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7/T 62-2021 敖鲁古雅驯鹿

DB1507/T 62-2021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507/T 62-2021
标准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7-15
实施日期
2021-10-15
发布单位/组织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0

1507

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

DB1507/T62—2021

敖鲁古雅驯鹿

Aoluguyareindeer

2021-07-15发布2021-10-15实施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07/T6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根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

然保护地学院、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人民政府、内蒙古根森鹿业有限公司、根河市农牧水利科技

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景顺、许忠霞、格格、包利锋、高希明、白雪岩、李和平、刘微、吴晓宇、

王庆海、古革军、鲍化堂、仲照辉、田晓瑞、曹云江、于廷杰、刘伟石、吉亚、多乐、王国军、罗保

华、刘莹、张凤茹、慕红军、孙志红、沙志娟。

I

DB1507/T62—2021

敖鲁古雅驯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敖鲁古雅驯鹿的品种来源与分布、体型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生产性能和等级评定。

本文件适用于敖鲁古雅驯鹿的鉴定和等级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来源与分布

敖鲁古雅驯鹿是西伯利亚森林驯鹿(R.t.valintinae)亚种,于18世纪引入我国。敖鲁古雅驯鹿主要

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西坡的根河市一带,当地多苔藓植物,适宜驯鹿生存繁衍,属于全球最南端分布的

驯鹿种群。敖鲁古雅驯鹿呈半野生状态,是我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的传统驯养和伴生动物。

5体型外貌特征

5.1鹿角

公、母驯鹿皆有叉角,角型呈掌型。成年公驯鹿角粗大,每侧角有三个~五个分叉,多的可达八个

分叉。成年母驯鹿叉角较小。

5.2头颈部

头长而直,颜面部较阔而长,上宽下窄;鼻梁平直,鼻孔大,鼻端有毛无鼻镜;嘴粗唇大而灵活有

力、口裂较深;眼大、眼眶突出;耳短、尖端圆钝、有密毛;额凹,颈较粗短,喉部至前胸垂有长毛。

5.3躯干

肩稍隆起,背腰平直且长,尾短,公驯鹿后躯发达。

5.4四肢

四肢细长,后肢稍长于前肢,并呈刀状肢势。偶蹄,四蹄圆大,蹄片呈半月形,蹄缝距离较大,蹄

尖向内弯曲。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深;悬蹄大,掌面宽阔,行走时能触及地面,适于在雪地、沼泽地

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

1

DB1507/T62—2021

5.5泌乳器官及外生殖器

母驯鹿乳房周围覆有长的被毛,四个乳头,排列整齐。公驯鹿外生殖器发育良好,无隐睾,睾丸左

右对称。

5.6被毛与外型

毛色主要有三种,即灰褐色、灰白色、白色。大部分具有“三白二黑”的特点,即四肢内侧、腹部、

尾内侧为白色,鼻梁、眼圈为黑色。驯鹿全身被毛密而长,毛色深浅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毛色较深,以

灰褐色为主,夏毛较粗而短,冬季毛色变浅。当年的幼驯鹿体毛细柔,无粗毛。

个体较大,属中型鹿。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肌肉骨骼发育良好,体型呈长方形。

6体尺体重

在自然养殖条件下驯鹿体尺体重最低指标见表1、表2、表3。

表1一级驯鹿体尺体重最低指标

体高体长胸围体重

鹿别

cmcmcmkg

成年公驯鹿107112128130

成年母驯鹿969911490

表2二级驯鹿体尺体重最低指标

体高体长胸围体重

鹿别

cmcmcmkg

成年公驯鹿102107122114

成年母驯鹿9295108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