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168-2018 纸面石膏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168-2018 Paper board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4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85.010
Y3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168—2018
纸面石膏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
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ofRisk
ClassificationforProductionSafetyofPlasterboardManufacturer
2018-03-29发布2018-04-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16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山石膏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同春、任绪连、武新民、陈俊萍、王永强、朱卫华。
I
DB37/T3168—2018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纸面石膏板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纸面石膏板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纸面石膏板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
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II
DB37/T3168—2018
纸面石膏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面石膏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
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纸面石膏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974-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2-2016、DB37/T2974-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纸面石膏板企业
是指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添加剂与纤维做板芯,以特制的板纸为护面,经加工制成纸
面石膏板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4基本要求
4.1组织机构与职责
4.1.1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机构,组织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主要负责人、
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生产、工艺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织领导机构组成
人员应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应有明确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管理部门。
4.1.2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全面负责,具体
履行下列职责:
——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
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
——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组织领导机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
3
DB37/T3168—2018
——组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工作;
——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4.1.3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组织制定并督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
——组织制定风险判定准则和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办法(见附录A);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风险管控体系的更新;
——协调和调度各职能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情况。
4.1.4其他分管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管控工作措施落实;
——指导并督促分管职能部门开展危险源识别及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
——检查分管职能部门的风险管控体系相关资料的建立情况。
4.1.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履行下列职责:
——组织或参与拟定安全分级风险管控体系制度、风险判定准则、实施方案;
——组织或者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工作;
——组织或参与风险点的排查,汇总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组织风险管控措施的评审,督促并检查各生产单位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负责风险信息的更新完善。
4.1.6其他职能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组织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完善本部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负责排查和辨识新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资料。
4.1.7生产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组织本单位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完善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组织本单位各层级、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的告知培训;
——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负责排查和辨识新的风险点、危险源,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资料;
——负责在重要作业场所公告风险分级管控信息。
4.1.8各生产车间负责职责范围内风险点排查、危险源的辨识、分析及评价,确定管控措施,实施风
险分级管控,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4.1.9各班组、岗位负责组织本班组、岗位工作职责内风险点排查,危险源的辨识、分析及评价,按
照分级结果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4.2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
考核方式等,并按计划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应从其所在管理岗位所必需的风险分级管理知
识以及提高其风险分级管理水平来进行培训;对于岗位员工,应从其所必须掌握的本岗位风险类别、风
4
DB37/T3168—2018
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培训档案并作为绩效
考核的依据。企业应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培训档案。
4.3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办法、培训教育制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
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重大风险点统计表、风险分
级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体系文件应符合
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传达至各部门、岗位。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风险点确认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石膏板企
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生产设备设施、原料储存区域、装卸车区、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如一号
横向作业区可分为切刀、翻板机、分配机、控制柜等设备设施类风险点,产品装车区、空压机房、配电
室等功能独立、单一区域应单独作为风险点。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正常生产及设备运行)和非
常规(临时性检修、计划检修与维护、生产故障应急处理等)状态的作业活动,如一号横向作业区操作
及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包括切刀处引板、操作配电柜、擦拭运转设备光电开关、处理翻板机应急故障等。
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如清仓作业、清沸腾炉作业、热风炉炉膛内
作业等。
5.1.2风险点排查
按DB37/T2974-2017中5.1.2条内容执行。
5.2危险源辨识
5.2.1危险源辨识方法
5.2.1.1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本标准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分别建立作业活动
清单(参见附录C.1)和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
5.2.1.2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本标准对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类风险点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分别建立设备设
施清单(参见附录C.2)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5.2.2辨识范围
5
DB37/T3168—2018
企业应以确定的各风险点作为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单元,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DB37/T2974-2017
第5.2.2条所包含的内容。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
险源辨识。
5.2.3.2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开展危险源辨识,建立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价记录,实施步骤如下:
a)选定作业活动;
b)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主要包括作业内容、作业程序、作业环境、作业频次、作业过程中使用的
工具、作业对人员的特殊要求等信息;
c)分解作业步骤,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作业活动的分解应涵盖作业前准
备、作业过程、作业结束的各个步骤;
d)识别每个作业步骤的潜在危害和后果以及现有控制措施。
5.2.3.3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类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安全检查
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实施步骤如下:
a)选定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等;
b)将设备设施存在能量和危害物质等根源性危险源存在的部位作为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
目,列出检查标准编制安全检查表;
c)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及现有控制措施。
5.2.3.4危险源辨识应有各部门员工特别是基层岗位工的参与。
5.2.3.5危险源辨识过程应考虑的因素:
a)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和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伤害方式等,按照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因素进行辨识,还应充分考
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b)伤害对象(所有进入、接近工作场所的人员;
c)辨识危险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时态;
d)辨识危险源的正常、异常和紧急的不同状态。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评价准则
本标准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
则判定评价级别;风险评价方法与评价准则,参见附录B。
5.3.2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以下规则判定风险等级:
——4级\蓝色: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3级\黄色:属于一般风险,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2级\橙色:属于较大风险,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
进行控制管理;
——1级\红色:属于重大风险,公司级、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增加补充
建议措施并落实,将风险降至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
6
DB37/T3168—2018
5.3.3确定重大风险
存在以下情况,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两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
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热风炉炉膛内作业;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5.3.4风险点级别确认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5.4.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
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控制措施应与实际相符,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
5.4.2制定控制措施时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其次是降低风险(通过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通
过降低潜在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经济合理性、降低风险的
益处、可用选择方案的可靠性。
5.4.3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
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4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
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选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
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热风炉替代导热油炉等;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如对装车区、石膏粉上料区进行封闭;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5.4.5管理措施包括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警报和警示信号;
——安全互助体系;
——风险转移(共担)。
5.4.6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员工入厂三级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班前会培训;
——其他方面的培训。
5.4.7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7
DB37/T3168—2018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4.8应急措施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4.9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根据DB37/T2974-2017第5.5.1条,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管控层级为四级,分别为公司级、分厂(部
室)级、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企业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5.2编制重大风险点统计表和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重大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D)和包括全部风险点风险
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E),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3风险告知
按DB37/T2974-2017中5.5.3的规定进行。
6文件管理
企业应根据DB37/T2974-2017第6条要求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
档管理。
7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
高安全可靠性;
——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点、危险源管理档案,并按要求及时完善更新;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志得到保持和完善;
——热风炉炉膛内作业等重大风险作业活动设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熟悉本岗位的安全设施并能够正确检查维
护,了解紧急情况下如何应急处置等;
——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体系,保证该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DB37/T3168—2018
8持续改进
8.1评审
按DB37/T2974-2017中8的规定进行。
8.2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
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
人员进行培训。
9
DB37/T3168—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办法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分级进行,分别是分厂对车间考核,车间对班队考核。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真
实性、代表性及考核实施的可能性,并通过考核使被考核对象的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各级安
全考核实施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A.1考核周期
A.1.1车间对班组安全考核由车间组织考核小组对下属班组进行考核,每月保证对所有班组考核一
次。
A.1.2分厂对车间安全考核由分厂组织有关人员成立安全考核小组,每月对有关车间进行考核。同时
抽查10%~20%班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总。
A.2考核内容
A.2.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车间以及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
人50元。
A.2.2岗位危险源发生变化未及时辨识报告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A.2.3抽查岗位人员对岗位风险及管控措施掌握不准确的,对责任人进行处罚,抽查超过两人次掌握
不准确的,连带处罚带班人员。
A.2.4车间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风险管控运行工作流程,加强对风险管控日常运行情况监督,监督不
到位对车间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
A.2.5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按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A.3对考核对象抽查方式
为保证抽查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考核期内考核对象被抽查的覆盖面,宜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在
考核初期尽量避免重复,而在后期应有适当重复,以使被考核对象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但考核次数不
宜超过两次。
a)抽查人员;
b)班组级考核抽查班队长,另加班组成员1人~3人;
c)车间级考核抽查车间主管领导。
1
DB37/T3168—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
B.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
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B.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
6
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
3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
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
1
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
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0.1实际不可能
表B.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t>5小时)2每月一次暴露(0.5小时<t≤1小时)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2小时<t≤5小时)1每年几次暴露(10分钟<t≤0.5小时)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1小时<t≤2小时)0.5非常罕见地暴露(t≤10分钟)
表B.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
2人及以上死亡,或3人重大国际、国内影
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00以上公司停产
以上重伤响
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人死亡,或2-3人重伤500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部分装置
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1人重伤,或2-3人轻伤100以上地区影响
停工
2
DB37/T3168—2018
表B.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续)
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部分设备
71人次轻伤10万以上公司及周边范围
方针、制度、规定等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1套设备
2轻微伤1万以上基本的安全卫生要
序、规定停工
求
1完全符合需要救护1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表B.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
>3201级极其危险立刻
进措施进行评估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立即或近期整
160~3202级高度危险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改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有条件、有经
70~1603级显著危险
及沟通费时治理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保持现有控制
<704级轻度危险
期检查措施
CC
3
DB37/T3168—2018
DD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
表D.1作业活动清单
活动频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备注
率
1铲车卸料、堆料车辆进入原料场、铲车卸料、铲车堆料铲车司机、石膏粉原料场每天
2铲车上料铲车取料、铲车运料、铲车上料铲车司机、石膏粉原料场每班
上料篦子处作开启上料篦子振动器、处理上料口杂物、清理
3上料工、石膏粉上料区每班
业上料口周边卫生
石膏粉皮带机开启皮带输送机、巡检、上料地坑内作业、处
4上料工、石膏粉上料区每班
输送操作理皮带机跑偏或滚筒挤料、清理设备卫生
石膏粉孰料制
5开停机、巡检、异常处理、清理卫生工艺控制、制粉车间每班
备区域巡检
通风置换、清理出入口、进入仓内清理、清理
6清仓作业制粉车间原料仓每年
下料口、作业完成
开停机、点炉、观察炉膛、热风炉压火、巡检、
7热风炉操作司炉工、热风炉每班
放渣、清理卫生
热风炉炉膛内通风置换降温、劳保用品穿戴、检查炉膛、进
8司炉工、热风炉每月
作业入炉膛作业、作业完成
氨水接卸、氨水储存输送、开停机、清理卫生、
9SNCR脱硝司炉工、脱硝脱硫系统每班
巡检
烟气脱硝脱硫
10开停机、巡检、加石灰液碱、清理卫生司炉工、脱硝脱硫系统每班
区作业
叉车挑运辅料、电动葫芦吊运辅料、解辅料袋
11辅料吊运配料工、配料楼每班
口、上下梯台、清理卫生
石膏粉计量、混
12开停机、巡检、异常处理、清理卫生配料工、配料楼每班
合操作
13更换护面纸叉车运输护面纸、推纸、换纸、接纸配料工、配料楼每班
经纬线印刷作领用运输油墨稀料、油墨稀料使用、擦拭印刷
14成型工、成型站每班
业辊
石膏板成型作清理设备、开停机、开机引纸、巡检、异常处
15成型工、成型站每班
业理、清理卫生
开停机、开机引板、清除切刀杂物、切除废板、
石膏板湿板切废湿板进行纸膏分离、擦拭设备光电、翻板机
16一号横向每班
断输送作业处测量板材、翻板机处处理乱板、分配机底下
作业、处理干燥机进端故障、清理卫生
开停机、板材检测、调整开关执行器、开干燥
17干燥机控制质检、干燥机每班
机门、巡检、清理卫生
4
DB37/T3168—2018
作业活动清单(续)
活动频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备注
率
干燥机出端出板开停机、巡检干燥机出端、异常处理、清理卫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J 2025-2012 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 2012-12-24
- HJ 2022-2012 焦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2-12-24
- HJ 2019-2012 钢铁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术规范 2012-10-17
- HJ 2016-2012 环境工程 名词术语 2012-03-19
- HJ 2017-2012 铬渣干法解毒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2012-03-19
- HJ 2024-2012 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池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2-12-24
- HJ 2021-2012 内循环好氧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2-10-17
- HJ 2018-2012 制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2-10-17
- HJ 2020-2012 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2012-10-17
- HJ 2023-2012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