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T 4114-2003 低碳硅铁
YB/T 4114-2003 Low carbon ferrosilicon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冶炼硅钢等钢种的低碳硅铁。
发布历史
-
2003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湖北中天亚科冶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 起草人:
- 汪少华、李新亮、张瑞香、何元平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3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YB/T4114-2003
前言
本标准是以国内企业技术协议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相应的硅铁标准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和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中天亚科冶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少华、李新亮、张瑞香、何元平。
YB/T4114-2003
低碳硅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碳硅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冶炼硅钢等钢种的低碳硅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65。铁合金验收、包装、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401。铁合金化学分析用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GB/T4333.1硅铁化学分析方法高抓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量
GB/T4333.2硅铁化学分析方法秘磷钥蓝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4333.7硅铁化学分析方法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量
GB/T4333.8硅铁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量
GB/T4333.10硅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
GB/T13247铁合金产品粒度的取样和检测方法
3技术要求
3.1牌号和化学成分
3.1.1低碳硅铁按硅及杂质含量分为4个牌号,牌号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牌号AICaMnCrPSCTiMgNiCuV
Si
不大于
FeSi77Al
76.0-80,00.100.1000.10.050.040.0050.0300.0500.100.100.100.05
0.1-A
FeSi77Al
76.0-80.00.100.0500.10.030.020.0040.0150.020
0.1-B
FeSi77Al
76.0-80.00.050.0500.10.030.020.0040.015
0.050.01争
FeSi77Al
76,0-80.00.030.0350.10.030.020.0040.0150.015
0.03
3.1.2FeSl77A10.1-A适用于冶炼取向硅钢等钢种,其他牌号适用于冶炼无取向硅钢。
3.1.3如需方对化学成分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协议。
3.2物理状态
3.2.1低碳硅铁以粒状交货,其粒度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
YB/T4114-2003
表2
规格尺寸/mm些工竺
5-50(3%
3.2.2如需方对粒度有不同要求,可按供需双方协议。
4试验方法
4.1取样和制样
低碳硅铁化学分析用试样采取和制备按GB/T4010规定进行。
4.2化学分析方法
低碳硅铁化学分析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序号元素分析方法
1Si按GB/T4333.1规定进行
2P按GB/T4333.2规定进行
3Mn按附录A或供需双方协议
4A1按附录B或供需双方协议
5S按GB/T4333.?或供需双方协议
6Ca按GB/T4333.8或供需双方协议
7C按GB/T4333.10或供需双方协议
8Cr按附录C或供需双方协议
9Ti按附录D或供需双方协议
10Mg按附录E或供需双方协议
11Ni按附录F或供需双方协议
12Cu按附录G或供需双方协议
13V按附录H或供需双方协议
4.3粒度检验
低碳硅铁的粒度检验应按GB/T13247规定进行。
5检验规则
5.1检查和验收
低碳硅铁的检查和验收应符合GB/T365。的规定。
5.2组批
低碳硅铁按同一牌号组批,但含硅量(质量分数)波动范围不应超过2%.
6包装、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6.1包装
根据需方要求,可采用散装、集装箱或袋装等形式发货。采用袋装或集装箱包装时,包装外面应有
明显标志。
6.2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产品的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365。的规定。
2
YB/T4114-200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低碳硅铁锰含量的侧定高碘酸钠分光光度法
A.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用高碘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锰含量的原理、试剂和材料、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允
许差。
本附录适用于低碳硅铁中锰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10%-1.00%.
A.2原理
试样经硝酸、氢氟酸溶解后,在硫磷混酸介质中用高碘酸钠将锰氧化成紫红色的高锰酸,于分光光
度计波长53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A.3试荆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与其纯度相当的水。
A.3.1硝酸(pl.42g/mL).
A.3.2氢氟酸(pl.15g/mL),
A.3.3高氯酸(pl.67g/ml)。
A.3.4硫酸一磷酸混合酸:于1000mL水中缓慢加人500mL硫酸(pl.84g/mL),冷却后,加人
500mL磷酸(pl.70g/mL),混匀。
A.3.5高碘酸钠溶液(5%):称25g高碘酸钠,加人250mL水、150mL磷酸(pl.70g/mL)及100mL
硝酸(A.3.1),加热煮沸溶解。
A.3.6EDTA溶液(5%).
A.3.7锰标准溶液:
A.3.7.1称取2.8766g基准高锰酸钾置于500mL烧杯中,加人300mL水溶解,加人10mL硫酸
(1+1),滴加过氧化氢至红色恰好消失,加热煮沸5min-10min,冷却,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
稀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锰。
A.3.7.2取10mL锰标液(A.3.7.1)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
20gg锰。
A.4分析步骤
A.4.1测定
称取0.2g试料,精确至0.0001g.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将试料置于铂金皿中,加5mL硝酸(A.3.1),滴加氢氟酸(A.3.2)溶解试料,加5mL高抓酸
(A.3.3),加热冒高氯酸烟至湿盐状,加水溶解盐类,移人250mL锥形瓶中,加20mL硫磷混酸
(A.3.4),加人10mL高碘酸钠溶液(A.3.5),低温加热至沸,并保持2min-3min,冷却至室温,移人
10pr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用作显色液。
将上述显色液置于2cm-3cm比色皿中,向剩余显色液中边摇边滴加EDTA(A.3.6)至紫色刚好
退去,此溶液用作参比,于分光光度计530nn处测量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得锰量。
A.4.2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取0.00mL,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锰标准溶液(A.3.7.2),分别置
YB/T4114-2003
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20mL硫磷混酸(A.3.4),以下同显色液操作,以不加锰标液作参比,于波
长530nm处测量吸光度,以锰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A.5结果计算
按式(A.1)计算试样中的锰含量(质量分数):
w(Mn)(%)一m'X100..···.···.‘····.········……(A.1)
式中:
m,—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锰量,单位为克(g);
m—试料量,单位为克(9)。
A.6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A.1所列允许差。
表A.1允许差
锰含量(质量分数)允许差(质量分数)
0.0100.0250.003
>0.025^-0.0500.005
>0.050^-0.1000.010
>0.100^-0.2000.020
>0.200-0.5000.030
>0.500-1.0000.035
YB/T4114-200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低碳硅铁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B.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含量的原理、试剂和材料、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允
许差。
本附录适用于低碳硅铁中铝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10%^-1.00%,
B.2原理
试样经硝酸、氢氟酸分解,高氯酸冒烟,铬氧化为高价,在pH5.3-5.9的弱酸介质中,A13'与铬天
青S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45nm处测量吸光度。
B.3试荆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与其纯度相当的水。
B.3.1硝酸(p1.42g/mL).
B.3.2氢氟酸(p1.15g/mL).
B.3.3高氯酸印1.67g/mL),
B.3.4铬天青S溶液(0.05%):以乙酸((1+1)配制。
B.3.5氟化馁溶液((0.5%)0
B.3.6Zn-EDTA溶液(0.1mol/L):称取8.2g氧化锌,加人40mL盐酸(1+1)加热溶解,另称取
37.2gEDTA溶解于800mL水中,加15ml氨水,然后将两溶液合并,用氨水和盐酸调至pH5.7,用
水稀至1L,混匀。
B.3.7六次甲基四胺溶液:称取40g六次甲基四胺于100mL水中,加4mL盐酸((1+1),混匀,调
pH5.7(用精密试纸检验)。
B.3.8铝标准溶液
B.3.8.1称取。.1000g纯铝((99.99%以上),置于200mL塑料烧杯中,加人10mL氢氧化钠(10%,
优级纯)溶液,使铝溶解,然后以盐酸((1+1)中和至沉淀溶解并过量20mL,冷却后,移人1000mL容量
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Kg铝。
B.3.8.2取25.00mL铝标液(B.3.8.1)于500mL容量瓶中,再加人5mL盐酸((1+1),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5mg铝。
B.4分析步骤
B.4.1测定
称取。.1g试料,精确至。.0001g.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将试料置于铂皿中,加5mL硝酸(B.3.1),缓缓滴加5mL氢氟酸(B.3.2),至试料溶解,加人2mL
高氯酸(B.3.3),加热冒高氯酸烟至湿盐状,取下稍冷,加水溶解盐类,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
至刻度,混匀。
用移液管分取5.00mL两份,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用作显色液和参比液。
显色液:加2ml.Zn-EDTA溶液(B.3.6),混匀,稍放置,力0.人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NBPIA 008-2021 血液净化室质量控制规范 2021-12-15
- T/CAME 54-2022 医院建筑室内装修工程设计标准 2022-12-29
- T/CADERM 5018-2023 核辐射外污染洗消车 2023-02-24
- T/GDNAS 010-2022 新生儿居家皮肤护理技术规范 2022-11-30
- T/CACM 1198-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2019-01-30
- T/SRMA 1-2020 预防老年人跌倒康复干预基本要求 2020-03-17
- T/ZSA 96.6-2021 透析器测试方法 第6部分:血室容量检测方法 2021-12-24
- T/QGCML 1197-2023 93%纯度变压吸附制氧设备 2023-08-16
- T/CHAS 10-2-28-2022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28部分:患者服务 康复治疗 2022-11-26
- T/CACM 1317-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动眼神经麻痹 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