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41-2011 桥梁钢结构防腐蚀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规范

DB33/T 841-2011 The Anti-corros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Structure Bridge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3/T 841-2023 |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841-2011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11-02
实施日期
2011-12-02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P28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841—2011

桥梁钢结构防腐蚀工程施工

工艺及质量验收规范

Anti-corrosionprocessandqualityinspectionspecification

forsteelstructureofbridges

2011-11-02发布2011-12-02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841—2011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分类..............................................................................4

4.1涂层体系保护年限分类..........................................................4

4.2腐蚀环境分类..................................................................4

4.3涂装部位分类..................................................................4

5要求..............................................................................4

5.1供方与施工单位基本要求........................................................4

5.2涂层体系要求..................................................................5

5.3工艺要求......................................................................5

6试验方法..........................................................................9

6.1施工环境......................................................................9

6.2涂层体系......................................................................9

6.3表面处理.....................................................................11

7检验规则.........................................................................11

8施工质量验收.....................................................................11

8.1验收文字材料.................................................................11

8.2施工质量验收内容.............................................................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腐蚀环境分类...................................................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涂层配套体系...................................................15

附录C(规范性附录)涂层体系性能要求...............................................18

附录D(规范性附录)涂料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9

附录E(规范性附录)质量验收记录...................................................21

I

DB33/T841—2011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舟山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交公

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云岐、张胜利、易春龙、崔冰、严生贵、郭健、于旭东、童育强。

II

DB33/T841—2011

桥梁钢结构防腐蚀工程施工

工艺及质量验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桥梁钢结构防腐蚀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施工质量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桥梁钢结构防腐蚀工程的施工工艺控制与施工质量验收,其它应用领域的钢结构防腐

蚀工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0锌锭(GB/T470-2008,ISO752:2004,MOD)

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1725-2007,ISO3251:2003,IDT)

GB/T1728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1730-2007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ISO1522:1998,MOD)

GB/T1732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173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1735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GB/T1735-2009,ISO3248:1998,MOD)

GB/T1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1768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1768-2006,ISO7784-2:1997,

IDT)

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1771-2007,ISO7253:1996,IDT)

GB/T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1865-1997,

eqvISO11341:1994)

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3186-2006,ISO15528:2000,IDT)

GB/T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ISO209:2007,MOD)

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5210-2006,ISO4624:2002,IDT)

GB/T6742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GB/T6742-2007,ISO1519:2002,IDT)

GB/T6753.1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GB/T6753.1-2007,ISO1524:2000,IDT)

GB/T6753.4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GB/T6753.4-1998,eqvISO2431:1993)

GB/T8174-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8264-2008涂装技术术语

GB/T8642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GB/T8642-2002,ISO14916:1999,MOD)

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1988,ISO8501-1:1988,IDT)

GB/T9274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9274-1988,eqvISO2812:1974)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286-1998,eqvISO2409:1992)

1

DB33/T841—2011

GB/T9761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GB/T9761-2008,ISO3668:1998,IDT)

GB/T9793-1997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eqvISO2063:1991)

GB/T12608热喷涂火焰和电弧喷涂用线材、棒材和芯材分类和供货技术条件(GB/T12608

-2003,ISO14919:2001,MOD)

GB/T13288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GB/T13288-1991,neqISO8503:

1985)

GB/T13312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

GB/T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ISO2808:2007,IDT)

GB/T17850.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GB/T

17850.1-2002,eqvISO11126-1:1993)

GB/T18204.14-2000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18570.3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

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GB/T18570.3-2005,ISO8502-3:1992,IDT)

GB/T18570.6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6部分:可溶性杂质的取样

Bresle法(GB/T18570.6-2005,ISO8502-6:1995,IDT)

GB/T18570.9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9部分:水溶性盐的现场电

导率测定法(GB/T18570.9-2005,ISO8502-9:1999,IDT)

GB/T18719-2002热喷涂术语、分类(ISO14917:1999,MOD)

GB/T18838.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GB/T

18838.1-2002,ISO11124-1:1993,MOD)

HG/T3668富锌底漆

HG/T3792-2005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JB/T7509热喷涂涂层孔隙率试验方法铁试剂法

JT/T722-2008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QX/T50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TB/T2137铁路钢桥栓接板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方法

ISO4628色漆和清漆漆膜老化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

coatings)

ISO12944-2色漆和清漆钢结构防腐涂层体系第二部分:环境分类(Paintsandvarnishes-

CorrosionprotectionofsteelstructuresbyprotectivepaintsystemsPart2:Classification

ofenvironment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底

需要进行涂装或已涂装过需再度涂装的钢材表面。

注:改写GB/T8264-2008,一般术语2.2。

3.2

2

DB33/T841—2011

喷砂处理

利用高速磨料流的冲击作用清理和粗化基底表面的过程。

注:改写GB/T8264-2008,表面预处理3.20。

3.3

表面清洁度

表面处理后金属表面的洁净程度。

3.4

表面粗糙度

金属表面处理后表面轮廓的最高峰相对于最低谷的高度。

[改写GB/T13288.1-2008,定义3.1。]

3.5

热喷涂

在喷涂枪内或外将喷涂材料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然后喷射于经预处理的基体表面上,基体保持

未熔状态形成涂层的方法。

[改写GB/T18719-2002,术语和定义3.1。]

3.6

电弧喷涂

利用两根金属丝之间产生的电弧熔化丝的顶端,两根金属丝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经一

束或多束气体射流(一般为压缩空气)雾化将已熔化的金属熔滴喷射到经预处理的基体表面上形成涂层

的工艺方法。

[GB/T18719-2002,按热源分类4.3.5]

3.7

封闭涂料

用以渗入、填充金属喷涂层孔隙并起到封闭作用的涂料。

[改写GB/T18719-2002,一般术语5.1.15]。

3.8

防腐蚀涂料

涂覆在基底表面,使其与环境隔离达到耐腐蚀目的的涂料。

[改写GB/T8264-2008,一般术语2.3。]

3.9

涂层

为使基底表面与周围环境隔离,以达到防腐蚀或装饰目的,涂覆在基底表面的保护层。

3

DB33/T841—2011

[改写GB/T8264-2008,涂膜6.1。]

3.10

涂层附着力

涂层与基底表面的粘结力,也称结合强度或结合力。

[改写GB/T8264-2008,涂膜6.13。]

3.11

保护年限

涂层95%以上区域的锈蚀等级不大于ISO4628规定的Ri2级且无气泡、剥落和开裂现象的使用年限。

[改写JT/T722-2008,分类3.1.1。]

4分类

4.1涂层体系保护年限分类

按保护年限分为两类:

——普通型,10~15年;

——长效型,15~25年。

4.2腐蚀环境分类

腐蚀环境分类符合ISO12944-2的要求,参见附录A。

4.3涂装部位分类

按涂装部位分为七类:

——外表面;

——非封闭环境内表面;

——封闭环境内表面;

——钢桥面;

——干湿交替区和水下区;

——防滑摩擦面;

——附属钢构件,包括防撞护栏、人行道护栏、灯座、泄水管、钢路缘石等。

5要求

5.1供方与施工单位基本要求

5.1.1供方

热喷涂丝材供方、涂料供方应经过合格供方评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凡实行生产许可证

管理的应提供生产许可证。

5.1.2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

4

DB33/T841—2011

施工单位应符合业主防腐蚀施工工程设计文件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应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应具有防腐保温二级及以上资质或国家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并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人员应通过

热喷涂及涂料涂装的专业培训,关键施工工序的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

5.2涂层体系要求

5.2.1涂层体系配套要求

5.2.1.1按照腐蚀环境、工况条件、防腐年限设计涂层配套体系。

5.2.1.2较高防腐等级的涂层配套体系也适用于较低防腐等级的涂层配套体系,并可参照较高防腐等

级的涂层配套体系设计涂层厚度。C1和C2腐蚀环境下的涂层配套体系,可参考C3腐蚀环境的涂层配

套体系进行设计。

5.2.1.3按涂装部位推荐的涂层配套体系参见附录B。

5.2.2涂层体系性能要求

涂层体系性能要求见附录C。

5.2.3热喷涂丝材性能要求

热喷涂丝材的种类、规格、质量要求应符合GB/T12608的规定。

5.2.4涂料性能要求

涂料性能要求见附录D。

5.2.5热喷涂涂层性能要求

热喷涂涂层性能要求见表1。

表1热喷涂涂层性能要求

序号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1外观外观均匀、致密,无未熔化大颗粒等缺陷目测

2厚度符合设计要求GB/T9793-1997

3涂层附着力≥5.9MPaGB/T8642

4孔隙率≤3点/cm2JB/T7509

5.3工艺要求

5.3.1工艺试验

5.3.1.1正式施工前,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直至涂层体系的性能达到本标准5.2条的要求,

记录此工艺参数,并按此工艺参数制作样块,经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5.3.1.2防腐蚀施工所用的检测器具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3.2净化处理

5.3.2.1打磨

桥梁钢结构在转移到防腐涂装工序前,应采用动力或手工工具清除钢结构表面的焊渣、焊瘤、焊接

飞溅物、毛刺,锋利的边角应打磨成半径大于2mm的圆角。

5

DB33/T841—2011

5.3.2.2除油

钢结构表面油污应采用专用清洁剂进行低压喷洗或软刷刷洗,用淡水冲洗掉所有残余物;或采用碱

液、火焰等处理,并用淡水冲洗至中性。

5.3.2.3除盐分

喷砂钢结构表面可溶性氯离子含量应小于7μg/cm2,超标时应采用高压淡水冲洗。当钢结构确定未

接触氯离子环境时,可不进行表面可溶性盐分的测定;当不能完全确定时,应进行检测。

5.3.2.4保护

对于非涂装部位,销孔、测量基准点等,在喷砂时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避免喷砂处理时,磨料飞

溅造成损伤。

5.3.3表面处理

5.3.3.1磨料

5.3.3.1.1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应符合GB/T18838.1的要求;

5.3.3.1.2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应符合GB/T17850.1的要求;

5.3.3.1.3电弧喷涂前应采用喷砂方式进行除锈,磨料应选择棱角钢砂;

5.3.3.1.4涂料涂层涂装前可采用喷砂、喷丸或机械打磨方式进行除锈,对于重防腐涂料涂层应优先

选用喷砂或喷丸除锈方式进行除锈。

5.3.3.2除锈后的清洁度等级

5.3.3.2.1对于电弧喷涂,钢结构表面处理达到GB/T8923规定的Sa3级;

5.3.3.2.2对于环氧富锌底漆和环氧磷酸锌底漆,钢结构表面处理达到GB/T8923规定的Sa2½级;

5.3.3.2.3对于不便于喷射除锈的部位,采用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钢结构表面处理达到GB/T8923

规定的St3级。

5.3.3.3表面粗糙度

5.3.3.3.1电弧喷涂,钢结构表面粗糙度达Rz60~100μm;

5.3.3.3.2无机富锌底漆,钢结构表面粗糙度达Rz50~80μm;

5.3.3.3.3其它涂料涂层,钢结构表面粗糙度达Rz30~75μm。

5.3.3.4喷砂除锈

5.3.3.4.1喷砂除锈宜采用0.4MPa~0.8MPa的压缩空气作动力,压缩空气和磨料应清洁干燥;

5.3.3.4.2喷砂枪的喷嘴与被喷射构件表面的距离一般为100mm~300mm,喷射方向与被喷射构件表

面法线之间的夹角以0°~30°为宜。

5.3.3.5二次表面处理

5.3.3.5.1在已涂无机硅酸锌、无机富锌或其他类车间底漆的钢结构外表面再涂装油漆前,应采用喷

砂方法进行二次表面处理;

5.3.3.5.2在已涂无机硅酸锌、无机富锌或其他类车间底漆的钢结构内表面再涂装油漆前,可根据涂

装体系设计要求采用喷砂/机械打磨方法进行拉毛处理;

6

DB33/T841—2011

5.3.3.5.3无机硅酸锌、无机富锌车间底漆完好的部位,可采用扫砂拉毛方法除去表面锌盐,并对焊

缝、锈蚀处喷砂除锈至GB/T8923规定的Sa2½级;或采用打磨拉毛方法除去表面锌盐,并对焊缝、锈

蚀处进行打磨,除锈清洁度达到GB/T8923规定的St3级;

5.3.3.5.4对需要热喷涂的钢结构焊缝预留部分,应在现场焊接后采用喷砂方法进行二次表面处理,

除锈清洁度达到GB/T8923规定的Sa3级。

5.3.3.6除尘

表面喷砂除锈后,对外表面应采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吹扫,内表面用吸尘器清理,除尘后的喷砂表面

灰尘清洁度不大于GB/T18570.3规定的3级。

5.3.3.7其他要求

5.3.3.7.1遇雨、雪、结露等气候时,应停止除锈作业(室内作业除外);

5.3.3.7.2一般情况下,应在表面处理完成后4h内进行涂料或热喷涂施工,当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60%时,可适当延时,但最长不应超过12h;

5.3.3.7.3涂装作业时钢材表面温度应至少比露点温度高出3℃,现场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5%;

5.3.3.7.4钢结构表面出现返锈现象时,应重新除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涂装施工。

5.3.4电弧喷涂

5.3.4.1电弧喷涂环境

5.3.4.1.1待喷涂钢材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5.3.4.1.2当施工环境通风较差时,应采取强制通风。

5.3.4.2喷涂前检查

5.3.4.2.1经喷砂处理并清洁后的钢材表面,应干燥,无灰尘、油脂、锈斑、污垢及其他污染物,清

洁度应一直保持到电弧喷涂完成;

5.3.4.2.2金属丝材表面应光滑、无氧化、无油脂和其他污垢,不允许有较严重的表面缺陷,线材盘

绕不允许有折弯和严重扭弯。

5.3.4.3电弧喷涂工艺

5.3.4.3.1电弧喷涂施工时,应在受喷面积上连续喷涂到规定厚度;

5.3.4.3.2喷涂用气体应清洁、干燥,喷涂气体压力应不低于0.5MPa;

5.3.4.3.3喷涂距离宜控制在150mm~300mm;

5.3.4.3.4喷涂时,喷涂微颗粒应尽可能垂直冲击基体表面,喷枪与被喷涂面的夹角应不小于60º;

5.3.4.3.5喷涂过程中,喷枪移动速度应均匀;

5.3.4.3.6喷涂过程中,当发现基体表面温度过高时,可暂停喷涂;

5.3.4.3.7喷涂过程中,应经常对喷枪进行清洁,避免积聚金属粉尘。

5.3.4.4其他要求

5.3.4.4.1钢结构表面进行电弧喷涂施工后,应立即进行封闭涂层的施工,最长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2

h。

5.3.4.4.2在工地桥面施工时,施工期间应搭设桥面风雨棚。

7

DB33/T841—2011

5.3.4.4.3对需要在现场进行电弧喷涂的钢结构焊缝及预留部分,应在现场焊接后并经喷砂处理达到

GB8923规定的Sa3级后,采用与钢结构室内施工时相同的电弧喷涂工艺和涂层材料进行防腐施工。

5.3.5涂料涂装

5.3.5.1涂料涂装环境

5.3.5.1.1涂料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4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施工环境温度连续5个工作

日低于5℃时,应采用低温固化产品或采取其它措施。

5.3.5.1.2在雨、雪、雾、大风以及强烈阳光照射环境下,不宜进行室外施工。

5.3.5.1.3当施工环境通风较差时,应采取强制通风。

5.3.5.1.4涂料涂装时,钢材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方可施工,但不宜高于50℃。

5.3.5.2涂料配制和使用

5.3.5.2.1涂料配制和使用前,应持有涂料供应方提供的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涂料施工使用指南,涂

料施工使用指南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防腐蚀涂装的基层处理要求及处理工艺、防腐蚀涂层的施工工艺、

防腐蚀涂层的质量检测手段。

5.3.5.2.2对双组份或多组分涂料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熟化,在适用期内

使用。

5.3.5.3涂料涂装工艺

5.3.5.3.1试涂

5.3.5.3.1.1正式涂装前或涂料产品生产批次变化后应进行试涂,涂料应按产品施工指南中规定的涂

装方法(喷涂、刷涂或辊涂)、工作温度、湿度及稀释剂施工;

5.3.5.3.1.2根据涂料性能选择相应的喷涂设备,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储料罐、输料管道及喷枪是否

干净、适用;检查压缩空气压力、管道喷嘴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压缩空气是否清洁、干燥;

5.3.5.3.1.3试涂涂层的性能应符合本标准5.2.4条相关要求,试涂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涂装。

5.3.5.3.2涂装方法

5.3.5.3.2.1大面积涂装应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施工;

5.3.5.3.2.2细长、小面积以及复杂形状构件可采用空气喷涂、辊涂或刷涂施工;

5.3.5.3.2.3不易喷涂到的部位应采用刷涂法进行预涂装或在喷涂后进行补涂;

5.3.5.3.2.4刷涂或辊涂时,层间应纵横交错,每层宜往复进行;

5.3.5.3.2.5涂装过程中,施工工具应保持清洁、干燥;

5.3.5.3.2.6按涂层配套体系要求,进行封闭涂层、底涂层、中间涂层、面涂层的涂装施工。

5.3.5.3.3涂装间隔

5.3.5.3.3.1按涂料工艺进行封闭涂层、底涂层、中涂层和面涂层施工,每道涂层的间隔时间应符合

涂料的技术要求,超过最大重涂间隔时间时,应进行拉毛处理后再涂装;

5.3.5.3.3.2每涂完封闭涂层、底涂层、中涂层和面涂层后,应检查干膜厚度,合格后进行下道涂装

施工;

5.3.5.3.3.3涂装结束后,涂层应自然养护后方可使用。其中化学反应类涂料形成的涂层,养护时间

不应少于7d。

8

DB33/T841—2011

5.3.5.3.4连接面涂装

a)焊接结构

应按规定预留焊接区域,预留区域应按相邻部位配套进行涂装。

b)栓接结构

——栓接部位摩擦面可采用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或热喷铝进行底涂。摩擦面涂层初始抗滑移系数

应不小于0.55,安装时(6个月内)涂层抗滑移系数应不小于0.45;

——栓接部位外露底涂层和螺栓头处,在现场涂装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处理。对螺栓头部进行净化、

打磨处理,刷涂环氧富锌底漆60μm~80μm,再按相邻部位的配套涂装体系进行涂装处理;

对栓接部位外露底涂层清洁处理后,按设计涂装体系或相邻部位的配套涂装体系进行涂装处

理。

5.3.5.3.5现场末道面漆涂装

5.3.5.3.5.1应对运输和装配过程中破损处进行修复处理,对焊缝部位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蚀涂装;

5.3.5.3.5.2应采用淡水、清洗剂等对待涂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除掉表面灰尘和油污等污染物;

5.3.5.3.5.3应试验涂层相容性、附着力及外观颜色;

5.3.5.3.5.4当附着力试验不合格时,应进行拉毛处理后再涂装。

5.3.6涂层质量要求

5.3.6.1外观

5.3.6.1.1电弧喷涂涂层应颗粒细密、表面均匀一致,不允许有起皮、鼓泡、大熔滴、流缀、裂纹、

剥落及其它影响涂层使用的缺陷。

5.3.6.1.2涂料涂层表面应平整、均匀一致,无漏涂、咬底、起泡、裂纹、气孔和返锈等现象,允许

有轻微桔皮和局部轻微流挂。

5.3.6.2厚度

5.3.6.2.1施工中随时检查湿膜厚度以保证干膜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5.3.6.2.2钢结构主体外表面干膜厚度应采用“90-10”规则判定,即允许有10%的厚度测量值可低于

规定值,但每一单独厚度测量值不低于规定值的90%。钢结构其他表面干膜厚度应采用“85-15”规则

判定。

5.3.6.2.3涂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增加涂装道数,直至合格为止。

5.3.6.2.4涂层厚度测定点的最大值不应超过设计厚度的3倍。

5.3.6.2.5涂层厚度测量可采用5点法或10点法进行。

5.3.6.3附着力

5.3.6.3.1电弧喷涂涂层结合强度应符合GB/T9793-1997附录A的规定。

5.3.6.3.2涂料涂层附着力应不低于1级(划格法)或不小于3MPa(拉开法),涂层附着力的检测

方法可由当事双方商定;无机富锌漆的附着力测试采用拉开法,用于钢桥面的富锌底漆涂层附着力应不

小于5MPa。

6试验方法

6.1施工环境

9

DB33/T841—2011

6.1.1露点的测定按QX/T50规定进行。

6.1.2钢结构表面温度的测定按GB/T8174-2008中4.1.3规定进行。

6.1.3环境相对湿度的测定按GB/T18204.14-2000中“第一法通风干湿表法”规定进行。

6.2涂层体系

6.2.1电弧喷涂丝材

6.2.1.1铝丝含铝量的测定按GB/T3190规定进行。

6.2.1.2锌丝含锌量的测定按GB/T470规定进行。

6.2.1.3锌铝合金丝中锌、铝含量的测定按GB/T470规定进行。

6.2.1.4铝镁合金丝中铝、镁含量的测定按GB/T3190规定进行。

6.2.2涂料

6.2.2.1在容器中状态的测定按目测进行。

6.2.2.2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按GB/T1725规定进行。

6.2.2.3不挥发物中的金属锌含量的测定按HG/T3668规定进行。

6.2.2.4表干时间的测定按GB/T1728规定进行。

6.2.2.5实干时间的测定按GB/T1728规定进行。

6.2.2.6粘度的测定按GB/T6753.4规定进行。

6.2.2.7细度的测定按GB/T6753.1规定进行。

6.2.2.8溶剂可溶物氟含量的测定按HG/T3792-2005规定进行。

6.2.2.9固体含量的测定按GB/T1725规定进行。

6.2.2.10适用期的测定按HG/T3792-2005中5.11规定进行。

6.2.2.11重涂性的测定按HG/T3792-2005中5.12规定进行。

6.2.3电弧喷涂涂层

6.2.3.1涂层外观的测定按GB/T9793-1997规定进行。

6.2.3.2涂层孔隙率的测定按JB/T7509规定进行。

6.2.3.3涂层厚度的测定按GB/T9793-1997规定用磁性法测量。

6.2.3.4涂层结合强度的测定按GB/T8642规定进行。

6.2.4涂料涂层

6.2.4.1漆膜外观的测定按GB/T9761规定进行。

6.2.4.2涂层湿膜厚度的测定按GB/T13452.2-2008中的方法6规定进行。

6.2.4.3涂层干膜厚度的测定按GB/T13452.2-2008中的方法5规定进行。

6.2.4.4耐冲击性的测定按GB/T1732规定进行。

6.2.4.5弯曲试验按GB/T6742规定进行。

6.2.4.6附着力(划格法)的测定按GB/T9286规定进行。

6.2.4.7附着力(拉开法)的测定按GB/T5210规定进行。

6.2.4.8硬度的测定按GB/T1730-2007的B法规定进行。

6.2.4.9耐热性的测定按GB/T1735规定进行。

6.2.4.10耐磨性的测定按GB/T1768规定进行。

6.2.5摩擦面涂层的抗滑移系数

10

DB33/T841—2011

摩擦面涂层的抗滑移系数的测定按TB/T2137规定进行。

6.2.6涂层体系

6.2.6.1耐水性的测定按GB/T1733规定进行。

6.2.6.2耐盐水性的测定按GB/T9274规定进行。

6.2.6.3附着力的测定按GB/T5210规定进行。

6.2.6.4耐盐雾性能的测定按GB/T1771规定进行。

6.2.6.5人工加速老化性能的测定按GB/T1865规定进行。

6.2.6.6涂层体系老化试验的漆膜表面缺陷评判按GB/T1766规定进行。

6.3表面处理

6.3.1除锈等级评判按GB/T8923规定进行。

6.3.2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按照GB/T13288规定进行。

6.3.3表面油污检查采用以下方法:

a)粉笔试验法——适用于非光滑的钢结构表面

按JT/T722-2008的规定进行。

b)醇溶液试验法——适用于所有钢结构表面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