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978-2021 无线局域网天线测量方法

DB35/T 1978-2021 Wireless LAN antenna measurement method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978-2021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6-21
实施日期
2021-09-21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线局域网天线的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通信系统中无线局域网基站及终端设备天线的测量, 其他无线通信天线的测量方法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汇创新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厦门大学信息学院、阳光学院、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工贸学校、漳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汇令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福州华亨通讯信息有限公司、福州和利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科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捷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陈奋忠、林益富、袁家德、俞彬、欧义圣、赵铁松、陈炜玲、程恩、卢灯、黄赞、林意、刘杰、林秋香、田志胜、陈琼、夏芝巡、林立键、赖仲明、黄涛、吴王震、林水香、吴永森、陈剑辉。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3.100

CCSL06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978—2021

无线局域网天线测量方法

WirelessLANantennameasurementmethod

2021-06-21发布2021-09-21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1978—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测量条件...........................................................................2

6测量方法和步骤.....................................................................3

附录A(资料性)主要天线规格.........................................................6

附录B(资料性)天线参数............................................................10

附录C(资料性)全电波暗室..........................................................13

参考文献.............................................................................16

I

DB35/T197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汇创新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

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厦门大学信息学院、阳光学院、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工贸学校、

漳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汇令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福州华亨通讯信息有

限公司、福州和利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科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捷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奋忠、林益富、袁家德、俞彬、欧义圣、赵铁松、陈炜玲、程恩、卢灯、黄

赞、林意、刘杰、林秋香、田志胜、陈琼、夏芝巡、林立键、赖仲明、黄涛、吴王震、林水香、吴永森、

陈剑辉。

II

DB35/T1978—2021

无线局域网天线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线局域网天线的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通信系统中无线局域网基站及终端设备天线的测量,其他无线通信天线的测量方法参

照执行。

注:无线局域网天线的一些主要范围参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9410—2008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线局域网天线wirelessLANantenna

应用在无线局域网,能有效辐射或接收电磁波,将传输线与空间或其他媒介耦合起来的一种装置。

注:无线局域网天线包括直到传输线端口为止的所有匹配、平衡、移相或其他耦合装置。

[来源:GB/T9410—2008,3.1,有修改]

3.2

天线增益antennagain

天线在某一规定方向上的辐射功率通量密度与参考天线在相同输入功率时最大辐射通量密度的比

值。

注:天线增益常用符号G表示,单位dBi。通常天线增益均指最大辐射方向的增益。

[来源:GB/T9410—2008,3.14,有修改]

3.3

方向性图radiationpattern

表征天线辐射特性(场强、功率、相位、极化等)与空间角度关系的图形。

注:通常方向性图是指天线的增益方向性图,具体方向性图的进一步解释参见附录B。

3.4

波瓣宽度beamwidth

天线方向性图中低于主瓣峰值增益指定程度的最近的两点所形成的夹角宽度。

注:业内常用波瓣宽度有两种,一种是天线方向性图中低于主瓣峰值增益3dB最近的两点所形成的夹角宽度,称为

3dB波瓣宽度;另一种为天线方向性图中低于主瓣峰值增益10dB最近的两点所形成的夹角宽度,称为10dB波

瓣宽度。

1

DB35/T1978—2021

3.5

天线极化polarzation

描述天线辐射电磁波中电场矢量在空间指向的参量。

注:由于电场与磁场有恒定关系,故一般都以电场矢量的空间指向作为天线辐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而空间电磁波

具有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三种方式,对应的天线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三种天线。以地平面作

参考面,线极化天线分为水平极化天线、垂直极化天线,圆极化天线分为左旋圆极化天线、右旋圆极化天线。

3.6

输入阻抗inputimpedance

天线输入端口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3.7

阻抗匹配impedancematching

天线的阻抗匹配与发射机输出阻抗形成共轭匹配的状态。

注:业内天线阻抗默认匹配到50Ω,与馈线特性阻抗相同。

3.8

天线效率antennaeffecienty

天线辐射出去的功率与输入到天线的功率的比值。

注:天线效率表征天线有效转换导行波为空间波的能力。

3.9

最小测试距离minimumtestdistance

在未使用近远场转换情况下,为获得天线远场测试指标所需要的最小距离。

注:最小测试距离常用Rmin来表示,业内一般认定当测试天线与待测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0倍测试频段对应的波

长时候,可以认为符合远场测试条件,此时对应的距离认为是最小测试距离。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VSWR:电压驻波比(VoltageVtandingWaveRatio)

注:电压驻波比是反映传输线工作状态的特征参量。把天线作为无损耗传输线的负载时,沿传输线产生的电压驻波

上,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

5测量条件

5.1测量场地

5.1.1用于无线局域网天线测量的全电波暗室示意图见图1,全电波暗室的性能指标参见附录C。

2

DB35/T1978—2021

图1全电波暗室天线测量原理图

5.1.2在满足最小测试距离Rmin≥10λ(波长)条件下,符合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远场传播规律。

5.2测量设备

5.2.1全电波暗室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应小于待测天线性能参数允许的误差。

5.2.2测量用的各种仪器仪表应按有关规定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3测量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测量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测量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90%;

电源电压:AC220V(1±5%);

电源频率:50Hz(1±5%)。

6测量方法和步骤

6.1增益

6.1.1测试框图

3

DB35/T1978—2021

图2增益测试框图

6.1.2按照图2搭好测试拓扑,其中,标准偶极子天线为发射天线,加入标称信号源功率;用标准偶

极子天线为接收天线,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测量距离满足Rmin≥10λ条件下,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接收

功率P1。

6.1.3按照天线产品技术说明书的安装要求,在全电波暗室转台上(接收天线位置)架设好待测天线,

发射天线(源天线)不变,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待测功率P2。

6.1.4相同输入功率,待测天线与标准天线在空间同一位置接收的功率密度比,即为待测天线的增益,

具体计算方法按照公式(1)计算。

10lg/2.15······························································(1)

式中:

G——表示天线增益,单位为分贝(dB);

P2——待测功率;

P1——接收功率;

2.15——标准偶极子天线相对于理想点源辐射单元的增益系数。

6.2方向性图

6.2.1按照天线产品技术说明书的安装要求,在全电波暗室转台上(接收天线位置)架设好待测天线,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测量距离满足Rmin≥10λ条件下,保持固定不动。

6.2.2加入标称信号源功率将待测天线作为发射天线,在水平面用场强仪测量连续不同方位角上各点

的场强值。

6.2.3待测天线作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加入标称信号源功率,在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