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766-2008 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LY/T 1766-2008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Taihang mountain afforestation project

行业标准-林业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1766-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林业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9-03
实施日期
2008-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林业局
归口单位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分区、建设类型、建设内容、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和档案建设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西省造林局
起草人:
张云龙、刘徐师、李冰、曾宪芷、许鹏、郭增江、任林转、赵晓波、邓小杰、李少华、武建林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65.020

犘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犔犢犜17662008

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狉犲狌犾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狋犺犲犜犪犻犺犪狀犿狅狌狀狋犪犻狀犪犳犳狅狉犲狊狋犪狋犻狅狀狉狅犲犮狋

犵犵狆犼

ㅤㅤㅤㅤ

20080903发布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犔犢犜17662008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太行山绿化工程1

3.2低效经济林1

3.3座水栽植1

3.4爆破整地2

3.5覆盖造林2

3.6蓄水整地2

4总则2

4.1指导思想2

4.2建设原则2

4.3建设对象2

4.4建设程序2

5建设分区2

建设区域ㅤㅤㅤㅤ

5.12

5.2建设分区2

6建设类型3

6.1主导功能分类3

6.2林种布局依据3

6.3林种布局3

7建设内容4

7.1防护林营造4

7.2经济林营造5

7.3低效林改造6

7.4林地基础设施6

8作业设计7

8.1作业设计文件组成7

8.2设计时效7

8.3设计类别7

8.4设计依据7

8.5作业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7

8.6作业设计图7

8.7附表7

8.8附件7

8.9设计单位资质等级7

9检查验收7

/—

犔犢犜17662008

9.1检查程序7

9.2检查验收依据8

9.3检查验收办法8

9.4检查验收内容8

10档案建设8

10.1建档原则8

10.2档案分类8

附录(资料性附录)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范围

A9

附录(规范性附录)立地类型分类依据及标准

B10

附录(规范性附录)生态脆弱性等级与生态重要性等级划分因子及其阈值

C11

附录(资料性附录)主要造林树种选择

D13

附录(规范性附录)主要造林树种初植密度

E14

ㅤㅤㅤㅤ

/—

犔犢犜17662008

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分区、建设类型、建设内容、作业设计、检查验

收和档案建设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2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16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5772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

/—森林抚育规程

GBT157811995

ㅤㅤㅤㅤ

/母树林营建技术

GBT1662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18337.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GBT18337.2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32001

/容器育苗技术

LYT1000

/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

LYT1556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16902007

/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

LYT5141

LYJ104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太行山绿化工程狋犺犲犜犪犻犺犪狀犿狅狌狀狋犪犻狀犪犳犳狅狉犲狊狋犪狋犻狅狀狉狅犲犮狋

犵狆犼

在太行山区按照基本建设工程的程序,组织、规划、设计、营建和检查验收的营造林建设项目。

3.2

低效经济林犾狅狑犲犳犳犻犮犲狀犮犲犮狅狀狅犿犻犮犳狅狉犲狊狋狊

因自然、人为因素影响或种质低劣,树种品种选择不当,而致使经济效益低下的经济林。

3.3

座水栽植犪犳犳狅狉犲狊狋犪狋犻狅狀犻狀狑犪狋犲狉犲犱狊犻狋犲

在栽植时,先回填部分土壤,然后用水将坑灌满,待水渗透后,将苗木放入坑中适当深度,用湿土将

苗木根系埋严,不踩实,然后再次浇透水,待水入渗后,边填土边踩实,直至土壤略低于地面。

/—

犔犢犜17662008

3.4

爆破整地狊犻狋犲狉犲犪狉犪狋犻狅狀犲狓犾狅狊犻狏犲犿犲犪狊狌狉犲狊

狆狆狆

在花岗岩、片麻岩、砂岩、闪长岩等母岩山坡地整地时,用炸药将造林地爆破疏松后,将爆破后的较

大石块拣出,细碎母质留在下层,然后回填表土的整地方法。

3.5

覆盖造林犿狌犾犮犺犪犳犳狅狉犲狊狋犪狋犻狅狀

利用石片、地膜、秸杆、草皮翻盖对栽植穴面进行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丛生、提高造林

成活率的措施。

3.6

蓄水整地狑犪狋犲狉犮狅犾犾犲犮狋犻狀狊犻狋犲狉犲犪狉犪狋犻狅狀犿犲犪狊狌狉犲狊

犵狆狆

采用深整地(深度1m以上)、大穴整地(穴径1m以上)、垒石填土(增加土层厚度)、山地径流带

(行间除草、除灌形成径流带)、栽植穴喷洒保水剂等进行整地的措施。

4总则

4.1指导思想

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深化分类经营改革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保护、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

为核心,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在太行山区逐步建立起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型防

护林体系,促进太行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2建设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建设的原则;

ㅤㅤㅤㅤ

———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封、造、飞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的原则;

———坚持分类经营、分类指导、分区突破,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

4.3建设对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宜林地;

———现有林地中的无立木林地、疏林地;

———需改造的低效林。

4.4建设程序

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执行国家基本建设规定程序。

5建设分区

5.1建设区域

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行政区域涉及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个县(市、区、局)。参见附

77

录。

5.2建设分区

5.2.1太行山立地亚区划分

主要依据气候条件的水平分异,参考自然植被分布和地貌状况划分。全区共分为个亚区。

5.2.1.1太行山北段山地立地亚区

本亚区位于太行山北端,包括五台山、恒山、百花山等山地。属于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的北

部边缘,其北部边界已跨入温带南部草原亚地带,气候干燥偏冷,自然植被稀少。

/—

犔犢犜17662008

5.2.1.2冀西石质山地立地亚区

本亚区位于太行山东侧,河北省和北京市的西部,南以漳河与河南省交界,北至昌平县南口的关沟

一带,西与山西省为邻。主要属河北省西山地区中北部及京西部分,属冀辽山地丘陵油松、辽东栎、槲栎

林区,气温略高,山地坡陡土薄。

5.2.1.3晋东土石山地立地亚区

本亚区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区中段,东与冀西山区接壤,南与河南省相邻。包括太行山、太岳山

山地及长治盆地,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晋陕黄土高原油松、辽东栎、槲栎林区。

5.2.1.4太行山南段山地立地亚区

本亚区位于河南省北部豫北山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的晋南、关中平原山地油

松、栓皮栎、锐齿槲栎林区。

5.2.2太行山立地类型划分

根据附录立地类型分类依据和标准划分立地类型。

6建设类型

6.1主导功能分类

根据太行山的立地条件,工程建设的主体为防护林,辅之以经济林等。

6.2林种布局依据

依据工程建设用地的生态脆弱性等级和生态重要性等级,确定林种布局。

生态脆弱性等级和生态重要性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

6.3林种布局

ㅤㅤㅤㅤ

6.3.1防护林

6.3.1.1水土保持林

生态脆弱性级、级地段;年际降水变率大于70%的级以上地段;高海拔山地山脊两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