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063-2017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DB37/T 3063-2017 Animal Epidemic Disease Emergency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220
B4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063—2017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Emergency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TechniquesforAnimalDisease
2017-11-30发布2017-12-30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06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烟台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召芳、李春蕾、党安坤、兰邹然、田夫林、陆峰、陈静、王贵升、杨汉瑞、
王士荣、汪洋。
I
DB37/T3063—2017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疫情发生后,开展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引用文件、疫病种类、术语与定
义、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重点、调查取证、调查报告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活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又称暴发调查,对某养殖场或某一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发生较多同类病例所开展的调查。
2.2
外来病
我国没有的,从国(境)外传入的动物疫病。
2.3
新发病
以前没有发生现在发生的动物疫病或曾经发生但被消灭后而重新发生的动物疫病。
2.4
指示病例
疫情发生期间的第一只发病动物。
2.5
可疑病例
症状符合某特定疫病病原引起的特征性症状,已报告但尚未核实,且未经实验室诊断的病例。
2.6
疑似病例
症状符合某特定疫病病原引起的特征性症状,已报告并核实,且证明与特定疫病具有流行病学联系,
但未经实验室诊断的病例。
2.7
确诊病例
1
DB37/T3063—2017
症状符合某特定病原引起的特征性症状,且证明与特定疫病具有流行病学联系,并经实验室诊断结
果证实的病例。
3调查疫病种类
3.1怀疑发生或发现疑似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
3.2主要人畜共患病:奶牛结核、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猪Ⅱ型链球菌病等。
3.3国家规定的其它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态势的疫病。
3.4怀疑发生或发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和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3.5发现疑似牛瘟、牛肺疫和马鼻疽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疫病。
3.6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大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3.7本规范也适用于中毒病和营养代谢病等其他群发动物疾病。
4调查步骤
4.1组织准备
4.1.1资料准备
阅读可疑暴发疫病相关文献,获得相关疫病采样和检测方面的知识;并根据检测目的,确定样品的
类型、采样时机及方法。
4.1.2材料准备
准备采样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调查表、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相关试剂及现场检测
试剂(必要时);现场联系资料和器材(GPS);电脑、照相机和录音录像设备;适合的交通工具等等。
4.1.3人员队伍准备
考虑成立调查组,并进行人员分工,确定组长(组长应为兽医流行病学专家),组员应包括实验室
专家和技术人员、数据主管、后勤人员、沟通专家等。
4.1.4调查方案及调查表准备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及调查表。
4.2确定存在暴发
4.2.1确定暴发是否存在,排除存在可能导致错误报告的任何因素。
4.2.2确定是否需要开展暴发调查综合疫病严重程度、潜在传播、政治考虑、公众关注、可利用资源,
及其它影响决定调查的因素,确定是否有必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4.3核实诊断
通过查视病例、查阅诊疗记录与流行病学资料及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方法来排除误诊或实验检测
错误,核实诊断结果。
4.4建立病例定义
2
DB37/T3063—2017
为了搜索到符合调查目的要求的病例,应建立病例定义,病例定义通常包括可疑病例、疑似病例和
确诊病例。
4.5追踪与回溯
4.5.1调查方法
4.5.1.1现场查看
调查人员察看“调查内容”中相关的现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物品、地理环境等。
4.5.1.2查阅档案
调查人员查阅“调查内容”中相关的历史资料。
4.5.1.3走访问询
调查人员走访问询“调查内容”中相关事物的相关人员。
4.5.1.4调查顺序
疫点、疫区应坚持先外后内的原则,调查人员不能带毒传播。
4.5.1.5抽样监测
必要时通过抽样监测的方式为验证假设提供帮助。
4.5.2溯源
发现动物疫情时,以该动物为起点,追溯至上端饲养(中转)地进行调查,找出指示病例和疫病暴
发的源头。
4.5.3追踪
发现动物疫情时,从该动物来源的起点、途经路线、到达终点(动物变成产品的还应将对屠宰点、
运输路线、销售点及消费人群等纳入调查范围进行调查,评价疫病暴发的态势,并预测疫病的传播方向。
4.6数据采集
4.6.1调查数据
发病动物的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初诊结论、采样送检结果;动物发病前的存栏数、发病数、死亡
数、现病数及其免疫状况;消毒、死亡动物处置、污物处理、疫苗储藏等设施设备;免疫程序、消毒、
无害化处理、岗位责任等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发病动物近6个月内免疫抗体和病原监测情况;其他
动物及其免疫状况;动物发病前21天和发病后至调查当日进出疫点的动物(含媒介动物)、动物产品、
人车、饲料、药物等状况;疫点周边野生动物分布、地理(山脉、河流、风向等)、交通、气温等状况;
疫点近3年内相关疫情情况;人文情况。
4.6.2检测数据
如果存在抽样监测时,将实验室检测数据一并收集。
4.7描述分布
3
DB37/T3063—2017
利用收集到的疫病数据描述疫病暴发过程的时间、空间和种间分布,以揭示疫病暴发的特点,为提
出假设奠定基础。
4.8提出假设并论证
从病原(新的病原进入、病原变异、混合感染等等)、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随运输车辆、人员、
虫媒等等)和宿主(抗体水平下降、抵抗力下降、易感动物增加等等)等环节提出疫病暴发的假设,并
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假设验证,得出疫病暴发的原因。
4.9提出防控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从排除接触源(传染源)、减少对接触源(传染源)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接触和保护
易感动物群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4.10调查报告和信息交流
4.10.1调查报告
调查完成后,调查人应填写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对调查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于1-3日内向
派出单位提交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背景,调查过程(含时间、地点、对象)、调
查方法,存在的风险因素和扩散趋势,提出的假设及验证结果,疫情控制措施及效果,调查资料分析及
调查结论,问题与建议等。
4.10.2信息交流
调查报告及相关信息应及时交流给相关单位和人员,使调查结果为更多有需求者所用,充分发挥其
在控制同类疫病模型中的作用。
5附表
常用表格包括:
a)反刍动物(牛、羊、骆驼、鹿)(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录A;
b)猪(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录B;
c)禽(鸡、鸭、鹅、)(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录C;
d)农贸市场/畜禽批发市场(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录D;
e)运输途中(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录E;
f)屠宰场/点(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录F;
g)山东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问询笔录,见附录G;
h)山东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档案资料查阅笔录,见附录H;
i)山东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查看笔录,见附录I。
4
DB37/T3063—2017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反刍动物(牛、羊、骆驼、鹿)(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反刍动物(牛、羊、骆驼、鹿)(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说明:1.本表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时填写。
2.为多种动物共患病的,需填写其他易感动物的相关数据。
3.本表述及的单元(流行病学单元)是指处在同一环境、感染某种病原可能性相同的一群动物。如处在同一个
封闭圈舍内的动物,或同一个场内(开放式圈舍)的动物,或某个村内饲养的所有易感动物,或者是使用同一
个公共设施的一群动物(如水源、公共挤奶站等),均可称其为一个流行病学单元。
序号: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基础信息
1.疫点所在场/养殖小区/村概况
名称地理坐标经度:纬度:
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乡(镇)村(场)
联系电话启用时间
易感动物种类养殖单元(户/舍)数存栏数(头/只)
2.调查简要信息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单位
发现首个病例日期接到报告日期调查日期
二、现况调查
1.发病单元(户/舍)概况
户名或畜动物种存栏数②最后一次该病疫苗免疫情况病死情况
5
DB37/T3063—2017
舍编号(头/只)应免疫苗种类生产厂家批号来源
类①实免免疫发病数③死亡数
数量
数量时间(头/只)
(头/只)
①动物种类:同一单元存在多种动物的,分行填写;
②存栏数:是指发病前的存栏数;
③发病数:是指出现该病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动物数。
2.疫点发病过程(用于计算袭击率)
自发现之日起新发病数新病死数
第1日
第2日
第3日
第4日
第5日
第6日
第7日
第8日
第9日
第10日
3.诊断情况
临床症状:
初步诊断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结果:诊断人员:
诊断日期:
样品类型数量采样时间送样单位检测单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
实验室诊断
诊断结果疑似诊断确诊结果
6
DB37/T3063—2017
4.疫情传播情况
村/场名最初发病时间存栏数发病数死亡数传播途径
5.疫点所在地及周边地理特征
请在县级行政区域图上标出疫点所在地位置;注明周边地理环境特点,如靠近山脉、河流、公路等。
6.疫点所在县易感动物生产信息(为判断暴露风险及做好应急准备等提供信息支持)
疫区受威胁区全县
易感动
存栏量存栏量存栏量
物种类养殖场/户数养殖场/户数养殖场/户数
(万头/只)(万头/只)(万头/只)
7.当地疫病史
三、疫病可能来源调查(追溯)
7
DB37/T3063—2017
对疫点第一例病例发现前1个潜伏期内的可能传染来源途径进行调查。
可能来源途径详细信息
家畜引进情况(种类、年龄、数量、
用途和相关时间、地点等)
易感动物产品购进情况
饲料调入情况
水源
本场/户人员到过其他养殖场/户或活
畜交易市场情况
配种情况
放牧情况
公共奶站挤奶情况
营销人员、兽医及其他相关人员到过
本场/户情况
外来车辆进入或本场车辆外出情况
与野生动物接触过情况
其他
初步结论
四、疫病可能扩散范围调查(追踪)
疫点发现第一例病例前1个潜伏期至封锁之日内,对以下事件进行调查。
可能事件详细信息
家畜调出情况(数量、用
途及相关时间、地点等)
配种
参展情况
公共牧场放牧情况
公共奶站挤奶情况
与野生动物接触过情况
兽医巡诊情况
相关人员外出与易感动
物接触情况
其他
初步结论
五、处置情况(根据防控技术规范规定的内容填写)
扑杀动物数
无害化处理动物数
疫点处置
消毒情况(频次、药名、
面积等)
8
DB37/T3063—2017
隔离封锁措施(时间、
范围等)
其他
封锁时间、范围等
扑杀易感动物数
无害化处理数
疫区防控消毒情况
紧急免疫数
监测情况
其他
免疫数
消毒情况
受威胁区防控
监测情况
其他
其他(如市场
关闭等)
填表人姓名:联系电话:
填表单位(签章)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签章)
9
DB37/T3063—2017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猪(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猪(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说明:1.本表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时填写。
2.猪是单一易感动物的,无需填写牛羊等动物的相关数据。
3.本表述及的单元(流行病学单元)是指处在同一环境、感染某种病原可能性相同的一群动物。如处在同一个
封闭圈舍内的动物,或同一个场内(开放式圈舍)的动物,或某个村内饲养的所有易感动物,或者是使用同
一个公共设施的一群动物(如水源等),均可称为一个流行病学单元。
序号: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基础信息
1.疫点所在场/养殖小区/村概况
名称地理坐标经度:纬度:
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乡(镇)村(场)
联系电话启用时间
易感动物种类养殖单元(户/舍)数存栏数(头/只)
猪
牛
羊
其他()
2.调查简要信息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单位
发现首个病例日期接到报告日期调查日期
二、现况调查
1.发病单元(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T 560-2008 低温液体汽车罐车定期检验规程 2009-01-08
- DB41/ 558-2008 再加工纤维 2008-12-30
- DB41/T 556-2008 白萝卜生产技术规程 2008-11-15
- DB41/T 559-2008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 2009-01-08
- DB41/T 551-2008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08-11-03
- DB41/T 553-2008 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8-11-15
- DB41/T 554-2008 菠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8-11-15
- DB41/T 563-2009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定期检验规程 2009-01-08
- DB41/T 546-2008 淡水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技术规范 2008-09-14
- DB41/T 562-2008 有机热载体液相炉定期检验规程 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