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
DB34/T 3271-2018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Environments in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合肥工业大学
- 起草人:
- 何光、尹平、冯景伟、徐洪海、朱大勇、王程兵、卢坤林、马祖桥、袁守军、方昱、 武其亮、谢沃、陈君杨
- 出版信息:
- 页数: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
Guidefor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constructionworksenvironmentin
highwayengineer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8-12-29发布2019-01-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271—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驻地..............................................................................2
5.1驻地..........................................................................2
5.2工地试验室....................................................................3
6场站及临时工程....................................................................5
6.1拌和站........................................................................5
6.2钢筋加工场....................................................................6
6.3预制梁场......................................................................7
6.4小型构件预制场................................................................9
6.5施工材料存放场及库房.........................................................10
6.6施工便道、便桥...............................................................11
7现场施工作业环境.................................................................12
7.1路基工程.....................................................................12
7.2路面工程.....................................................................14
7.3隧道工程.....................................................................15
7.4桥梁工程.....................................................................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施工作业环境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标准...............19
条文说明……………………24
I
DB34/T327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合肥工业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何光、尹平、冯景伟、徐洪海、朱大勇、王程兵、卢坤林、马祖桥、袁守军、方昱、
武其亮、谢沃、陈君杨。
II
DB34/T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总则、驻地、场站及临时工程、现场作业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其他等级公路工
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72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DB34/T1663安徽省高速公路工地标准化建设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施工作业环境constructionworksenvironment
项目建设人员在施工、办公和生活中所必需的空间场所环境。
3.2
硬件环境hardwareenvironment
项目建设所必须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场所。
3.3
软件环境softwareenvironment
1
DB34/T3271—2018
施工作业场所设置的标识标牌,以及管理要求。
4总则
4.1施工作业环境的选址应避开泥沼、悬崖、陡坡、塌方、落石、泥石流、垃圾填埋场、溃坝(内涝)
影响区、采空区等危险区域;避开文物、古迹、光缆等保护区域;避开35kV及以上高压线路、高大
树木等区域;距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上。
4.2施工作业环境的用电应符合JGJ46的规定。
4.3施工作业环境的消防设施应符合GB50720的规定。
4.4施工作业环境的标识标牌制作应符合DB34/T1663的规定。
5驻地
5.1驻地
5.1.1硬件环境
5.1.1.1选址
驻地选址应满足本标准4.1节要求。
5.1.1.2空间
a)驻地应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科学合理、分区管理、不同区域互不干扰。驻地用房建设标准应符
合表1规定,且应满足招标文件中对驻地场地面积的要求及投标承诺。
表1驻地用房建设标准
房屋类别面积要求房间净高备注
办公用房不小于8m2/人不含会议室
不少于2处出入口,且大
项目经理部会议室不小于80m2且满足30人以上的会议需求
门应外开
档案资料室不小于40m2
单层铺占地面积不低于4m2/铺,双层铺占地面
宿舍
积不低于3m2/铺不小于2.6m
食堂人均1m2按高峰人数的70%计算
厕所不小于60m2
浴室不小于60m2
可与项目经理部会议室合
一线工人业余学校不小于50m2
并设置
b)现场场地允许的情况下,驻地面积一般不宜小于2000m2,场地受限的驻地可适当减小面积,
但也应满足功能分区的面积要求。
c)驻地自建活动板房搭设不超过两层,每组不超过10栋,组与组之间距离不小于8m,栋与栋
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m。
d)宿舍内床铺不得超过两层。
2
DB34/T3271—2018
e)食堂位置距厕所、垃圾等有害物质应不小于30m。
f)厕所蹲位不少于现场职工人数的5%。浴室间应男女分开设置并隔离成多个单间,淋浴喷头
数量宜不少于人员数量的10%。
5.1.1.3环保
a)根据驻地区域整体规划,设置雨水排水明沟。
b)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后尾水排放应符合GB18918的规定。
c)驻地庭院应进行硬化或绿化,一般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总面积的10%。
d)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1.1.4设施
a)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4.2节要求。
b)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4.3节要求。
c)项目经理部驻地鼓励租用地方现有房屋,自建的驻地房屋结构应满足强度、防火要求,同时考
虑防台风及抗雪要求。
5.1.2软件环境
5.1.2.1标识标牌
a)驻地醒目位置应设置入场告知(提示)牌、工程概况牌、安全管理规定牌、安全生产警示牌、
项目部施工危险源发布牌和驻地平面布置图。
b)驻地各职能部门应悬挂门头标识牌、部门职责和人员职责,以及相关的检查和奖惩制度图表。
c)驻地院内应砌旗柱台设立旗杆,悬挂国旗、公司旗帜;应设置玻璃箱式宣传栏。
d)宿舍内挂设治安、卫生、防火管理制度图表;厨房应悬挂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健康证。
e)驻地范围内电气及临时用电、消防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均应设置标识和警示牌。
f)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4.4节要求。
5.1.2.2管理要点
a)驻地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以及驻地人员管理制度,办公、宿舍、食堂、厕所、浴
室等用房管理制度,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环
境保护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b)根据建设项目规模、投标承诺和交通部门有关规定,驻地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应满足现场施工
需要。
c)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和环保设施。
d)驻地应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开展消防应急救援演练。
5.2工地试验室
5.2.1硬件环境
5.2.1.1选址
工地试验室选址应满足本标准4.1节要求,且避开人口密集区。
5.2.1.2空间
3
DB34/T3271—2018
a)工地试验室划分为基本功能区和专业功能区,且布局合理。
b)工地试验室场所面积应满足表2要求,试验室房屋净空宜不小于2.6m。
表2工地试验室各试验场所最小面积要求
功能区
基本功能室专业功能室
类别
授权检测现场水泥沥青化学
资料留样土工集料水泥沥青标养力学
功能室负责人员检测混凝混合分析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人室室室土室料室室
最小5
10202015
面积m2/20m220m220m215m225m220m225m225m235m2
m2m2m2m2
要求人
c)表2中未列出的功能室一般按面积不小于20m2设置。
5.2.1.3环保
a)设置雨水排水沟、三级沉淀池,污水、冲洗水及其它试验用水排入临时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
理达标后排放。
b)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产生的沥青烟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c)对产生噪声的检测项目应采取隔离措施。
d)设置试验废弃物存放点,试验废弃物分类处理并符合环保要求。
e)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A规定。
5.2.1.4设施
a)各功能室具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和危险品存放装置。各功能室按需求配备喷湿、温控、抽湿、
防振动等相应装置。
b)试验室房屋应满足坚固、封闭、安全的要求,室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c)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4.2节要求。
d)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4.3节要求。
e)防护设施完备,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力学设备应设置金属防护罩或安全防护网。工作人
员在进行试验操作时,必须按要求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手套、口罩、面具、防护靴等)。
f)各功能区之间必须具有有效隔离措施,避免开展试验时相互干扰。
g)工地试验室危险品存放应符合GB15603的规定。
5.2.2软件环境
5.2.2.1标识标牌
a)试验区有毒有害气体存放处、消防设施存放处和废旧物品存放区均应设置醒目标志。
b)应在试验室悬挂授权委托岗位操作规程,试验人员公示、试验人员试验流程、试验检测进度图
等。
c)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4.4节要求。
5.2.2.2管理要点
4
DB34/T3271—2018
a)工地试验室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以及人员管理制度、试验设备器材管理制度、用电消防安全
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及教育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并按制度有效管理。
b)各个不同试验室应设置相对应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且试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
制度必须全部上墙。
c)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及
其他相关操作规程。
d)化学危险品的采购、存储、使用、保管和废弃物的处理应按母体机构相关管理程序执行。
e)试验样品在检测后应予部分保留,以备复查核实。样品分类存放,标示清楚,做到账物一致;
样品的储存环境安全,无腐蚀、无鼠害,防火、防盗措施齐全,温、湿度符合样品储存要求,
卫生、清洁且通风良好。
f)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和环保设施。
6场站及临时工程
6.1拌和站
6.1.1硬件环境
6.1.1.1选址
拌和站选址应满足本标准4.1节要求,且避开人口密集区。
6.1.1.2空间
a)拌和站建设应合理划分办公区、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
b)拌和站场地面积、搅拌机组配置及产能应根据生产、施工需求和工程进度要求确定,拌和站场
地面积应满足表3中的规定。
表3拌和站场地面积要求
场地面积
拌和站类型
(m2)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宜小于10000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不宜小于40000
水稳拌和站不宜小于20000
c)对于丘陵、山区等地区拌和站的面积可适当调减。
6.1.1.3环保
a)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产生的废气应经废气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混凝土(沥青)搅拌站、水
稳拌和站骨料仓、配料仓、传送带、二层以上搅拌楼(站)应有效封闭;搅拌主机、粉料筒仓
应加装强制集尘设施收尘,粉料筒仓吹灰管应采用硬式密闭接口防止进料泄露。
b)场内排水按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设置排水沟;应设置机动车辆和设备冲洗设施、喷雾降尘等环
保设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c)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GB12523的规定。
d)地面应定期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应符合GB/T10171的规定。
5
DB34/T3271—2018
e)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1.1.4设施
a)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集料仓之间应采用隔墙分隔,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200
cm。
b)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
c)作业平台、储料仓、集料仓、水泥罐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
裸露的部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d)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4.2节要求。
e)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4.3节要求。
6.1.2软件环境
6.1.2.1标识标牌
a)大门宜采用门式钢结构,门头标明“××公路××工程××合同段××拌和站”。拌和站应有
场地平面布置图、拌和站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公示牌、生产工艺流程牌、管理制度牌、安全生产
牌(危险源发布牌)、消防保卫牌和文明施工牌。
b)各作业区应设置分区标识牌,各设备均应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及相应的禁止牌和警告牌。
场地的消防、安全设施应按规定设置相应标牌。
c)拌和机控制房前醒目位置应悬挂配合比标识牌。各种原材料存放处应设置质量状态标识牌,标
识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检验状态、试验报告号、检验批次等。
d)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4.4节要求。
6.1.2.2管理要点
a)拌和站应采取封闭式管理。
b)拌和站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以下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
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台账等规章制度,并根据规章制度有效管理。
c)拌和站设施、仪器设备的使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
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相关操作规程。
d)设专人定期进行拌和站的清理和打扫,保持拌和站内卫生。专人检查拌和站所设置的环保设施,
确保设施运转正常。
e)物料分类存放,做好标识标牌,标识标牌如有损坏应及时修整。
f)拌和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做到场地整洁。
6.2钢筋加工场
6.2.1硬件环境
6.2.1.1选址
钢筋加工场选址应满足本标准4.1节要求,且避开人口密集区。
6.2.1.2空间
a)钢筋加工棚高度应满足加工设备操作空间(宜不小于7m),棚下四周应有围护。
6
DB34/T3271—2018
b)场地面积应根据钢筋(材)加工量的大小、工期等要求设置,钢筋加工场的场地面积不宜小于
1500m2。
c)钢筋加工场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按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堆放
区、合格成品区、废料处理区等合理布局。
6.2.1.3环保
a)场内排水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
b)施工生产采用低噪音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噪声污染。
c)加工产生废料集中合理回收,充分利用。
d)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2.1.4设施
a)钢筋加工场内设备设施完好,布置整齐合理。
b)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4.2节要求。
c)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4.3节要求。
d)钢筋加工棚下部宜采用钢结构,棚下四周宜有围护。
6.2.2软件环境
6.2.2.1标识标牌
a)大门标明“××公路××工程××合同段钢筋加工场”。场内应设置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公示牌、
管理制度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以及场地平面布置牌等标牌。
b)加工场内各功能区应设置分区标识标牌。原材料存放区应悬挂原材料进场验收、批号、进场时
间标识牌。在加工制作区应悬挂各号钢筋的大样设计图,标明尺寸、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准
确。焊接、切割场所应设置禁止标识、警告标识。
c)每台设备均需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印有相关的禁止、警告牌。各种气瓶有标准色标或明
显标识,旁边应设置有相关的禁止、警告牌。
d)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4.4节要求。
6.2.2.2管理要点
a)钢筋加工场应采取封闭式管理。
b)钢筋加工场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以下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用电消防安
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运行台账等规章制度,并按规章制度有效管理。
c)钢筋加工场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
操作规程及其他相关操作规程。
d)钢筋卸车后,分类、分型号存放在作业区域内,做好标识标牌,并摆放在对应的钢筋存放处,
标识标牌如有损坏应及时修整。
e)在钢筋加工时,应做到工完料清,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并归堆未使用完的
钢筋材料以及加工设备,保证钢筋加工场地整洁。
f)钢筋加工后,所得成品及半成品摆放在相应的位置,相应设备及时清理、归类整齐。
6.3预制梁场
6.3.1硬件环境
7
DB34/T3271—2018
6.3.1.1选址
预制梁场选址不宜设置在主线上,其他要求同5.2.1.1工地试验室选址。
6.3.1.2空间
a)预制梁场占地面积应满足工程规模和合同文件规定,一般路基合同段预制梁场占地面积不宜小
于6000m2;主要工程为桥梁的合同段预制梁场的占地面积不宜小于8000m2。
b)预制粱场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办公区、制梁区、存梁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6.3.1.3环保
a)预制粱场内排水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场地四周及梁养护区域均需设置排水沟。
b)场内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垃圾应集中收集处理。自动喷淋
现场应设置沉淀池、循环池、加压泵,养生用水应循环利用。
c)地面应定期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
d)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GB12523的规定。
e)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3.1.4设施
a)设备设施外观完好无损;设备设施本体及周边环境整洁。预制梁场建设规模和施工设备配备应
根据预制梁数量和预制工期等来确定,具体要求见表4。
表4预制梁场建设标准
内容要求
钢筋棚至少一座
台座数量应与预制时间、数量相匹配,按2.5片/(座·月)控制
吊装设备满足起吊吨位需要,至少一套
模板数量不少于台座数量的1/3
自动喷淋养生设施不少于0.5×台座数量
必备的施工辅助设施横隔板钢筋定位架、钢筋骨架定位架、横隔板底模支撑架
其他施工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b)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4.2节要求。
c)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4.3节要求。
d)施工人员佩戴相关安全装备;场地内应设置张拉防护装置,确保张拉操作时的人员安全;高处
施工应搭设脚手架及作业平台;高处作业必须设置人员上下专用通道;作业平台、储料仓等涉
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J 1962.5-1990 简易通用冲孔模 凹模 1990-02-13
- HB 4027-1988 C型薄下基础板 1988-04-09
- QJ 848.4-1984 塑料注射模具 固定板 1984-09-05
- HB 7028.5-1994 夹具通用元件压紧件 U形压板 1994-10-31
- HB 7353.2-1996 弯管模通用件 导向滑块 1996-09-13
- QJ 997.7-1986 铣床辅助工具 截短莫氏锥柄立铣刀用夹头(尾柄莫式3~5号,内锥莫氏3~4号) 1986-04-05
- HB 7032.18-1994 夹具通用元件其它件 小回转板 1994-10-31
- HB 957-2000 封油圈 2000-09-20
- HB 6-37-1968 胶布套管 1971-01-01
- HB 1871-1971 球面带肩螺母 197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