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623-2016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规程
LY/T 2623-2016 Technique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in limestone area in Taihang mountain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防护林、经济林、防火林带的营造及管护。
发布历史
-
2016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奥小平、常建国、雍鹏、武秀娟、徐瑢、郭晓东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4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LYT26232016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规程
TechniuereulationsforafforestationinlimestoneareainTaihanmountains
qgg
ㅤㅤㅤㅤ
2016-01-18发布2016-06-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LYT26232016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太行山石灰岩山地立地类型划分林种布局造林及未成林造林地管护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防护林经济林防火林带的营造及管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18337.1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GBT18337.2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3
/ㅤㅤㅤㅤ
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程
GBT18337.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6424
LY1000容器育苗技术
/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
LYT1556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YT1557
/国有林区营造林检查验收规则
LYT1571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1607
/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LYT1766
/人工造林质量评价指标
LYT1844
/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规程
LYT2083
3术语和定义
/、/、/、/和/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GBT15776GBT18337.1GBT18337.3LYT1556LYT1766
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灰岩山地limestonemountains
,。
基岩为石灰岩土壤pH>7.0的山地
3.2
林分水量平衡standwaterbalance
,。
一定时期内林分水分收入与支出间的差额与该时期内林分蓄水变化量相等的状态
1
/—
LYT26232016
3.3
三水造林法afforestationtechniuesofrainwatercollectionbsiterearation,
qypp
rainwaterretentionbsoilsurfacecoverinandrainwatersulinbfacilit
ygppygyy
、、。
以整地集水覆盖保水设施供水为核心的综合性水分利用造林措施
4总则
4.1造林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
在保护造林地原有植被的基础上以地带性植被为参照按照生态演替规律构建多树种混交多模
、、。
式结合多林种配置主导功能突出的防火林带及防护林体系
4.2集成创新原则
,“”、
针对区域植被恢复的关键性影响因子综合应用以三水造林法为核心的新理论新材料和新
方法。
4.3生态优先多效益兼顾原则
因地制宜发展灌木经济林及名优特新经济林。
5立地类型亚区划分
太行山石灰岩立地类型亚区划分及各亚区范围按/的规定执行。
LYT1766
ㅤㅤㅤㅤ
6造林作业设计
6.1外业调查
6.1.1立地调查
,、、,
在立地类型亚区划分的基础上调查造林地的海拔坡向土层厚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步调查不
,/。
同立地类型裸岩的空间分布及裸岩率具体调查方法按照GBT26424的规定执行
6.1.2造林地原生植被调查
、、、、、、、
调查内容包括乔木亚乔木树种的种类名称生长状况健康水平更新情况生态位郁闭度和密
,、。
度综合评判不同树种的生态经济价值
、、、,。
调查灌草植被的种类名称高度总盖度和分盖度综合评判各物种的功能和价值
6.2立地类型划分
、、,
基于海拔坡向土层厚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太行山石灰岩山地各亚区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前
/,:(/)、
个指标的等级标准按的规定执行新增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级少中
3LYT1766-4<5.0k
gg
(//)、(//)(/),。
5.0k~9.9k多10.0k~15.0k和极多≥15.1k立地类型划分见附录A
gggggggggg
6.3林种布局
,,:
在坡面和流域尺度根据林种特征及立地类型进行林种布局不同林种布局方法为
———,,
防护林中水源涵养林宜布设在土层厚度≥20cm的坡面中下部与沟谷地段水土保持林宜布
2
/—
LYT26232016
、。、
设在土层厚度≥10cm的分水岭坡面中上部等容易发生侵蚀的地段土层厚度<10cm有
、,,。
机质含量为中少水平每公顷裸岩率而的地段宜营造灌木型防护林
>40%≤60%
———、。
经济林宜布设在土层厚度>20cm有机质为多和极多水平的坡脚
2
———,、、、,
造林面积≥6hm应在山脊林地边缘地类分界村庄周围布设防火林带造林面积
2
,,。
≥15hm除布设防火林带外还应构建林内防火线
6.4造林作业内业设计
6.4.1辅助工程设计
“”,、、、。
围绕三水造林法设计整地集水覆盖保水设施供水的相关设施及其数量规格和布局
6.4.2其他造林内容设计
//,:
其他造林作业设计按和的规定执行具体林种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LYT1607LYT1844
———防护林应符合/的相关规定;
GBT18337.2
———山地经济林应符合/的相关规定;
LYT1557
———防火林带应符合/中有关防火阻隔网络工程建设的要求;
GBT18337.2
———灌木林应符合相关地方标准规定。
6.5造林作业设计程序
按照/的规定执行。
LYT1607
ㅤㅤㅤㅤ
6.6造林作业设计审批
按照/和/的规定执行。
GBT15776LYT1607
7防护林造林
7.1一般原则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下林木生长的限制性生态因子选择造林树种。
,,。
原生植被保护人工促进原生植被发育与造林相结合提升区域植被恢复效率
“”,、。
以三水造林技术为核心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
,。
以混交造林为主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7.2造林地原生植被保护
,、、
根据原生植被及其立地调查结果将水土流失严重地段原生植被的乔木亚乔木及其幼苗和幼树
,:
生态功能及经济价值较高的灌草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采取如下措施加以保护
———,,;
水土流失严重地段采用封育为主造林为辅的方法保护原生植被
———、、,,,
乔木亚乔木及其幼苗幼树达到定株条件的应定株培育造林中尽量保护其周边植被仅伐
,、,
除明显抑制其生长的灌草并通过小范围翻整根区土壤修整树盘优化保护对象生长发育的
、、、,。
水土光热环境以人工促进实现保护目的
———,。
对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灌草树种其着生位置不应作为栽植点进行整地
3
/—
LYT26232016
7.3三水造林法
7.3.1整地集水
,,,
主要采用反坡穴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把林木周围的降水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
满足树木生长发育。
,,,,
反坡穴状整地适用于防护林各林种各种立地采用圆形或方形坑穴穴径为40cm~50cm穴深
,。
30cm以上反坡角度15°
、,,,
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地形破碎需要蓄水保土的坡地造林坑深为0.3m~0.4m内坡比降1∶0.5
,,,
外坡1∶1小鱼鳞坑坑埂半圆内径为0.6m~0.8m大鱼鳞坑为1.0m~1.5m埂顶中间应高于两头
0.2m~0.3m。
整地时间按/的规定执行。
LYT1766
7.3.2覆盖保水
,: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适宜的覆盖保水措施为
———:(、),
石块覆盖选取重量不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孔隙度等造成影响的石块均匀覆盖在栽
,,,。
植穴土表石块上表面向苗木根系方向倾斜石块间隔为3cm~5cm方便雨水入渗
———:,,
草皮覆盖将整地过程中剥取的草皮根系朝上覆盖在栽植穴土表并轻拍草皮使之表面向根
。,,。
系方向倾斜此外不应过度剥取草皮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
地膜覆盖在苗木定植浇水后以树干为中心修成1m见方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式树盘
,,,,。
然后将地膜平铺到树盘上膜面要拉紧平展四周压土盖严苗干周围用土压紧减少蒸发
———:ㅤㅤㅤㅤ,、
生态垫覆盖用降解期年以上的植物材料编织成厚度为形状大小与整地规格
33cm~5cm
、,,。
一致透水和透气性良好的网状草垫覆盖在栽植穴土表用石块或土压紧防大风吹移
7.3.3设施供水
、。,
遵循简易实用造价合理的原则制作供水设施供水设施由口径为0.6m的塑料漏斗雨水收集容
(3),,。
器0.13m左右及塑料导管组成在雨水收集器和塑料导管间安装龙头调控灌溉速度和灌溉量
,,,
供水设施固定在苗木周围清理漏斗上方遮挡降水穿透的枝叶塑料导管直接埋入苗木根区出水
口距离主根为3cm~5cm。
,/,
供水设施收集的雨水仅用于旱季灌溉日灌溉量为1kg株左右导管出流速度通过龙头开关
控制。
7.4抗旱节水措施
7.4.1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及菌根接种
“”,
除应用三水造林技术外石灰岩山地造林还应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菌根接种等措施提高植物
、。
节水抗旱能力
主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为:
———:,。
蒸腾抑制剂容器苗栽植后用150倍稀释液均匀喷施叶面
———:,//。
脱落酸苗木栽植后用浓度为1mL~2mL的溶液均匀喷施叶面
gg
———:,/。
矮壮素苗木栽植后用浓度为500mL的溶液均匀喷施叶面
g
———:,//
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起苗前或栽植后用浓度为10mL~15mL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gg
GGR溶液灌根。
———:,,。
菌根接种育苗期间对不同树种的根系接种适宜真菌或栽植时使用菌肥提高苗木抗旱性
4
/—
LYT26232016
7.4.2保水材料及使用方法
常用保水材料及其使用方法为:
———:,;
保水剂与树穴内土壤混匀后充分灌水栽植每株用量为10~15
gg
———:,,,。
干水将凝胶盒放入树穴在其上打孔使根系与干水接触树穴填土后浇水7.5L左右
7.5树种选择
、,,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旱性强的节水树种用于造林不同立地的主要造林树种见
附录和附录。
AB
7.6苗木
,,。
针叶树采用容器苗阔叶树采用裸根苗造林苗木质量应达到LY1000规定的合格标准
,。
LY1000中未规定的树种其苗木质量应满足相关地方标准确定的合格标准
7.7混交方法
,。
营造混交林采用块状或块状植生组混交
2
,。
块状混交由个以上树种组成为宜单块面积应
3≤10hm
,,,,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段采用块状植生组混交每组株株组间距为植生组内群状
5~8≥3.0m
,,,。
配置组间不规则配置依树种成块块间混交
,。
混交林营造中单位面积内主要树种的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应为60%~80%
7.8种植点配置ㅤㅤㅤㅤ
、,,,、
种植点的配置应根据造林地地形土层厚度等分异顺应自然见缝插针不追求成行成列整齐划
,:
一的模式太行山石灰岩山地的适宜配置模式为
———:,,
群状配置栽植点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群丛状配置群内栽植点为个个群间距离
5~10≥
,。
3m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差地段的植生组混交造林
———:,,,
自然配置模仿天然林木分布在造林地上随机配置种植点没有规整的株行距适用于块状混
交造林。
———:,,
不规则配置根据造林地的土壤分布条件或林地情况在适宜的位置选择栽植点形成不规则
,。
配置形状适用于块状混交造林
7.9造林密度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3/T 126.4-1999 湘早籼20号 1999-04-15
- DB43/T 126.5-1999 湘早籼21号 1999-04-15
- DB43/T 126.9-1999 湘早籼25号 1999-04-15
- DB43/ 082-1994 紫砂陶酒瓶卫生标准 1994-03-23
- DB43/T 126.1-1999 湘早籼17号 1999-04-15
- DB43/T 126.6-1999 湘早籼22号 1999-04-15
- DB43/T 126.10-1999 湘早籼26号 1999-04-15
- DB43/ 125-1999 花岗石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1999-03-25
- DB43/T 126.2-1999 湘早籼18号 1999-04-15
- DB43/T 126.3-1999 湘早籼19号 199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