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165-2020 中小型灌排泵站运行管理规程
DB37/T 4165-2020 DB37/T 4165-2020 Operating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Irrigation and Pumping Station in Chin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40
P5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165—2020
中小型灌排泵站运行管理规程
Codeofpracticeforoperatingmanagementofsmallandmedium-sizedirrigationand
drainagepumpingstation
2020-09-30发布2020-10-30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165—2020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基本规定..........................................................................4
4组织管理..........................................................................5
5调度管理..........................................................................6
6机组的运行与管理..................................................................7
7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与管理.........................................................12
8主要金属结构设备的运行与管理.....................................................19
9泵站建筑物的管理与养护...........................................................22
10安全管理........................................................................23
11综合管理........................................................................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泵站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2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操作票格式.....................................................26
附录C(规范性附录)工作票格式.....................................................2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见主机组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31
附录E(规范性附录)常用电气绝缘工具试验一览表.....................................38
附录F(资料性附录)泵站管理制度...................................................39
附录G(规范性附录)设备涂色规定...................................................44
附录H(资料性附录)标志牌式样.....................................................45
参考文献............................................................................46
I
DB37/T416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水发规划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利军、廖展强、吴泽广、曹景玉、范玲玲、邵明明、沈宁、申玉森、孔欣、
王辉、王超、王清、王一鸣、方肖晨、王福良、白玉、宗亮。
II
DB37/T4165—2020
引言
根据水利部《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鲁政发〔2018〕7号)的要求,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
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基调,进一步促进中小型灌排泵站规范化管理及标准化运
行,提高中小型灌排泵站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
发展服务,制定本标准。
III
DB37/T4165—2020
中小型灌排泵站运行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灌排泵站的基本规定及组织管理、调度管理、机组的运行与管理、主要电气设
备的运行与管理、主要金属结构设备的运行与管理、泵站建筑物的管理与养护、安全管理、综合管理等
运行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承担灌溉、排水功能单站设计流量小于50m3/s且装机功率小于10
MW的中小型泵站,其他泵站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T30948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T50510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
DL/T57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SL316泵站安全鉴定规程
3基本规定
3.1泵站管理单位应根据本标准,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订泵站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并履行相关报批
手续后执行。
3.2泵站管理单位应对泵站工程开展经常、定期、特别(专项)检查,检查记录应真实、详尽并符合
有关规定。
3.3泵站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应定期检修,检修质量应符合要求,机电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必要的试验;
安全生产工具、消防设施等应检验合格;起重设备等检测按特种设备管理规定执行。检修及试验资料应
记录完整。
3.4泵站管理单位应制定泵站建筑物和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应明晰且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建筑物无安全隐患的,应按设计标准运用;当确需超标准运用时,应经过技术论证并有应急预案,同时
加强巡查和观测。
3.5泵站管理单位应根据各泵站的特点合理确定工程观测项目,并填写记录表。观测工作应系统、连
续并有分析成果,观测设施及仪器、仪表的检查、保养、校验应符合有关规定,观测资料应进行汇总、
整理分析。
3.6泵站运行应确保与上级运行调度和上级供电调度的通讯畅通。
4
DB37/T4165—2020
3.7泵站管理单位应加强泵站经济运行管理,鼓励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泵站效
率。泵站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GB/T30948的相关规定。
3.8灌溉、排水泵站控制运用计划编制应结合水文气象特征、上游防洪工程特征、下游边界条件等确
定。
3.9泵站管理单位应根据工程检查和维修情况定期开展建筑物及工程设备的等级评定工作,泵站建筑
物及主要设备的等级评定应符合GB/T30948的规定;当工程出现隐患时应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制
定应急预案、编制更新改造计划。
3.10泵站技术管理工作应以技术指标为依据,各项指标计算见附录A。泵站建筑物完好率应达到85%
以上,其中主要建筑物的等级不应低于二类建筑物标准;设备完好率不应低于90%,其中与水泵机组安
全运行密切相关的设备等级不应低于二类设备标准;安全运行率不应低于98%。
3.11泵站管理单位自行制定安全检查制度,泵站工程每年汛前、汛后至少应各进行1次安全检查。非
汛期的全面巡查每月不少于2次,汛期的全面巡查每周不少于2次。
3.12泵站管理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计算机监控与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视频监视
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条件许可时,应对泵站实行集中监控和联合调度。
3.13沿海泵站应严密监测咸潮,建立预警机制,加强防范,在设备养护方面宜提高标准。
3.14泵站管理单位应明确泵站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泵站管理范围内的进、出水池应封闭或设置围
栏等安全防护设施;门窗设置和用材应考虑防盗措施,有条件地区可配套电子防盗系统。
3.15泵站管理单位应积极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3.16具备条件的泵站管理单位应积极创建省级水利工程达标管理单位。
3.16.1对于流量、装机功率较小的泵站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时,执行本标准可根据实
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但须履行相关报批手续。
3.16.2泵站枢纽工程中涉及涵闸、堤防、引排水沟渠(河)等的运行管理应按照相关行业规范和规程
执行。
3.16.3泵站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与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备制造商的特
殊要求。
4组织管理
4.1管理职责
4.1.1泵站工程应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和管理单位。
4.1.2泵站管理单位全面负责泵站日常运行管理及维修养护工作,依照本标准,加强泵站运行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4.1.3泵站管理单位应制定工程控制运用原则,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按上级调度指令具体执行。涉及
防汛工作的有关内容应按规定报批或报备。严格执行运行调度及控制运用制度,在紧急情况(或特殊情
况)时可采用手动操作。
4.1.4泵站管理单位以集约化、专业化、物业化管理为原则,具备条件可逐步推行管养分离,委托专
业养护企业承担维修、养护工作。
4.2管理人员
4.2.1泵站管理单位可参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要求合理设置单位负责类、行政
管理类、技术管理类、财务与资产管理类、水政监察类、运行类、观测类等关键岗位,其中工程管理类、
工程运行类、工程观测类、灌排水调度类、信息管理类等类别的岗位比例宜不少于70%。
5
DB37/T4165—2020
4.2.2值班长应熟悉泵站相关的机械、电气设备技术性能,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具有事故应急处
理能力,宜有3年及以上泵站运行管理经验。
4.2.3值班长应熟练掌握泵站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发生故障时组织泵站运行值班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4.2.4值班长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开停机命令,负责当班期间安全运行工作,检查值班员对安全和运
行规定的执行情况。
4.2.5值班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无锈蚀、无故障、无灰尘、无油渗漏、无油污。
设备发生异常要及时处理反馈。
4.2.6值班员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巡视检查、设备操作、值班记录工作,同时应做好防火、防盗等各项
安全保卫工作。
4.2.7值班员在当班时间内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应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应做与值班无关的
事,不应擅自将非运行值班人员带入值班现场,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严禁酒后上岗,着装应整洁,
精力集中,并做好现场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
4.2.8值班员针对日常运行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记录,应积极主
动协助泵站大、中修计划的实施,协助检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理。
4.2.9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能按操作规程熟练组织运行作业,熟练遥控和就地开停设备,根据
调度命令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稳定运行。
4.2.10技术人员负责检查、指导当班的各运行班组的安全运行工作,负责运行资料收集、分析、整理,
指导运行维修和故障抢修工作。
4.2.11泵站管理单位应制定职工年度培训教育计划,并纳入年终考核。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岗
位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安全生产、岗位技能等。
职工每年应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培训。
4.2.12新进人员、转岗人员、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
可上岗。
4.3管理经费
4.3.1管理经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2〕45号)要求执行。
4.3.2管理单位应加强泵站工程运行和维修养护经费的管理。
4.4管理制度
4.4.1泵站管理单位应制定岗位责任、运行维护、检修检测、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及工程
大事记等制度,并在工作场所悬挂相关制度和运行管理图表。
4.4.2泵站管理单位应结合工程运行情况,适时修订相关制度。泵站运行管理中实施的重要技术改造
和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均应详细记录,并归入技术档案。
4.4.3泵站主要设备的操作应执行操作票制度,泵站启动运行时,必须同时有2人及以上人数上岗。
操作票的内容和格式见附录B,操作票应与其他运行管理资料一并存入技术档案。
4.4.4泵站工作人员进入现场检修、安装和试验应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票具体管理规定应按GB26860
执行。工作票的内容和格式见附录C。
5调度管理
5.1调度原则
6
DB37/T4165—2020
5.1.1统一调度,分级负责。根据调度方案,实行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运行管理制度。泵站管理单
位应严格按照调度指令进行操作,并对操作的正确性负责。
5.1.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调度运行的各个环节,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调度运行管理应紧紧
围绕安全开展工作,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
原则,认真做好各项应急预案。
5.1.3依法管理,规范调度。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加强调度运行管理,保证安全运行,使调度运行
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2调度运行控制
5.2.1汛期应严格按照防汛调度方案执行,当流域(区域)遇到超标准的洪、涝灾害时,在确保工程
安全的前提下,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调度。
5.2.2各级运行调度人员应熟悉泵站设计特征值(如泵站设计流量,单机流量,设计、最高、最低扬
程,站前、站后的设计、最高、最低运行水位、水泵特性曲线等)。
5.2.3值班员应密切监视进、出水池水位变化,如出现水位异常,立即报告值班长。
5.2.4泵站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调度指令,不得擅自操作或随意更改调度指令。对调度指令应详细记
录、复核,指令完成后应及时反馈指令执行情况。
6机组的运行与管理
6.1主水泵
6.1.1水泵运行前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水泵轴承润滑应良好。检查润滑油的油位、油色是否正常;
b)轴承、轴封温度应正常,润滑油的油质、油压、油温,润滑水的水质、水压、水温均应符合要
求;
c)盘车应灵活匀调,无卡壳、摩擦现象,检查转动部件是否松落;
d)冷却水应正常供给;
e)油、气、水系统的设备装置应运行良好;
f)有橡胶轴承的水泵运行前盘车时,应对橡胶轴承注水润滑;
g)轴流泵不得闭阀启动,确保拍门可以正常开启;
h)离心泵进口阀应处于全开状态,出口阀应处于全闭状态;
i)填料函处填料压紧程度正常。
6.1.2水泵启动的操作步骤:
a)水泵启动前应按照调度命令由值班长发出启动命令;
b)启动水泵并观察水泵运转情况,同时检查辅机系统、金属结构等设备的运行状况;
c)离心泵启动前应确保吸入管及泵体中充满水,泵体内的空气必须排尽。
6.1.3水泵运行期间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主水泵运行期间的巡视检查,每2小时1次;
b)水泵运行平稳、声响正常;
c)各种监测仪表处于正常状态;
d)采用油浸轴承的水泵,运行前后油位变化和轴承温度应符合规定;
e)水泵轴承采用油浴润滑的调速水泵,转速需满足工况要求且最低转速不能低于额定转速的
60%;
f)轴封机构渗漏不得滴水成线;
7
DB37/T4165—2020
g)填料函处泵轴应无偏磨、过热现象,温度不大于50℃;
h)水泵机座螺栓应紧固,泵体连接管道处不得发生渗漏;
i)水泵轴封机构应无异常的焦味;
j)应防止有可能损坏或堵塞水泵的杂物进入泵内;
k)做好运行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运行时间、压力、温度、轴封泄漏、振动和噪声等。
6.1.4水泵的日常性检查和主要保养内容及要求如下:
a)做好水泵的日常清洁工作,外壳应无尘垢、油垢和锈迹,铭牌应完整、清晰;
b)紧固水泵与管路的连接螺栓;
c)蜗壳泵内应无沉积物,叶轮与密封环的径向间隙应符合规定;
d)做好水泵轴承、机械密封的润滑工作,采用润滑脂的轴承运行期按照厂家要求补充润滑脂,每
年应进行清洗更换,润滑脂的牌号应符合规定;
e)定期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后应及时更换;
f)检查填料密封的填料,如有硬化现象,应随时更换并清除填料函内的污垢及调整轴封机构;
g)检查养护水泵油、气、水系统等辅助设备,确保其工作正常;
h)冬季停车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栓拧开将水放净,防止冻裂;
i)若长期停用,应将泵体全部拆开,擦干水分,将转动部位及结合处涂以油脂;
j)定期捞净进水池内漂浮物;
k)有备用水泵的,实行设备轮换制度。
6.1.5主水泵的停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正常停泵(离心泵):
1)接到调度停机指令后,做好停机准备;
2)缓慢关闭水泵出水闸阀;
3)关闭真空表和压力表的旋栓;
4)分闸停机,停止水泵运转;
5)擦净电机、水泵,清洁卫生。
b)正常停泵(轴流泵、混流泵):
1)分闸停机,确认拍门等断流设备已关闭;
2)停泵后约5分钟,关闭润滑冷却水、压力表阀门及不影响其他设备运行的辅助系统;
3)擦净电机、水泵,清洁卫生。
c)紧急停泵:
1)分闸停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先关闭出水阀门);
2)关闭出水阀门或断流设备。
6.1.6轴流泵、导叶式混流泵常见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参见附录D.1;离心泵、蜗壳式混流泵常见故
障原因和处理方法参见附录D.2。
6.2主电机
6.2.1主电机的运行电压允许在额定电压的95%~110%范围内工作,但其功率不得超过额定值,运行
时三相电压不平衡率不得超过5%。
6.2.2主电机的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超负荷运行时,其过电流允许运行时间不应超过表1的
规定。
8
DB37/T4165—2020
表1电动机过电流与允许运行时间关系表
过电流/%10152025304050
允许运行时间/min601565432
6.2.3运行时三相电流不平衡之差与额定电流之比不应超过10%。
6.2.4运行中的主电机温度和电机定子线圈温升不应超过表2规定值。
表2电动机定子线圈的温升限值
单位为摄氏度
绝缘等级
电动机功率E级B级F级H级
kW温度电阻检温温度电阻检温温度电阻检温温度电阻检温
计值法值计值计值法值计值计值法值计值计值法值计值
<500065757570808085100100105125125
6.2.5主电机运行的声音和振动应正常,主电机运行时允许振幅不得超过表3规定值。
表3主电机运行的允许振幅值
单位为毫米
额定转速
序号项目r/min
100~250250~375375~500500~750750~10001000~15001500~3000
带推力轴承支架的
10.120.100.080.07———
垂直振动
立式带导轴承支架的水
20.160.140.120.10———
机组平振动
定子铁芯部分机座
30.050.040.030.02———
的水平振动
4卧式机组各部轴承振动0.180.160.140.120.100.080.06
6.2.6主电机运行时轴承的允许最高温度不应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如制造厂无规定,按表4执行。
表4轴承允许温度值
允许最高温度温度
轴承类型
℃
滑动轴承70
滚动轴承95
弹性金属塑料轴承65
6.2.7投入运行前应对主电机进行检查并符合其运行条件,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a)测量定子和转子回路的绝缘电阻值(可包括连接在电动机定子回路上不能用隔离开关断开的电
气设备),绝缘电阻值及吸收比符合规定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干燥处理;
9
DB37/T4165—2020
b)检查电动机进出线连接牢固、可靠,无短接线和接地线;
c)检查各部连接螺栓、止锁片等牢固、可靠;
d)检查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转动部件上无杂物;
e)油箱(盆)油位、油色和技术供水正常;
f)顶车装置正常,有制动机构的,制动器已复位;
g)滑环及电刷符合要求;
h)保护装置工作正常。
6.2.8开机前的准备:
a)接到开机命令,运行人员就位,移除不必要的遮栏护物等,准备所需工具、记录簿,重点应检
查转动部件有无异物,冷却通风口有无遮堵;
b)周围无杂物,临时安全设施已拆除;
c)机组所属继电保护和联锁装置投停正确;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主电机绝缘电阻符合规定;
d)主电机所带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和辅助设备应具备启动条件,仪器仪表示值正确;
e)主电机动力箱或操作箱内无杂物。
6.2.9开机后如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停机:
a)在主机启动时发生剧烈振动或启动声音异常;
b)主机或电气设备发生火灾、严重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
c)电刷急剧冒火或主机有异味而又无法判断故障点;
d)可控硅电源极不稳定,无法排除;
e)上、下游河道发生人身事故;
f)辅机系统出现严重问题,危及运行安全;
g)电机严重超负荷(电流表或功率表超限严重)。
6.2.10主电机运行中的检查内容及要求主要如下:
a)主电机的电压、电流、转速应符合规定;
b)定子线圈、铁芯及轴承温度正常;
c)油箱(盆)油位、油色、油温等正常,无渗油现象;
d)主电机运行的声音和振动应在正常范围,无异声和异味;
e)电动机滑环与电刷间无电火花,无积垢,无卡滞现象,电刷压力适中,电刷(碳刷)温度不应
超过80℃;
f)电动机冷却风机运行正常;
g)主电机外壳和周围应清洁无杂物;
h)主电机轴封处应无漏油,密封良好;
i)主电机的电气母线和电缆应正常,无过热、破损现象。
注:不同类型的泵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电动机运行中的检查内容及要求。
6.2.11接到停机命令后进行如下操作:
a)抄、记各仪表数据;
b)分闸停机,应逐台关闭;
c)整理好全部记录,统计开机台时、排水量和耗能等,清扫整理现场;
d)停机时间较长,应关闭检修门,以减少漏水量。
6.2.12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参见附录D.3,同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参见
附录D.4。
6.3主机组
6.3.1水泵机组定期维护主要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10
DB37/T4165—2020
a)定期维护前,应制定维修方案及安全措施;
b)定期维修应做好完整的维修记录,包括维修内容、调换的零部件、材料消耗、各种费用等;
c)卧式泵机组每周应手动盘车1次,停止时让转动部件停留在不同位置;所有机组汛前要进行空
载试机维护;
d)排水泵站在非排水期,潜水泵宜吊出至干燥处保存,汛前检查正常后吊入安装;
e)水泵解体维修视具体故障情况而定。潜水泵的轴承、电机定子绕组温度(由电机绕组故障引起
的)及油腔内含水率超过规定时,不受维修周期的限制,应解体维修;
f)泵站主机组包括水泵、电动机(柴油机等)及传动装置,检修周期应根据机组的技术状况和零
部件的磨蚀、老化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确定,同时还应考虑水质、扬程、运行时数及设备使
用年限等因素。达到表5规定的检修周期,可进行检修;
表5主机组检修周期
大修小修
设备名称日历时间运行时数日历时间运行时数
ahah
主水泵及传动装置3~52500~1500011000
主电动机3~83000~200001~22000
新安装、清水水质、扬程≤15m工况条件下,主水泵的大修周期可适当延长;
运行5年以上、含泥沙水质、扬程>15m工况条件下,主水泵的大修周期可适当提前。
g)冰冻地区的泵站不运行时应及时排空辅机管道中的水,防止冻裂设备。
6.3.2轴流泵、导叶式混流泵机组的定期维护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
a)轴封机构和轴套磨损的应修理或更换;
b)橡胶轴承及泵轴轴套磨损超过规定值的应更换;
c)叶片的汽蚀麻窝深度大于2mm的应修理或更换;
d)导叶体和喇叭管汽蚀麻窝深度大于5mm的应修理或更换;
e)主电机、传动轴、泵轴的同轴度超过表6中规定的允许偏差时应修补或更换并进行平衡试验。
表6弹性圆柱销联轴器同轴度允许偏差
同轴度允许偏差
联轴器外径
径向位移轴向倾斜率
mm
mm%
105~2600.050.02
290~5000.100.02
6.3.3潜水泵机组的定期维护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
a)每年或累计运行4000h后,应检测电机线圈的绝缘电阻;
b)每年至少1次吊起潜水泵,检查潜水电机引入电缆和密封圈;
c)每年或累计运行4000h后,应检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泄漏传感器;
d)每2年1次检查机械密封和油腔内的油质;
e)每2年1次加注电机轴承润滑脂;
f)间隙过大或损坏的叶轮、耐磨环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注:检修或维护周期无厂家明确规定时参照上述维护周期。
11
DB37/T4165—2020
6.3.4离心泵、蜗壳式混流泵机组的定期维护,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
a)轴封机构维护内容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轴封机构维护内容
轴封形式维修内容
填料密封更换或整修填料密封轴套、轴衬、填料压盖及螺栓
机械密封更换动、静密封圈、弹簧圈及轴套
橡胶骨架密封更换磨损的橡胶骨架密封圈、轴套、轴衬、填料压盖
b)叶轮与密封环的径向间隙均匀,最大间隙不应大于最小间隙的1.5倍;
c)叶轮轮壳和盖板应无破裂、残缺和穿孔;
d)叶片和流道被汽蚀的麻窝深度大于2mm的应修补;叶轮壁厚小于原厚度2/3的应更换;
e)做好电动机的滑环、电刷、电刷架及引线等处的清扫工作,清扫电刷磨损散落的粒子,必须保
持该处的清洁;
f)电机出口互感器及绝缘子无破损裂纹、无积尘、无过热、无放电痕迹及其它异常现象;
g)滚动轴承游隙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滚动轴承游隙
轴承内径径向极限值轴承内径径向极限值
mmmmmmmm
20~300.155~800.2
35~500.285~1500.3
7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与管理
7.1变压器
7.1.1变压器运行应按DL/T572的要求进行。
7.1.2变压器不宜在过负荷的情况下运行。事故过负荷情况下,允许运行时间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7.1.3油浸风冷自然循环变压器、干式风冷变压器等因风扇停止工作时,允许的负载和运行时间应按
制造厂的规定执行。
7.1.4变压器的运行电压一般不应高于该运行分接电压的105%,且不得超过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7.1.5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操作,应逐级调压,同时监视分接位置及电压、电流的变化,并作好记
录。
7.1.6无载调压变压器调压应在停电后进行。在变换分接开关时,应作多次转动,以便消除触头上的
氧化膜和油污。在确认变换分接开关正确并锁紧后,测量该运行档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电阻值应符
合要求。分接开关变换情况应作记录。
7.1.7油浸式变压器顶层油温应按制造厂规定执行,如制造厂无规定应按表9规定执行。当冷却介质
温度较低时,顶层油温也相应降低。自然循环冷却变压器的顶层油温不宜经常超过85℃。
12
DB37/T4165—2020
表9油浸式变压器顶层油温限值
冷却方式冷却介质最高温度最高顶层油温
℃℃
自然循环自冷、风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5/T 983-201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光黄变色牢度 2010-03-17
- DB35/T 979-2010 酒类标签用镀铝纸 2010-03-17
- DB35/T 988-2010 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010-03-17
- DB35/T 984-2010 钢铁联合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010-03-17
- DB35/T 991-2010 地理标志产品 福州茉莉花茶 2010-03-17
- DB35/T 993-2010 地理标志产品 连城红心地瓜干 2010-03-17
- DB35/T 978-2010 耐水砂纸原纸 2010-03-17
- DB35/ 987-2010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协议 2010-03-17
- DB35/T 969-2009 LED背光源测试方法 2009-12-29
- DB35/T 992-2010 桉树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