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7411-1987 棉花原(良)种产地检疫规程
GB 7411-1987 Plant quarantine rules for producing areas of stock (superior) cotton see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87年03月
-
2009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湖北省农牧厅植保总站、河北省农牧厅植保总站、安徽省植物检疫站、江苏省植物检疫站
- 起草人:
- 王春林、龚汉生、付英荫、王承龄、张东生
- 出版信息:
- 页数:9页 | 字数:1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433.511
一1马2
棉花原(良)种产地检疫规程GB7411一.7
Plantquarantinerulesforproducl二areasof
stock(superior)cottonseed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型的棉花原(良)种繁育基地。
2名词解释
2.1产地检疫:本规程所指产地检疫是指棉花原(良)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包括繁育无
检疫对象的棉花原(良)种和棉花原(良)种生长期间的田间检疫调查及必要的室内检脸等。
2.2病点:1一3株集中在一起的病株,称作一个病点。
3检疫对象
棉花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Atk)Snyder&Hansen)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danliaeKleb)
4无检疫对象棉花原(良)种的份育
4.1基地的选择
4.1.1基地必须建立在经严格调查无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的地区。
4.1.2在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的地区,基地必须具有大面积的无病田。并且无病田周围具有隔离条
件(远离交通要道和村庄,周围不与棉田相连,地势稍高),发现检疫对象后能够进行水旱轮作。
4.之种子的来源和消毒
4.2:1基地种子来自无病区,并经检疫不带检疫对象。
4.2.2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处理方法选用下列之一:
4.2.2.1有效成分0.3%多菌灵胶悬剂液浸种(注愈搅拌“h后晾、晒干播种)。
4.2.2.2硫酸脱绒后2000倍“402"温浸种(55一60C)30min(方法见附录。)。
4.习防疫措施
4.3.1基地不承担各种棉花品种(品系)区试任务。
4.3.2基地内确需引进的新品种和繁殖材料,必须报请当地植检部门同意。引进材料按4.2.2进行
严格消毒处理后,在隔离观察圃内利于发病的环埃条件下,试种二年以上,未发现检疫对象方能在丛
地内使用。
4.3.3基地内严禁使用未经热榨的棉饼及其下脚料还田。
4.3.4防止病区与无病区间流水串灌。
.‘刀‘不使用带菌土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土坡要经过棉隆消毒处理。
4.3.4禁止从病区引进带菌土的瓜、菜秧苗等。
4.3.7基地应做到“四专”:专具管理或耕锄,专场晒花,专仓存放,专机轧花。
4.4疫情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邵1987一位一幼批准11997一10一01实施
GB7411一87
发现病株率在0.1写以上(不含0.1%)的病田棉籽不作种用。
:::严格封锁病田:作好病株标记。拔除并集中销毁病株及病残体,清除杂草寄主:及时消毒处
理病点土坡(处理技术见附录E)。
4.4.3实行水旱轮作三年以上。
‘检疫签证
5.1田间检查
5.1.1时间:每年进行三次,即蕾期、花铃期和吐絮后期。蓄期以棉枯萎病为主,花铃期以棉黄
萎病为主。
5.1.2检查要求:第一、二次要求全面调查,块块查到,一株不漏。后期剖杆数,株行圃50%,株
系圃10%,原种圃和繁殖基地可根据上段检查疑点进行抽样剖查。隔离观察圃的新材料要求全部剖杆
检查。
5.2室内检查
5.2.1主要检查设备:
显微镜一台
冰箱一台
恒温箱二台
高压消毒锅二台
接种箱(超净台)一个(台)
培养皿200副
酒精灯四个
500m1三角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T 1677-2010 新建茶园技术规程 2010-10-19
- DB37/T 162-2010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2010-10-21
- DB37/T 165-2010 棉花摘拾技术规程 2010-10-21
- DB37/T 1675-2010 苹果苗木 2010-10-19
- DB37/T 158-2010 棉花灌溉技术规程 2010-10-21
- DB37/T 1681-2010 环境友好型产品生产技术要求 装饰类植绒面料 2010-10-19
- DB37/T 151-2010 棉花生产技术术语 2010-10-21
- DB37/T 156-2010 棉花播种质量 2010-10-21
- DB37/T 1683-2010 美国红枫栽培技术规程 2010-11-09
- DB37/T 161-2010 短季棉栽培技术规程 201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