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842-2019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DB11/T 842-2019 Natural Forest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Near Natur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12月
-
2019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842—2019
代替DB11/T842—2011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lose-to-natureforestmanagement
2019-03-27发布2019-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842—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森林演替阶段划分及主要经营措施.....................................................2
5近自然森林经营操作程序.............................................................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森林演替阶段划分图..............................................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天然更新幼树分类名单............................................7
附录C(资料性附录)目标树标记数量参考表............................................9
附录D(资料性附录)密度控制表.....................................................10
附录E(资料性附录)森林疏伐强度等级表.............................................12
附录F(资料性附录)施工管理日志表.................................................13
参考文献............................................................................14
I
DB11/T84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842—2011《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11/T842—2011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术语定义中的“森林演替”,新增术语定义“目的树种”和“干扰树”(见3);
——将演替阶段“建群阶段、郁闭阶段、分化阶段、恒续阶段”重新划分为“建群阶段、竞争生长
阶段、质量选择阶段、近自然阶段”(见4);
——增加了近自然森林经营操作程序章节(见5);
——将编制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章节及编制年度作业设计章节并入近自然森林经营操作程序章节
(见5);
——增加了森林疏伐强度等级表(见附录E);
——增加了施工管理日志表(见附录F)。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学会、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
本标准起草人:周彩贤、智信、朱建刚、马红、杨欣宇、南海龙、王欢、温志勇、裴川、王海龙、
曹俊、高小宏、宋波。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842—2011。
II
DB11/T842—2019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演替阶段、主要经营措施、近自然森林经营操作程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经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目的树种objectivetreespecies
适合本地立地条件、能够稳定生长、符合经营目标的树种。
[GB/T15781—2015,定义3.2]
3.2
目标树targettree
属于目的树种,长期保留达到目标胸径后再利用的单株林木、发挥多重功能的骨干林木。
3.3
特殊目标树specialtargettree
林分中生长发育优良的非目的树种,包括特殊景观树种、珍贵树种、国家及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名录中的树种,以及有利于野生动物栖息、取食等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树种。
3.4
干扰树competitivetree
1
DB11/T842—2019
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其他林木。
3.5
近自然森林经营close-to-natureforestmanagement
遵循森林演替规律,利用森林的各种自然力,在森林全生命周期内实施目标树经营等人工干预措施,
促进森林发育进程,形成稳定的、近自然化的复层、混交、异龄森林生态系统。
4森林演替阶段划分及主要经营措施
4.1演替阶段划分
演替阶段划分为建群阶段、竞争生长阶段、质量选择阶段和近自然阶段。森林在不同的演替阶段状
态参见附录A。
4.2建群阶段
4.2.1特征
森林郁闭前的阶段,尚未形成森林小气候。该阶段主要特征如下:
——75%以上的建群树种树高小于4m,胸径小于5cm;
——林冠尚未郁闭;
——建群树种主要为先锋树种。
4.2.2经营目标
促进林木个体生长,使林分尽快郁闭。
4.2.3经营措施
4.2.3.1加强巡护,避免牲畜破坏、薪材采集,防控森林火灾和林木有害生物危害等。
4.2.3.2去除影响幼树生长的灌草。
4.2.3.3对位于阳坡的幼树进行扩埯。
4.3竞争生长阶段
4.3.1特征
从林冠郁闭开始到林分出现分化的演替阶段。建群树种为了充分利用阳光,进行竞争性高生长。该
阶段主要特征如下:
——林分平均高度大于4m,胸径大于5cm;
——林冠已基本郁闭(郁闭度0.5以上),已形成森林小气候。
4.3.2经营目标
促进林木高生长和目标树形成。
2
DB11/T842—2019
4.3.3经营措施
4.3.3.1加强巡护,避免牲畜破坏、薪材采集,防控森林火灾和林木有害生物等。
4.3.3.2对分化不明显但密度偏大的林分进行疏伐,保留目的树种,去除影响目的树种的其他树种。
疏伐后林分密度控制参照附录D。
4.3.3.3对一穴多株的林木进行定株。
4.4质量选择阶段
4.4.1特征
林木出现明显分化的阶段。此阶段主要特征如下:
——林内出现生活力弱、生长显著滞后的林木,林下植被稳定;
——林冠已郁闭,郁闭度大于0.7;
——林分平均高度达到6m以上,林木胸径达到10cm以上;
——耐荫树种开始生长。
4.4.2经营目标
促进目标树径向生长,提升林分整体质量。
4.4.3经营措施
4.4.3.1选择并标记目标树,去除目标树死枝或濒死枝。
4.4.3.2伐除郁闭度0.7以上林分中的干扰树,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
4.4.3.3采取扩埯、割灌等措施,保护天然更新的乡土幼树。更新幼树保护名录参照附录B。
4.4.3.4对特殊目标树进行标记保护。
4.4.3.5对抚育剩余物宜集中粉碎还林,达不到粉碎还林条件的,沿等高线整齐码放,高度不高于1m。
4.5近自然阶段
4.5.1特征
森林形成以目的树种占优势的阶段。此阶段主要特征如下:
——林木高度的分化格局基本形成,林分具备了合理的垂直结构;
——树种多样性丰富;
——林分天然更新良好,在受自然干扰或采伐后形成的林窗、林隙出现天然更新幼树,参照附录B;
——地表植被以典型森林草本植物占优势。
4.5.2经营目标
保持林分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4.5.3经营措施
4.5.3.1标记目标树和干扰树,伐除干扰树。疏伐后林分密度控制参照附录D。
4.5.3.2可采伐达到目标胸径的目标树,采伐后的郁闭度不低于0.6。
4.5.3.3在采伐和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林下天然或人工更新的幼树,不应损伤其他树木。
3
DB11/T842—2019
5近自然森林经营操作程序
5.1编制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
5.1.1现地调查
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调查以村(林场)为单位,以每个林分为经营单元,森林经营期以10年为宜。
编制方案前应完成现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及林分基本情况。
5.1.2经营方案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情况,包括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及林分基本情况等;
——总体思路,包括基本原则、经营目标、总体布局等;
——经营类型及经营措施,包括经营原则与依据、经营类型划分、不同类型的经营措施等;
——经营计划,包括经营小班、年度经营面积、目标树标记数量、间伐强度、监测方法、林区作业
道等。目标树标记数量参见附录C,密度控制参见附录D;
——保护计划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613-2003 出口黄皮洋葱生产技术规程 2003-07-14
- DB32/T 612-2003 出口黄皮洋葱 2003-07-14
- DB32/T 174-2003 烤紫菜 2003-07-14
- DB32/T 175-2003 调味紫菜 2003-07-14
- DB32/T 615-2003 出口黄皮洋葱繁种技术规程 2003-07-14
- DB32/T 614-2003 桑蚕一代杂种分户繁育制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规程 2003-07-14
- DB15/T 385-2003 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 2003-07-17
- DB45/T 61-2003 沙田柚苗木生产管理 2003-03-25
- DB45/T 82-2003 桑蚕种检疫技术规程 2003-03-25
- DB15/T 383-2002 旱作区地膜覆盖马铃薯1250-175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 200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