刘晓峻、王建军、何海深。

I

DB37/T3202—2018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火力发电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火力发电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火力发电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

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II

DB37/T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火力发电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

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火力发电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3020-2017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2-2016、DB37/T3020-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4基本要求

4.1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应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是熟悉

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流程、设计、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

4.1.1领导小组至少包括以下人员:

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副总师、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运行调度管理、环保管理、交通、治安保卫、

消防管理等职能部室负责人、各生产部门负责人。

4.1.2工作小组至少包括以下人员:

组长:生产副总经理

成员: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运行调度管理、环保管理、交通、治安保卫、消防管理等职

能部室分管副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专工及各生产部门安全员等。

4.1.3主要负责人职责

1

DB37/T3202—2018

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应任领导小组组长,为建立体系提

供充分的资源,落实体系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

a)确定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策略、目标;

b)确定管理职能分工,明确工作小组、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权限;

c)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d)保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

e)定期对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

4.1.4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安全总监)职责

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是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直接负责人,负责建立完善风险分

级管控体系,负责对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落实的组织管理。

4.1.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和体系文件;协调各专业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

本企业风险分级情况评审;负责对较大以上(含较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负责将

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

4.1.6各职能管理部门职责

各职能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负责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

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审核、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4.1.7各生产部门(班组)职责

各生产部门(班组)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开展风险点排查和危险源辨

识、评价活动及管控措施的编制、落实,负责将本部门(班组)的风险点信息录入“山东省安全生产风

险分级管控系统”,并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1.8各岗位职责

各岗位应根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日常风险评估,接受安全

教育培训,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

4.2实施全员培训

4.2.1企业应按照“全员培训”原则开展风险管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重要

意义的认识,使员工掌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提高安全技能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每一位员工

都应掌握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职责,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风险点内容和管控措施。

4.2.2企业应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分专业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完毕应进行考试,检验培训效果。

4.3编写体系文件

4.3.1企业应组织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策划,并编写体系文件,至少包括:

a)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方针、目标和指标;

b)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c)年度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方案(包括组织机构);

2

DB37/T3202—2018

d)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按DB37/T3020-2017中5.2.1的规定执行。

5.1.1.1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示例:电动机、水泵、风机、起重机械等属于设备设施;汽轮机高、

中压缸、锅炉受热面、管道等属于部位;电机检修间、机加工车间、配电室等属于场所;脱硝氨区、制

(供)氢站、燃油泵房等属于区域。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

5.1.1.2.1火力发电企业操作及作业活动按照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两大类,即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

5.1.1.2.2运行操作主要是指倒闸操作、停送电操作、定期试验或轮换、机组或设备启停等。检修作

业主要是指在生产现场设备、系统上进行检修、维护、消缺、安装、改造、调试、试验等工作。

5.1.2风险点排查

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对所有设备系统单元逐一进行排查,除了整个火力发电工艺流程中必不可少的

设备系统和作业活动外,还应包括主要辅助设备设施、安全设施等。为便于统计,将火力发电企业风险

点分为两大类:设备设施类和作业活动类。设备设施类包括现场设备设施或系统、部位、场所和区域,

作业活动类包括运行操作及各类检修作业活动。企业应编制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1)和设备设施清

单(见附录A.2)。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全员参与,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汇总。班组组织员工根据检修规程、运行规程、设备

台账等,并结合各岗位职责和现场实际工作编制本班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各生产部门和职

能管理部室逐级审核、汇总、合并,形成企业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供各企业参考)。

5.2危险源辨识

5.2.1辨识方法

参见DB37/T3020-2017中5.3.2,其中工作危害分析(JHA)法适用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见附录

A.3),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适用于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见附录A.4)。

5.2.2辨识范围

5.2.2.1依据火力发电企业重点工艺流程,火力发电企业危险源辩识至少应包括以下单元:汽机设备

及系统;锅炉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热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燃料储运系统、化学及水处理

系统;燃油系统;氢冷机组的氢气系统;采用纯氧点火的纯氧系统;环保设施系统;供热系统等,详见

DB37/T3020-2017中5.3.1。

3

DB37/T3202—2018

5.2.2.2火力发电企业风险作业活动、设备系统风险、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行为因素示例如下:

5.2.2.2.1风险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a)高处作业;

b)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非重点防火区域动火(动火作业分类见附录B);

c)起重吊装作业:重大物件起吊作业、一般起吊作业;

d)有限空间作业:酸碱容器、油罐、氨罐、一般金属容器、隧道、电缆井、电缆夹层、地下沟道、

窨井内作业等;

e)机械加工作业:钻孔、打眼、切削;

f)人工搬运作业:危险化学品(酸碱)搬运、大件物体搬运、一般物体搬运;

g)土石方作业;

h)液氨接卸作业;

i)油漆防腐作业:吸收塔内部防腐作业、烟道、烟囱防腐作业、一般防腐作业;

j)运行操作:正常操作、紧急情况下操作、事故处理。

5.2.2.2.2设备系统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a)汽机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超速、轴系断裂、大轴弯曲、轴瓦损坏;

b)锅炉设备及系统:炉膛爆炸、制粉系统爆炸、煤尘爆炸、汽包满水和缺水、尾部再次燃烧、承

压部件爆漏;

c)电气设备及系统:全厂停电、发电机损坏、高压开关损坏、接地网事故、污闪、继电保护故障、

变压器(互感器)损坏、直流系统故障;

d)热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电力监控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

e)其它设备及系统:液氨系统泄漏、氢气系统爆炸、贮灰场垮坝、燃油系统着火、润滑油系统着

火、燃煤储存系统着火、燃煤运输系统着火、燃气系统着火、压力容器爆炸等。

5.2.2.2.3作业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洁净度、高度、宽度、粉(灰)尘、有毒有害

气体、易燃易爆气体、风速、照明、噪声、气象、通道、安全设施、设备机具及环境工作措施等。

5.2.2.2.4管理行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a)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b)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c)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d)外包工程管理不到位。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辨识、风险

评价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企业应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整体性的风险点排查和危险源辨识活动,由

牵头部门组织,各生产部门、班组全员参与,并做好辨识评价记录。

5.2.3.2日常运行操作或检修作业活动开工前应进行具体项目的危险源辨识,编制有针对性的预控措

施,在操作票或工作票中予以落实。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4

DB37/T3202—2018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参见DB37/T3020-2017中5.4.2。本指南推荐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见附录C),此法针对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可能性、人员暴露频繁程度、后果严重性)

基准值的乘积来评价人员伤亡或设备事故风险大小。

5.3.2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火力发电企业特点,本指南给出LEC法量化分值判定标准和风险判定准则(见附录C)。企业应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如企业规模、不同管理模式等)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合理取值,根据计算结果判

定风险点的评价级别。

5.3.3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点内的每一项危险源(潜在事件)逐一进行评价与分级,风险评价

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项危险因素和现有控制措施。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

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对应的风险评价级别分别为1级、2级、3级、4级。评价出的

可接受风险亦用蓝色标示。

5.3.4确定较大以上风险

5.3.4.1重大风险确定原则参见DB37/T3020-2017。

5.3.4.2火力发电企业液氨罐区、锅炉、制(供)氢站、燃油罐区和液氨接卸操作应确定为本企业重

大风险。

5.3.4.3下列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应直接确定为较大以上风险:至少包括汽轮机检修、炉内平台搭设、

发电机检修、脱硫吸收塔检修、烟囱(烟道)防腐、机组启停操作等。

5.3.5风险点级别确定

5.3.5.1风险点的级别确定应遵循从严从高原则,按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

风险点的级别。

5.3.5.2符合5.3.4直接判定条件的,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或较大风险。

5.4风险控制措施

5.4.1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5.4.1.1企业应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识别、梳理,并根据风险的可控在控程度确定是

否需要改进(新增)措施建议,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

要重点突出人的因素。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

5.4.1.2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参见DB37/T3020-2017中5.5.2。确定工程技术措施时,应按如下顺

序考虑控制风险:消除;替代;减弱;隔离;警示。

5.4.2控制措施实施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位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火力发电企业风险控制措

施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5.4.2.1工程技术措施

5

DB37/T3202—2018

5.4.2.1.1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

措施等。

5.4.2.1.2消除措施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进而消除风险发生的根

源,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等。

5.4.2.1.3当消除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使用预防性技术措施防止危害的暴露,进而控制风险,如使用

连锁装置、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事故排风装置等。

5.4.2.1.4在无法消除和预防危害因素时,可采取减少或消弱危害因素的措施,降低风险后果的严重

程度,如静电释放装置、局部通风装置、降温措施、减振装置等。

5.4.2.1.5在无法消除、预防或减弱危害因素时,应将人员、设备(施)与危害因素隔开或将产生或

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封闭,如设置围栏、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隔音罩,采用遥控作业,

保持安全距离等。

5.4.2.1.6警示措施是指在存在风险的地点或场所,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或者设置声、光

信号报警装置,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5.4.2.2管理措施

5.4.2.2.1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制度措施和监督措施两个方面。

5.4.2.2.2制度措施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规范和约束人员的管理行为与作

业行为,进而有效控制风险的出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并定期进行评审,保持

有效性。火力发电企业风险管控制度措施至少应包括:工作票制度(包括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热工控

制系统安全措施票、动土票、动火票)、操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交接班制度、巡检制度、设备定

期试验、切换制度、重大操作到场到位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变更管理制度、缺陷管理制度、

检修规程、运行规程、现场作业规程等。

5.4.2.2.3监督措施是指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

的目标。企业应充分发挥企业、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监督网的作用,加强对人员作业行为的监督,

加强现场作业性违章的自查自纠。企业应加强对现场作业活动的监督管理,不同风险级别作业活动分级

监管措施表可参考附录D。

5.4.2.2.4企业应加强对较大及以上风险等级作业活动项目的监督,建议实施作业前两级检查验收制

度。可以制定高风险作业安全检查卡,明确检查标准和验收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某企业一级动

火作业安全风险防控检查卡见附录E,供各企业参考。

5.4.2.3教育培训措施

5.4.2.3.1企业应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水平,使员工能够有效识

别危害因素、控制风险。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企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各部门、班组对公司计划

进行分解,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班组培训计划,建立三级安全培训档案。

5.4.2.3.2企业应通过班前班后会、每周安全日活动、月度技术问答、现场考问、专题讲座、技术培

训讲课、安全技能认证考试、机组检修前检修规程、安全规程培训考试、年度安规考试、工作票“三种

人”资格考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月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4.2.3.3检修作业项目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对全体工作班成员进行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包括运

行应采取的措施和检修人员自理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接受交底人员应签名确认。

5.4.2.4个体防护措施

6

DB37/T3202—2018

员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与安全工器具防止人身伤害的发生,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绝缘手套、

绝缘杆、脚扣、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尘口罩、耳塞、护耳器、酸碱防护服、焊工防护服

等,还有事故情况下使用的全面罩防毒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等。

5.4.2.5应急处置措施

编制应急处置措施时,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或后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现场处置

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现场应急物资投入使用、事故后紧急疏散、伤员紧急救护(触电急救、创伤急

救、溺水急救、高温中暑急救、中毒急救)、事故现场隔离等措施。如:发生触电事故首先应使触电者

迅速脱离电源,再根据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5.1.1企业应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企业应定期

开展法律法规辨识,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防控管理风险。建立健全各级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行安全风险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5.5.1.2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应分级、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明确管控层级,落实责任部门、

责任人和具体管控措施。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和岗

位的重点管控。

5.5.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

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5.5.1.4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车间(分场、队)级、班组级和岗位级,分别对应重大风

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管控。评价出的可接受风险由岗位进行管控。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开展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后,对各部门、班组活动记录进

行梳理,分别编制本企业作业活动、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风险点统计表(见附录F,供各企业

参考)。

5.5.3风险告知

5.5.3.1企业应将主要风险点、风险等级、典型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予以公布,让全体员工了解各自

岗位或系统对应的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风险点公告牌参考图样示例见附录G。

5.5.3.2企业应将有可能影响周边的风险点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理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和单位。

6文件管理

6.1企业应保存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评价、管控过程记录文件,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保留

以下记录:

a)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参见本指南4.3);

b)风险分析记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

分析(SCL)+评价记录)(附录A);

c)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附录F);

d)风险点统计表(附录G);

7

DB37/T3202—2018

e)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

管理。

7分级管控的效果

按照DB37/T3020-2017的6.2执行。

8持续改进

8.1评审

8.1.1企业应每年年底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运转情况进行评审,可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评工作,

重点对危险源辨识的准确性、关键控制措施落实的可操作性、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体系运行效果

进行自评。

8.1.2对评审存在的缺陷或状态及改进要求,制定改进目标、纠正措施或新的预防措施,满足体系有

效运行、动态循环。

8.2更新

按照DB37/T3020-2017的6.3执行。

8.3沟通

按照DB37/T3020-2017的7.2执行。

8

DB37/T3202—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记录

表A.1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

关闭滤网进、出口门;拆除滤网上盖

1小机润滑油滤网更换汽机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取出滤网;更换新滤芯,设备复装。

装上专用充氮工具,并顶开充气阀阀

芯;打开氮气瓶阀门进行充气;达到

2蓄能器充氮检查汽机房12.6米特定时间进行

标准压力时,关闭氮气瓶阀门停止充

气。

联系电机拆线,将电机吊出;更换破

小机交流油泵六角垫

3损六角垫;油泵与电机找正,紧固地汽机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更换

脚螺丝。

疏水泵解体;旧轴承拆卸;新轴承安

4热网疏泵更换轴承热网首站0米特定时间进行

装;设备复装。

大机油箱回油滤网清回油滤网吊出;滤网清理干净,无杂

5汽机房6.3米特定时间进行

理物;放回回油滤网,盖好人口盖板。

气缸解体检查;转子清理检查;数据

6汽轮机检修汽机房12.6米特定时间进行

测量;找中心等。

7小汽轮机检修汽轮机解体;打磨清理;设备复装。汽机房12.6米特定时间进行

8热网小汽轮机检修汽轮机解体;打磨清理;设备复装。热网首站0米特定时间进行

9氢气干燥器设备检修;设备复装汽机房6.3米、0米特定时间进行

水泵解体;旧轴承拆卸;新轴承安装;

10热水泵检修厂前区制冷加热站特定时间进行

设备复装。

11溴化锂冷水机组检修设备检查;设备复装。厂前区制冷加热站特定时间进行

12汽—水换热器检修设备检查;设备复装。一期暖通加热站特定时间进行

凝汽器人孔门解体;凝汽器汽、水室

13凝汽器检修汽机房0-12.6米特定时间进行

检查清理;凝汽器人孔门复装。

除氧器人孔门解体;除氧器内部检查

14除氧器检修汽机房22米特定时间进行

清理;除氧器人孔门复装。

高压加热器人孔门解体;高压加热器

15高压加热器检修水室检查清理;高压加热器人孔门复汽机房6.3-22米特定时间进行

装。

热网加热器人孔门解体;热网加热器

热网首站6.3-12.6

16热网加热器检修水室检查清理;热网加热器人孔门复特定时间进行

装。

旋转滤网解体;旋转滤网清理检查;

17旋转滤网检修循泵房特定时间进行

旋转滤网复装。

轴承室解体;旧轴承拆卸;新轴承安

18开式泵更换轴承汽机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装;设备复装。

汽泵对轮润滑油管检

19润滑油管拆装;润滑油管道疏通。汽机房12.6米特定时间进行

20凝结水泵机封水检查机封水管拆装;机封水管疏通。汽机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拆装盘根格兰;取出旧盘根;更换新

21循环泵泵更换盘根海水泵房特定时间进行

盘根。

22前置泵油杯检查油杯拆装;检查加油孔汽机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9

DB37/T3202—2018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

打开滤网端盖;清理检查确认干净;

23定冷水滤网清理汽机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阀门复装。

电动门后疏水手动门

24阀门解体;清理检查;阀门复装。汽机房6.3米特定时间进行

检修

热网首站外网回水除打开滤网端盖;清理检查确认干净;

25热网首站特定时间进行

污器检修阀门复装。

26高排通风阀检查阀门解体;清理检查;阀门复装。汽机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箱体检修;驱动轮及轴承检修;减速

27输粉机检修锅炉输粉机区域特定时间进行

箱解体检修;钢丝索更换。

28木屑分离器检修旋转盘检查修理;检查更换筛子网。锅炉木屑分离器区域特定时间进行

闸板门修理;拆卸给粉机;给粉机检

29给粉机检修锅炉给粉机小室区域特定时间进行

修;蜗轮箱检修;试转。

头尾轮、轴与轴承、刮板链条检查更

换;皮带驱动辊筒、张紧辊筒、张力锅炉12.6米给煤机

30给煤机检修特定时间进行

辊筒、给料胶带检查更换;清扫链机区域

构及变速箱检查更换。

锅炉四角燃油系统区

31点火油枪检修油枪喷嘴、过滤器检修。特定时间进行

检查管道磨损情况;磨损严重者应予锅炉一次风管弯头区

32一次风管弯头检修特定时间进行

焊补或者更换弯头。域

检查内部磨损情况;折向挡板检修和

33煤粉分离器检修锅炉煤粉分离器区域特定时间进行

调整;防爆门检修。

一、二、三次风、燃尽风喷咀磨损检

锅炉炉四角喷燃器区

34燃烧系统检修查更换;连杆检查;执行机构检查;特定时间进行

安全销检查恢复。

清仓;检查吸潮管及蒸汽灭火管;防

35煤粉仓检修爆门检查;粉仓测量装置检修;人孔锅炉煤粉仓区域特定时间进行

门检修。

大小牙轮检修、小牙轮轴承检修、衬

36磨煤机设备检修板检查更换、减速机检修、乌金瓦检锅炉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修、钢球筛选。

锅炉房0-64米、脱

37设备保温检修保温棉及外护板拆装。硝、脱硫区域、汽机频繁进行

房、热网区域

排粉机风轮检修、排粉机轴承检修、

38排粉机检修锅炉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排粉机壳体检修。

磨煤机出口管道胀缩节检修、磨煤机

39磨煤机出口管道检修出口料斗检修、磨煤机出口粉封装置锅炉房0米特定时间进行

检修。

磨煤机、排粉机防爆

40防爆门模板检修、防爆门筒体检修。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