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28-2003 中餐燃气炒菜灶

CJ/T 28-2003 Chinese cooking gas applianes

行业标准-城建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CJ/T 28-2013 |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T 28-200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城建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03-12-05
实施日期
2004-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归口单位
建设部城镇燃气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餐燃气炒菜灶(以下简称炒菜灶)的定义、分类、基本参数、结构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包装、储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热流量小于或等于60kW的中餐燃气炒菜灶。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
起草人:
陈力生、颜谨、孟大为、闫亮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CJ/T28-2003

目U吕

本标准参照欧共体标准BSEN203.11995《大型燃气加热设备》第一部分:安全要求、第二部分:

合理利用能源的部分内容制定。

本标准代替GB7824-1987《中餐燃气炒菜灶》和经确认的CJ/T28-1999《中餐燃气炒菜灶》,本

标准是对FC-/l28-1999《中餐燃气炒菜灶》的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与C/T28-199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的改变如下:

—一增加了鼓风式中餐燃气炒菜灶的试验内容;

—增加了电气部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取消了热效率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燃气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力生、颜谨、孟大为、闻亮

CJ/T28-2003

中餐燃气炒菜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餐燃气炒菜灶(以下简称炒菜灶)的定义、分类、基本参数、结构要求、技术要求、试

验方法和标志、包装、储存、运输。

本标准活用于额定热流量小于或等于60kW的中餐燃气炒菜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76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

GB470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5023.3额定电压450V/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三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GB5013.4额定电压450V/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四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GB6932-2001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GB/T7306.155。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7306.2550密封管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730755。非密封管螺纹

GB/T13611城市燃气分类

GB/T15482产品质量监督小总体计数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

3术语和定义

间接排烟式indirectventsmoke

燃烧时所需空气取自室内,燃烧后的烟气经灶具上的排烟罩或外墙上的直流风机排至室外。

3.2

烟道排烟式flueventsmoke

然烧时所需空气取自室内,燃烧后的烟气经烟道排至室外。

4标准必要性评定

标准化项目的目的和用途

1促进贸易。

2保护环境。

3改善安全和健康。

实施标准的可行性

:.:1实施标准可促进新技术的发展。

CJ/T28-2003

2.2实施标准可改善安全性并降低成本

5设计与结构要求

5.1通用结构

5.1.1炒菜灶灶体外形结构尺寸一般为:

a)灶体高度(地面至锅支架上平面距离)750mm^-850mm

b)灶体前沿至主火燃烧器中心的距离镇450

c)灶体宽度镇1200mm

5.1.2炒菜灶结构应安全、坚固、耐用、操作方便,并在正常操作时不得有损坏或影响使用的变形

5.1.3炒菜灶各部件应易于清扫和维修,手可触及的部位表面应光滑,在维修、保养时必须拆卸的部件

应能使用一般工具装卸

5.1.4炒菜灶部件间连接用的螺钉、螺母、铆钉等连接处应坚固,使用中不得松动。

5.1.5进气管应设在不易受腐蚀和过热的位置,灶体左右两侧均应能与室内供气管连接,进气管应采

用硬管连接,管螺纹应符合GB/T7306.l,G即T7306.2和GB/T7307的要求,进气接头距地面净高度

不应小于200mm,

5.1.6燃气喷嘴与燃烧器的引射器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并易于装卸燃气开关宜采用旋塞阀或球阀,

“开”、“关”标志应明显、清晰.有多个阀门时,应加便于识别的标示。

5.1.7燃烧器的结构应坚固、易于装卸、清扫和维修,燃烧器的火孔应均匀,不应发生影响使用的变形,

燃烧器、点火燃烧器、电点火装置、熄火保护装置等部件的相互位置应准确固定,在正常使用中不应松动

和脱落

5.1.8调风装置应坚固耐用,操作简便,易于调节,在使用中不应有自行滑动的现象。调风旋钮或手柄

应设在易于操作的位置,并清晰地标出“开”、“关”的调节方向。

5.1.9承液盘应易于取放,便于清洗,与灶面连成一体的承液盘应能用普通工具装卸,其容积应能承受

烹饪时溢落的液体

5.1.10点火燃烧器的点火方式可以是人工点火棒、常明小火或电点火器。采用电点火方式时,应同时

设置人工点火装置点火燃烧器的供气管内径不得小于Zmm,其结构应能防止被异物堵塞口

5.1.11点火燃烧器的位置,应易点燃主燃烧器,且不接触主燃烧器火焰,不使其他部件过热。

5.1门2鼓风式炒菜灶应设置点火燃烧器或加装熄火保护装置,加装熄火保护装置的炒菜灶须在燃气

电磁阀前加装手动式快速切断阀。

5.1.13电点火装置的两个点火电极之间的间距、电极与点火燃烧器之间、点火燃烧器与主燃烧器火孔

之间的相对位置应准确固定,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应移动。

5.1.14点火器高压带电部件与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点火电极之间的距离,点火操作时

不应发生漏电,手可能接触的高压带电部位应进行良好的绝缘

5.1.巧导线应尽量缩短并加以固定,必要处应采取绝缘、隔热等措施

5.1.16鼓风灶的风机开关应为防漏电保护开关,安装部位应防水

5.1.17鼓风式炒菜灶的鼓风机应设在不易受腐蚀和过热的位置,应稳定牢固,」_作时不发生滑动。

5.1.18进水接头应设在便于安装的位置,并采用硬管连接,管螺纹应符合GB/T7306.1,GB/丁7306.2

和GB/丁7307的要求。可设置水龙头和排水槽,并使之与灶体固定连接。排水出口应设过滤装置

5.2电气结构

5.2.1用试验指检验外壳开孔时,试验指不应接触带电部件和转动部件

CJ/T28-2003

5.2.2电源软线插座如装在炒菜灶外壳上应增加防水措施,应在插座或插座安装处,有警示标志并永

久性标明其额定值。

5.2.3炒菜灶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水不能浸到带电部位上;水也不能由外部软线连接处浸人到器件内。

炒菜灶带电部位距电机底面的距离应大于5cm.

5.2.4标志

5.2.4.1电源插头和电源线等电气部件应有C“CC”认证标志

5.2.4.2炒菜灶内部的接地线端子和电源软线插头的接地端应有永久性标志。I类电器的电源软线

中应有一根绿/黄双色接地线

5.2.4.3直接使用交流电源的点火器应有明显的永久性警示标志

5.2.5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人可能触及的转动部件.应装有防护网或保护罩

5.2.6直接使用交流电源的炒菜灶应设置过流保护装置

5.2.7炒菜灶的防触电等级和防水等级

炒菜灶的防触电等级是I类器具

炒菜灶的防水等级为普通型。

5.3外观要求

炒菜灶外壳应平整、匀称,表面应无明显缺陷.

6技术要求

炒菜灶应符合表I的规定。

表1技术要求

项目性能试验方法

7.5kPa压力下,漏气量应小于0.07工/h

气密性卜竺塑些一一A5

1.5Pn下点燃无泄漏

蕊士10%

热流量准确度一总热流量准确度两个燃烧器炒菜灶不应小于90月,三个及以上A6

燃烧器不应小于85%,

点然一处火孔后,火焰应在45内传遍所有火

火焰传递

孔,且无爆燃

火焰状态清晰、均匀、无黄焰、无黑烟

主火燃烧器稳定性于燎女_于回灾、离怕火孔数不招讨10叼

非鼓风式565dB(八)

燃烧噪声

燃鼓风式585dB(A)

况工非鼓风式石85dB(A)

一熄火噪声应585dB(A)

间接排烟式铆10%(〔)<16%)

气中CO(-1)卜-—

到20写(0,<16%)

1烟道p“m式

不得产生离焰或回火,在主火燃烧器点燃或熄

小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

灭时,不得产生熄火现象

CJ/T28-2003

表1(续)

项目性能试验方法

工作静荷载c5mm

挠度和热变形挠度A.8

热变形墓10--

开阀时间45s以内

热电偶方式

闭阀时间60s以内

熄火保

10s内点燃且无爆燃,如不能点燃燃烧器,应A.9

护装置脉冲自动开阀时间

及时关闭燃气阀门

点火方式

闭阀时间10s内关闭阀门

连续启动10次,其点燃次数不得少于8次,且

点火率A.10

不得有2次连续失效,无爆燃

耐电压强度工250V不击穿、不闪络

绝缘性能>2MCZ

电气性能符合GB5023.3或GB5013.4的要求,其截面A.11

电源引线积应大于1mm,且电线不能用于温度大干

70℃的部位

易接触部位金属及其相同材料不大于室温加35K

(旋钮等)陶瓷及其相同材料不大于室温加45K

金属及其类似材料不大于室温加80K

表灶具壳体部位

陶瓷及其类似材料不大于室温加95KA飞2

升阀门外壳的表面温度不大于室温加50K

燃气接头的表面温度不大于室温加20K

电点火器及导线的表面温度不大于室温加50K

嫩气阀门12000次,符合气密性要求且功能正常

耐久性

点火装置12000次,点火功能正常A.13

能试验

熄火保护装置100。次,符合性能要求

7标志

每台炒菜灶均应在明显位置安装铭牌及安全注意事项。

7.1铭牌内容

A)产品标准号、许可证号;

b)炒菜灶的名称和型号;

C)使用燃气种类;

d)燃气额定压力;

e)额定热流量;

f)原产地、生产厂名称;

9)制造年、月或代号。

7.2安全注意事项

炒菜灶应有以下警告:“本灶应按照规范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使用前应详细阅读安装使用说明

书”。

4

口/T28-2003

包装、运输、储存

8.1包装

8.1.1包装箱应牢固,便于运输,箱体外面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使用燃气种类、重量和出厂日期。应

有“小心轻放、请勿倒置、防潮、防震”等字样

8.1.2包装箱内应有产品清单、合格证和安装使用说明书。

8.1.3包装、储运图示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8.2运输

8.2.1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震动、挤压、雨淋及化学物品的侵蚀

8.2.2搬运时严禁滚动和抛掷

8.3储存

8.3.1储存仓库里应干燥通风,周围无腐蚀性气体。

8.3.2单层码放,不得堆放、损坏

8.4产品使用说明书

炒菜灶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a)燃气种类、燃气额定压力、额定热流量;

b)外形尺寸、气、水管接口规格;

c)使用及调节方法;

d)维护保养方法和安全使用规定;

e)维修及联系事项。

CI/T28-200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试验方法

A.1实验室条件

A.1.1室温应为200C士150C,在每次试验过程中温度波动应小于士50C。室温测定方法:距炒菜灶

1.5。处,将温度计水银球固定在与灶面大致等高位置,在正前方、左、右三点测量温度,其平均值既为

室温

A.1.2实验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02,二氧化碳含量应小于。.2%,同时在换气良

好的前提下室内不得有影响燃烧的气流

A.2检验用燃气

A.2.1试验用燃气种类应采用GB/T13611所规定的燃气。试验用燃气的种类及代号可按表A.1的

规定采用。

表A.1试验用燃气的种类及代号

代号试验用燃气

0基准气

1黄焰界限气

!

2回火界限气

3离焰界限气

A.2.2炒菜灶在进行技术性能检验时,燃气的华白数变化不得大于士2%.

A.2.3试验用燃气压力及代号应符合表A.2的规定

表A.2试验用燃气的压力

试验用燃气压力/Pa

代号

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人工煤气(5R,6R,7R)

(19Y,20Y,22Y)(IOT,12T,13T)天然气(4T,6T)

1.(最高压力)330060003000]500

2.(额定压力)2800500020001000

3(最低压力)23004000l000500

A.2.4本标准使用的试验用燃气条件代号为:

试验用燃气一试验用燃气压力

例:0-1表示基准气一最高压力

A.3检验用仪器和设备

A.3.1检验用仪器和设备可按表A.3规定采用,也可采用具有同等可靠性和精度的仪器设备

CJ/T28-2003

表A.3检验用仪器和设备

检验项目名称规格最小刻度或最小检出量

室温干湿球温度计0--50'C0.5'C

燃气温度玻璃球温度计0-500C0.S*C

嫩气湿度干湿球温度计

水温玻璃球温度计0100'C0.2℃

表面温度表面温度计0--2500C2.O℃

燃气通路气密性气体检漏仪

空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力动槽式水银气压计81kPa-107kPa0.1kPa

定槽式水银气压计

燃气压力U型压力计0-v10000Pa10Pa

l

湿式气体流量计0-2h-/'

燃气流量0.2L

干式气体流量计.{0-20m'/h

一l

燃气热值水流式热值仪

燃气密度气体密度计

燃气成分气相色谱仪或吸收式气体分析仪

氧热磁仪或吸收式气体分析仪0一21%0.1月

一氧化碳红外仪或气体分析仪0-0.2%0.001

二氧化碳红外仪或气体分析仪0--150.01

噪声声级计40d13--120d130.5dB

时间秒表0.1s

电气强度耐电压强度试验仪

500V

绝缘电阻兆欧表

0一500MO之

}

A.3.2所用仪器和设备均应按有关规定校准。

A.4结构、尺寸及外观检验

A.4.1外观和结构检验

A.4.1.1用常用测量工具检查炒菜灶的结构、尺寸、安装位置,目测外观。

A.4.1.2检查炒菜灶的燃气阀门、点火燃烧器、电点火装置、燃烧器、调风装置、熄火保护装置等部件

的安装位置是否准确,操作是否灵活,运行是否正常

A.4.2电气结构检验

A.4.2.1试验指检验

用GB4706.1--1998中的图1规定的标准试验指对炒菜灶外壳开孔进行防触电试验,具体试验按

GB4706.1-1998中的第8章进行时,加在试验指上的力为20N>试验指不应接触带电部件和转动部件

A.4.2.2电源引线标志检验

目测检验炒菜灶外壳卜的电源插头、插座,其标志是否符合5.2.2的规定。

A.4.2.3防水浸入性能检验

目测检验炒菜灶带电部位和电机,其位置及引线方式是否符合5.2.3的规定口

CJ/T28-2003

A.4.2.4标志检验

目测检验炒菜灶各引线端子、电源零线端的标志,是否符合5.的规定

A.4.2.5防护性能检验

目测检验炒菜灶鼓风机等可转动部件,其设置是否符合5.2.5的规定。

A.4.2.6过流保护装置

目测检验是否符合5.2.6的规定

A.5燃气系统气密性检验

a)燃气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燃气进口连接检漏仪,通人压力为7.5kPa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

稳压1min,检测燃气系统的漏气量,并计算出。0C,101.3kPa标准状态下的漏气量

b)燃气条件为0-1,使炒菜灶全部燃烧器处于点燃状态,用检漏液检查进气口至燃烧器火孔前各

燃气阀体、管道及其连接部位是否有漏气现象

A.6热流f准确度检验

A.6.1热流量准确度试验

按GB6932-2001中表13规定试验计算

A.6.2在0-2条件下测定炒菜灶的总燃气消耗量,计算出总热流量,按式《A.1)计算出实测总热流量

与实测各燃烧器热流量之和的百分比值:

实测总热流量的百分比值=实测总热流量X100%···……(A.1)

每个燃烧器实测热流量之和

A.7燃烧工况检验

A.7炒菜灶燃烧工况试验项目和试验气条件应符合表A.4的规定。

表A.4燃烧工况试验项目和试验气条件

试验项目试验气条件

火焰传递3-2

熄火3-1,3-3

离焰3-1

火焰状态0-2

回火2-3

燃烧噪声0-1

熄火噪声0-2

一氧化碳含量0-2

黄焰1-1

黑烟1-1

熄火3-1,3-3

小火燃烧器回火2-3

离焰3-1

A.7,2燃烧工况

A.7.2.1火焰传递检验

点燃主火燃烧器一处火孔,检验火焰传遍全部火孔的时间和有无爆燃现象。

A.7.2.2火焰状态检验

主火燃烧器点燃15min后,目测火焰是否清晰、均匀。

8

CJ/T28-2003

A.7.2.3熄火

主火燃烧器点燃155后,目测每个火孔是否都有火焰。

A.7.2.4离焰

冷态点燃主火燃烧器15s后,目测单个燃烧器离焰火孔数大于10%即为离焰。

A.7.2.5回火

主火燃烧器点燃20min后,目测火焰是否回火。

A.7.2.6小火燃烧器稳定性检验

a)无论主燃烧器工作或不工作小火燃烧器都处于点燃状态时,则在以上试验气条件下将燃气阀

门调至最大,反复点燃主燃烧器数次,检查主燃烧器点燃和熄灭时小火燃烧器有无熄灭现象。使炒菜灶

点燃15min后关闭主燃烧器,目测小火燃烧器单独燃烧时有无回火、熄火和离焰现象

b)小火燃烧器只是在主火燃烧器工作时才处于点燃状态的,则在主火燃烧器点燃的状态下检查

小火燃烧器有无回火、熄火或离焰现象

A.7.2.7燃烧噪声(包括鼓风式炒菜灶风机的工作噪声)

点燃全部燃烧器15min后,坐锅,用声级计A挡在距炒菜灶正面水平距离1m与燃烧器等高处检

验燃烧器的燃烧噪声.

注:试验环境本底噪声应小干40dB,否则按GB/T3768有关规定修正

A.7.2.8熄火噪声检验

用声级计按A.7.2.7规定进行试验

点燃全部燃烧器15min后,快速关闭各燃烧器,采用声级计的快速挡分别检验各燃烧器的熄火噪

声。测定的最大值应加5dB作为熄火噪声。

A.7.2.9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检验

a)每台灶的火眼应逐个检验,取样器见图A.1、图A.2,1J:的尺寸取决于排烟口的大小。取样

罩见图A.3o

b)对于间接排烟式炒菜灶,取样方式见图A.4

c)对于有烟道的炒菜灶,在距烟道口100mm处的中心位置取样检测,取样时要有代表性。取样

方式见图A.S.

图A.1丁字型取样器

口/T28-2003

图A.2十字型取样器

图A.3取样罩

CJ/T28-2003

取样器

取样罩

O习()口

图A.4间接排烟式炒菜灶取样方式

取样器

图A.5烟道排烟式炒菜灶取样方式

取样的同时应测定室内试验环境的一氧化碳含量,按式(A.2)计算在过剩空气系数等于1时烟气

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价I}}c<}c、厂:

子,u(A.2)

1一4^一2。

CJ/T28-2003

式中:

过剩空气系数a=l时,烟气样中的一氧化碳体积分数,%;

汽o

叭,一实测烟气样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

甲11一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

%2’一烟气样中氧体积分数,%;

20.9一室内空气中正常氧体积分数,%。

A.8灶面中心位置挠度和热变形检验

A.8.1在炒菜灶的各火眼锅支架上加20kg静荷载,持续5min,检查灶面中心部位的挠度。

A.8.2炒菜灶点燃30min后,测量灶面热变形的挠度

A.9熄火保护装置的检验

A.9.1热电式熄火保护装置

A.9.1.1在。2试验气条件下,使炒菜灶正常运行,然后停止运行,待冷却至接近室温后,重新点火,用

秒表测定从小火燃烧器点燃到电磁阀开启的时间。

A.9.1.2在0-2试验气条件下,使炒菜灶运行20min后,关闭燃气阀,用秒表测定从火焰熄灭到电磁

阀关闭的时间。

A.9.2自动熄火保护装置

A.9.2.1对直接点燃主燃烧器的点火器,从点火器产生电火花到主燃烧器未点燃,主燃烧器电磁阀关

闭的时间间隔。

对点燃小火燃烧器的点火器,从点火器产生电火花到小火燃烧器未被点燃,小火燃烧器电磁阀关闭

的时间间隔

A.9.2.2在0-2试验气条件下,在炒菜灶运行20min后,切断燃气供给,测定从主燃烧器火焰熄灭到

主燃烧器电磁阀关闭的时间间隔。

A.10点火率的检验

A.10.1使用干电池的点火器,电源电压应调节为额定电压的70%;使用交流电源的点火器,电源电压

应调节为额定电压的9000

A.10.2反复点火10次,记录着火次数,有无连续两次不着火的情况,有无爆燃现象

A.11电气部件的检验

A.11.1耐电压强度的检验

炒菜灶电源输人相线插头和风机外壳(或燃具外壳)之间用容量大于2000VA的耐压试验仪,试

验电压1250V、泄漏电流10mA,试验时间1min,检查是否产生破坏性的闪络或击穿。

A.11.2绝缘电阻的检验

炒菜灶电源输人相线插头和燃具外壳之间施加500V电压,持续1min,检查其绝缘电阻阻值。

A.11.3电源引线的检验

检查炒菜灶电源引线应采用符合表1的规定。

A.12表面温升检验

在0-1试验气条件下,点燃全部燃烧器,运行5min后,用温度计检验各部位的表面温度。

口/T28-2003

A.13耐久性能试验

A.13.1燃气阀门

以5-v20次/min的速率,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连续开关12000次,检查气密性及使用功能。

A.13.2点火装置

以5-2。次/mm的速率,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连续开关12000次,检查点火性能

A.13.3熄火保护装置

在0-2试验气条件下点燃燃烧器,加热热电偶1min,然后熄火,通空气吹冷1min,使熄火保护装置

关闭为一次,连续操作1000次,检查熄火保护装置性能。

CJ/T28-200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检验规则

B.1检验分类

型式试验、出厂检验

B.2型式检验

B.2.1型式检验的时机

B.2.1.1新产品试制鉴定或老产品转厂定型鉴定。

B.2.1.2产品在结构、材料、工艺上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其性能。

B.2.1.3产品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B.2.1.4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B.2.1.5合同中要求进行型式检验时

B.2.2型式检验项目

项目为本标准中产品的全部性能、材料、结构要求,包括产品的标志、包装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等。

B.2.3型式检验的判定原则

型式检验的全部项目均符合标准规定时,判定该型式检验合格。任何项目不合格时,需改进不合格

项目,重新复验,直至所有项目合格,判定该型式检验合格。

B.3出厂检验

B.3.1出厂抽查总体f和抽样方案

出厂检验按GB/T15482进行

B.3.1.1A类不合格项目

不通过判定数:r-1;

质量水平:D。一1;

总体量:N一15;

样本量:二=1e

样本有1项A类不合格项时为A类不合格品。

B.3.1.2B类不合格项目

不通过判定数:r=2;

质量水平:D,=4;

总体量:N一15;

样本量:。一2

样本有1项B类不合格项时为B类不合格品

B.3.2出厂检验不合格项目分类

不合格分类见表B.飞。

CJ/T28-2003

表B.1不合格项目分类

不合格分类

检验项目

AB

气密性)<

热流量准确度><

火焰传递)'..

火焰状态X

主火燃烧器稳定性X

燃烧噪声X

熄火噪声X

干烟气中CO(-1)X

小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X

技术要求挠度和热变形挠度X

熄火保护装置X

,fit火率X

耐电压强度X

绝缘性能X

电源引线X

表面温升X

点火装置><

耐久性能试验熄火保护装置X

电磁阀X

通用结构X

结构要求电气结构X

外观X

炒菜灶的名称和型号X

使用燃气种类X

燃气额定压力X

标志额定热流量X

制造厂名称X

制造年、月或代号X

安全注意事项X

包装(标志)浓

说明书X

CI/T28一200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标准化项目标记

Cl炒菜灶的分类

C.1,1按使用燃气种类可分为:液化石油气灶、天然气灶和人工煤气灶,其代号见表C.1。

表Cl按燃气种类分类

名称代号

液化石油气灶Y

天然气灶T

人工煤气灶R

C.1.2按燃烧后的排烟方式可分为:间接排烟式、烟道排烟式,其代号见表C.2。

表C.2按排烟方式分类

名称代号

间接排烟式J

烟道排烟式Y

C.1,3按灶具火眼数单眼灶、双眼灶、多眼灶,其代号见表C3。

表C3按灶具火眼数分类

名称代号

单眼灶1

双眼灶2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