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620-2006 准四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DB33/T 620-2006 The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Quasi-Fourth-Grade Highway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3/T 620-2017 | 页数:6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620-2006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12-13
实施日期
2007-01-13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备案号:DB33DB33

准标方地省江浙

DB33/T620—2006

准四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Qualityinspectionandevaluationstandardsforquasi-fourthclasshighway

engineering

2006-12-13发布2007-01-13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620—2006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程质量评定…………………2

4.1一般规定……………………2

4.2工程质量评分………………2

4.3工程质量等级评定…………4

5路基工程………………………4

5.1路基土石方工程…………4

5.1.1一般规定…………………4

5.1.2土方路基…………………4

5.1.3石方路基…………………5

5.1.4宕渣路基…………………6

5.2路基排水…………………6

5.2.1一般规定…………………6

5.2.2土沟………………………6

5.2.3浆砌排水沟………………7

5.3砌筑工程…………………7

5.3.1一般规定…………………7

5.3.2砌筑工程…………………7

5.4涵洞工程………………8

5.4.1一般规定…………………8

5.4.2管函………………………8

5.4.3拱涵………………………9

5.4.4盖板涵、箱涵……………10

5.4.5倒虹吸竖井、集水井砌筑………………10

5.4.6一字墙和八字墙…………11

6路面工程………………………11

6.1一般规定……………………11

6.2水泥混凝土面层……………11

6.3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石面层…………12

6.4沥青贯入式面层……………13

6.5沥青表面处治面层…………14

6.6块石路面……………………14

6.7水泥稳定粒料(碎石、砂砾)基层和底基层……………15

6.8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碎石、砂砾)基层和底基层…………………15

6.9级配碎(砾)石面层和基层………………16

6.10填隙碎石面层和基层……………………17

6.11泥(灰)结碎(砾)石面层和基层……………………17

I

DB33/T620—2006

7桥梁工程……………………18

7.1一般规定……………………18

7.2桥梁总体及桥面……………18

7.3钢筋和预应力筋加工、安装及张拉………19

7.4砌体…………………………21

7.5基础…………………………22

7.6墩、台身和盖粱……………25

7.7粱板…………………………26

7.8拱桥…………………………28

7.9桥面系和附属工程…………31

8隧道工程………………………32

8.1一般规定……………………32

8.2隧道总体……………………32

8.3洞身开挖……………………33

8.4喷射混凝土支护……………33

8.5隧道衬砌……………………34

8.6防水层………………………34

8.7止水带………………………35

8.8无衬砌隧道…………………35

9交通安全设施………………36

9.1一般规定……………………36

9.2交通标志……………………36

9.3波形粱钢护栏………………37

9.4混凝土(浆砌片石)护栏、护墩…………38

9.5缆索护栏……………………38

9.6标柱…………………………38

附录A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40

附录B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41

附录C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43

附录D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44

附录E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45

附录F水泥砂浆强度评定…………………46

附录G路面结构厚度评定……………………47

附录H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48

附录I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用表……………49

附录J本标准用词说明……………………55

附录K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目录…………56

附录L条文说明……………61

II

DB33/T620—2006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嘉兴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三扣、江立生、邵宏、姚建文、吕聪儒、戴晓栋、严凤祥、邬谷丰、赵勇华、

杨惠德、谢旭强、张武毅。

III

DB33/T620—2006

准四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准四级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低于准四级公路标准的其他公路可参照

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可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建设管理、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监督部门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管

理、监控和检验评定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JT/T279公路交通标志板

JT/T281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

JT/T457公路三波形梁钢护栏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DB33/T440-2003浙江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准四级公路

是指低于四级公路标准,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

辆以下的农村公路。

3.2

检验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

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3.3

评定

依据检验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分并确定其等级的活动。

3.4

关键项目

分项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实测项目。

3.5

一般项目

分项工程中除关键项目以外的实测项目。

3.6

外观(质量)

1

DB33/T620—2006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3.7

权值

对工程项目或检测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所赋予的数值。

3.8

宕渣

是指具有一定级配,用于路基填筑的土石混合材料。

3.9

单位工程

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3.10

分部工程

在单位工程中,应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

3.11

分项工程

在分部工程中,应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

4工程质量评定

4.1一般规定

4.1.1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应在施工准备阶段按本标准附录A将建设项

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单位应按相同的工程项目划分进行工

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4.1.2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100分制进行。在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逐级计

算各相应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和建设项目评分值。

4.1.3工程质量评定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与不合格,应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合同段和建设项目

逐级评定。

4.1.4施工单位应对各分项工程按本标准所列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进行自检,按附录I中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提交真实、完整的自检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

定。

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抽检,对施工单位检评资料进行比对签认,对工程

质量进行评定。

建设单位根据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工程监理单位所做的工程质量评分及等级进

行审定。

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测机构可依据本标准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工程质量鉴定与验收

可合并成一次进行。

4.2工程质量评分

4.2.1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只有在其使

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且无严重外观缺陷和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并

基本齐全时,才能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为关键项目(在文中以“Δ”标识),其合格率不得低于90%,

且检测值不得超过规定极值,否则必须进行返工处理。

实测项目的规定极值是指任一单个检测值都不能突破的极限值,不符合要求时该实测项目为不合

格。

2

DB33/T620—2006

按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和附录H所列方法进行评定的关键项目,不符

合要求时则该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分项工程的评分值满分为100分,按实测项目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在外观缺陷或资料不全时,

应予减分。

∑[检查项目得分×权值]

分项工程得分=────────────

∑检查项目权值

分项工程评分值=分项工程得分-外观缺陷减分-资料不全减分

4.2.2基本要求检查

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对施工质量优劣具有关键作用,应按基本要求对工程进行认真检查。经检

查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时,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

4.2.2.1实测项目计分

对规定检查项目采用现场抽样方法,按照规定频率和下列计分方法对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进行

检测计分。

检查项目除按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项目以外,均应按单点(组)测定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评定,

并按合格率计分。

检查合格的点(组)数

检查项目合格率=───────────────×100%

该检查项目的全部检查点(组)数

检查项目得分=检查项目合格率×100

4.2.2.2外观缺陷减分

对工程外表状况应逐项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外观缺陷,应进行减分。对于较严重的外观缺陷,施

工单位须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

4.2.2.3资料不全减分

分项工程的施工资料和图表残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者,不予检验和评定。资料不全者视

不全情况,减1分~5分。

4.2.3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分

附录A所列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区分为一般工程和主要(主体)工程,分别给以l和2的权值。进

行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评分时,采用加权平均值计算法确定相应的评分值。

[分项(分部)工程评分值×相应权值]

分部(单位)工程评分值=───────────────────

∑分项(分部)工程权值

4.2.4合同段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

∑〔单位工程评分值×单位工程投资额〕

合同段工程质量得分=──────────────────

∑单位工程投资额

合同段工程质量评定得分=合同段工程质量得分-质量保证资料扣分

∑〔合同段工程质量评定得分×合同段工程投资额〕

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定得分=─────────────────────────

∑合同段工程投资额

4.2.5质量保证资料

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并进行整理分

3

DB33/T620—2006

析,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

料。工程必需的质量保证资料详见附录K。

4.3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4.3.1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分项工程评分值不小于85分者优良,小于85分且不小于70分者为合格;小于70分者为不合格。

评定为不合格的分项工程,经加固、补强或返工,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以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但

计算分部工程评分值时按其复评分值的90%计算。

4.3.2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所属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其加权平均分不小于85分,且所含主要分项工程全部评为优良时,则

该分部工程评为优良;如分项工程全部合格,但加权平均分小于85分,或加权平均分虽不小于85分,

但主要分项工程未全部达到优良标准时,则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项工程不合格,则该分部

工程为不合格。

4.3.3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所属各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其加权平均分不小于85分,且所含主要分部工程全部评为优良时,则

该单位工程评为优良;如分部工程全部合格,但加权平均分小于85分,或加权平均分虽不小于85分,

但主要分部工程未全部达到优良标准时,则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如分部工程未全部达到合格标准时,

则该单位工程为不合格。

4.3.4合同段和建设项目质量等级评定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合同段和建设项目所含单位工

程全部合格,单位工程优良率不小于80%,且合同段和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评分值不小于85分时,其

工程质量等级才可评为优良;所属任一单位工程不合格,则合同段和建设项目为不合格。

5路基工程

5.1路基土石方工程

5.1.1一般规定

5.1.1.1本章规定的实测项目的检查频率,为每一检查段内的最低检查频率。

5.1.1.2路基压实度需分层检测,并符合附录B的规定。路基其他检查项目及评定均在路基顶面进行

检查、检测。

5.1.1.3排水工程应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依照实际地形,选择合适的位置,将地面水

和地下水排出路基以外。沟底应平顺整齐,不得有松散土和其他杂物,排水畅通。

5.1.1.4钢筋混凝土圆管外购成品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前必须逐节检查,不得有裂缝、

破损。圆管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5.1.2土方路基

5.1.2.1基本要求

5.1.2.1.1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

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压实。

5.1.2.1.2路基填料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符合设计的规定。

5.1.2.1.3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5.1.2.1.4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5.1.2.1.5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坑和弃土场进行修整,

保持合理的几何外形。

5.1.2.2实测项目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见表1。

4

DB33/T620—2006

表1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权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次值

零填及挖≧94(水泥或沥青路面)

0~0.30

方(m)≧92(砂石等其他路面)

压≧94(水泥或沥青路面)

0~0.80按附录B检查。

实≧92(砂石等其他路面)

1△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3

度≧93(水泥或沥青路面)

填方(m)0.80~1.50测1处

(%)≧90(砂石等其他路面)

≧90(水泥或沥青路面)

﹥1.50

≧88(砂石等其他路面)

2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按附录H检查2

3纵断高程(mm)+15,-25水准仪:每200m测1断面2

4宽度(mm)不小于设计米尺:每200m测1处2

3m直尺:每200m测1处

5平整度(mm)252

×3尺

注1:表列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评定路段内的压实度下置信界限不得小于规定标准,单个测定

值不得小于极值(表列规定值减5个百分点)。按不小于表列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的测点数量占总检查点的百分

率计算合格率。

注2:水泥或沥青路面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

沥青表面处治等;砂石等其他路面包括:级配碎(砾)石面层、填隙碎石面层、泥(灰)结碎(砾)石面层、

块石路面等。

5.1.2.3外观鉴定

5.1.2.3.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3分。

5.1.2.3.2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5分。

5.1.2.3.3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不符合

要求时减1分~3分。

5.1.3石方路基

5.1.3.1基本要求

5.1.3.1.1石方路堑的开挖宜采用光面爆破法。爆破后应及时清理险石、松石,确保边坡安全、稳定。

5.1.3.1.2修筑填石路堤时,应进行地表清理,逐层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码砌边部。填筑层厚

度及石块尺寸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填石空隙用石碴、石屑嵌压稳定。上、下路床填料和石料最

大尺寸应符合规范规定。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20t以上压路机振压两

遍无明显标高差异。

5.1.3.1.3路基表面应整修平整。

5.1.3.2实测项目

石方路基实测项目见表2。

表2石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权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次值

1△压实度层厚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查施工记录3

5

DB33/T620—2006

表2(续)

项权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次值

2纵断高程(mm)+15,-35水准仪:每200m测1断面2

3宽度(mm)不小于设计要求米尺:每200m测1处2

4平整度(mm)353m直尺:每200m测1处×3尺2

5.1.3.3外观鉴定

5.1.3.3.1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不符合要求减1分~5分。

5.1.3.3.2上边坡不得有松石、浮土。不符合要求减1分~5分。

5.1.3.3.3路基边线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3分。

5.1.4宕渣路基

5.1.4.1基本要求

5.1.4.1.1宕渣级配良好,含泥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5.1.4.1.2修筑宕渣路堤时,应进行地表清理,填筑层厚度和宕渣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5.1.4.2实测项目

宕渣路基实测项目见表3。

表3宕渣路基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零填及挖

固体0~0.30≧83

方(m)

体积按附录B检查。

1△0~0.80≧833

率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测1处

填方(m)0.80~1.50≧81

(%)

﹥1.50≧78

2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要求值按附录H检查2

3纵断高程(mm)+15,-25水准仪:每200m测1断面2

4宽度(mm)不小于设计要求米尺:每200m测1处2

5平整度(mm)253m直尺:每200m测1处×3尺2

注:固体体积率的标准密度以综合毛体积密度控制,评定路段内的固体体积率下置信界限不得小于规定标准,

单个测定值不得小于极值(表列规定值减4个百分点)。按不小于表列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的测点数量占总检查点

的百分率计算合格率。

5.1.4.3外观鉴定

5.1.4.3.1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不符合要求减1分~5分。

5.1.4.3.2上边坡不得有松石、浮土。不符合要求减1分~5分。

5.1.4.3.3路基边线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3分。

5.2路基排水

5.2.1一般规定

5.2.1.1路基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沿线地形、水文等综合考虑,合理布置,排水通畅。

5.2.1.2路基地表排水可采用边沟、排水沟等设施。

5.2.1.3当路基范围内出露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或隔水措施。

5.2.1.4在水量集中,容易冲毁的地段,其边沟、涵洞等排水设施应加大断面尺寸,并做好防护措施。

5.2.2土沟

5.2.2.1基本要求

6

DB33/T620—2006

5.2.2.1.1土沟边坡必须平整、稳定,严禁贴坡。

5.2.2.1.2边沟应平顺整齐,不得有松散土和其他杂物,排水畅通。

5.2.2.2实测项目

土沟实测项目见表4。

表4土沟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沟底纵坡(%)符合设计水准仪:每200m测4点1

2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尺量:每200m测2点2

3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每200m检查2处1

4边棱直顺度(mm)±50尺量:20m拉线每200m检查2点1

5.2.2.3外观鉴定

沟底无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5分。

5.2.3浆砌排水沟

5.2.3.1基本要求

5.2.3.1.1浆砌砂浆配合比准确,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5.2.3.1.2浆砌片(块)石、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1.3基础中缩缝应与墙身缩缝对齐。

5.2.3.1.4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5.2.3.2实测项目

浆砌排水沟实测项目见表5。

表5浆砌排水沟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

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F检查3

2沟底高程(mm)±50水准仪:每200m测5点1

墙面直顺度(mm)或坡

3±30或不陡于设计尺量:20m拉线每200m检查2点1

4断面尺寸(mm)±50尺量:每200m查2点1

5铺砌厚度(mm)不小于设计尺量:每200m查2处1

5.2.3.3外观鉴定

5.2.3.3.1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5分。

5.2.3.3.2沟底不得有杂物。不符合要求时减1分~5分。

5.3砌筑工程

5.3.1一般规定

本章主要用于挡土墙、防护等砌筑工程的质量评定,对本标准第6章及本章未列出名称的其他砌

筑工程可参照本章评定。

5.3.2砌筑工程

5.3.2.1基本要求

5.3.2.1.1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3.2.1.2砂浆所用的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5.3.2.1.3地基承载能力、基础埋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5.3.2.1.4砌筑应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

和浮塞。

5.3.2.1.5砌体位置设置准确;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

DB33/T620—2006

5.3.2.1.6墙(台)背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或设计规定的填料,且墙(台)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

上时方可开始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路基填筑要求。

5.3.2.2实测项目

浆砌砌体实测项目见表6,干砌砌体实测项目见表7。

表6浆砌砌体实测项目

项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权

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和频率

次挡土墙墩、台身值

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F检查3

2顶面高程(mm)±20±10水准仪:每20m检查1点2

竖直度块石0.3%

0.5吊垂线:每20m检查1点2

3或坡度(%)片石0.5%

块石

4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尺量:每20m检查1处2

片石

表面平整度块石20

52m直尺:每20m检查1处1

(mm)片石30

表7干砌砌体实测项目

项权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次值

1顶面高程(mm)±30水准仪:每20m检查1点1

2底面高程(mm)±50水准仪:每20m检查1点2

3表面平整度(mm)502m直尺:每20m检1处2

4竖直度或坡度(%)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