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927-2010 有机食品 柴达木地区枸杞生产技术规程
DB63/T 927-2010 Organic food, Qigai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in the Qaidam reg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0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 起草人:
- 陶燕铎、邵赟、魏克家、刁治民、文怀秀、赵晓辉、梅丽娟、吴培存。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点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927—2010
有机食品柴达木地区枸杞
生产技术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
2010-08-04发布2010-08-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927—2010
前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燕铎、邵赟、魏克家、刁治民、文怀秀、赵晓辉、梅丽娟、吴培存。
I
DB63/T927—2010
有机食品柴达木地区枸杞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枸杞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种苗选择、育苗、栽培、土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
害防治、鲜果采收、制干、贮存、运输及生产管理体系等。
本标准适用于柴达木地区有机枸杞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8672枸杞(枸杞子)
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19630.2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
GB/T19630.3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19630.4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DB63/T829柴达木地区枸杞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DB63/T830柴达木地区枸杞无性繁殖技术规程
DB63/T858柴达木地区枸杞栽培技术规程
3产地环境要求
3.1产地环境条件
3.1.1气候条件
海拔2700m~3000m,年均气温不小于4℃,大于10℃有效积温不小于1600℃,年日照时数不小于3000
小时。
3.1.2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为灰棕漠土、风沙土、棕钙土、灰钙土、栗钙土。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活土层大于30cm,
土层深度大于1m,地下水位1.5m以下,土壤含盐量0.6%以下,pH7.5~8.5。
3.2环境质量
1
DB63/T927—2010
3.2.1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远离交通主干
线100m以上,周围3km、主导风向5km内无工矿污染源分布。
3.2.2基地的环境质量
3.2.2.1土壤环境质量
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
3.2.2.2农田灌溉用水
水质符合GB5084二级标准。
3.2.2.3环境空气质量
符合GB3095—1996二级标准。
3.2.2.4大气污染物
保护地枸杞生产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应满足GB9137的规定。
4苗木繁育
4.1品种与种苗选择
4.1.1品种选择
以当地广泛栽植的优良品种为主,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选育的品种。
4.1.2种苗选择
a)选择有机枸杞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
苗,但应制定获得有机种苗的计划;
b)种苗质量应符合DB63/T829规定的Ⅰ、Ⅱ级标准。
4.2繁殖方法
采用硬枝扦插无性繁殖方法。
4.3营建采穗圃
4.3.1圃地选择
苗圃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畅通,土壤透气性好、肥沃、土壤熟化程度高。土质为沙壤、轻壤或中
壤为宜,pH7.5~8.5,不选重盐碱地。地下水位1.5m以下。
4.3.2整地与施基肥
a)选定的苗圃地,在育苗上一年秋进行平整、耕翻和施肥。深翻20cm~30cm,平整高差小于5cm,
耙耱,同时清除石块、杂草,达到土碎、地平。
b)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施肥,每0.067hm2施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农家肥2000kg~3000kg,均匀撒
入地表后深翻20cm~30cm,入冬前灌好冬水。
2
DB63/T927—2010
4.3.3建采穗圃
建采穗圃时各品种分别建圃,做到一品一圃,从根源处杜绝各品种混淆现象的发生。
4.4做床
第二年浅耕后做高垄或高床。
高垄规格:垄宽40~50cm,垄间距为30cm,垄长根据地形而定。
高床:床面高于地面25cm,床面宽80cm,步道宽30cm,长度依地形而定。
4.5插条采集
4月上旬至下旬,树液流动至萌发前。选用采穗圃内健壮植株做母树。母树树冠中、上部无破皮、
无虫害,1年~2年生木质化营养枝条,粗度大于0.4cm。也可以选用同样规格的徒长枝,徒长枝要求髓
部充实,芽眼明显。
4.6剪枝插穗
选用母树树冠无破皮、无虫害枝条,以中段部位为好,枝条直径0.4cm~0.8cm,将其剪成15~20cm
长的插穗。插穗上部留好饱满芽,距饱满芽1.0cm处平切。下切口在距第一个芽0.5cm处剪成马蹄形。每
50或100条为一捆。
4.7插穗处理
将整捆插穗端浸入水中5cm,浸泡时间约24h,至插条顶端髓心湿润为宜。
4.8扦插
按行距5cm,株距40cm定点,人工在定线上开沟或劈缝,将插穗下端轻轻直插入沟穴内,地上部留
1cm~2cm,外露1个-2个饱满牙。沟穴封土踏实,外露插条部分覆一层细土,以细土刚好盖住插条为准,
将土拢一土棱。
4.9苗圃管理
4.9.1水分管理
扦插后立即灌透水。插穗萌芽后,幼苗生长至15cm~20cm时灌第一水,灌溉深度以不淹没苗床为宜。
6月下旬、7月下旬各灌溉一次。灌水量0.067hm2灌水40m3~50m3。浇水时防止大水漫灌冲毁垄床。
4.9.2松土除草
浇第一遍水后,松土除草一次,松土深度5cm左右。第二、三次松土除草在6月、7月灌溉追肥后进
行。
4.9.3追肥
6月、7月,各追肥1次。第一次行间开沟,每0.067hm2施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农家肥80kg~110kg,
施入后封沟灌水。
4.9.4修剪
苗高20cm以上时,选一健壮枝作主干,将其余萌生的枝条剪除。苗高60cm时,剪顶。
3
DB63/T927—2010
4.9.5病虫害防治
枸杞扦插苗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为:蚜虫、木虱、负泥虫、瘿螨和绣螨。6月初进行第一次防治,可
选用植物杀虫剂: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根据虫情在整个发育
期防治2次-5次。
4.10苗木出圃
4.10.1起苗
于第二年春季4月下旬土壤解冻后起苗,出圃前7天左右灌起苗水。起苗时沿行向挖深30cm~40cm
的沟,顺沟起挖,起苗时不伤皮、不伤根,尽量保持根系完整,根长大于20cm。
4.10.2苗木分级及质量检验
栽植苗选用Ⅰ、Ⅱ级苗。苗木规格及质量检验按照DB63/T830方法。
4.11包装运输
苗木根系沾泥浆,每50株一捆,用草袋等无害材料包裹,洒水捆好。外挂标签,写明苗木品种、规
格、数量、出圃日期,并附合格证、产地证、苗木检疫证书和苗木生产许可证书。
4.12假植
在排水良好背风的地方挖深40cm~60cm、宽60cm~80cm的沟,将分级后的苗木倾斜排列于沟内,假
植时,要将苗木头朝南,用湿土埋根,单排假植,做到疏摆、深埋、分层压实。
5建园
5.1园地选择
符合3.1产地环境要求,集中连片,规模种植。
5.2园地规划
5.2.1基本要求
合理设置加工区(枸杞制干、储藏等)、种植区(地块)、道路、排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
绿肥种植区、堆肥场、养殖区等。
5.2.2设置道路、缓冲带和水利系统
a)设置连接枸杞园、加工厂和场外道路系统。
b)枸杞园四周应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有效防止从常规地块或其他途径来的污染。缓冲带可以
是沟或路、荒地、草地、树林。物理障碍可以是墙、陡坎。作为缓冲带种植的作物,品种不能
为枸杞,而且必须按照有机方式种植和管理,缓冲带收获的作物只能作为常规产品销售,并且
需要有可提供跟踪的完整记录。
c)根据枸杞园规模和地势,规划灌水渠、排水沟,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
5.2.3营造防护林带
4
DB63/T927—2010
防护林的主林带与当地主风方向垂直,乔灌多树种混交;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以窄冠乔木混栽。
5.3整地与施基肥
5.3.1整地
栽植前一年秋季施行全面整地,风沙土在当年早春整地。依地块平整土地,平整高差小于5cm,深
翻25㎝~30cm,耙耱后以0.034h㎡~0.067h㎡为一小区,建立隔水埂,隔水埂高度距离地面40㎝~
50cm。
5.3.2施基肥
在苗木栽植前一年秋季或当年早春结合整地施基肥。
a)低密度栽植基地:30cm×30cm×40cm(长×宽×深),每穴施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农家肥2kg~
3kg。施肥时将肥料与表土混匀回填,灌足冬水。第二年春季栽植。
b)高密度栽植基地:全面施肥,施肥量为每0.067hm2施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农家肥2000kg~
3000kg,将肥料全园均施后深翻,灌溉。
5.4栽植
5.4.1时间
4月中旬至下旬,土壤解冻后至树木萌芽前。
5.4.2密度
小面积栽培0.067h㎡~0.67h㎡,株行距1m×2m,每0.067hm2栽植333株;大面积集中栽植,成地条
0.67hm2以上,株行距1m×3m,每0.067hm2栽植222株。
5.4.3栽植方法
采用穴植法。按株行距定植点挖坑,挖50cm×50cm×50cm(长×宽×深)栽植穴,将表土和底土
分别放置,将苗木根系放入穴中央,扶正苗木,先填入表土,填土约一半时,稍微向上提苗木,使苗木
根系舒展,再填入底土,踏实覆土,覆土略高于地面。栽植完毕后立即灌头水。
6土肥水管理
6.1土壤管理
6.1.1每2年检测一次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含量。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6.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基地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
6.1.3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行间间作豆科绿肥(如紫花苜蓿等),间作的绿肥必须按有机农
业方式栽培。
6.2土壤耕作
6.2.1浅翻春园
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灌头水后浅翻一次,深度10cm~15cm。
6.2.2中耕除草
5
DB63/T927—2010
5月~8月中耕除草2次~4次,于灌水后地表干燥适于机械进入时进行,深度5cm~10cm。第1次在5
月下旬,第2次在6月下旬,第3次在7月~8月。中耕均匀,不伤根茎,不漏耕,清除杂草。
6.2.3深翻秋园
灌冬水前,9月上旬~10月上旬,翻土深度25cm。根盘范围内,适当浅翻,以免伤及根茎,引起根
腐病。清除园区杂草。
6.3施肥
6.3.1肥料种类和来源
a)有机肥,有机肥原料主要来源于本农场或有机农场(或畜场)(见附录A),有机肥原料堆制
按照NY/T1168执行,彻底腐熟后才可用于有机枸杞基地。有机肥堆制过程中允许添加来自
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但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经认证机构认可可购入一部分农场外的肥
料原料(见附录A)。外购的商品有机肥,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
b)矿物源肥料,允许使用天然来源并保持其天然组分的矿物源肥料作为矿质营养元素的补充。应
严格控制矿物肥料的使用,以防止土壤重金属累积。
c)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附录A。使用附录A未列入的物质时,应由认证
机构按照附录D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GJ/T 183-2019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2019-11-15
- NB/T 10143-2019 水电工程岩爆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2019-06-04
- HG/T 20559-1993 管道仪表流程图设计规定;管道仪表流程图基本单元模式 1994-08-03
- GF 017-1995 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 1995-01-01
- JB/T 8628.2-1997 冲模 弹性体压缩弹簧 第二部分:附件技术条件 1997-09-05
- SH/T 3183-2017 石油化工动力中心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 2017-04-12
- GB 50179-2015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2015-08-27
- SJ 21251-2018 自动光学检测系统通用规范 2018-01-18
- SJ 55247/4-2016 1JGaAs/Ge40×80空间用砷化镓太阳电池详细规范 2016-01-19
- SY/T 6239-1996 石油勘探数据库文件格式 199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