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377-2019 湿地两栖爬行动物种群监测技术规程
DB23/T 2377-2019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mphibian and reptile populations in wetlan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1.1.1.1.1.1
ICS65.020.01
B0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377—2019
湿地两栖爬行动物种群监测技术规程
2019-06-05发布2019-07-04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2377—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睿、朱世兵、张士芳、焉申堂、李海军、李楠、刘应竹、白雅溶、魏丹、
郭媛、赫俊峰。
I
DB23/T2377—2019
湿地两栖爬行动物种群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两栖爬行动物种群监测的监测原则、监测内容、监测、监测时间和监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湿地两栖爬行动物种群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4708-2009湿地分类
3监测原则
3.1科学性
监测样地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反映监测区域的整体状况。
3.2可重复性
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应标准化,具有可重复性。
3.3可操作性
监测方案应实际可行。
3.4长期定位监测
监测应具备可持续性,长期开展,并保证数据完整、详实。
4监测内容
种类、分布、种群数量、生境类型和状况、环境因子、食物丰富度等。
5监测
5.1抽样方法
抽样应采取如下方法:
a)随机抽样:在监测区域内采用选择随机数或抽签等随机抽样方法,设置监测样地;
b)系统抽样:在监测区域内按一定的距离,设置监测样地。
5.2监测方法
1
DB23/T2377—2019
5.2.1样线法
每个样地内应有(3~5)条监测样线,每条样线长度在1km以上。调查时行进速度通常为(1.5~2)
km/h。结果记入表A.1。
5.2.2标记重捕法
在每个监测样地内,布设50m×50m至100m×100m的样方(3~5)个,捕获样方内所有监测对
象后进行标记。每次记录所有捕获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和数量,并进行标记后就地释放,统计重捕数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8443-2014 民用飞机航空电子设备完整性大纲要求 2014-05-19
- HB 8448-2014 民用飞机平视显示器通用规范 2014-05-19
- HB 8444-2014 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飞行试验要求 2014-05-19
- HB 8439-2014 民用飞机自动驾驶仪通用规范 2014-05-19
- HB 8438-2014 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通用要求 2014-05-19
- HB 8445-2014 民用飞机货运系统通用要求 2014-05-19
- HB 8440-2014 民用飞机供电特性数字式测试设备要求 2014-05-19
- HB 8447-2014 民用飞机结构防腐蚀设计要求 2014-05-19
- HB 8442-2014 民用飞机供氧系统通用要求 2014-05-19
- HB 8446-2014 民用飞机样机通用要求 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