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237-2003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 237-2003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3年06月
-
2016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起草人:
- 苏晓红、王千秋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1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WS237-2003
前言
本标准第2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是由沙眼衣原体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血清型(L1,L2,L3型)引起的一种经典性
传播疾病。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散发临床疑似病例报告,且报告病例数呈增长趋势。为了对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患者进行可靠的诊断,以给予合理的治疗,了解国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流行趋势和
流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在制定本标准的过程中,认真研究了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性《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暂行)和《性病
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参阅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7年修订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断标准、
199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和1999年英国生殖医学与性病研究医学会性《传播
疾病指南》中的有关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晓红、王千秋。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WS237-2003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断标准及
处理原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及性病防治机构。
2诊断标准
2.1接触史
有非婚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2临床裹现
2.2.,本病是由沙眼衣原体的侵袭性血清亚型L1,L2或L3型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潜伏期
为5d-21d,平均7d-10d。临床上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2.2.2早期表现:原发性皮损为无痛性丘疹、丘疙疹或脓疙、浅溃疡或糜烂。主要发生在外生殖器部
位,好发于男性的冠状沟、龟头、包皮、阴茎,女性的阴道后壁、阴唇、阴唇系带或宫颈。若尿道内受累则
可出现非特异性尿道炎症状。直肠受累可出现直肠炎,常见于男性同性恋或女性患者。原发性皮损往
往呈一过性,常不为患者所觉察。
2.2.3中期表现:在原发性皮损发生后1周~4周,患者出现近卫淋巴结炎。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疼
痛是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也是大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三分之二的患者为单
侧受累。可为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疼痛性淋巴结炎症被称之为横痘。肿大的淋巴结可坏死、破溃
或穿孔,形成窦道或排出脓液,多发性损害可形成“喷水壶”状外观。当腹股沟淋巴结和股淋巴结同时受
累时,腹股沟韧带将这两群肿大的淋巴结隔开,形成所谓的“沟槽征”。“沟槽征”为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较
为特征的表现,但仅见于15%-20%的患者。其他部位的淋巴结亦可受累。女性出现腹股沟淋巴结病
变的仅占20%-30%。深部盆腔淋巴结亦可受累,可出现下腹痛和腰痛。直肠周围淋巴组织受累出现
直肠炎和直肠周围炎,称为肛门生殖器直肠综合征。患者出现腹痛,直肠疼痛,里急后重,粘液性直肠分
泌物或脓血便,腹泻或便秘。淋巴结炎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以及皮肤结节性红
斑或多形红斑样皮疹。
2.2.4晚期临床表现为直肠周围脓肿、坐骨直肠痊、直肠阴道痪、肛接和直肠狭窄,以及生殖器象皮肿。
2.3实验室检查
2.3.1血清学试验
在感染2周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作微量免疫荧光血清学试验,高滴度的衣原体抗体(>1,512)
或前后2次抗体滴度增加4倍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有诊断意义。
232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肿大的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淋巴结有星状脓疡和肉芽肿形成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2.3.3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或细胞培养
从生殖器溃疡皮损或直肠组织取标本,或从肿大的淋巴结抽取脓液接种于McCoy细胞作沙眼衣原
体培养和分型(见附录A)。分离出L1,L2或L3型沙眼衣原体可确诊。淋巴结标本作直接免疫荧光试
验(DIF)(见附录A)证实有发荧光的沙眼衣原体包涵体对诊断亦有意义。
2.4病例分类
WS237-2003
2.4.1临床诊断病例
根据2.1和2.2,并排除生殖器溃疡或腹股沟淋巴结病变的其他原因。早期原发性皮损阶段应
符合:
a)溃疡组织液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阴性,或梅毒血清学试验阴性;
b)临床上排除单纯疙疹病毒(HSV)感染,或HSV培养阴性。
2.4.2确诊病例
除符合2.1,2.2外,还具备2.3中的任何一项指标的病例。
3治疗原则
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足量、规则用药;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性
伴应接受检查和治疗。治疗后应进行随访和判愈。
Il床治愈
治疗后患者的活动性症状和体征消失可判断为临床治愈。通常需要3周一6周。一般不需作微生
物学判愈试验。抗生素治疗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急性感染如早期淋巴结病变和直肠结肠炎疗效较
好。晚期严重的淋巴组织受累导致的器质性病变常为不可逆的。
管理及预防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通常经性交直接传染。好发于性活跃的人群。女性无症状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
源,从而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控制和预防较为困难。对确诊病例或可疑病人及其发病前30d内的性
接触者应给予及时治疗,消灭传染源,减少疾病的传播。治疗后应进行随访和判愈。男女双方均应筛查
可能存在的其他性传播疾病。对患者和重点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咨询,促进其改变性行为,避免非婚
性接触,提倡使用安全套。
WS237-200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实验室诊断
A.1标本的采集
沙眼衣原体为细胞内寄生菌,如需作病原学检查,标本中必须含有细胞成分。标本常采自溃疡面、
直肠组织或淋巴结。对有波动的淋巴结,在常规清洁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从临近健康组织进针作淋巴
结穿刺抽吸脓液,对无波动的肿大淋巴结,可向其中注射1mL生理盐水,再从中回抽液体。对溃疡皮
损,先用一无菌棉拭子将溃疡表面的痴皮和污物擦去,用另一棉拭子从溃疡基地部或边缘取渗出液。用
作培养的标本应置于运送培养液中,在18h内送至实验室,或于一70℃保存备用。
A.2微f免疫荧光试验(MIF)
MIF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该方法采用从鸡胚卵黄囊中培养并提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各型沙眼
衣原体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型特异性沙眼衣原体抗体。
A.21方法
A.2.1.1用尖头笔将各型抗原按一定的排列顺序点于玻片上,置空气中干燥30min,用丙酮固定
10min.
A.2.1.2将对倍稀释的血清((1,8以上)加于各组抗原点上。将涂片置37℃饱和湿度孵育30min,用
磷酸盐缓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6046-2007 指针式石英钟 2007-12-05
- GB/T 21301-2007 喷墨打印纸 2007-12-05
- GB/T 4545-2007 玻璃瓶罐内应力试验方法 2007-12-05
- GB/T 21302-2007 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 2007-12-05
- GB/T 21300-2007 塑料管材和管件 不透光性的测定 2007-12-05
- GB/T 6581-2007 玻璃在100℃耐盐酸浸蚀性的火焰发射或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2007-12-05
- GB/T 6836-2007 缝纫线 2007-12-05
- GB/T 4547-2007 玻璃容器 抗热震性和热震耐久性试验方法 2007-12-05
- GB/T 3293-2007 中国鞋楦系列 2007-12-05
- GB/T 6579-2007 实验室玻璃仪器 热冲击和热冲击强度试验方法 200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