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637-2008 冠状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形态学鉴定方法

GB/T 21637-2008 Method of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coronavirus by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637-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4-11
实施日期
2008-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鉴定冠状病毒的方法、要求和冠状病毒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学特征(参见附录A、附录B)。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冠状病毒形态的鉴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广州兴世元生物光子微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人:
陈德蕙、曾荣树、杨怡、刘世德、杨勇骥、俞彰、毕舒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100;71.040.99

N53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637—2008

冠状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

形态学鉴定方法

Methodofmorphologicalidentificatioofcoronavirus

byusingtransmissioelectromicroscopy

2008-04-11发布2008-10-01实施

发布

GB/T21637—2008

-1.Z-—1—

刖弓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

研究所、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基础

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广州兴世元生物光子微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德蕙、曾荣树、杨怡、刘世德、杨勇骥、俞彰、毕舒。

T

GB/T21637—2008

引言

随着电子显微学、病毒体外培养和病毒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有关病毒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基因构

成以及其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知识日益增长。根据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形态结构特征:病毒粒子的

形状和大小,衣壳的对称性(是立体对称还是螺旋对称)和大小,壳微粒的数目和排列,核衣壳在宿主细

胞内复制和组装的部位,有无包膜,包膜表面纤突的大小、形状及间距以及有包膜病毒芽生成熟的部位

等,并结合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对病毒进行分类和命名。目前已知对人

类致病的病毒至少涉及22个科(Family)和两个未归类的病毒属(Genus)。在病毒的命名和分类学中

病毒的形态特征是首要的指征"实践证明,根据病毒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学特征可以应用电子显微术准

确地鉴定病毒到科。为了正确指导人类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病原的诊断和鉴定工作,有必要制定与人类

疾病相关病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形态学分析鉴定方法的国家标准。

D

GB/T21637—2008

冠状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

形态学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鉴定冠状病毒的方法、要求和冠状病毒的形态和形态发

生学特征(参见附录A、附录B)o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冠状病毒形态的鉴定。

2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病毒virus

一类比较原始的、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2.2

病毒粒子virio

复制、装配完善的成熟病毒颗粒。

2.3

核衣壳nucleocapsid

由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和核酸中心组成,有立体对称和螺旋对称两种。

2.

核衣壳螺旋对称helicalsymmetryofnucleocapsid

蛋白质亚基被复在缠绕的核酸外面,沿中心轴呈螺旋排列,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2.5

包膜envelope

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由脂蛋白和黏蛋白组成的双层脂质膜。

2.6

表面突起或称纤突surfaceprojection,spikeorpeplomer

包膜的外层由糖蛋白构成的穗状突起,具有抗原性。

2.7

负染negativestai

利用高密度重金属盐(如磷鸽酸、醋酸铀等)染液,将微小的病毒包围起来,在喑背景上显示病毒的

微细结构。

2.8

超薄切片ultrathisectio

采用超薄切片机将生物样品经固定包埋后,切成厚度为60nm〜80nm的超薄片,用于透射电镜

观察。

3仪器设备和材料

3.1主要仪器设备

a)透射电子显微镜;

GB/T21637—2008

b)超薄切片机;

c)修块机;

d)制刀机(附玻璃刀条);

e)钻石刀;

f)真空镀膜仪或溅射仪;

g)光学显微镜;

h)恒温烘箱3C〜70°C)。

3.2主要材料和试剂

3.2.1戊二醛(AR)

戊二醛固定液,配制方法见表1。

表1戊二醛固定液配制方法

戊二醛固定液最终浓度/%2.02.53.1

25%戊二醛/mL111

0.075mol/LPBS/mL11.597

3.2.2四氧化餓

四氧化娥固定液配制方法:

A液:2%娥酸储藏液

四氧化娥1g

双蒸水50mL

B液:1%娥酸固定液

A液1份

0.24mol/LPBS1份

3.2.3丙酮(AR)

3.2.4环氧树脂

Epon812包埋配方表,见表2。

表2Epo812包埋配方表

配方比例(1:9)配方比例(2:8)加速剂

配制数量

812DDSAMNAa812DDSAMNAaDMP-30

10.510.060.430.500.120.380.015

21.030.120.851.000.250.750.03

31.540.181.281.500.371.130.045

42.06().251.692.000.501.500.06

52.580.302.122.510.611.880.075

a常用0.4%火棉胶-醋酸戊脂溶液或0.1%〜0.2%聚乙烯醇縮甲醛膜(Fcrmvar)氯仿溶液。

3.2.5醋酸铀

醋酸铀染色液配制方法:使用棕色试剂瓶配制染液,醋酸双氧铀2g加50%乙醇100mL,充分搅拌

10min,静置1天〜2天后,取其上清液或过滤后取其过滤液。醋酸铀染液在光照和高温下不稳定,应

密封避光冷藏保存。

3.2.6柠檬酸铅

柠檬酸铅染色液配制方法,见表30

2

GB/T21637—2008

表3柠檬酸铅染色液配制方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