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277-2018 淮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规程

DB34/T 3277-2018 Mechanic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ize-soybean strip intercropping in Huaibei area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277-2018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29
实施日期
2019-01-29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淮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亳州市农技中心、阜阳市农技中心、宿州市农业局、合肥丰乐种 业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市农技站、蒙城县农技中心、怀远县农技中心、濉溪县农技中心、利辛县农技中 心
起草人:
李金才、张银萍、魏凤珍、张俊侠、李东安、邓坤、赵晓春、胡娜、戴学邦、 孙建强、孙世彦、葛军、马琨、蔡士兵、马连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277—2018

淮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机械化技术规程

Mechanizedplantingtechnicalorderformechanizedplantingofmaize-soybeanstrip

intercroppinginHuaibeiarea

文稿版次选择

2018-12-29发布2019-01-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27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亳州市农技中心、阜阳市农技中心、宿州市农业局、合肥丰乐种

业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市农技站、蒙城县农技中心、怀远县农技中心、濉溪县农技中心、利辛县农技中

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金才、张银萍、魏凤珍、张俊侠、李东安、邓坤、赵晓春、胡娜、戴学邦、

孙建强、孙世彦、葛军、马琨、蔡士兵、马连。

I

DB34/T3277—2018

淮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淮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1962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

NY/T1965.3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第3部分:种子处理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室内试验方法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产地环境要求

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4产量指标

玉米产量指标500kg/667m2和大豆籽粒产量指标100kg/667m2。

5品种选择

5.1选择在淮北地区审定通过的玉米、大豆品种。

5.2玉米选用叶片角度≤30°,国审或省审中矮秆耐密、抗逆品种;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品种。

6田间配置和密度

6.1田间配置

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玉米宽行内种2行大豆,行距40cm,大豆行

与玉米行的距离60cm。

6.2密度

1

DB34/T3277—2018

玉米单粒穴播,大豆双粒穴播,玉米有效株数为3800株/667m2~4000株/667m2,玉米穴距控制在

14cm;大豆有效株数为7500株/667m2~9000株/667m2,大豆穴距控制在11cm。

7播种

7.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标准按GB4404.1、GB4404.2的规定执行。

7.2种子处理

7.2.1玉米采用包衣种子。

7.2.2大豆在播种前采用烯效唑干拌种,每1kg种子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1mg在塑料袋或

不锈钢盆中混匀拌种。

7.3整地灭茬与机具选择

7.3.1采用带秸秆切割抛洒装置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与灭茬同步。

7.3.2选择玉米大豆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

7.4播种期

在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