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722-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BIM应用指南

DB37/T 4722-2024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BIM application guide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4722-202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4-06-28
实施日期
2024-07-28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院集团山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轨道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起草人:
高树金、王伯芝、李虎、李罡、张志强、薛琼瑶、胡月、孙贺升、杨勇、张伟、安俊峰、刘道学、韩刚、殷芳、麻景瑞、韩金、刘彦明、沈翔、吴学锋、白鑫、王世明、马学祥、苏敬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45.140

CCSP65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722—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BIM应用指南

BIMapplicationguidelinesforconstructionofurbanrailtransit

2024-06-28发布2024-07-28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722—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1

5模型创建...........................................................................1

5.1创建范围及内容.................................................................2

5.2模型表达.......................................................................2

6模型应用...........................................................................2

6.1可行性研究阶段.................................................................2

6.2勘察设计阶段...................................................................2

6.3施工阶段.......................................................................3

6.4竣工验收阶段...................................................................4

7成果交付...........................................................................4

7.1各阶段模型细度.................................................................4

7.2各阶段BIM交付.................................................................4

附录A(资料性)模型创建范围及内容...................................................5

附录B(资料性)模型非几何属性信息细度...............................................6

附录C(资料性)模型几何信息细度....................................................14

附录D(资料性)成果交付内容........................................................20

I

DB37/T472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

DB37/T4722—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BIM应用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BIM模型创建、模型应用和成果交付的指导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870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51235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

模型元素尺寸、定位以及相互关系的信息的总称。

3.2

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

除几何信息以外的所有信息的总称。

3.3

模型细度levelofdevelopment(LOD)

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

[来源:GB/T51235—2017,2.0.3]

4基本原则

4.1工程建设BIM应用宜涵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

4.2BIM模型的创建、应用和交付宜符合工程建设应用需求。

4.3工程建设BIM应用宜制定BIM应用方案,建立BIM应用管理组织架构及管理机制。

4.4工程建设BIM应用宜建立BIM应用协同工作平台,采用统一数据标准。工程建设应用宜按照GB/T

51212确定的基本规定内容进行建设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

5模型创建

1

DB37/T4722—2024

5.1创建范围及内容

5.1.1模型创建范围及内容可参考附录A的内容,并按照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创建。

5.1.2模型宜基于项目实际规划范围进行创建,并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保护区。保护区宜按照GB/T

38707确定的保护区范围进行规划。

5.1.3地质地层模型宜按照不同实施阶段进行创建,并可根据需要在同一阶段内再分期实施。

5.2模型表达

5.2.1地上环境建(构)筑物模型的颜色宜接近实物效果。

5.2.2地质模型的颜色宜体现地质分层、岩土特征和地下水类型。

5.2.3市政管线模型的颜色宜区分不同管道系统。

5.2.4专业模型的颜色宜满足模型展示的美观性和直观性,并可区分各专业、系统。

6模型应用

6.1可行性研究阶段

6.1.1规划符合性分析宜基于BIM模型及线网规划,结合运营效益、工程实施安全原则与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文物保护要求,分析评估项目选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生成规划符合性分析报告。

6.1.2线站位规划宜基于符合性规划成果,结合城市交通枢纽、中心区和居民稠密区分布要求,分析

线路站位布局合理性,生成线路方案比选及线站位合理性分析报告。

6.1.3地质适宜性分析宜基于BIM模型分析地质数据、模拟地质概况,规避不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地段,生成地质适宜性分析报告。

6.1.4环境影响分析宜基于BIM模型分析三维日照、自然采光与辐射噪声等,确定环境影响因素,满足

城市与区域环境保护相关规定,生成环境影响分析报告。

6.1.5景观效果分析宜基于BIM模型体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周边环境关系,分析不同敷设方式车站

区间及附属建筑对城市环境景观方面的影响,生成景观效果分析报告。

6.1.6征地拆迁分析宜基于BIM模型分析征拆指标,为征地拆迁管理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减少房屋和

管线拆迁,保护文物和重要建(构)筑物,生成征地拆迁分析报告。

6.1.7投资估算分析宜基于BIM算量功能对方案进行造价分析,生成投资估算分析报告。

6.2勘察设计阶段

6.2.1初步设计

6.2.1.1控制因素分析宜基于BIM模型,结合勘察地质情况分析车站站位、区间与地质、周边环境关

系,符合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输出控制因素分析报告及模拟视

频文件。

6.2.1.2换乘方案模拟宜基于BIM模型模拟超高峰设计客流量,并根据规划线网的走向及线路敷设方

式展示换乘方案,形成换乘方案模拟比选报告及模拟视频文件。

6.2.1.3设计方案比选宜基于BIM模型制定不同线路位置、车站类型的设计方案,根据线路特征、运

营要求、周边环境及车站与区间采用的施工方法等条件,形成相应的设计方案比选报告。

6.2.1.4限界优化设计宜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基于BIM模型开展限界碰撞检查,优化车辆限界、

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提高设计质量。

6.2.1.5管线迁改、交通疏解模拟宜基于BIM模型检查、优化方案,辅助工程筹划,输出管线改迁与

交通疏解方案报告及相关视频文件等。

2

DB37/T4722—2024

6.2.1.6施工工法模拟宜基于BIM模型对拟采用的施工工法进行三维模拟和推演,根据模拟成果进行

协调优化,辅助施工工法论证和比选。

6.2.1.7建筑能耗分析宜基于BIM模型进行能耗模拟,输出相关图表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宜符合

GB50189中的规定,优化建筑设计。

6.2.1.8建筑性能模拟分析宜基于BIM模型综合分析可视度、通风节能排放及站间距离、实施条件、

工程投资,调整设计方案,生成基于建筑性能的专项分析模型及分项模拟报告。

6.2.1.9日照分析宜基于BIM模型进行多方式日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方案,导出日照分析报告。

6.2.2施工图设计

6.2.2.1设计进度和质量管理宜基于BIM模型把控分配的任务节点,并确保项目信息在参建单位间的

传递。

6.2.2.2多专业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宜根据设计规范,基于BIM模型检查构件空间位置关系,输出碰

撞检查报告。并根据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基本原则,基于BIM模型检查模型冲突,优化综合支吊架及管

线排布。

6.2.2.3预留预埋检查宜基于BIM模型校对各专业预埋预留孔洞,降低工期延误风险和质量隐患,输

出预留预埋检查报告。

6.2.2.4装修方案模拟宜基于BIM模型优化各专业与装修模型的关系,输出装修比选方案,避免装修

与各专业的碰撞冲突。

6.2.2.5工程量统计宜基于BIM模型编制工程量清单与目标成本,制定招标与采购计划,提高工程造

价的效率与准确性,生成预算工程量报表。

6.2.2.6三维技术交底宜基于BIM模型表达空间位置、设备布局、材质展示与出入口周边环境的关系,

输出漫游视频文件。

6.2.2.7施工图出图宜基于BIM模型设置项目标准,按要求创建施工图设计模型,输出施工图图纸。

6.3施工阶段

6.3.1深化设计

6.3.1.1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宜基于BIM模型进行二次结构设计、预留孔洞设计、节点设计、预

埋件设计,输出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图、工程量清单。流程与结果宜按照GB/T51235确定的现浇

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流程开展,并满足BIM应用交付成果要求。

6.3.1.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宜基于BIM模型进行预制构件拆分、预制构件设计、节点设

计等设计工作,输出工程量清单、平立面布置图、节点深化设计图、构件深化设计图。流程与结果宜按

照GB/T51235确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流程开展,并满足BIM应用交付成果要求。

6.3.1.3钢结构深化设计宜基于BIM模型进行节点设计、预留孔洞、预埋件设计、专业协调,输出平

立面布置图、节点深化设计图、工程量清单。流程与结果宜按照GB/T51235确定的钢结构深化设计流

程开展,并满足BIM应用交付成果要求。

6.3.1.4机电深化设计宜基于BIM模型进行设备布置及管理、参数复核、支吊架设计及荷载验算、机

电末端和预留预埋定位,校核系统合理性,输出机电管线综合图、机电专业施工深化设计图、相关专业

配合条件图和工程量清单。流程与结果宜按照GB/T51235确定的机电深化设计流程开展,并满足BIM

应用交付成果要求。

6.3.1.5装修深化设计宜基于BIM模型进行龙骨设计、家具设计、装饰面层设计及节点设计,输出装

修深化设计平面图、立面图、节点深化设计图、龙骨排布图及工程量清单。

6.3.2施工模拟

3

DB37/T4722—2024

6.3.2.1施工组织模拟宜基于BIM模型将工序安排、资源组织和平面布置等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施

工进度、资源配置等计划,指导模型、视频、说明文档等成果的制作与交底。

6.3.2.2施工工艺模拟宜基于BIM模型进行土方工程、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模板工程等施工工艺模

拟,输出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等,指导模型创建、视频制作、文档编制等工作。

6.3.3管理应用

6.3.3.1安全与质量管理宜基于BIM进行质量验收、问题处理与分析,以及技术措施制定、实施方案

策划、实施过程监控动态管理、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处理等,确定质量验收及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6.3.3.2进度管理宜基于BIM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确定工程所需时间、资源配置和进度计划,进行对

比分析、进度预警,根据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调整后续计划。

6.3.3.3预算与成本管理宜基于BIM进行工程量计算、分部分项计价、工程总价计算,以及成本计划

制定、合同预算成本计算、项目采购实施、竣工结算等,输出招标清单项目、招标控制价、投标清单项

目及投标报价单,定期进行三算对比、纠偏、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考核工作。

6.3.3.4现场管理宜基于BIM建立信息化人员、机械、物料、工法及环境管理系统与规则,实现施工

阶段人员、机械、物料、工法及环境的有效控制。

6.4竣工验收阶段

6.4.1竣工验收宜将竣工验收资料关联到BIM模型中,形成竣工验收模型。

6.4.2竣工验收宜基于BIM模型进行联合验收工作。

6.4.3竣工验收宜检验、筛选录入的资料,删除冗余及无关的过程信息。

6.4.4竣工验收宜对模型数据及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形成竣工档案。

7成果交付

7.1各阶段模型细度

7.1.1交付物宜由各阶段BIM模型及与之配套的文件资料组成,BIM模型细度由非几何属性信息和几

何信息组成,细度等级可参考表1的内容。

表1模型细度等级

细度简称主要应用阶段

模型细度100LOD100可行性研究阶段

模型细度200LOD200初步设计阶段

模型细度300LOD300施工图设计阶段

模型细度400LOD400施工阶段

模型细度500LOD500竣工验收阶段

7.1.2模型非几何属性信息细度可参考附录B的内容。

7.1.3模型几何信息细度可参考附录C的内容。

7.2各阶段BIM交付

可行性研究、设计与施工阶段成果交付内容可参考附录D的内容。

4

DB37/T4722—2024

A

A

附录A

(资料性)

模型创建范围及内容

模型创建范围及内容见表A.1。

表A.1模型创建范围及内容表

工程建设阶段模型创建范围模型创建内容

影响区范围内的重要建(构)筑物、市政管线、场地及勘察等模型;

场地

可行性研究阶段配合交通组织和管线搬迁的方案设计模型。

土建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方案设计模型。

初步设计阶段提供车站、区间周边现状地上环境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和

管线搬迁分步模型;

场地

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周边现

状的地上环境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细化模型。

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周边现

地质

状地质模型。

初步设计阶段提供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土建模型,

勘察设计阶段

车站建筑及主要设备、管理用房布置模型;

土建

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土建模

型。

提供闸机、售票机、屏蔽门、通信、信号等设备模型;

设备提供车站设备系统模型、设备用房内设备布置模型、强电电缆及暖通、给排

水、电气等各系统专业管线布置模型。

装修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车站装修模型、车站各系统模型。

提供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周边现状的地上环境建(构)

场地

筑物及地下管线细化模型。

地质提供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周边现状地质模型。

施工阶段土建提供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等土建模型。

提供车站设备系统模型、设备用房内设备布置模型、强电电缆及暖通、给排

设备

水、电气等各系统专业管线布置模型。

装修提供车站装修模型、车站各系统模型,包括装修、导向、广告、自动终端等。

5

DB37/T4722—2024

B

B

附录B

(资料性)

模型非几何属性信息细度

模型非几何属性信息细度见表B.1~表B.10。

表B.1建筑基本信息细度表

建筑信息LOD100LOD200LOD300LOD400LOD500备注

项目名称▲▲▲▲▲无

建设地点▲▲▲▲▲无

建设指标▲▲▲▲▲无

建设阶段▲▲▲▲▲无

建设单位信息▲▲▲▲▲无

建筑信息模型提供方▲▲▲▲▲无

其他建设参与方信息-△△▲▲无

建筑类别或等级-△▲▲▲无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

表B.2建筑属性信息细度表

建筑属性信息LOD100LOD200LOD300LOD400LOD500备注

设施识别△△△△▲无

空间识别-△△△▲无

占有识别--△△▲无

识别特征

工作成果识别△△△△▲无

身份识别---△▲无

通信识别△△△△▲无

地理位置△△▲▲▲无

行政区划△△▲▲▲无

位置特征

制造和生产位置---▲▲无

楼内位置-△△▲▲无

时间和计划--△△▲无

时间和资金特投资△△△△▲无

征成本△△△△▲无

收益△△△△▲无

制造商---▲▲无

产品--△△▲无

来源特征保修----▲无

运输---△▲无

安装--△▲▲无

数量属性△△▲▲▲无

物理特征形状属性△△▲▲▲无

一维尺寸△△▲▲▲无

6

DB37/T4722—2024

表B.2建筑属性信息细度表(续)

建筑属性信息LOD100LOD200LOD300LOD400LOD500备注

二维尺寸△△▲▲▲无

空间尺寸-△▲▲▲无

比值量--△▲▲无

可回收、可再生-△△△▲无

化学组成--△△△无

规定含量-△△▲▲无

温度-△△△▲无

结构荷载--△▲▲无

物理特征

空气和其他气体--△△▲无

液体--△△▲无

质量--△△▲无

受力--△△▲无

压力-△△▲无

磁--△△▲无

环境-△△△▲无

建材检测属性--△△△无

测试属性---△△无

容差属性---△△无

功能和使用属性---△△无

强度属性--△△▲无

耐久性属性--△△▲无

性能特征

燃烧属性--△△▲无

密封属性--△△▲无

透气和防潮指标--△△▲无

声学属性--△△▲无

建材检测属性----△无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

表B.3场地地理信息及室外工程系统信息细度表

场地信息LOD100LOD200LOD300LOD400LOD500备注

场地边界(用地红线)▲▲▲▲▲无

现状地形▲▲▲▲▲无

现状道路、广场▲▲▲▲▲无

现状景观绿化/水体▲▲▲▲▲无

现状市政管线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