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02-2005 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定

DB11/T 302-2005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gas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11/T 302-2023 | 页数:19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302-2005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06-28
实施日期
2005-08-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9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40

P47

备案号:17168-2005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302—2005

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定

Technicalprescriptionfordesign,constructionand

acceptanceondistributionengineeringoffuelgas

2005-06-28发布2005-08-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北京市地方标准

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定

Technicalprescriptionfordesign,constructionand

acceptanceondistributionengineeringoffuelgas

编号:DB11/T302—2005

备案号:17169—2005

主编部门:北京市燃气协会

批准部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5北京

北京市地方标准

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定

Technicalprescriptionfordesign,constructionand

acceptanceondistributionengineeringoffuelgas

编号:DB11/T302—2005

备案号:17169—2005

主编部门:北京市燃气协会

印刷:北京兆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开本:880×12301/16

印张:11.5

字数:280千字

版次:2005年8月第1版

印次:2005年8月第1次印刷

印数:5050册

工本费:30.00元

前言

本规定是根据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京政管字[2001]127号文的通知,

由北京市燃气协会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而成。在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北京市燃气供应的实践经验,

依据相关的现行的国家标准,参考了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了本规定。

本规定共分6章和13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用气量与燃气质量、

燃气输配系统、压缩天然气供应、液化石油气供应、试验与验收等。

本规定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

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定主编单位:北京市燃气协会(地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北

路5号502室,邮政编码100176,联系电话:010-67880853)。

本规定参编单位: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

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公司、北京优奈特燃气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大地燃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新奥燃气

有限公司、北京松晖管道有限公司、上海飞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浙江苍南

仪表厂、宁波市圣字机械制造(管道)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员:戚大明、程佩文、叶秀芬、范珏明、曹永根、张

生华、周大同、王守学、张一萍、薛蓓群、陈敏、张海梁、赵仲和、陈杰、

玉建军、张申正。

DB11/T302-2005

目录

主要符号

1总则..................................................................(1)

2用气量与燃气质量......................................................(2)

2.1用气量...........................................................................................................................(2)

2.2燃气质量.......................................................................................................................(2)

3燃气输配系统..........................................................(3)

3.1一般规定......................................................................................................................(3)

3.2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和水力计算...................................................................................(4)

3.3压力小于等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9)

3.4压力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16)

3.5门站和储配站...............................................................................................................(21)

3.6调压站(箱)与调压装置..................................................................................................(25)

3.7管材、管件、阀门及材料的性能与检验........................................................................(31)

3.8钢制燃气管道和储罐的防腐..........................................................................................(34)

3.9钢管及附属设备施工与安装..........................................................................................(41)

3.10聚乙烯燃气管道施工与安装........................................................................................(45)

3.11监控及数据采集..........................................................................................................(47)

3.12土方工程....................................................................................................................(48)

4压缩天然气供应........................................................(51)

4.1一般规定......................................................................................................................(51)

4.2压缩天然气加气站........................................................................................................(51)

4.3压缩天然气供应站........................................................................................................(58)

4.4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61)

4.5站内管道及附件............................................................................................................(63)

4.6站内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防火及防爆...............................................................................(64)

4.7站内辅助系统及配套设施.............................................................................................(64)

4.8压缩天然气站的施工与安装..........................................................................................(66)

5液化石油气供应........................................................(71)

5.1一般规定......................................................................................................................(71)

5.2液态液化石油气的运输.................................................................................................(71)

5.3液化石油气储存站、储配站及灌瓶站............................................................................(73)

I

DB11/T302-2005

5.4气化站和混气站............................................................................................................(77)

5.5瓶装供应站...................................................................................................................(80)

5.6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82)

5.7储罐、容器、管道及附件和检测仪表............................................................................(92)

5.8消防系统......................................................................................................................(93)

5.9电气防爆、防雷和防静电.............................................................................................(95)

5.10通讯与绿化.................................................................................................................(95)

5.11液化石油气工程的施工与安装....................................................................................(95)

6试验与验收...........................................................(102)

6.1一般规定....................................................................................................................(102)

6.2埋地燃气管道的试验与验收........................................................................................(102)

6.3燃气工程各类站(厂)的试验与验收..............................................................................(105)

6.4压缩天然气供应工程的试验与验收.............................................................................(105)

6.5液化石油气管道、储罐及设备的试验和验收...............................................................(107)

6.6施工安装工程的验收文件及总验收报告......................................................................(109)

附录A几种商业用户用气量指标..........................................(112)

附录B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技术指标、施工及检验..........................(113)

附录C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的技术指标、施工及检验........................(117)

附录D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技术指标、施工及检验..........................(120)

附录E聚乙烯防腐涂层的技术指标、施工及检验............................(124)

附录F塑化石油沥青包覆带的技术指标、施工及检验........................(127)

附录G阴极保护施工....................................................(130)

附录H热收缩套(带/片)PE防腐层防腐补口的性能指标、施工及检验...........(131)

附录I居民生活用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133)

附录J严密性试验压力降ΔP的修正.......................................(134)

附录K本规定依据的主要现行国家规范、标准..............................(135)

附录M主要名词解释....................................................(138)

附录N本规定用词说明..................................................(140)

北京市地方标准《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定》条文说明..............(141)

II

DB11/T302-2005

主要符号

Qh——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Qh1——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Qh2——采暖或空调用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Qh3——工业企业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Qh4——供气区域内其它及发展用气量折算的小时计算流量;

Qn——燃具的额定流量;

Qa——年燃气用量;

k——同种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

N——同种燃具或同种组合燃具的数目;

h——燃具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Km——月高峰系数;

Kd——日高峰系数;

Kh——小时高峰系数;

F——使用燃气采暖或空调的建筑面积;

qH——建筑物采暖或空调耗热指标;

Δp——燃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

L——燃气管道的计算长度;

λ——燃气管道摩擦阻力系数;

K——管壁内表面当量绝对粗糙度;

Q——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

P——输送燃气设计压力;

d——管道内径;

D——管道外径;

P1——燃气管道起点压力;

P2——燃气管道终点压力;

Pn——低压燃具的额定压力;

ΔPd——从调压站(箱、器)到最远管道的允许阻力损失;

Hb——储罐最低液面与泵中心线的高程差;

ΣΔP——储罐出口至泵入口管段的总阻力损失;

Δh——泵的允许气蚀余量;

μ——液化石油气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

G——液化石油气储罐最大设计允许充装量;

Vb——储罐的几何容积。

III

DB11/T302-2005

1总则

1.0.1为使北京市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符合安全生产、保证供应、经济合理用气和保护环境

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CJJ33、《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定》CJJ63,并结合北京市燃气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编制。

1.0.3本规定适用于北京市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调等用燃气作燃料的新建、扩建

或改建的燃气输配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4燃气输配工程的设计应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进行,并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做到远近期结合,

以近期为主,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合理的方案。

1.0.5燃气输配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应进行专家论证并报主管单位审批,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应由政府

批准的审核单位认可。

1.0.6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应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具备施工条件方可开工。

1.0.7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必须按设计文件进行,如需设计变更,应经原设计部门同意。

1.0.8凡从事北京市燃气输配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具有主管部门批准或认可的相应资质。

凡从事北京市燃气输配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北京市有关部门批准的燃气施工相应资质,并按

燃气施工资质等级承包燃气工程。

1.0.9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除应遵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工程抗震设防的要求,并符合现行的国家

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0.10北京市燃气输配工程设计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工程要重新审查设计或重新设计。

燃气输配工程施工验收合格后,如超过六个月未通气使用,应由使用单位通知燃气供应单位进行复验,

复验合格后方可通气使用。

1.0.11燃气输配工程中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采用前应经试验鉴定,并事先

征得燃气供应部门的同意。

1

DB11/T302-2005

2用气量与燃气质量

2.1用气量

2.1.1设计用气量应根据北京市供气原则和条件确定,一般包括下列各种用气量:

1)居民生活用气量。

2)商业用气量。

3)工业企业用气量。

4)采暖通风和空调用气量。

5)燃气汽车用气量。

6)其他。

2.1.2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应根据北京市居民用气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确定。当无统计数据时,按

2000MJ/人·年~3000MJ/人·年计算。

2.1.3商业用气量指标应根据北京市商业用气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确定。当缺乏用气量指标时可按附录A

确定。

2.1.4工业企业用气量指标,可根据实际燃料消耗量折算,或按同行业的用气量指标分析确定。

2.1.5采暖、通风和空调用气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或按北京市现行《民

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02确定。

2.1.6燃气汽车用气量指标,应根据燃气汽车种类、车型和使用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确定。当缺乏用气量

的实际统计资料时,可参照已有的燃气汽车的用气量指标分析确定。

2.2燃气质量

2.2.1北京市燃气质量指标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中2.2.1条的

规定。

2.2.2北京市燃气中加臭的规定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中2.2.3条

的规定。

2

DB11/T302-2005

3燃气输配系统

3.1一般规定

3.1.1本章适用于压力不大于4.0MPa(表压)的北京市燃气(不包括液态燃气)室外输配工程的设计与施

工。本章设计规定依据现行国家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编制。

3.1.2燃气室外输配系统由城市接收站、燃气管网、储气设施、调压设施、管理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

等组成。燃气室外输配系统的规划应与北京市能源规划、环保规划和消防规划相结合,并按北京市城市

总体规划进行设计。

3.1.3燃气管道应按设计压力P分为7级,并应符合表3.1.3的要求。各种压力级制的燃气管道之间应

通过调压装置相连。当压力可能超过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时,应设置防止管道超压的安全保护设备。

表3.1.3燃气设计压力(表压)分级

名称压力(MPa)

A2.5<P≤4.0

高压燃气管道

B1.6<P≤2.5

A0.8<P≤1.6

次高压燃气管道

B0.4<P≤0.8

A0.2<P≤0.4

中压燃气管道

B0.01<P≤0.2

低压燃气管道P<0.01

3.1.4室外燃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的选择,门站、储配站、调压站(箱)、燃气干管的布置,应根据燃气

供应来源、用户用气量及其分布、地形地貌、管材设备供应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经过多方案比较,

择优选取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

燃气干管的布置,应根据用户用气量及其分布全面规划,宜按逐步形成环状管网供气进行设计。

3.1.5平衡本市逐月、逐日的用气不均匀性,应由供气方与主气源方统筹调度解决。

对燃气输配系统应做好用气量的预测,制定逐月、逐日用气量计划并应提前与主气源方签定合同。

3.1.6平衡燃气日和时的用气不均匀性,除应符合第3.1.5条要求外,燃气输配系统还应具有合理的调

度供气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燃气输配系统的调度气总容量,应根据计算月平均日用气总量、气源的可调气量大小、供气和

用气不均匀情况和运行经验等因素综合确定。

3

DB11/T302-2005

2)确定调度气总容量时,应充分利用气源的可调量(如主气源日和时的可调节供气能力,调峰气源

能力和输气干线的储气能力等),采用天然气做气源时,平衡小时的用气不均所需调度气量宜由天然气

长输管道解决,不足时由本市输配系统解决。

3)储气方式的选择应经方案比较,择优选取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对来气压力较高的

天然气系统宜采用管道储气的方式。

3.1.7工程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确定供气范围、供气对象和燃气消耗量。在确定燃气量时应包括供气范围内用气量发展的预测。

2)确定供气方式。在确定气种、管网压力级制、气源时应评估其可靠性。

3)进行调压站(箱)和管网的布置。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方案。

4)进行工艺计算。计算确定调压器(站、箱)的流量、工况与台数,管道管径、管长和管网压力工况

图表。

5)提出穿、跨越河流、铁路或其他重要障碍物的处理方案。

6)确定管道材质、阀门布置和设备选型。

7)管道防腐方案。

8)总说明书、总平面图和主要管道纵断面图。

9)主要材料、设备明细表。

10)投资概算。

3.1.8在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内容如下:

1)总平面图(比例为1∶500~1∶10000)。

2)管道平面图(1∶100~1∶2000)。

3)管道纵断面图(横向比例为:1∶100~1∶2000;纵向比例为1∶50~1∶100)。

4)穿跨越河流、铁路、重要道路等障碍物的细部设计。

5)附属工程和非标准设备的施工图或大样图,以及相关的标准图。

6)防腐蚀电保护设计。

7)工程主要材料及设备明细表。

8)设计说明书与工程技术说明书。

9)概算书。

注:长度小于100m的管道工程在地下障碍物不复杂时可不做纵断图,但必须说明管道埋深等要求。

3.2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和水力计算

3.2.1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应按计算月的小时最大流量计算。该小时流量应根据所有用户燃气用气量的

变化迭加后确定,在选定的最大流量小时段内应为:

Qh=Qh1+Qh2+Qh3+Qh4(3.2.1-1)

3

式中Qh——燃气小时计算流量,m/h;

3

Qh1——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燃气小时计算流量,m/h;

4

DB11/T302-2005

3

Qh2——采暖或空调用燃气小时计算流量,m/h;

3

Qh3——工业企业燃气小时计算流量,m/h;

3

Qh4——供气区域内其他及发展用气量折算的小时计算流量,m/h。

独立居民小区和庭院燃气支管的计算流量宜按下式计算:

Qh=∑kNQn(3.2.1-2)

3

式中Qh——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m/h;

k——同种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居民生活用燃具可按附录I确定;

N——同种燃具或同种组合燃具的数目;

3

Qn——燃具的额定流量,m/h。

3.2.2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燃气小时计算流量(0℃和101.325kPa),宜按下式计算:

1

Qh1=Qa(3.2.2)

n

3

式中Qa——年燃气用量,m/a;

n——燃气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其值为:

365×24

n=

Km⋅Kd⋅Kh

式中Km——月高峰系数。计算月的日平均用气量和年的日平均用气量之比;

Kd——日高峰系数。计算月的日最大用气量和该月日平均用气量之比;

Kh——小时高峰系数。计算月中最大用气日的小时最大用气量和该日小时平均用气量之比。

3.2.3用气高峰系数,应根据本市各类用户燃气用量(或燃料用量)的变化情况,编制成月、日、时用气

量变化图表,然后迭加确定。当缺乏用气量的实际统计资料时,结合本市具体情况,月高峰系数可按

1.1~1.3选用,日高峰系数可按1.05~1.2选用,小时高峰系数可按2.2~3.2选用。供气区域较大取值

应相对较低,否则相反。表3.2.3为不同供气人数的区域相应的n和Km·Kd·Kh。

表3.2.3燃气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n及相应Km·Kd·Kh参考值

供所气人

0.10.20.30.51234

数(万人)

n18002000205021002200230024002500

Km·Kd·Kh4.8674.384.2734.1713.9823.8093.653.504

3.2.4建筑物燃气采暖或空调燃气小时计算流量(0℃,101.325kPa)宜按下式计算:

−3

3.6⋅FS⋅qH⋅10

1)Qh2=(3.2.4-1)

HL⋅η

2

式中FS——使用燃气采暖或空调的建筑面积,m;

η——采暖系统的热效率,%;

3

HL——燃气低发热值,MJ/m;

2

qH——建筑物采暖或空调耗热量指标,W/m。

5

DB11/T302-2005

qH值的选用:北京市居民住宅采暖指标宜按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

2

住建筑部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DBJ01-602-97选用,qH=52W/m;北京市商业和工业建筑可按现

2

行国家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90选用,qH=70W/m;建筑物制冷北京市可采用qH=104

W/m2。

2)燃气采暖或制冷年燃气消耗量(0℃,101.325kPa)宜按下式计算:

Qa′=nQh2(3.2.4-2)

3

式中Qa′——采暖或空调年燃气消耗量,m/年;

n——燃气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

tn−twp

n=A·24n1

tn−tw

式中n1——采暖或制冷日数,d;

tn——采暖或空调室内计算温度,℃;

tw——采暖或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twp——采暖期或空调制冷期室外平均温度,℃;

A——系数。集中供热或空调制冷时A=1;分散住户供热或空调制冷应经调查研究后确定。

北京市采暖期燃气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可取,n=1800h;制冷可取n=900h。

3.2.5工业企业燃气小时计算流量Qh3宜按企业各用气设备的不均匀性,燃气用量的变化迭加后确定。

3.2.6供气区域内发展用燃气小时计算流量Qh4应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资料分别计算确定。

3.2.7具有沿途用气量的室外中低压燃气分配管段计算流量,应按该管段转输流量和0.55倍沿途用气

量总和确定。

3.2.8低压燃气管道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损失按下式计算:

2

ΔP7QT

=6.26×10λ5ρ(3.2.8-1)

LdT0

式中ΔP——燃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Pa;

λ——燃气管道摩擦阻力系数;

L——燃气管道的计算长度,m;

Q——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m3/h;

d——管道内径,mm;

ρ——燃气的密度,kg/m3;

T——设计中所采用的燃气温度,K;

T0——273.16,K。

根据燃气在管道中不同的运动状态,其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损失宜按下列各式计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