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5/T 55-2021 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DB5305/T 55-2021 Prescrib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 fresh pepper in winter and spring greenhouses in Baoshan City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5/T 55-2021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7-15
实施日期
2021-08-01
发布单位/组织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起草人:
杨和团、李玉华、李志杨、刘猛道、蔺应达 、杨丽娟、邢贵荣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38

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55—2021

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2021-07-15发布2021-08-01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5/T5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和团、李玉华、李志杨、刘猛道、蔺应达、杨丽娟、邢贵荣。

本文件所确定的技术指标按绿色食品A级标准执行。

本文件附录A、C、E、F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D为规范性附录。

I

DB5305/T55—2021

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茬口安排、大棚建造、

辣椒栽培管理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16715.3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

GB/T32950鲜活农产品标签标识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T896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

NY/T944辣椒等级规格

3术语和定义

3.1冬春大棚辣椒

指在适宜区域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的秋延后或越冬茬辣椒。

3.2水肥一体化技术

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

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定时、

定量供给作物的技术。

3.3门椒

指辣椒植株上第一朵花序所结出的果实。

3.4辣椒膨果期

辣椒果实长至一定长度时,果实便进入膨大期,这一时期叫辣椒膨果期。

1

DB5305/T55—2021

3.5辣椒膨果期

辣椒果实长至一定长度时,果实便进入膨大期,这一时期叫辣椒膨果期。

3.6辣椒坐果率

指辣椒实际果数与总开花数的百分比。

3.7辣椒多花现象

指辣椒分支多,开花多,坐果少的现象。

4生产环境

4.1种植区划

根据辣椒各生育时期对光、热、水、气、土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辣椒产品的最佳上市时间,结合

当地实际,将保山市冬春大棚辣椒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区域和次适宜区域。

4.1.1适宜区域

海拔860m~1350m,年均温17.0℃~22.0℃,年降雨量700㎜~1000㎜,无霜期≥330d,土

壤类型为砂壤土或壤土,pH5.5~7.0。

4.1.2次适宜区域

海拔1350m~1700m,年均温15.5℃~17.0℃,年降雨量800㎜~1200㎜,无霜期≥270d,土

壤类型为壤土或粘壤土,pH6.5~7.5。

4.2环境条件

4.2.1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2.2生产用水

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5大棚建造

5.1大棚类型

大棚类型按支架结构分为竹架大棚、水泥预制桩大棚和钢架大棚。

5.2大棚材料

主要由拱杆、横杆、立杆、铁丝、大棚膜组成。

5.3大棚规格

大棚的长度视田块长度确定,一般在40m~60m较适宜,宽度依据地块大小决定,一般在4.0m~

6.0m,棚高在2.0m~2.2m,可建单个棚或连棚。

2

DB5305/T55—2021

5.4竹架大棚建造

竹杆顺棚沟依次两边对应插立,插入土0.3m~0.4m,间距为0.5m~0.7m,然后将两边对应插立

的竹杆依次向内合拢,调整好高度后用铁丝固定,再将横杆由高到低顺次固定在拱杆上,横杆总的分为:

顶杆1排、侧杆每边2排。调整好拱度和平整度,再将门的立杆固定好,大棚两头各留一门,高1.6m、

宽1.2m。大棚建好后,棚的外围四周设一条排水沟。

5.5扣膜

先量好棚的横拱边缘长度,以此长度将大棚膜裁剪,扣膜时由北向南依次扣压于骨架,大棚膜与骨

架保持紧贴,棚膜与地面接触的四周用泥土将膜压实。

5.6水泥预制桩大棚、钢架大棚

两种类型大棚参照竹支架大棚调整执行。

6品种选择

6.1良种选择

品种选用抗病性强、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高产、优质、适应性广、耐储运的良种。品种选择参考

本文件附录A。

6.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6715.3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的标准的规定。

7育苗

7.1育苗地选择

选择地块平整,光照条件好,方便管理的大棚作为育苗大棚。

7.2营养土

7.2.1商品营养基质

使用国家注册登记的合格产品。

7.2.2自制营养土

常用材料有蛭石、珍珠岩、草炭、腐熟有机肥、备用表土,备用表土可采用前茬(非茄科作物)0.05

m~0.1m的表土,腐熟有机肥可采用袋装有机肥,经过翻晒、过筛后备用。自制营养土按蛭石:备用

表土:腐熟有机肥=1:5:4比例配置,搅拌均匀后置入营养盘。

7.3育苗时间

适宜区域于8月上旬至中旬播种,9月中旬至下旬定植,12月至翌年3月采收;次适宜区域于9月下旬

至10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翌年3~5月采收。

7.4种子处理

3

DB5305/T55—2021

播种前浸种消毒,用25℃~30℃清水浸种3h~4h,取出种子滤水0.5h~0.8h,用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净重的0.2%~0.5%拌种。

7.5播种

播种方式采用漂盘育苗、穴盘育苗,一般选用50孔(10×5)、72孔(12×6)PS材质的穴盘。每穴

播种1~2粒,播种后覆盖0.005m~0.01m营养土,浇足水后加盖草苫并浇湿,最后加盖地膜增温保湿。

7.6苗床管理

播种后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6℃~18℃,待50%种子出芽后,及

时撤去地膜和草苫,根据苗床干湿情况及时适量补充水分。等幼苗出齐后,可适当通风降温,白天温度

控制在22℃~26℃,夜间16℃~18℃。苗期及时拔去营养盘内杂草,移栽前5d~7d充分炼苗。

8整地起垄

8.1土地耕整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前茬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前茬收获结束后,清除田间前茬

作物秸秆、杂草及地膜,耕作深度不小于0.3m。

8.2起垄覆膜

以1.1m间距开沟,沟深0.2m~0.25m,往沟中集中施入基肥后以沟为中心平沟拉线起垄,垄高0.1

m~0.2m,垄面宽0.6m,沟宽0.4m~0.5m,做好垄面后铺设滴灌带,滴灌带铺设于垄面中央,覆盖

地膜待移栽。地膜应符合GB13735规定。

9移栽及管理

9.1移栽苗龄

辣椒苗长到5~6叶期,苗龄40d~50d适时定植壮苗。

9.2壮苗标准

苗高18cm~20cm,茎粗0.5cm~0.6cm,主茎6~7叶一心,叶深绿,顶心嫩绿,真叶与子叶健壮,

白根较多,一级根40条左右。

9.3种植密度

采用双行单株错株定植,株距0.35m~0.4m,行距0.4m~0.45m,每667m2定植3200~3500株。

9.4浇定植水

定植后用10%硫磺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足定植水。

9.5施肥

9.5.1施肥原则

辣椒施肥应符合NY/T394和本文件附录B的规定,施肥种类参考本文件附录C。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

主,辅以其它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质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4

DB5305/T55—2021

9.5.2基肥

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800kg~1000kg,复合肥(15-15-15)20kg~25kg。基肥可采用撒施和

集中施肥,撒施是在耕田前均匀施入;集中施肥开沟后施入,施入后平沟起垄。

9.5.3追肥

移栽后20d~25d,每667m2追施复合肥(15-15-15)10kg~15kg和尿素5kg~10kg,根据苗

情追施1~2次;盛花期和膨果期注意高钾肥和磞肥的补充使用,每667m2追施含高钾复合肥(15-8-20)

10kg~15kg和尿素8kg~10kg,磞肥2kg~4kg,根据辣椒长势适度控制施肥量及次数。追肥方法

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9.6科学管水

幼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结合施肥进行浇水,浇水可采用滴灌设施结合施肥进行。

9.7修枝整形

待门椒以下最长侧枝长至0.12m~0.15m时进行整枝打杈,整枝时将门椒以下侧枝、嫩芽及老叶抹

去,培养单干株型;其次是在辣椒第5~6级分枝后开始整枝,对第5~6级以后对称式生长的每对分枝应

留一枝生长,另一枝留1果,留2~3叶打尖,控制“多花现象”,提高座果率,进入膨果期后及时固枝,

防止倒伏。

9.8调节棚内湿度

辣椒生长的温度在15℃~35℃,其中初花期温度在16℃~25℃(白天温度在20℃~25℃,夜

间温度在16℃~20℃),挂果期的最适温度在25℃~28℃;最适土壤湿度为50%~55%,最适空气

相对湿度为60%~75%。

9.9病虫害防治

9.9.1防治原则

病虫害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开展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

治为辅的防治措施,同时辣椒防治病害时应结合虫害防治,杜绝昆虫类传染源。

9.9.2病虫害种类

主要防治病害有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螨虫、白粉虱、蚜虫、烟青虫、蓟马等。

9.9.3综合防治

9.9.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换茬,调整播期、避开病虫高峰,及时除草,合理肥水管理,建立无病株

留种田等来消灭、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9.9.3.2物理防治

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用兰板诱杀蓟马类害虫;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

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害虫;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青虫等害虫。

9.9.3.3化学防治

5

DB5305/T55—2021

病虫害防治应符合NY/T393的规定,防治方法按本文件附录D执行,药剂选择可参考本文件附录E。

10采收分级

10.1适时采收

以青椒果形充分膨大,果面光泽鲜亮,质脆有弹性时分批次采收。达到采收标准的青椒宜早采收,

以免坠秧而影响上层果实的发育和产量的形成。采收宜在晴天上午进行。

10.2分级

辣椒分级标准应符合NY/T944的规定。

11包装运输

11.1包装

鲜食辣椒包装一般采用瓦楞纸箱,常用规格为600mm×35mm×40mm,重量一般每箱20kg,纸箱质量

应符合GB/T6543的规定。

11.2标识

使用的标识应符合GB/T32950的规定。

11.3预冷保鲜

辣椒在运输前要事先进行预冷保鲜,保鲜储藏应符合NY/T1056的规定。

11.4辣椒的运输

运输过程应符合NY/T1056的规定。

12抽样检测

12.1产品抽样

产品抽检应符合NY/T896的规定执行。

12.2产品检测

产品质量应符合NY/T944的规定。

13档案管理

13.1档案内容

从产地环境条件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使用的生产资料、场所、生产管理、生育进程、遇到的主要

问题及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要建立完整的档案。

13.2生产档案记载表

6

DB5305/T55—2021

生产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包装、运输、储藏等各环节所

采取的具体措施按本文件附录F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B5305/T55—20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栽培品种参考

类型品种名称品种特性

鲜食。中早熟,始花节位8~9节;株高65cm,株幅55

cm,生长势中强;果实牛角形,绿色,味微辣,纵径25cm~

2

牛角椒豫艺81831cm,横径5.5cm~6cm,单果重150g左右,每667m

产鲜椒4000kg~4600kg;中抗病毒病CMV、病毒病TMV、

疫病、炭疽病,适宜早春大棚保护地栽培。

鲜食。早熟,株型紧凑,株高70cm、株幅60cm左右,

长势中强;果实皮薄、牛角形,纵径20cm~23cm,横径

岫椒6号4.2cm~4.6cm,单果重80g~100g,每667m2产鲜椒3800

kg~4500kg;高抗炭疽病、中抗白粉病、抗病毒病、疫病,

抗倒伏、抗寒性强,适宜早春大棚保护地栽培。

鲜食。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株高70cm~

75cm,开展度60cm~65cm;果实长牛角形,绿色,纵径

岫椒7号19cm~24cm,横径3.4cm~4.0cm,单果重70g~80g,

每667m2产鲜椒3600kg~4200kg;抗病性强,留红椒鲜

食专用品种,适宜早春大棚保护地栽培。

鲜食。中早熟,植株长势强,株型前期紧凑,后期开

张,株高72cm左右,开展度60cm左右;果实绿色,粗牛

角形,纵径17.5cm~21cm,横径4.5cm~5.5cm,单果

岫椒9号

重75g~105g,每667m2产鲜椒4200kg~4800kg;抗性

强,青红果兼可采收,是一椒双用型辣椒新品种。适宜早

春大棚保护地栽培。

鲜食。早熟,植株紧凑,长势中强,抗性好,坐果率

高;果实商品性佳,长牛角形,绿色,横径25cm~28cm,

超吉巨翠龙2号

横径6cm~7cm,单果重140g左右,每667m2产鲜椒3800

kg~4500kg;适宜早春大棚保护地栽培。

鲜食。超强大果、早熟牛角椒新辣椒品种,早熟性突

出,膨果速度快,连续挂果能力强;果实纵径25cm~30cm,

横径6cm~7cm,单果重200g~250g,大果可达350g,

特大果998

每667m2产鲜椒5000kg以上;耐高低温能力强,抗病毒病、

疫病、炭疽病、根腐病,适宜全国各地早春大棚、秋延、

露地栽培。

8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