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365-2016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评价标准

DB11/T 1365-2016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11/T 1365-2023 | 页数:3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365-2016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0-20
实施日期
2017-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UG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编号:DB11/T1365-2016

备案号:J×-201×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评价标准

StandardforPublicRentalHousingConstructionandPerformanceAssessment

2016-10-20发布2017-02-01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评价标准

StandardforPublicRentalHousingConstructionandPerformanceAssessment

编号:DB11/T1365-2016

备案号:J×-201×

主编部门:

批准部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施行日期:2017年02月01日

2016北京

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根据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3年北京市地方标

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3〕136号)、《城市规

划建设领域专项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京城规建改办

〔2015〕8号)的要求,在《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技术导则(试

行)》(京建发〔2010〕413号)(以下简称原导则)等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而成。

本标准共分6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布局及总平面、

单体设计、室内环境、评价标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

局共同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

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为了提高

标准的编制质量和水平,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至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总布

胡同5号10层,邮编100005,电话010-64040238,邮箱:

office@)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

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中京惠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光辉、杨家骥、叶晓波、邵磊、沈青、曹

玫玉、韩扬、杨玉武、钱嘉宏、白羽、许诚、孟欣、罗勇、娄霓、姜

中天、王贺、韩亚非、庄彤、李斯文。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杨嗣信、刘晓钟、窦以德、童悦仲、林建

平、廖正昕、宋兵、雷晓鸿、张元勃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布局及总平面.................................................................................3

3.1规划选址.............................................................................................................................3

3.2建筑间距和日照要求.........................................................................................................3

3.3交通设施.............................................................................................................................3

3.4绿化配套.............................................................................................................................4

3.5住区环境.............................................................................................................................4

4单体设计........................................................................................5

4.1一般规定.............................................................................................................................5

4.2组合平面.............................................................................................................................5

4.3户型建筑面积和户均人口数.............................................................................................5

4.4.层高和户内空间.................................................................................................................5

4.5结构设计.............................................................................................................................6

4.6给排水和采暖设计.............................................................................................................6

4.7电气设计.............................................................................................................................6

5室内环境........................................................................................8

5.1一般规定.............................................................................................................................8

5.2隔声.....................................................................................................................................8

5.3通风.....................................................................................................................................8

5.4室内装修.............................................................................................................................8

6评价标准......................................................................................11

6.1一般规定...........................................................................................................................11

附表A:公共租赁住房评价记录表...................................................12

本规范用词说明.................................................................................14

条文说明............................................................................................1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Layoutandthegeneralplan.................................................................3

3.1Planningandsite..........................................................................................3

3.2Buildingdistance..........................................................................................3

3.3Trafficfacilities............................................................................................3

3.4Greenfacilities.............................................................................................4

3.5Residentialenvironment...............................................................................4

4Designofsinglebuilding......................................................................5

4.1Generalrequirement.....................................................................................5

4.2Dwellingunitarea........................................................................................5

4.3Apartmentlayoutareaandtheaveragepopulation......................................5

4.4Spaceswithinthedwellingunit....................................................................5

4.5Structuredesign............................................................................................6

4.6Designofwatersupplyandsewerage&heating.........................................6

4.7Electricaldesign...........................................................................................6

5Interiorenvironment..........................................................................8

5.1Generalrequirement.....................................................................................8

5.2Soundinsulation...........................................................................................8

5.3Ventilation....................................................................................................8

5.4Interiordecoration........................................................................................8

6Evaluationstandard.........................................................................11

6.1Generalrequirement...................................................................................11

AppendixA:Recordformofpublicrentalhousingevaluation.....................12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4

Explanationofprovisions........................................................................15

1总则

1.0.1为规范和指导本市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发展,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设

计和建设管理质量,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依照国家

及北京市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内,集中、配套新建和改建的公共租赁住房的

选址、布局、设计、室内环境及性能评价。

1.0.3公共租赁住房应与本市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项目所在区域周边

环境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公共租赁住房的可改造性。大力推广

装配式建筑。

1.0.4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

行有关住宅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及竣工验收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公共租赁住房publicrentalhousing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租金标准的租赁型住房。

2.0.2备餐空间buffetbar

使用面积≥15㎡且<22㎡的公共租赁住房内,供居住者进行简单食物加工

的空间。

2.0.3装配式装修assemblydecoration

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部品如集成吊顶、轻质隔墙、复合地面、集成卫浴、集成

厨房等部品体系及其构配件进行现场装配施工的装修工艺。

2

3布局及总平面

3.1规划选址

3.1.1公共租赁住房住区的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综合各方面要求,创造宜居

的生活环境,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适老化设计。

3.1.2公共租赁住房住区应优先选择市政基础设施条件齐全的区域,应与公交

系统或轨道交通网络紧密衔接,并具备与轨道交通站点或大型公交枢纽接驳的场

站、道路条件。

3.1.3公共租赁住房住区应结合居民的通勤方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产

业布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在空间内合理分布,促进职住均衡。

3.1.4公共租赁住房住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应保证同步规划、施

工、验收交用。在场地布局和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中,核算配套公建需求宜采用控

制指标下限。

3.2建筑间距和日照要求

3.2.1建筑单体内全部户型为使用面积≥22㎡的公共租赁住房时,其建筑间距

和日照控制标准,应满足国家及本市对于住宅建筑间距和日照的相关规定。

3.2.2建筑单体内全部户型为使用面积≥15㎡且<22㎡的公共租赁住房时,其

建筑间距系数应符合国家及本市对于公共建筑建筑间距的相关规定;标准层户型

中50%以上应具备与住宅居室相同的日照标准。

3.2.3建筑单体由使用面积≥15㎡且<22㎡和使用面积≥22㎡的公共租赁住

房混合建设时,其建筑间距系数应满足国家及本市对于住宅建筑间距的相关规

定;使用面积≥22m2的户型日照控制标准必须满足国家及本市对于住宅日照的

相关规定,使用面积≥15㎡且<22㎡的户型中50%以上应具备与住宅居室相同

的日照标准。

3.3交通设施

3.3.1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的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应优先配备市政道路和公共

交通设施。

3.3.2公共租赁住房住区主要人行出入口500m内宜设有公交站点设施;规划

3

人口每7000人应配置2000m2的公交首末站用地,配置1条公交线。公交首末站

用地应独立占地,并与住宅保持适当距离。

3.3.3公共租赁住房住区应提供非机动车停车用地和设施。地面非机动车停车

位不应小于非机动车总停车位的50%。地面非机动车位应安排自行车、残疾人助

力车停车位,并结合各住宅单元出入口分散布置,宜设置停车棚,以方便使用。

3.3.4公共租赁住房住区应设出租车等候点,且出租车等候点距住区人行出入

口不应大于100m。

3.3.5使用面积≥15㎡且<22㎡的公共租赁住房,旧城地区和一类地区机动车

停车指标为0.1辆/房,其他地区机动车停车指标为0.2辆/房。

3.4绿化配套

3.4.1公共租赁住房住区内应配置硬质铺装场地,且绿地内道路、硬质铺装以

及建筑小品总面积不应大于总绿地面积的20%。

3.4.2科学配置植物群落结构,以大乔木为绿化骨架,构成乔、灌、草及层间

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

3.4.3绿化环境建设标准应参照同期、同地区普通商品住宅绿化环境建设标准。

3.5住区环境

3.5.1公共租赁住房应注重住区环境的实用功能性。住区环境应设置公共活动

场地与步行系统,公共活动空间应方便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和交往。

3.5.2公共租赁住房住区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设计要求,重视建筑形体与空

间的整体环境效果。通过户型组合、立面造型、建筑色彩等手段加强丰富性和识

别性。

3.5.3公共租赁住房外立面设计风格应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4

4单体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公共租赁住房应采用多种户型组合,满足不同人口结构家庭需求。组合

平面设计应合理紧凑、布局规整,主要居住空间平面进深和面宽尺度应适当。

4.1.2公共租赁住房立面造型应简洁美观、比例尺度适当、色彩和谐,并与周

围环境协调。

4.1.3公共租赁住房应按照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实施标准化设计、生产和施

工,推广装配式建筑。

4.1.4公共租赁住房设计应满足套内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和使用功能的复合性。

4.1.5公共租赁住房平面设计中宜采用标准设计图集中的设计方案。

4.2组合平面

4.2.1公共租赁住房单体设计应避免采光通风凹口过于狭小,户与户之间应避

免视线干扰。建筑平面中外墙凹口的深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大于2:1。

4.2.2采用内廊式平面设计的公共租赁住房,内廊走道长度不应超过45m。

4.2.3公共租赁住房应设地下层。设置地下自行车车库时,坡道坡度比不应大

于1:5。

4.2.4地下空间沿外墙应设置窗井,窗井净宽不应小于1.20m,窗井长度不应

小于外墙长度的1/2。

4.3户型建筑面积和户均人口数

4.3.1公共租赁住房户型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60m2;户内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5m2。

4.3.2使用面积≥15㎡且<22㎡的公共租赁住房户均人口数按照1.5人/房核

定。

4.4层高和户内空间

4.4.1公共租赁住房层高应设计为2.80m。

4.4.2公共租赁住房户内应设阳台。阳台内应设置晾衣空间。

5

4.4.3公共租赁住房户内应设置吊柜等储藏空间。

4.4.4使用面积≥15㎡且<22㎡的公共租赁住房中卫生间应满足设置坐便器、

洗面器、淋浴器和排气设施的基本功能。三件卫生设备集中配置的卫生间的使用

面积不应小于2.0m2。

4.4.5使用面积≥15㎡且<22㎡的公共租赁住房可不设独立厨房,但应设置备

餐空间;应预留冰箱和洗衣机位置。

4.4.6公共租赁住房户内应预留安装空调设施的条件。

4.5结构设计

4.5.1公共租赁住房结构设计应结合项目实际合理选型。选择有利于空间的灵

活分隔、组合和可持续改造的结构体系。

4.5.2结构设计应按照项目实施产业化的具体标准和方式,结合构配件生产、

物流运输、装配安装等因素,采用相应的标准化预制构配件。

4.6给排水和采暖设计

4.6.1公共租赁住房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需二次

加压供水时,应当选用国家认证的环保、节能、节水的无负压二次加压供水设备。

4.6.2公共租赁住房在市政中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优先使

用市政中水。20000㎡以上集中新建的公共租赁住房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

4.6.3公共租赁住房应采取分户计量的集中供热方式供暖,供暖热源优先选择

城市热力网。城市热力网未覆盖地区,宜采用占地少、能效高的模块锅炉技术集

中供热。

4.6.4公共租赁住房宜采用地面辐射采暖方式。采用散热器采暖方式的,其选

型及布置应结合室内功能空间,以不影响室内家具布置和功能使用为原则,不宜

做遮蔽。

4.7电气设计

4.7.1使用面积≥15㎡且<22㎡的公共租赁住房应设独立的预付费式电度表。

4.7.2使用面积≥15㎡且<22㎡的公共租赁住房每户的设计用电负荷不应小

6

于4kW。

4.7.3使用面积≥15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