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993-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规范

DB62/T 2993-2019 Highway 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loess areas

甘肃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2/T 2993-2019
标准类型
甘肃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5-13
实施日期
2019-06-01
发布单位/组织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993—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规范

CodeforhighwayinvestigationinLoessarea

2019-05-13发布2019-06-01实施

发布

DB62/T2993—2019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和缩略语......................................................................2

5勘察技术要求......................................................................3

5.1一般规定......................................................................3

5.2目的与要求....................................................................4

5.3黄土公路工程地质分区..........................................................5

5.4勘察阶段划分..................................................................6

5.5工程地质调绘..................................................................7

5.6野外鉴别与编录................................................................8

5.7勘探与取样....................................................................9

5.8原位测试......................................................................9

5.9室内试验.....................................................................10

5.10湿陷性评价..................................................................10

5.11地基承载力评价..............................................................12

5.12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14

5.1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5

6路线勘察.........................................................................16

6.1目的与要求...................................................................16

6.2工程地质选线.................................................................16

7路基勘察.........................................................................17

7.1目的与要求...................................................................17

7.2一般路基.....................................................................17

7.3高路堤.......................................................................18

7.4深路堑.......................................................................19

7.5陡坡路堤.....................................................................20

7.6支挡工程.....................................................................20

7.7河岸防护工程.................................................................21

8桥涵勘察.........................................................................21

8.1目的与要求...................................................................21

8.2桥梁勘察.....................................................................22

I

DB62/T2993—2019

8.3涵洞勘察......................................................................23

9隧道勘察..........................................................................23

9.1目的与要求....................................................................24

9.2调绘与勘探测试................................................................24

9.3围岩分级......................................................................25

9.4资料编制......................................................................25

10沿线设施勘察.....................................................................26

10.1目的与要求...................................................................26

10.2勘探与测试...................................................................26

11不良地质勘察.....................................................................27

11.1黄土陷穴与人工坑洞...........................................................27

11.2黄土滑坡.....................................................................27

11.3欠稳定黄土斜坡...............................................................28

11.4黄土崩塌.....................................................................29

11.5黄土泥流.....................................................................29

12沿线料场与取弃土场勘察...........................................................29

12.1沿线筑路材料料场.............................................................29

12.2取土场.......................................................................29

12.3弃土场.......................................................................3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公路工程地质分区................................32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甘肃省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参数统计................................33

附录C(资料性附录)条文说明.......................................................50

II

DB62/T2993—2019

前言

本规范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规范由甘肃省交通运输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宏斌、赵天宇、王骑虎、王发旺、苏爱军、吴育军、宋建、李论基、胡建芳、

李锦、丁建强、王伟锋、王朋伟、安玉科、梁烈。

III

DB62/T2993—2019

引言

甘肃省是中国黄土分布的主要省份之一,湿陷性黄土分布具有面积广、土层厚、湿陷性强烈、地域

差异大的特点,给公路建设和运营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总结我省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

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勘察技术水平,根据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度第6批地方标准制

修订计划的函》(甘质监函﹝2017﹞158号)的要求,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

编单位,在《甘肃省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指南》的基础上,编制了《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规范》。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参照了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通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凝练了省内

外公路、铁路、电力、建筑等部门在黄土地区勘察的工程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吸收了《甘肃省湿陷性

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的成果,对甘肃省黄土地区十多条高速公路勘察资料进行了整理、分

析与统计,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反复讨论修改编制而成。

本规范共分为12章,分别是: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符号和缩略语;5勘察技术

要求;6路线勘察;7路基勘察;8桥涵勘察;9隧道勘察;10沿线设施勘察;11不良地质勘察;12沿线料

场与取弃土场勘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细化和补充了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内容,

首次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划分为4个一级分区、9个二级分区、10个三级分区,以便于因地制宜、针对性

地开展黄土地区公路勘察工作。

(2)规定了黄土定名、野外鉴别与编录、勘察阶段划分、勘探、测试、评价等勘察技术要求,以

确保黄土地区公路勘察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3)根据不同构筑物的工程特点与甘肃省黄土工程地质特性,明确了各构筑物的勘察目的、要求、

勘察方案布置原则和提交成果资料等内容。

(4)针对甘肃省黄土地区易发的不良地质现象,提出了黄土地区不良地质的勘察原则、方法、手

段等技术要求。

(5)依据编制单位积累的勘察测试成果,在资料性附录里列出了甘肃省不同地区黄土的物理力学

参数统计表,可供参考使用。

本规范由甘肃省交通运输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管理,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

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和个人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甘肃省交通

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甘肃省兰州市酒泉路213号,邮编:730030,邮

箱:303859972@),供今后修订和完善。

IV

DB62/T2993—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甘肃省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甘肃省境内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JGJ/T8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TG/T3334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D31-05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TB10038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DB62/T25-3060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工程处理技术规程

DB62/T25-306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土loess

在干旱或半干旱环境中形成,颜色呈棕黄、灰黄或黄褐,主要由粉粒组成,一般具有大孔隙和垂直

节理的土。

3.2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

包含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不良地质等在内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条

件的总称。

3.3

湿陷性黄土collapsible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3.4

非湿陷性黄土noncollapsible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1

DB62/T2993—2019

3.5

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collapsibleunderoverburdenpressure

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3.6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noncollapsibleunderoverburdenpressure

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3.7

新近堆积黄土recentlydepositedloess

沉积年代短,具有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均匀性差,在50kPa~150kPa压力下变形较大的全新世

2

(Q4)黄土。

3.8

黄土状土loess-likesoil

不完全具有典型黄土特征的土。

3.9

湿陷起始压力initialcollapsepressure

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3.10

湿陷系数coefficientofcollapsibility

侧限条件下保持天然湿度与结构的黄土试样,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产生的附加

下沉量与试样原始高度的比值。

3.11

自重湿陷系数coefficientofcollapsibilityunderoverburdenpressure

侧限条件下保持天然湿度与结构的黄土试样,在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

和产生的附加下沉量与试样原始高度的比值。

3.12

黄土陷穴loesssub-erosioncratering

黄土在水的冲蚀、溶蚀、潜蚀等作用下塌落形成的型式多样的洞穴。

3.13

欠稳定斜坡potentiallyunstableslope

经过对斜坡形态及地质结构分析评价,稳定性等级划分为欠稳定状态但尚无明显变形迹象,在地震、

暴雨、坡脚卸载等作用下,可能发生滑坡、错落、崩塌、表层溜坍等现象的斜坡。

3.14

黄土泥流loessmudflow

以粉粒和黏粒为主,含少量砂砾和碎石的黄土泥沙,与水的混合体沿斜坡或沟谷快速流动的现象,

具有爆发突然、历时短暂、破坏性强的特点。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δs——湿陷系数。

δzs——自重湿陷系数。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

zs

△——湿陷量的计算值。

s

2

DB62/T2993—2019

Β0——因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

[fa0]——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wL——液限(%表示)。

wP——塑限(%表示)。

w——含水率(%表示)。

e——孔隙比(小数表示)。

αw——含水比(小数表示)。

α——压缩系数(可取50kPa~150kPa或100kPa~200kPa压力下的大值)。

ES——压缩模量。

σ——岩土参数标准差。

δ——岩土参数变异系数。

Ps——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qc——双桥静力触探探头的锥尖阻力。

5勘察技术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的土,应定名为黄土,并按照黄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价:

a)颜色呈棕黄、灰黄或黄褐;

b)土质均匀、颗粒组成以粉粒(0.075mm~0.005mm)为主,一般不含粗大颗粒,富含碳酸钙,

常形成钙质结核;

c)具多孔性,一般肉眼可见大孔隙、虫孔等。孔隙比一般在1.0左右;

d)土质相对均匀,一般无明显层理,有堆积间断的剥蚀面和埋藏的古土壤层;

e)垂直节理发育,边坡在天然状态下能保持直立;

f)表层多具湿陷性,易产生潜蚀形成陷穴或落水洞。

具有上述大部分特征,含层理、颗粒组成比较复杂(含砾石、砂等)的土,应定名为黄土状土。

5.1.2黄土地层依据堆积时代可划分为老黄土和新黄土,可按表1的规定进行分类。

表1黄土地层按堆积时代划分

类别地质时代地层名称湿陷性特征

2

近期Q4——新近堆积黄土具有湿陷性,常具有高压缩性

全新世Q4

1

新黄土早期Q4——

湿陷性黄土一般具有湿陷性

晚更新世Q3马兰黄土

中更新世Q2离石黄土-上部部分土层具有湿陷性

老黄土

早更新世Q1午城黄土-不具有湿陷性

5.1.3黄土的地貌类型可按表2的规定进行划分。

3

DB62/T2993—2019

表2黄土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亚类地貌特征

黄土塬黄土高原受现代沟谷切割后,保存下来的大型平坦地面,周边为沟谷环绕

两侧为深切冲沟,中部为顶面平坦的长条状侵蚀黄土山脊。沟长数百米到上万

黄土黄土梁

米,梁顶宽数十米到上百米

高原

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面平坦或微有起伏,呈圆宆状。大多数是由黄土梁进一步

堆积黄土峁

切割而成

地貌

分布于新构造运动下降区,是由黄土堆积形成的低平原,局部发育沟谷,无

黄土平原

梁、峁

沿河谷及大型沟谷两岸分布(或断续分布),表层全部由冲积-洪积黄土等沉积

河谷阶地

物堆积的阶地

形成及发展与一般侵蚀河谷相似,但其形成发展过程有时还伴随有风积黄土堆

大型河谷

侵蚀积

地貌因黄土土质疏松,常伴有重力崩塌、潜蚀作用,因此发展快,其特征是沟深、

冲沟

壁陡、溯源侵蚀作用显著

流水聚集,使黄土发生湿陷或潜蚀,引起地面下沉后形成的一种直径数米至数

碟形洼地

十米的凹地

黄土陷穴地表水沿黄土孔隙、裂隙下渗潜蚀形成的黄土洞穴

潜蚀

地貌黄土井黄土陷穴向下发展,形成深度大于宽度若干倍的洞穴

黄土桥两个黄土陷穴之间被水流串通,在陷穴崩塌之后残存的土体呈桥状洞穴

黄土柱黄土沿垂直节理崩塌后残存的土柱

由于黄土冲沟深切,岸坡高陡,土体突然迅速地向下崩落,在坡脚下形成的地

重力崩塌体

貌形态

地貌

黄土滑坡黄土斜坡地带,土体在重力和地下水的作用下产生山坡变形的地貌形态

5.1.4黄土地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可分为复杂、较复杂和简单三种,其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复杂场地:地形起伏很大,地貌、地层复杂,不良地质作用广泛发育,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

陷等级变化大且以严重~很严重为主,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或变化趋势不利;

b)较复杂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地层较复杂,局部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场地湿陷类型、

地基湿陷等级变化较大;

c)简单场地:地形平缓,地貌、地层简单,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场地湿陷类型单一,地基湿陷

等级变化不大。

5.2目的与要求

5.2.1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与深度,应与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各阶段的设计要求相适

应,依据5.3节黄土公路工程地质分区,结合公路构筑物类型,为评价公路构筑物场地的适宜性、地基

处理、基础形式建议等,提供完整可靠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4

DB62/T2993—2019

5.2.2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结合不同勘察方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科学合理布置勘探与测

试工作量,宜采用遥感、工程地质调绘、挖探、钻探、槽探、钎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搜集等

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下列内容:

a)黄土的地貌类型、分布范围、厚度、时代、成因和地层结构;

b)黄土的土质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

c)黄土的湿陷性,场地湿陷类型与等级,土层湿陷下限深度;

d)黄土层与基岩的接触面形态,下伏地层的岩性和风化程度;

e)地表水的分布、积聚、排泄条件,洪水淹没范围,水流冲刷作用;

f)地下水的类型、埋深、季节性变化情况,及其与地表水体、灌溉、开采地下水强度的关系等;

g)路线附近黄土陷穴的位置、形状、大小、发展趋势,以及形成陷穴的水源和水量,对公路构筑

物的危害程度;

h)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i)冲沟、落水洞、湿陷洼地、人工坑洞等黄土微地貌的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对公路工程的

影响;

j)既有公路工程地质病害及防治工程经验等。

5.3黄土公路工程地质分区

依据甘肃省黄土分布特征、工程地质特性、湿陷等级,结合公路修筑特点及病害严重程度,将省内

黄土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分区(详见附录A),各分区主要工程地质性质描述如下:

a)东部区(I):六盘山以东,环县、华池一线以南的黄土地区,主要包括庆阳市大部分地区和平

凉市东部地区,以典型黄土塬梁地貌为主。湿陷性黄土一般厚10m~40m,黏粒含量相对较大,

土体含水率较低,湿陷程度中等~强烈,场地湿陷类型以自重湿陷为主,地基湿陷等级多为II~

IV级,路基湿陷病害较严重;

b)西部区(II):东临六盘山,西接祁连山,北至白银、靖远北部,南抵武山、天水一线的广大黄

土地区,主要包括兰州、定西、临夏、白银南部和天水北部地区,受黄河、渭河、洮河等水流

强烈切割形成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形,以黄土梁、黄土峁地貌为主。湿陷性黄土厚度多大于10m,

黏粒含量相对较小,土体含水率较低,湿陷程度强烈,场地湿陷类型以自重湿陷为主,地基湿

陷等级多为III~IV级,路基湿陷病害严重;

c)北部区(III):陇东地区环县、华池北部,陇西地区靖远、白银、永登北部,以及乌鞘岭以北

的古浪、武威、金昌和张掖部分地区的黄土(类土),以典型的黄土梁峁地貌为主。庆阳、白

银北部地区湿陷性黄土厚度多大于10m,黏粒含量相对较小,土体含水率较低,湿陷程度强烈,

场地湿陷类型以自重湿陷为主,地基湿陷等级多为II~IV级,路基湿陷病害严重;河西地区

湿陷性黄土厚度多小于10m,黄土黏粒含量相对较小,土体含水率低,湿陷程度轻微~中等,

场地湿陷类型以非自重湿陷为主,地基湿陷等级多为I~II级,路基湿陷病害中等;

d)南部区(IV):武山、天水一线以南地区,南抵秦岭北部山地,主要为陇南山间丘陵及河流阶

地分布的少量黄土,可进一步划分为山间丘陵不连续分布黄土和山顶、高阶地零星分布黄土。

其中,山间丘陵不连续分布黄土厚度相对较小,黏粒含量大,土体含水率大,湿陷程度轻微,

场地湿陷类型以非自重湿陷为主,地基湿陷等级多为I~II级,路基湿陷病害轻微;山顶、高

阶地零星分布的黄土,公路线位一般不通过,对公路工程基本无影响。

在4个一级工程地质分区基础上,依据地形地貌、黄土成因、分布厚度、湿陷特性等进一步将甘肃

省湿陷性黄土划分为9个二级分区、10个三级分区,具体分区如表3所列,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

区图参见附录A。

5

DB62/T2993—2019

表3甘肃省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分区表

一级分区二级分区三级分区

Ⅰ-1-1陇东中部河流阶地区

Ⅰ-1陇东中部黄土塬区

Ⅰ-1-2陇东中部塬面区

东部区(I)

Ⅰ-2-1陇东南部河谷川台区

Ⅰ-2陇东南部丘陵梁峁区

Ⅰ-2-2陇东南部梁峁区

Ⅱ-1-1陇西北部河谷川台区

Ⅱ-1陇西北部丘陵区

Ⅱ-1-2陇西北部丘陵梁峁区

西部区(II)

Ⅱ-2-1陇西南部河谷川台区

Ⅱ-2陇西南部河谷区

Ⅱ-2-2陇西南部梁峁区

Ⅲ-1-1陇东北部丘陵梁峁区

Ⅲ-1陇东北部梁峁区

Ⅲ-1-2陇东北部河谷川台区

北部区(Ⅲ)

Ⅲ-2陇西-河西过渡区—

Ⅲ-3河西走廊区—

IV-1山间丘陵不连续分布区—

南部区(IV)

IV-2零星分布区—

5.4勘察阶段划分

5.4.1黄土地区公路勘察应与现行《公程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中规定的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简称预可勘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简称工可勘察)、初步设计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简称初步勘察或初勘)、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详细勘察或详勘)四个阶段相

统一,勘察结果应符合各阶段的要求,为设计、施工提供可靠详实的工程地质资料。对需要简化勘察阶

段的工程,勘察深度应满足各阶段的要求,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必要时应进行

施工勘察。

5.4.2黄土地区预可勘察的目的是了解公路建设项目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

建设项目立项和决策提供工程地质资料。该阶段重在对项目建设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宏观把握,应采用

搜集分析资料、遥感图像解译、实地踏勘和调查等勘察手段,必要时应对特大桥梁、特长隧道、重要控

制点等重要工点进行工程地质调绘与勘探,对各路线走廊带或通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预可勘察

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宜采用1:50000~1:100000。

5.4.3黄土地区工可勘察的目的是初步查明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对公路建设规模有影响的工程

地质问题,为路线走廊带比选和论证提供工程地质资料。该阶段应充分收集相关工程地质资料,以资料

分析、工程地质调绘和遥感解译为主要勘察手段,必要时采取一定数量的勘探与测试工作,对项目建设

工程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工可勘察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宜采用1:10000~1:50000。

5.4.4黄土地区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基本查明公路沿线及各类构筑物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

物理力学特性,为工程方案设计提供相应深度的工程地质资料,以满足工程方案设计的论证和比选。该

阶段应采用遥感解译、工程地质调绘、挖(槽)探、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相结合的综合

6

DB62/T2993—2019

勘察手段与方法,对路线及各类构筑物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勘察,并完成初步设计的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件编制工作。初步勘察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宜采用1:2000~1:10000。

5.4.5黄土地区详细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公路沿线及各类构筑物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岩土体物理

力学特性,为路线及各类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地基基础和处理方案等详细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满

足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需要。该阶段应充分利用初步勘察取得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成果,采用以钻探、挖

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为主,调绘、物探、简易勘探等手段为辅的综合勘察方法,对路线及各类构筑

物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并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件编制工作。

详细勘察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宜采用1:2000~1:10000。

5.4.6黄土地区施工勘察是针对详细勘察阶段不具备勘察条件或难以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公路构筑物

进行的施工期补充勘察。该阶段勘察应充分利用详细勘察工程地质资料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开挖面,采

用钻探、挖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对需要论证和复核的路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5.5工程地质调绘

5.5.1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a)黄土分布情况及黄土特征,划分黄土地貌单元、黄土的时代、成因类型与下伏地层接触形态;

b)黄土陡坎、斜坡和沟谷发育的特征,查明黄土陷穴、洞穴、洼地等的分布范围、形态及发育规

律;

c)不良地质分布及稳定情况,桥台岸坡及隧道洞口山坡的稳定情况;

d)黄土层内古土壤的分布,各类夹层及其含水情况;

e)地下水出露与季节变化情况;

f)地表水流的汇集、排泄、浸泡、冲刷、人工灌溉、蓄水池等;

g)调查访问既有建筑物的地质病害、边坡的稳定性及处理措施、效果。

5.5.2工程地质调绘前应搜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气象、地震、自然灾害、既有公路与建筑使

用现状,以及区域黄土工程地质特性等资料。

5.5.3工程地质调绘应与路线及沿线构筑物的设置紧密结合,采用远观近察(远观其貌,近看其体)、

由面到点、面点结合的工作方法。

5.5.4工程地质调绘应充分利用人工或天然露头,调绘点应具有代表性和控制性,应布置在地层分界

线、构造线、地下水露头、不良地质体和地貌单元的边界以及能说明地质条件和对公路工程有重要影响

的部位。

5.5.5工程地质调绘宜采用遥感图像解译和现场调绘相结合的方法,应沿路线及其两侧带状范围进行,

调绘宽度应满足工程方案比选及工程地质分析评价的要求,调绘应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特征、水文地质、

不良地质及既有工程使用情况等内容。

5.5.6黄土地区地形地貌调绘应包括总体地形地貌形态、微地貌类型、黄土侵蚀与堆积特征、地貌形

态与不良地质分布关系、降水与径流对地貌的剥蚀作用、黄土边坡稳定性等。

5.5.7黄土地区地层特征调绘应包括地层时代、成因、土质特征、层序结构、古土壤及夹层特征,节

理裂隙发育情况,基岩出露高程,以及黄土与下伏岩层接触形态等。

5.5.8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绘应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埋深、赋存、补给、排泄和径流条件,以及地表

水系与水体、井泉等。

5.5.9黄土地区不良地质调绘应包括黄土滑坡、崩塌、错落、溜坍、陷穴、泥流、坑洞、碟形洼地、

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的分布、形态、性质、规模、下伏地层特征、产生原因、环境条件及发展趋势等,并

应调查既有建筑、构筑物的变形破坏情况、原因及病害处治经验。

7

DB62/T2993—2019

5.5.10黄土地区应重视黄土与新近系(或古近系)岩层二元结构边坡及自然黄土高陡边坡的工程地质

调绘,调查边坡及二元交界面的含水状态、地下水发育情况及其对坡体的稳定性影响等。

5.5.11工程地质调查的记录应采用文字记录与示意图(或地质照片)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

条理清晰、文图相符。重要的、代表性强的观测点,应采用素描图或照片对文字说明进行补充。

5.6野外鉴别与编录

5.6.1黄土野外鉴别可参照表4进行。

表4黄土的野外鉴别

地质开挖

地层颜色土层特征及包含物古土壤沉积环境

时代情况

土质松散不均,多虫孔和植物根河漫滩低级阶地,山间

浅褐至锹挖很

新近孔,有粉末状或条纹状碳酸盐结洼地的表面,黄土塬、

深褐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