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562-2017 克-雅病诊断

WS/T 562-2017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diagnosis

行业标准-卫生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WS/T 562-2017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卫生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7-24
实施日期
2018-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卫生计生委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59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562—2017

克-雅病诊断

DiagnosisforCreutzfeldt-Jakobdisease

2017-07-24发布2018-02-01实施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WS/T562—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缩略语3

4诊断原则3

5诊断依据3

6鉴别诊断5

附录A(规范性附录)脑脊液14-3-3蛋白Westernblot检测6

附录B(规范性附录)脑组织病理学检测7

附录C(规范性附录)脑组织PrPSc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

附录D(规范性附录)脑组织PrPSc的Westernblot检测11

附录E(规范性附录)vCJD患者扁桃体PrPSc的Westernblot检测13

附录F(规范性附录)vCJD患者扁桃体PrPSc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3

附录G(规范性附录)PRNP基因序列、129位及219位氨基酸多态性检测15

附录H(资料性附录)遗传或家族型人类朊病毒病PRNP基因突变位点19

附录I(资料性附录)克-雅病的鉴别诊断20

参考文献22

I

WS/T56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市友谊医院、广州市中山医院、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小平、韩俊、陈操、石琦、王得新、高晨、田婵、夏胜利、李洵桦、张秀春。

II

WS/T562—2017

克-雅病诊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克-雅病和遗传或家族型人类朊病毒病(包括遗传或家族型克-雅病、吉斯特曼-施特劳

斯综合征、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的诊断原则、诊断依据、诊断分类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克-雅病和遗传或家族型人类朊病毒病

(包括遗传或家族型克-雅病、吉斯特曼-施特劳斯综合征、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的诊断。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

德国科学家CreutzfeldtH.G.和JakobA.M.在1922年首先报道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后被证实为人类的朊病毒病,包括散发型、遗传或家族型、医源型和变异型。其中散发型约占病例总数

的85%左右,遗传或家族型约占病例总数的10%~15%左右,医源型约占病例总数的1%左右。

2.2

朊病毒病priondisease

一类由朊病毒引起的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可传播性、退行性疾病。该病潜伏期长,病死率为

100%。朊病毒相关疾病、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也为此类疾病的专有名词。

2.3

朊病毒prion

朊病毒病的感染因子,又称羊瘙痒因子样或淀粉样朊蛋白(异常朊蛋白)(scrapie,

amyloid-formingisoformoftheprionprotein,PrPSc)。目前认为是一种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

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由细胞表面的正常朊蛋白转变而成的异常形式,具有感染性,可抵抗蛋白酶的

水解作用(蛋白酶抗性),也有称为朊毒体、朊粒。

2.4

朊蛋白prionprotein

一种正常的细胞蛋白,又称细胞型朊蛋白(cellularprionprotein,PrPC),在中枢神经系统(脑

和脊髓组织)的神经元细胞以及胶质细胞中表达,在机体其他组织包括外周组织、淋巴组织等细胞中也

有表达。

1

WS/T562—2017

2.5

散发型克-雅病sporadicCreutzfeldt-Jakobdisease

大多数克-雅病病例呈散发型,无地理上的聚集性,在病人之间无明显传播现象,由于至今没有发

现明确的发病原因,故称为散发型克-雅病。此类疾病的发病年龄在14岁~92岁之间,平均为65岁。

发病率为1~2人/每百万人/每年,男女病人的比例与整个人口的性别比例一致,与社会经济状况无关。

2.6

医源型克-雅病iatrogenicCreutzfeldt-Jakobdisease

通过朊病毒污染的手术器械、角膜及硬脑膜移植或脑垂体提取物、生长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治疗会感

染受体患者,引起医源型克-雅病。

2.7

遗传或家族型人类朊病毒病geneticorfamilialhumanpriondisease

遗传或家族型人类朊病毒病包括遗传或家族型克-雅病、吉斯特曼-斯特劳斯综合征、致死性家族型

失眠症。发病率约占整个人类朊病毒病病例的10%~15%。

2.8

遗传或家族型克-雅病geneticorfamilialCreutzfeldt-Jakobdisease

是一类遗传或家族型人类朊病毒病,为显性特征遗传性疾病。当人类朊蛋白基因出现特定位点的点

突变,以及出现特定的八肽重复插入或缺失时,引起此类疾病。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散发型克-雅病

相似,但依据突变位点和类型的不同,其发病年龄、临床病程、临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变化

有所差异。

2.9

吉斯特曼-施特劳斯综合征Gerstmann-Sträussler-Scheinkersyndrome

此类患者的朊蛋白编码基因出现特定的点突变及八肽插入,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上与遗传或家族

型克-雅病明显不同,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小脑共济失调,神经病理上可见特征性的淀粉样斑块沉积。

2.10

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

当人类朊蛋白基因第129位密码子为甲硫氨酸纯合子,第178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突变成天

冬酰胺(N)时,此类患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病理上表现为显著的丘脑神经元丢失和胶质增生,很

少或几乎没有海绵状变性。

2.11

变异型克-雅病variantCreutzfeldt-Jakobdisease

1996年在英国首先发现的克-雅病新变种,多发生于年轻人,且其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均与散发型

克-雅病有所不同。此类病人的大脑和小脑出现广泛的空泡样变及“花瓣样”的异常朊蛋白斑块沉积。

2

WS/T562—2017

已经证实变异型克-雅病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英国和欧洲暴发的牛海绵状脑病相关。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JD: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

FFI: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

fCJD:家族型克-雅病(familialCJD)

GSS:吉斯特曼-施特劳斯综合征(Gerstmann-Sträussler-Scheinkersyndrome)

gCJD:遗传型克-雅病(geneticCJD)

iCJD:医源型克-雅病(iatrogenicCJD)

PRNP:朊蛋白基因(prionproteingene)

PrP:朊蛋白(prionprotein)

PrPC:细胞型朊蛋白(正常朊蛋白)(cellularprionprotein)

PrPSc:羊瘙痒因子样或淀粉样朊蛋白(异常朊蛋白)(scrapie,amyloid-formingisoformofthe

prionprotein)

sCJD:散发型克-雅病(sporadicCJD)

TSE: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

vCJD:变异型克-雅病(variantCJD)

4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临床辅助检查、实验室及基因学检测综合判断。诊断结果分为

疑似诊断、临床诊断和确诊诊断,其中病例的确诊诊断依赖于在患者的脑组织中检出具有蛋白酶抗性的

PrPSc和/或出现海绵状变性和/或具有特定的PRNP基因突变。

5诊断依据

5.1散发型克-雅病

5.1.1病史与流行病学史

病史与流行病学史如下:

a)具有进行性痴呆症状;

b)临床病程<2年;

c)常规检测排除其他疾病;

d)无明确医源性接触史。

5.1.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如下:

a)肌阵挛;

b)视觉障碍或小脑共济失调;

c)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

d)无动性缄默。

3

WS/T562—2017

5.1.3临床检查

特征性的临床检查结果如下:

a)在病程中脑电图出现周期性三相波;

b)头颅MRI成像可见壳核/尾状核异常高信号,或者弥散加权像显示对称性灰质“缎带(ribbon)

征”。

5.1.4实验室检测

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如下:

a)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为阳性(见附录A);

b)脑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具有典型/标准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即出现海绵状变性(见附录B);

c)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存在蛋白酶抗性PrPSc的沉积(见附录C);

d)脑组织Western印迹法检测存在蛋白酶抗性PrPSc(见附录D)。

5.1.5诊断分类

诊断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a)疑似诊断:符合5.1.1加5.1.2任意两条;

b)临床诊断:在疑似诊断基础上,符合5.1.3任意一条或5.1.4a);

c)确诊诊断:在疑似诊断基础上,符合5.1.4中b)、c)、d)任意一条。

5.2医源型克-雅病

5.2.1病史与主要临床表现

与散发型克-雅病相似。

5.2.2诊断分类

诊断分类仅为确诊诊断。

在散发型克-雅病确诊诊断基础上,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a)接受由人脑提取的垂体激素治疗的病人出现进行性小脑综合征;

b)确定的暴露危险,例如曾接受过来自CJD病人的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等手术。

5.3变异型克-雅病

5.3.1病史与流行病学史

病史与流行病学史如下:

a)进行性神经精神障碍;

b)病程≥6个月;

c)常规检查不提示存在有其他疾病;

d)无明确医源性接触史;

e)排除遗传或家族型人类朊病毒病。

5.3.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如下:

a)早期精神症状(抑郁、焦虑、情感淡漠、退缩、妄想);

4

WS/T562—2017

b)持续性疼痛感(疼痛和/或感觉异常);

c)共济失调;

d)肌阵挛、舞蹈症、肌张力障碍;

e)痴呆。

5.3.3临床检测

特征性的临床检测结果如下:

a)早期脑电图无典型的三相波(晚期可能出现三相波);

b)MRI:弥散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显示双侧丘脑枕(后结节)高信号。

5.3.4实验室检测

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如下:

a)扁桃体Western印迹法检测存在蛋白酶抗性PrPSc(见附录E)或扁桃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

具有PrPSc沉积(见附录F);

b)脑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大脑和小脑广泛的空泡样变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