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4/T 053.1-2022 院前急救分级管理第1部分:基本要求
DB5304/T 053.1-2022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Level Management Part 1: Basic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玉溪市急救中心、云南省急救中心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CSC05
5304
玉溪市地方标准
DB5304/T053.1—2022
院前急救分级管理
第1部分:基本要求
2022-08-18发布2022-11-17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4/T053.1—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4.1统一调度.......................................................................1
4.2合理布局.......................................................................1
4.3分级管理.......................................................................1
5人员要求...........................................................................1
5.1基本要求.......................................................................2
5.2人员配置.......................................................................2
6设施设备...........................................................................2
6.1急救用房.......................................................................2
6.2救护车辆.......................................................................3
6.3医疗设备储备...................................................................3
6.4应急物资储备...................................................................4
6.5防疫物资储备...................................................................4
7信息(档案)管理...................................................................5
附录A(规范性)救护车标识及设置.....................................................6
A.1中国急救Logo...................................................................6
A.2车身标识及设置要求.............................................................6
附录B(规范性)随车设备、器械和药品.................................................9
参考文献.............................................................................23
I
DB5304/T053.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5304/T053-2022院前急救分级的第1部分,DB5304/T053-2022已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第2部分:呼救响应及处置。
本文件由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玉溪市急救中心、云南省急救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爱仙、石克燕、普正武、李顺祥、唐建中、杨松亮、陈才顺、罗杨珩、李永
毅、杨聪林、陈伟、李娜、周俊、柳德元、晋仲文、何展、孙绩焜、徐玲、普晓东、唐士凯、木丽华、
蔡志彧、李静林、冯婉君、代泽园。
II
DB5304/T053.1—2022
引言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
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19号)《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令第3号)《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云南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卫医发(2021)
3号]《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院前急救机构与医院急诊科患者病情交接单)的通知》(国卫通
[2018]22号)的相关规定,根据本辖区急救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最大程度地满足急救工作的需要编制本
文件。
本文件已发布2个部分(待改):
——第1部分:对院前急救分级管理的总体要求、人员要求、设施设备和信息(档案)管理做出
了规定,是纳入院前急救分级管理体系的机构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2部分:对院前急救分级管理的一般要求,呼救响应要求,呼救处置要求,突发事件响应,
质控、考核与改进做出了规定,是对纳入院前急救分级管理体系机构的工作要求。
III
DB5304/T053.1—2022
院前急救分级管理
第1部分:基本要求
1范围
本文件对院前急救分级管理的总体要求、人员、设施设备和信息(档案)管理等做出了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纳入院前急救分级管理体系的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建标177急救中心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
WS/T292救护车
DB5304/T053.2—2022院前急救分级管理第2部分:呼救响应及处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院前急救
指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对在病人未达到医疗机构前所实施的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4总体要求
4.1统一调度
市级急救中心设立全市统一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逐步与本级区域健康信息平台、二级以上综合医
院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4.2合理布局
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km,农村地区服务半径10km~20km。人口超过5万的乡镇卫生院应设
置急救点。
4.3分级管理
市、县(区)、乡(镇)参与院前医疗急救的医疗机构分为三个级别,市级为Ⅲ级(以下简称“急救
中心”),区(县)级为II级(以下简称“急救站”),乡(镇)级为I级(以下简称“急救点”),
各级别急救部门执行相应的管理要求,分级未涵盖的部分,根据需要可由急救中心调度任何一个级别执
行急救。
5人员要求
1
DB5304/T053.1—2022
5.1基本要求
5.1.1医师和护士应取得国家规定的执业资格证书,并按规定注册,掌握岗位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和
医疗急救技能。
5.1.2驾驶人员需具有C级及以上级别的驾驶证照,掌握驾驶理论知识和转运患者的操作技能。
5.1.3接受岗前培训、在职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并按相关要求取得证书。
5.2人员配置
5.2.1急救中心:
a)管理人员:主任1名、副主任2名;
b)医、护、驾人员:按辖区每2万人口配置1组(医、护、驾各一)人员;
c)调度员:按50万人~80万人口配置1个调度席,每个调度席配置3个调度员,设系统维护人
员1名,调度员应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d)行政后勤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不超过医、护、驾、调度、管理人员总数的20%;
e)可根据工作实际适当配置医疗救护员和担架员。
5.2.2急救站:
a)独立建制:
1)管理人员:主任1名,副主任2名;
2)医、护、驾人员:按每3万人口配置1组(医、护、驾各一)人员,至少设6组人员;
3)行政后勤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不超过医、护、驾、管理人员总数的15%。
b)挂靠型:
4)管理人员:主任1名,护士长1名,车辆管理人员1名;
5)医、护、驾人员:按每3万人口配置1组(医、护、驾各一)人员,至少设4组人员;
6)行政后勤人员和医疗机构统筹使用;
7)可根据工作实际适当配置医疗救护员和担架员。
5.2.3急救点:
a)管理人员:卫生院院长直接管理或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b)医、护、驾人员:按每5万人口配置1组(医、护、驾各一)人员,至少设1组人员。
6设施设备
6.1急救用房
6.1.1一般要求
急救中心用房应符合建标177的规定。
6.1.2建设标准
6.1.2.1急救中心:
a)建筑面积不少于4500m2,布局合理;
b)急救用房至少包含下列分区:调度指挥中心、办公区、培训区、救护车专用停放区、物资保
管区、专用洗消区和隔离用房。
6.1.2.2急救站:
a)挂靠医疗机构:
1)有独立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200m2,布局合理;
2
DB5304/T053.1—2022
2)急救用房至少包含下列分区:办公区、值班室、救护车专用停放区、物资保管区,其
他如培训区、洗消区等可与医疗机构共用。
b)独立建制:
1)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m2,布局合理;
2)急救用房至少包含下列分区:办公区、值班室、培训区、救护车专用停放区、物资保
管区,洗消区和隔离用房。
6.1.2.3急救点:
由卫生院统筹安排,可不单独建设业务用房,至少配备一间独立值班室。
6.2救护车辆
6.2.1车辆要求
6.2.1.1救护车辆应符合WS/T292的要求,救护车根据医疗设施设备配置及性能分级:
a)A型救护车为普通型救护车;
b)B型救护车为抢救监护型救护车;
c)C型救护车为防护监护型救护车;
d)D型救护车为特殊用途型救护车。
6.2.1.2救护车辆的标识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2.2配置要求
6.2.2.1急救中心:
a)救护车配置:按照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至少配备20辆B型类救护车,其中C型救
护车应不少于40%;
b)急救应急指挥车:至少配置1辆;
c)其他车辆:尽可能配置物资保障车、涉水救护车、越野救护车各1辆;
d)有条件的应探索航空救援、铁路转运等特殊救援方式。
6.2.2.2急救站:
a)根据县域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数,按照每3万人1辆的标准配备救护车。至少配备6辆
急救车,独立建制的可增加1辆~2辆,其中C型救护车不少于40%;
b)急救应急指挥车:尽可能配置1辆;
c)其他车辆:有条件的县区可根据情况配置物资保障车、涉水救护车、越野救护车等。
6.2.2.3急救点:
原则上按每3万人配备1辆急救车,人口不足3万的应至少配备1辆A型救护车。
救护车可由市级急救中心根据资源情况和需求指挥调剂使用,平均急救呼叫满足率应不小于95%。
6.2.3随车设备、器械和药品
A、B型救护车随车医疗药品、设施、设备、物品的配置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其中部分药品,各地
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用同类药品替代。
6.3医疗设备储备
6.3.1急救中心日常急救医疗设备储备数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3
DB5304/T053.1—2022
表1Ⅲ级急救站日常急救医疗设备储备数量
单位:台
名称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电动吸痰器可视喉镜普通喉镜血压表血糖仪呼吸气囊
数量303030303030606060
6.3.2急救站日常急救医疗设备储备数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Ⅱ级急救站日常急救医疗设备储备数量
单位:台
名称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电动吸痰器可视喉镜普通喉镜血压表血糖仪呼吸气囊
数量555555555
6.3.3急救点日常急救医疗设备储备数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Ⅰ级急救站日常急救医疗设备储备数量
单位:台
名称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电动吸痰器可视喉镜普通喉镜血压表血糖仪呼吸气囊
数量111111111
6.4应急物资储备
6.4.1急救中心储备的应急物资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Ⅲ级急救中心应急物资储备要求
个人装备(含服装及个人
名称帐篷折叠床及被服折叠桌椅移动厕所炊具(含全部配置)
生活物品全套)
数量30套2顶4套2套男女各21-2
6.4.2急救站储备的应急物资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Ⅱ级急救站储备的应急物资储备要求
个人装备(含服装及个人
名称帐篷折叠床及被服折叠桌椅移动厕所炊具(含全部配置)
生活物品全套)
数量6套1顶2套1套男女各1各1~2
6.4.3急救点应急物资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储备。
6.5防疫物资储备
6.5.1急救中心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数量表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Ⅲ级急救中心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数量
物品防护隔离N95防护橡胶一次性医用隔外科长靴护目含氯消50ml过氧
名称服衣口罩手套帽子离面屏口罩套镜毒片化氢溶液
60010001000
数量600套600个1000顶600个1000个600付300瓶150瓶
套双双
6.5.2急救站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数量应符合表7的要求。
4
DB5304/T053.1—2022
表7Ⅱ级急救站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数量
物品防护隔离N95防护橡胶一次性医用隔外科长靴护目含氯消50ml过氧
名称服衣口罩手套帽子离面屏口罩套镜毒片化氢溶液
100200
数量100个300双300顶100个300个300双100付50瓶25瓶
套套
6.5.3急救点按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储备疫情防控物资。
7信息(档案)管理
7.1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暴恐事件、恶性交通事故等敏感信息,均应按照国家和区
域相应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传递、发布和管理,未经授权,任何急救机构不应涉及。
7.2妥善保存DB5304/T053.2—2022规定的《院前院内患者交接记录单》、病历及护理记录单,按
月进行分类归集整理后归档,保存期不少于15年。
7.3有条件的急救部门应建立电子病历,用于疾病的统计分析和紧急医疗救援的质量评估。
7.4配备出诊记录仪的机构,应即时导出相关记录,进行备份并专项保存,保存期不少于3年。
5
DB5304/T053.1—2022
A
A
附录A
(规范性)
救护车标识及设置
A.1中国急救Logo
中国急救logo应与图A.1的要求相符。
图A.1中国急救Logo
A.2车身标识及设置要求
A.2.1车头部
车头中部(引擎盖)应粘贴由“玉溪+中国急救Logo+急救”组成的标识,正前面适当位置应粘贴
红色线条,头部上方应粘贴“120”字样,有显示屏的救护车可不另行设置。标识、线条、字样,应醒
目、清晰,具体位置根据车型确定,大小按比例缩放。标识应符合图A.2的样式。
图A.2救护车车头部标识
6
DB5304/T053.1—2022
A.2.2车身侧面
驾驶舱左右两侧门窗下合适位置应粘贴“中国急救Logo”标识,车身两侧后面车窗均应粘贴有“中
国急救Logo”标识,车身上下均应粘贴两组红色线条,下面红色线条尾部应粘贴“电话(120)”字样。
车身各部位线条、字样、标识,应醒目、清晰,具体位置根据车型确定,大小按比例缩放。
a)玉溪市急救中心所属急救车辆,还应在车身两侧车窗下方粘贴“玉溪市急救中心”字样,标识
应符合图A.3的样式;
图A.3急救中心救护车车身侧面标识
b)玉溪市急救中心所属的县区网络急救站急救车辆,还应在车身两侧车窗下方粘贴“玉溪市急救
中心”字样,和在车身下部线条上对网络急救站的名称进行标识,标识应符合图A.4的样式;
图A.4急救中心网络急救站救护车车身侧面标识
c)急救中心网络急救站下属的乡镇卫生院网络急救点的急救车辆,还应在车身下部线条上对乡镇
急救点名称进行标识,标识应符合图A.5的样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B/SH/T 0164-2019 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2019-11-04
- NB/T 10275-2019 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2019-11-04
- NB/SH/T 0248-2019 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 2019-11-04
- NB/T 10278-2019 浅层地热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2019-11-04
- NB/T 10274-2019 浅层地热能开发地质环境影响监测评价规范 2019-11-04
- NB/T 10272-2019 地热井口装置技术要求 2019-11-04
- NB/SH/T 0013-2019 微晶蜡 2019-11-04
- NB/T 10277-2019 浅层地热能钻探工程技术规范 2019-11-04
- NB/T 10271-2019 地热发电系统热性能计算导则 2019-11-04
- NB/T 10276-2019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验收规范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